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一个被通缉的福建人,带着1000多人逃到海外,建起了一座中国城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3-21)850

1895年4月22日,北京城发生一件大事。

1300多名参加乙未科会试的举子这一日啥都不干,纷纷跑去在一份长达一万八千字的文章上签名。这篇文章叫《上今上皇帝书》,这里的“皇帝”是光绪皇帝。

举子们要 *** 光绪皇帝,反对清 ***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场活动的发起人是两个大家很熟悉的名字:康有为和梁启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

在这1300多名举子中,有一个叫黄乃裳的福建举子。与众多举子不同,黄乃裳之所以参加上书,除了国仇,还有家恨。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狭路相逢。激战中,致远舰腹背受敌,不幸数次中弹,甲板上烈焰翻腾,船身倾斜,几欲下沉。

一个被通缉的福建人,带着1000多人逃到海外,建起了一座中国城

弹尽之时,全舰官兵面朝祖国方向,遥遥跪别父母家国。随后,伤痕累累的致远舰化作最后一枚炮弹,冲向了日本吉野号军舰。怒潮呜咽,致远舰250多名官兵被狂涛吞没,包括管带邓世昌,以及副管带黄乃模。

这场战争,就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而黄乃模正是黄乃裳的胞弟。

国仇家恨交相织,黄乃裳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他的名字,也从此和孙中山、宋教仁等人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史上无法抹去的一笔。

“公车上书”发生时,黄乃裳已经47岁了。在此之前,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做了近30年的传教士。

也就是说,黄乃裳在即将知天命的年龄才能参加会试。这在科举时代,算是很晚的了。实际上,黄乃裳直到29岁才考中秀才,40岁才中举。并非他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最初并无意科举。

黄乃裳,1849年出生于福建的一个农民家庭。

黄乃裳是家中长子,他出生时,父亲已经30岁了。并不是他想晚婚,是因为黄家太穷,娶不上老婆。也是因为贫穷,黄乃裳的三个叔叔都终身未娶。所以,黄乃裳的童年只有一个关键词——穷。

他小小年纪就要下地干农活。有一次,黄乃裳给人插秧,不小心摔倒了。东家听说了,之一时间竟问:“秧盆没摔坏吧?”

穷人的命不值钱,这在当时,不是黄乃裳一人的命运。彼时, *** 战争已过去多年。清 *** 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社会颓落,民不聊生。也正是因为穷,黄乃裳对时代的感知更加强烈,这也注定了他一生的基调。

就是在如此贫寒的情况下,黄乃裳还是读了私塾。“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举孝廉,逆天改命,多少读书人为此前赴后继,而黄乃裳参加科举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传教。

1866年,美国传教士薛诚恩来福州传教。基督教给黄乃裳带来了闻所未闻的理念和知识,比如,妇女缠足是陋习;再比如,天花是可以预防的。18岁那年,他受洗加入了基督教。因为读过私塾,黄乃裳得以进入教会工作。

此后将近十年的时间中,他跟随牧师到福建各地传教,目睹百姓疾苦,感同身受,常常痛哭流涕。救百姓于水火,不知不觉间就成了他更大的愿望。

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努力学习英文,阅读了许多西方书籍,还帮助牧师翻译了许多西方著作。在这个过程中,黄乃裳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给西方带来富强的不是上帝,而是科学。而基督教能够传播科学。

但是,基督教在中国并不受重视。黄乃裳认为,这是因为文人学士和上流社会并不推崇基督教。所以,他要参加科举,把基督教发扬光大。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颠覆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黄乃裳的命运。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一纸《马关条约》,中国不仅要“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还要双手奉上土地,堪称奇耻大辱。

时代的滔天巨浪打下来,无数中国人从东方大国的幻梦中惊醒。国家遭欺凌,胞弟殉国,黄乃裳也醒了。基督教并不能拯救中国,可是,新的出路又在哪里?

