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人数真的有几十万吗 将军和士兵分别是什么样的
对古代打仗真有几十万人吗?真的是武将单挑,士兵群殴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经常从电视剧里看古代战争场面,感觉打仗就像在群殴。咚咚咚!三通鼓罢,双方武将一番叫骂,互相单挑,然后士兵掩杀过去,互相对砍,砍完一个再砍一个,至死方休。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古代的武器不如现代,但排兵布阵、计谋策略、通信指挥,后勤补给等都和现代一样的。手里的家伙变了,可内涵从未改变!
古代军队行伍分明,分工明确。比如春秋战国的秦代的步兵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五什为屯,二屯为百,然后是五百人,一千人等。每队都有指挥官,如伍长、什长、屯长、百将等。到唐代军制改为:每火10人,5火为队,2队为旅,每团2旅,设火长,队正、旅帅、校尉等。
士兵小队组成大队,大队再组成军团。士兵分属不同的兵种,作用各不相同,长枪兵对骑兵,骑兵对步兵,盾牌兵防守,弓箭手远程杀伤等。打仗也不是一拥而上,而是依靠队形,一旦乱了就会溃败而逃。
以罗马重步兵方阵为例:方阵分三个横队,之一横队先进攻,士兵投完标枪后冲锋,与敌人短兵相接。打一段时间后。第二横队进攻,之一队后撤休息,互相轮换数次。第三横队是预备队,是全军的精锐,在关键时刻投入战斗。
就像鱼在鱼群中获得安全一样,队列也为士兵提供了良好掩护。进攻的士兵只负责输出,周围队友为你防守。如果有人受伤,指挥官要及时将他替换下去。不下都不行,会影响整个队列的安全和效率的。
再说人数,史书总是喜欢夸大数字,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大军,但其实真没那么多。历史上,真正几十万大军交战的大规模战争屈指可数。
赤壁之战,曹操给孙权写信,说83万大军征讨东吴,其实也就30多万。明朝讨伐努尔哈赤,8万明军号称47万。 清朝云贵总督讨伐缅甸,手下3000清军,就告诉缅甸王说50万大军来了。攻心而已,看看能不能将对手吓投降,不投降也吓个半死!
古代军队里有三种人,之一是作战士兵,上阵杀敌;第二是辅兵,押运辎重粮草,当预备队;最后是民壮,服徭役的壮丁,拉车运粮草,修路铺桥,养马救人什么的。1万军队出动,就有5~10万民壮跟随。古人把辅兵、民壮也算入总数,当然显得人多了。所以常说几十万大军,实际战斗人员也就几万人。
《三国志·魏书》中有一段记载,“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说以前上报杀敌请功的公文时,寻常惯例是将1人说成10人,虚报战功,大家也都习以为常。有一次,曹操的下属国渊平定叛贼,如实上报斩首数,曹操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如实上报?国渊说:此次战功是在境内平乱,国渊为此耻辱,怎么好意思邀功呢?曹操听了很高兴。
不过这种夸大,也不仅仅是胜利者的需要,战败方也需要夸大,这样能突显敌人的凶恶,表明自己已尽全力,并非无能,免得挫伤士气。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军太狡猾啊!
古代战争所谓的几十万人其实水分很大,而真实的排兵布阵又颇多讲究,完全不是电视上演的那样群殴,真是神剧误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