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2)570

周本无人殉习俗,加之周初文化大变革,周人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人的地位得以提高,使得西周时期人殉习俗出现衰落。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人殉习俗又开始复兴,达到可与殷商时期匹敌的又一高峰,但同时俑殉习俗兴起,并逐渐在替代人殉习俗。秦汉时期人殉习俗完全被俑殉习俗替代,人殉习俗出现衰败甚至绝迹现象,俑殉习俗却如日中天。秦汉以降,俑殉习俗也逐渐衰落,直至消失。

史前时期

史前时期的人殉现象多有发生,大多以妻妾殉夫或幼童殉葬的形式出现。这种现象并非孤立,出现范围广、时间长,并且都以一定葬式出现,可以说已形成—种习俗。从流传范围来说,史前时期的人殉习俗,北到内蒙古伊克昭盟朱开沟文化墓地,南到江苏厅大坟口文化墓地都有发现,但北方地区似乎更加流行,尤以甘肃齐家文化墓地为盛。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史前时期的殉人与殉人墓在整体数量上还不是很大,但此时期殉人墓的葬式己经比较规范,墓地中殉人墓均表现为妻妾殉夫,女性殉人侧身屈肢面向墓主。江苏花厅大汉口文化墓地殉人墓多表现为幼童拘葬,且幼童多被置于墓主脚端。从这种成熟的葬式来看,史前时期的人殉习俗已脱离萌芽时期,进入到了发展时期。至于人殉习俗萌芽于何时,可能还得继续往前追溯。黄展岳先生认为人拘习俗“开始于母系氏族制向父系制过渡或父系氏族制已经确立的时期。父系氏族制的确立,标志着父权的尊严,这就为人殉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我们同意这种看法,从目前发现的史前时期人殉考古实例来看,殉人绝大多数为女性,这正是父权制的体现。

殷商时期

夏代与商代前期的考古资料为数不多,文献记载也是寥寥无几,对于这一时期的人殉与俑殉资料几乎是空白,所以我们只能跨越这一时期,直接从史前时期进入到殷商时期。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人殉习俗在殷商时期到达了高峰。从流传范围来看,以安阳殷墟为中心,人殉习俗北到河北藁城,东至山东青州,西抵西安老牛坡,南达湖北盘龙城,可以说基本覆盖了正个殷代疆域。从殉人数量来看,据黄展岳先生统计,“殷墟墓葬中发现的殉人遗骨共三百六十三具”。(含殉人车马坑)单个墓中的殉人数量少到具,多达具,这个数字就比史前时期殉人数量增加了许多。从殉人墓数量来看,安阳殷墟共发掘近座墓,殉人墓有余座。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殷商时期殉人数量与殉人墓数量都比史前时期要高很多,但殉人墓占总墓葬数比例却没史前时期高。这是因为殷商时期时间跨度较史前时期短,加之墓葬总数基数大的原因,如果加上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那史前时期的殉人墓占总墓葬数的比例不会超过。

总得来说,从流传范围、殉人数量和殉人墓数量等方面来看,殷商时期的人殉习俗达到一个高峰,不仅比史前时期,也比殷墟以后时期强盛许多“殷人尊神,率民以事身,先鬼而后礼。”正是在这种风气之下,殷人对其祖先特别崇敬,殷人认为祖先死后有灵魂,“视民有知”相信人死后在另一个世界会过着和生前一样的生活。殷人大肆殉葬,也是为了给死者死后生活一个服务的保障,正是在这种观念之下,使得殷商时期人殉之风尤为盛行。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西周时期

人殉习俗经过殷商时期的兴盛后,在西周时期趋于衰落。西周的殉人墓大多集中在北方地区,尤以西北地区为盛,典型遗存有张家坡和客省庄西周墓地。至今还没在南方地区发现西周殉人墓。可以看到,西周人殉习俗流传范围、殉人总数与殉人墓总数远远没有殷商时期高,人殉习俗在西周时期表现一种衰落现象。黄展岳先生认为:“到目前为止,径、渭两河流域的周人先世遗址中尚未见人牲人殉实例,这或可表现,周人先世并不存在人牲人殉的习俗。及至殷末,周人成为中国西部的强盛部族,敢与东方的殷人相抗衡,双方不断发生战争,经济文化互相交往,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也互为影响、彼此渗透,殷人原有的人牲人殉习俗,可能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被周人所接受。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周人本无人殉习俗,是周代人殉现象出现较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商周在祭祀、人殉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巨大差异,其原因主要在于风俗习惯的不同。这种不同的风俗,导致了人殉在商周时期的极大反差。同时,我们发现西周时期的殉人墓,大多是在殷遗民所居地,而无殉人的西周墓墓主应是周人墓。这种说法虽有些绝对,但确实有这种现象,这样西周时期出现的人殉习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殷代人殉习俗的孑遗。

另一个致使西周时期人殉习俗衰落的重要原因是周初的文化大变革。周人提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民本思想,提倡“敬德保民”,这使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人的价值被重视,就不会被轻易殉葬。另一方面,周人将殷人的天神崇拜加以改造,周人虽也崇拜祖先,但没有殷人那样浓烈。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殉习俗广泛的流传于全国各地,北达河北怀来,南抵云南晋宁,东至山东溜博,西到陕西凤翔,可以说比殷商时期的人殉习俗流传范围还要广泛。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殉人墓占所在墓地墓葬总数比例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发掘此一时期的墓葬较为分散,不像殷商时期那样集中的原因。这一时期发掘的单个殉人墓数量较大,殉人数量较多,特别是凤翔秦公一号大墓,殉人达具,创下有史以来殉人数量的更高纪录。单个拘人墓的平均殉人数量也达到人,是殷商时期的好几倍。殉人总数量也比殷商时期要高,但殉人墓总数没有殷商时期多。春秋战国时期与殷商时期人殉习俗的相同之处都是流传范围广、殉人墓数量大。不同之处是殷墟殉人墓分布较集中,殉人数量比春秋战国时期多,单个殉人墓平均殉人数量不高。而春秋战国时期殉人墓分布较为分散,殉人总体数量虽然相对不高,但单个殉人墓平均殉人数量达到历史更高峰。