他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改革。

1895年春天,黄乃裳赴京参加会试。这一时期,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想给黄乃裳带来了新的希望。他放弃了八股,转而研究新学,常常奔走于戊戌六君子及讲求新学的京官之门,讨论变法事宜。

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开始,黄乃裳四处奔走,积极拥护和参与变法。此后的历史进程正如大家所熟知的:康有为和梁启超流亡海外,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成为历史永远的痛。

慈禧太后下令捕杀维新派人士,黄乃裳位列通缉名单第11位,在友人的帮助下,仓皇逃回福建。

“三十年的热肠渴望,一旦飘荡于罡风”。黄乃裳悲愤交加,却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折。没有这次转折,他或许未必会在史册上留下名字。

1900年,黄乃裳走上了一条独树一帜的救国之路。

黄乃裳熟知西方历史,非常佩服哥伦布开辟新大陆的探索精神。与其在国内等死,不如出海,找一地旷人稀之处,可容数百万同胞安身立命,让他们不至槁饿而死。

黄乃裳最终选择的地方,是如今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诗巫。

1900年4月,51岁的黄乃裳来到诗巫。这里位于江河交汇处的平原上,地势宽广平坦,一望无垠,水上交通方便。此后两年多时间里,黄乃裳先后从福州招募了1100多人来到诗巫。他思念故国,将这里命名为新福州,黄乃裳也成为新福州的“港主”。

不知黄乃裳是以何种理由说服乡民远渡重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1000多乡民都是抱着希望而来。来了后才发现,诗巫并不是理想中的桃花源。

这里的土地虽然还算肥沃,但灌木丛生,土中遍布植物根茎,而且石子太多,开垦起来十分困难。雪上加霜的是,当时的沙捞越还停留在传统的刀耕火种阶段,没有农业工具。

垦农们只能用当地铁匠打的粗苯斧头和简易的锯劳作。好不容易清理了一块土地,种上水稻,一场大雨过后,稻谷荡然无存。

垦荒艰难,垦农还要被迫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诗巫终年炎热潮湿,毒蝎、毒蝇时时扰人,野猪、毒蛇更是经常在垦场出没。希望变失望,垦农们怨声载道,谩骂不绝于耳。

由此,黄乃裳开始了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日子。

这是一段真正的筚路蓝缕的过程。

黄乃裳亲自下田,和垦农们一起垦荒,吃住都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诗巫的几年,尝尽了平生所未尝之苦,却“不敢稍露于辞色”,还差点丢了性命。

1901年,在巨大的心理负担和艰苦的生活条件的双重压力下,黄乃裳得了胃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每日里,他只能靠几片面包、少许牛奶,以及两三个香蕉度活。胃病缠绕着他,到1903年秋天,竟一病不起。

奄奄一息之际,黄乃裳回顾平生,感慨万千。自知时日无多,他想记录下当时的心境,就差人取来纸笔。

垦农们以为他要写遗书,黄乃裳苦笑说:我这一生,奉行“三不主义”,一不买田,二不存款,三不盖房,遗产全无,写何遗嘱?要说遗嘱,我的遗产就是这些垦地,都是大家的。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黄乃裳熬过了这场生死劫难,“新福州”也渐渐有了生活的样子。

家畜家禽成群的漫步,蔬菜和粮食作物郁郁葱葱。垦区修起了路、架起了桥,有了学校、商店、医院等等生活设施。这里终于从一片荒芜,成为人人向往的田园之所。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1904年,黄乃裳却突然离开了诗巫。

一直以来,开赌馆和卖 *** 都是沙捞越州重要的财政来源。但是,黄乃裳一直拒绝在诗巫开赌馆和卖 *** ,沙捞越王对此很不满。随着“新福州”发展壮大,这种不满日盛,沙捞越王甚至逼迫黄乃裳偿还当初建设“新福州”的贷款。

而黄乃裳离开诗巫,更多的是另一个原因。这一时期,黄乃裳结识了一人,再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个人,就是孙中山。

1900年6月,黄乃裳在新加坡遇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和革命思想给黄乃裳打开了新世界,那就是:非革命不足以救亡拯毙也!

