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古诗词回车驾言迈的内容 回车驾言迈这首诗该如何赏析?

诗词文献2年前 (2023-03-14)540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这是一首通过对客观景物荣枯更替的描写,来抒发因人生短暂,所以人应立身宜早,应以荣名为宝的说理诗;同时也是一首抒写仕宦虽有建树但又并不十分得意的士子对人生的感悟和自励自警的诗。全诗共十二句,可分作两层。前六句为笫一层,写诗人由叙事写景引发出对人生的联想和感慨;后六句为第二层,写诗人继续抒发自己对人生的议论和感慨。此诗情文并茂,富含哲理,其艺术风格质朴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但又不浅露,而是余味曲包,耐人寻味。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这两句是说,调转车头我驾着车子开始远行,路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到达。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这两句是说,抬头四顾,但见原野茫茫,春风吹拂摇动着原野上无边的青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这两句是说,一路上我所见的不再是我认识的旧物,不能不使人感到岁月催人老。

首起两句叙事,写诗人要驾车远行。是出门离家游宦,还是衣锦还乡省亲,诗人并没有言说。不过结合全诗来说,诗中的主人公应是游宦京都多年,在功名事业上略有建树,虽不是一帆风顺,但也并非完全失意潦倒。从首起回车二字来看,他应该是准备动身离开京师返回自己的故乡。从诗人笔下的描绘来看,此时应该是一年中景致最为美好的春天。但现在眼下美好的春光,并没有个诗人带来美好的心情。诗句中一个何字,一个摇字就隐隐地带有沧桑感。紧接着诗人由眼前景物引发出对人生的联想和感慨,一路上,昔日来时的景物都不见了,当然这里的故物,不仅仅局限于物,也应指人,如亲朋古旧。正如曹植诗言:不睹旧耆老,但见新少年。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纽带,既是对前四句叙事写景发出来的联想和感慨,又是开启后六句议论感慨的由头所在。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这两句是说,人生和草木的兴盛和衰败都有各自的时限,苦恼的是自己没有很早地建立起自己的功名。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这两句是说,人没有像金石那样坚固,怎么能长寿无尽期?

这两句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短暂和短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古今注本于荣名有二解。一说荣名即美名;有一说荣名则谓荣禄和声名。许多人把这两种说法对立起来,认为前者认为人生易尽,还是珍惜声名为要追求的是永恒的东西;后者认为人生短暂,不如早取荣禄声名,及时行乐显身。这两种境界有高下之别。事实上,在封建社会,儒家正统知识分子都以搏取功名,建树事业作为人生的更高目标。所以不能说追求荣禄和声名,就是庸俗的,就只是为了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家正统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因此诗人把荣禄和声名作为人生之宝,是无可非议的事。从全诗来看,诗人还是认真地对生命进行了思考,立足于追求永恒的美名,是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对人生的态度还是积极进取的,并以此自警自励。

显然,这是一首哲理性的杂诗,但读来却非但不觉枯索,反感到富于情韵。这一方面固然因为他的思索切近生活,自然可亲,与后来玄言诗之过度抽象异趣,由四个层次的思索中,能感到诗人由抑而扬,由扬又以抑,再抑而再扬的感情节奏变化。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位诗人已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了诗歌之境主于美的道理,在景物的营构,情景的交融上,达到了前人所未有的新境地。诗的前四句,历来为人们称道,不妨以之与《诗经》中相近的写法作一比较。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王风黍离》是《诗经》的名篇。如果不囿于先儒附会的周大夫宗国之思的教化说,不难看出亦为行人所作。以此诗与之相比,虽然由景物起兴而抒内心忧苦的机杼略近,但构景状情的笔法则有异。《王风黍离》三用叠词离离、靡靡、摇摇,以自然的音声来传达情思,加强气氛,是《诗经》作为上古诗歌的典型的朴素而有效的手法。而此诗则显得较多匠心的营造。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迈、悠悠、茫茫、摇,叠词与单字交叠使用,同样渲染了苍茫凄清的气氛,然而不但音声历落,且由一点车,衍为一线长道,更衍为整个的面四顾旷野。然后再由苍茫旷远之景中落到一物草上,一个摇字,不仅生动地状现了风动百草之形,且传达了风中春草之神,而细味之,更蕴含了诗人那思神摇曳的心态。比起《黍离》之中心摇摇来,此诗之摇字已颇具锻炼之功,无怪乎前人评论这个摇字为初见峥嵘。这种构景与炼字的进展与前折所遇二句的布局上的枢纽作用,已微逗文人诗的特征。唐皎然《诗式十九首》云:《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作用即艺术构思),可称慧眼别具;而此诗,对于读者理解皎然这一诗史论析,正是一个好例。

