白居易唐诗《早兴》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介绍】
《早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在杭州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通过对春天早晨所见所闻所感的抒写,反映了诗人在杭州的之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全诗笔致轻灵素淡,节奏流畅欢快,充满着热爱生活的情趣。
【原文】
早兴
晨光出照屋梁明⑴,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⑵。
半销宿酒头仍重⑶,新脱冬衣体乍轻⑷。
睡觉心空思想尽⑸,近来乡梦不多成⑹。
【注释】
⑴晨光:曙光;阳光。晋陶潜《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晨光内照,流景外延。李善注:晨光,日景也。日光照于室中而流景外发。
⑵语(yù;):作动词,鸣叫之意。
⑶宿酒:犹宿醉。元谢宗可《红梅》诗:宿酒破寒薰玉骨,仙丹偷暖返冰魂。
⑷冬衣:冬季御寒的衣服。
⑸睡觉(jué;):睡醒。心空:佛教语。谓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亦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思想:思忖,考虑,烦恼。
⑹乡梦:思乡之梦。唐宋之问《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诗: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
【白话译文】
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小狗在台阶上睡觉知道大地已经变得潮湿,小鸟正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昨天饮酒甚多,到今天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刚刚脱去了冬衣顿时令身体轻松爽快。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而没有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是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白居易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杭州本是他幼时立志去做官的地方,如今宿愿已偿,心中自然快慰。此诗就是在这种喜悦激动中创作的。
【赏析】
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也许是因为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就醒来了。此时晨光初照,早鼓正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这四句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诗歌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 ,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