但当时“新福州”初成,他无法马上投身革命。1904年,黄乃裳见垦务已成,垦农们也能各自谋生,终下定决心回国。

回到福州,黄乃裳做得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办教育。因为,他认为,教育才是“开民智之本”。

早在教会时期,黄乃裳就在福州创办了福音、培元、英华三所学校,这是福州的之一批新式学校。

与传统的私塾教育不同,黄乃裳主张学英文、学科学。来到“新福州”第二年,在各方面基础设施都欠缺的情况下,他依然排除万难,创办了英汉兼授的英华学堂。及至他离开新福州,垦区已有两所小学。

1907年初,黄乃裳在故乡闽清创办了闽清教育会。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在闽清县办了高中、初中、小学,一共34所。

黄乃裳办学有一大特色,那就是把教育与民族振兴紧密联系起来。历史证明,他的理念是对的,教育确实是国家振兴的根本大计。

1905年初,黄乃裳刚回国数月,就被厦门同文书院聘为教师。曾任同盟会福建支会会长的郑祖荫曾说:“厦门革命种子之散播,实由黄乃裳先生主教同文书院始。”

此话并非过誉。黄乃裳受孙中山的影响,对学生讲了大量的革命道理。后来的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福建籍革命党人有20位,半数都是黄门弟子。

但黄乃裳想要做的,还不止这些。

黄乃裳的梦想,是“为国家谋幸福喜乐”。

武昌起义以后,革命的烈火烧到福州。福州起义前夕,黄乃裳组织了一个30多人的学生队伍,作为炸弹队,参加辛亥革命福州起义。他力排众议,坚持要做旗手。

1911年11月9日,福州起义开始。黄乃裳以63岁高龄,亲举十八星红方大旗,身先士卒,杀进了清军指挥部。这面旗帜,是由黄花岗起义牺牲的林觉民等烈士遗孀亲手绣制。

福州光复后,百废待兴,黄乃裳身兼数职,殚精竭虑。临时 *** 财政困难,他以个人名义,通电南洋各地请求捐助。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闽侨纷纷响应,共汇款70万元。他呕心沥血,只短短两个月时间,黄乃裳鬓发就皓然如雪。

花甲之年的黄乃裳,此时在社会上已颇具声望,而他日常的午餐只是芥菜、蚬仔、闽清糟菜汤配白米饭。

1916年,袁世凯复辟称帝。黄乃裳为反袁终日奔走,遭到迫害,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到逮捕。消息传出,海内外各界群情激奋,争相营救。

国内及南洋各地稍有名望和民族大义之人,纷纷来电质问袁世凯,要求释放黄乃裳。袁世凯扛不住巨大的压力,不得不释放关押三个月之久的黄乃裳。出狱后,黄乃裳得知大家的义举,百感交集,写下一句话:愿矢志尽余生,把利他主义置于入墓之日。

他真的做到了,从生到死。

70岁高龄时,他支援家乡建了两座水坝;

72岁时,又应孙中山之邀,远赴广州,出任广州国民 *** 高等顾问;

隔年,他因病返回福建休养,却仍应福建省长之邀,出任省长公署高等顾问。直至1924年9月22日不幸病逝,终年76岁。他一生清贫,没有一分遗产。

当年在诗巫,黄乃裳无房无田无存款,因胃病生死徘徊间,曾给自己留下一副挽联,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我虽撒手,仍留余地后来人。

黄乃裳的大女婿林文庆弃商从教,应陈嘉庚之邀,毅然放弃在海外的一切,到厦门大学任校长。在厦大耕耘十六载,三次到东南亚募捐,多次为学校捐款,甚至捐出了妻子的私房钱。

黄乃裳的二女婿伍连德,是马来西亚侨商的后代。他三次临危受命,北上东北抗击鼠疫,堪称中国抗疫先锋。而中国开始有系统地建立起公共卫生体制,自伍连德始。

黄乃裳的外孙林可胜,被称为“中国生命科学之父”,自小长在国外。抗战爆发后,他放下医学研究工作,投身战场,组建了中国更大的医疗救护中心,纵横千里,救死扶伤。而在同行眼里,他本是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的。

黄乃裳一句“仍留余地后来人”,给后世带来了太多的红利。

如今的诗巫,是沙捞越第三大城市,交通发达,商业繁荣。诗巫有约30万人口,其中华人就有11万,大多是当年新福州垦农的后代。

这里有黄乃裳路,黄乃裳中学,在当地人心里,黄乃裳依然是“港主”。他们纪念黄乃裳,也是纪念一种精神。

抗战时期,许多南洋华侨省吃俭用,把钱捐给祖国支援抗战。从1937年至1940年,南洋华侨的捐款将近3亿元。他们共捐献了217架飞机、500辆汽车、27辆坦克、1万包大米、5000万粒奎宁丸,以及许多军需医疗器械等。