皎然所说初见作用之功很有意思,这又指出了《古诗十九首》之艺术构思尚属于草创阶段。此诗前四句的景象营构与锻炼,其实仍与《黍离》较近,而与后来六朝唐代诗人比较起来,是要简单得多,也自然得多。如陆云《答张博士然》:行迈越长川,飘摇冒风尘。通波激枉渚,悲风薄丘榛。机杼亦近,但刻炼更甚,而流畅不若。如果说《十首诗》是秀才说家常话(谢榛《四溟诗话》),那末陆云则显为秀才本色了。由《黍离》到此诗,再到陆云上诗,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典诗歌的演进足迹,而此诗适为中介。所以陆时雍《古诗镜总论》说《十九首》谓之《风》馀,谓之诗母。

对于人生目的意义之初步的朦胧的哲理思考,对于诗歌之文学本质的初步的朦胧的觉醒。这两个初步,也许就是此诗乃至《古诗十九首》整组诗歌,那永久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3/493922.html

“古诗词回车驾言迈的内容 回车驾言迈这首诗该如何赏析?” 的相关文章

宋万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二位

宋万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二位

宋万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云里金刚,原是梁山三寨主。他是梁山的开山元老,但因本领平常,在晁盖、宋江掌政时期,地位不断下降。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八十二位,上应地魔星,职司为步军将校。征方腊时战死于润州,追封义节郎。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人物出身宋万早...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一作:随君)译文及注释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注释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古人...

《绝句二首·其二》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译文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呢?注释逾(yú;):就是愈,更加的意思。欲燃:将要烧起来,...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

唐代四大女诗人分别是谁?她们都绽放着独特得光茫

唐代四大女诗人分别是谁?她们都绽放着独特得光茫

中华诗词魅力无穷,汉唐盛世也是诗词盛世,中国古代诗词在唐代时期达到鼎盛时期,许多脍炙人口的唐诗让人回味无穷,流传至今。唐代很多文人墨客都会吟诗作词,唐宋八大家更是留下了许多精美诗篇。唐代不仅男性爱好诗词,很多女性也毫不逊色,史料中有记录的女诗人有两百多人,其中最出色的女诗人有四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他对后世教育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他对后世教育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你知道颜之推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权变更快速、多战争、社会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多贤士,思想文化自由开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个人,他经历了三个朝代的灭亡,自称自己这一生“三为亡国人”,他就是著有《颜氏家训》,对后世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颜之推。要说颜之...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尤袤,他有哪些成就?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尤袤,他有哪些成就?

南宋时期,社会变得不稳定,从繁荣到衰退,再到复兴。国家民族的耻辱与忧患沉重得压在南宋百姓的身上,在爱国主义情调的笼罩下,文人墨客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寄托在诗词创作之中,因此涌现了一大批爱国诗人。南宋前期出现的尤袤、陆游、杨万里和范成大,四人被合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中兴四大诗人中的“中...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他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他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

南宋时期,社会时局十分不稳定,虽然国力不够强大,但是在文化方面还是一如从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环境,孕育出了一大批爱国诗人。南宋高宗至孝宗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个群体,由范成大、尤袤、杨万里和陆游四人组成,他们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也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江西派诗风的影响,但又具有自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