人这一生,重要的不是走得有多远,而是要始终记住自己从哪儿来。

慎终追远,不忘炎黄子孙,足矣。

- END -

来源|砍柴书院公众号 【文 | 南塘旧事 责编 | 丹尼尔李】

声明|文中图片、文字及视频号转自原文章,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3/495182.html

“一个被通缉的福建人,带着1000多人逃到海外,建起了一座中国城” 的相关文章

清朝时期的阿哥是什么级别 有封号才是最牛的

清朝时期的阿哥是什么级别 有封号才是最牛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阿哥们都分什么级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最近这些年宫廷剧很是火爆,其中又以清朝类型的最多,小鲜肉演员阿哥扮相更是让人津津乐道,但是影视剧毕竟是演戏,真正历史上的阿哥其实是另外一回事。阿哥这个词汇在满语里,本意是侄子的意思。后来满清入关建了国后,...

纪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刘邦做出了哪些贡献?

纪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刘邦做出了哪些贡献?

纪信,汉朝将军,赵人。曾参与鸿门宴,随刘邦起兵抗秦。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之后,曾经在洛阳宫殿置酒大宴群臣,历数功臣的功劳,尤以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功劳最高,分别封侯拜相。不知道当时刘邦心中还记不记得曾经有一位将领,在危难之际假扮自己诈降项羽,自己才能够逃得性命,...

曹操七个女儿都嫁给了同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到底有多优秀

曹操七个女儿都嫁给了同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到底有多优秀

曹操有7个漂亮女儿,为何都嫁给了同1个人?他是谁如此优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浪淘沙》回首三国历史,称得上英雄者寥寥数几,魏武帝曹操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确实并非虚言。但是比起屡战屡败的刘备,曹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对汉献帝为何不刺杀曹操夺回大权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从登基第一天起,就是权臣手中的傀儡,先后多次被不同的权臣所控制,他当了31年的傀儡皇帝,然后被权臣逼迫禅让帝位,最终他安享富贵,得以善终,这位皇帝就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刘...

武则天不杀李治是因为没有能力和机会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武则天不杀李治是因为没有能力和机会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武则天不选择杀掉李治,是因为没有能力或者没机会杀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不是没有能力或者机会杀掉李治,而是根本不需要。首先,武则天有没有胆量杀李治。武则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为人知晓。唯一让人能够谈论的,也就是武则天14岁,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时,武则天...

赵元杰:宋太宗赵光义第五子,生性好学,也是名藏书家

赵元杰:宋太宗赵光义第五子,生性好学,也是名藏书家

赵元杰(972—1003),字明哲,初名赵德和,北宋藏书家。宋太宗赵光义第五子。1003年去世,年仅31岁,无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名赵元杰。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益王。端拱初年,加侍中、成都尹、迁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淳化年...

董旻是什么人?董卓能够掌控东汉朝廷与他有何关系?

董旻是什么人?董卓能够掌控东汉朝廷与他有何关系?

董旻,字叔颖,东汉末年,凉州陇西郡临洮县人。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董卓一共兄弟三人,大哥叫董擢,字孟高,去世较早(有一子董璜)。后来董卓父亲在担任颍川郡轮氏县尉时,生下了董卓和董旻,所以分别给他们取表字:仲颖、叔颖。从史书记载来看董卓是没有儿子的,或者儿子...

魏忠贤真的一无是处吗 崇祯杀魏忠贤有没有杀错

魏忠贤真的一无是处吗 崇祯杀魏忠贤有没有杀错

为何说一无是处的魏忠贤?崇祯到死方知杀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木匠皇帝的遗嘱1627年,天启帝朱由校离病死还有十天的日子,深知大限已至的他,将皇弟朱由检急召入宫。床榻前朱由校声泪俱下的叮嘱朱由检:“德约(朱由检字),朕知你有尧舜之能,这大明江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