总体来说,春秋战国时期人殉习俗一改西周时期的衰落,出现回潮、复兴,并达到可以与殷商时期并驾齐驱的又一高峰。人殉习俗与俑殉习俗并存,俑殉习俗的发展更加迅速,特别是在楚地。虽然楚地此时期也盛行人殉,但从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看,俑殉的使用率已超过人殉并逐步在替代人殉,如江陵雨台山、江陵九店等地,都大兴俑殉习俗。此时期,在一些墓葬中有同时出现殉人与殉俑的现象,殉俑替代殉人,俑殉替习俗替代人殉习俗,这无可置疑的是一种历史进步,是人地位提高的表现。这也是春秋战国文化大变革背景下,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秦汉时期

人殉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复兴之后,在秦汉时期被俑殉习俗所替代。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一时期考古实例中所见殉人与殉人墓为数甚少,且多发生在边远地区;而殉俑与殉俑墓的数量显著增加,特别是殉俑的数量达到了历史更高峰。这正是俑殉习俗替代人殉习俗的结果。

总括的说,人殉习俗在这个期发展,到后续时候又受到思想的影响,乃至于这种习俗采到了极盛状态。周人本无人殉习俗,加之周初文化大变革,周人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人的地位得以提高,使得西周时期人殉习俗出现衰落。

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人殉习俗又开始复兴,并达到可以与殷商时期匹敌的又一高峰,但同时俑殉习俗兴起,并逐渐在替代人殉习俗。秦汉时期人殉习俗完全被俑殉习俗所替代,人殉习俗出现衰败甚至绝迹现象,俑殉习俗却如日中天。但秦汉以降,俑殉习俗也逐渐衰落,直至消失。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人殉习俗在秦汉时期衰败,以后几乎沉寂,俑殉习俗虽在秦汉时期达到鼎盛,但秦汉以降也逐渐衰落。虽然如此,人殉习俗与俑殉习俗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人殉习俗影响而成的殉情、殉道等一种自我献身精神,并一直影响到现在。二是由殉俑再进一步演变成纸人,形成殉人一夠俑一纸人的一种历史演变过程。

在往后看,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类似的事发生,特别是在明代。明儒被认为是最坚守儒家之道的人,甚至被称为“腐儒”,就这些“腐儒”却做出了一件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来。最有名的自然要数崇侦死后,为大明国家殉死的一批儒者。

这些人不是为崇祯而殉死,而是对道统所失的一种反抗。然而面对事实又无能为力,也只好以死表明心志,通过牺牲自己性命的方式来达到他们所追求的目的。殉道精神可以说在明儒身上得到了淋璃尽致的体现。殉道者一般是文化水平较高之人。可以想象,一般人也不会像殉道者那样对道义的如此坚守,更不会为一种虚无漂缴的东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只有这类所谓境界高的人、有所信仰的人才会做出这种被世人嘲笑的“傻事”来。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种对自由精神的追求非一般人所能理解,为道义而牺牲也非一般人能做到,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人。

从人殉到俑殉是历史的进步,以物易人是重视了人的生命,是一种质的变化。从殉俑到纸人又是一个进步,虽然这种进步没有殉人到殉俑那么巨大,毕竟殉俑与纸人只是 *** 材质不同而已,但这也是省了许多生产资料, *** 纸人肯定要比 *** 陶俑省事许多。还有一点,至今我们所见的纸人,多为“金童、玉女”一类,不是殉人那种活生生的人,也不是像殉俑那样能代表某类现实中的人,而是一种非现实的人,是一种符号化了的东西,这就更加说明人的地位提高,连能表示人的东西都不用了。当然这也恰恰体现了古代文明进步的一部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3/495244.html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的相关文章

刘备和吕布二人的真实关系如何?发生过哪些交集?

刘备和吕布二人的真实关系如何?发生过哪些交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受文学影视作品影响,提起吕布和刘备,大家会想起很多典故,比如“三英战吕布”、“辕门射戟”、“白门楼”、“大耳贼”等等。那么历史上这些故事是否真的发生过,刘备和吕布关系如何,经历了哪些事情?吕布初见刘备——一个“...

王昙首:刘宋开国功臣、文学家,支持宋文帝即位

王昙首:刘宋开国功臣、文学家,支持宋文帝即位

王昙首(394-430年),字昙首,琅琊郡临沂县人,南朝宋开国功臣、文学家,东晋丞相王导曾孙,卫将军王珣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琅琊王氏,拥有学问和品德。东晋时期,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大司马(司马德文)属,参与北伐后秦,修复晋帝园陵。南朝宋建立后,辅佐宜都王刘义隆...

秦二世胡亥杀光兄弟姐妹后为何留下子婴 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秦二世胡亥杀光兄弟姐妹后为何留下子婴 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二世可以杀光兄弟,为何独独留下子婴,子婴真实身世大起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二世,一个心狠手辣的角色,在赵高的拥立下逼死始皇嫡长子扶苏,自己称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登基第一件事,就将自己三十多个兄弟姐妹都给杀掉,只有身世不明的子婴逃过一场杀戮...

历史上真实的冯小青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冯小青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冯小青,明代万历年间江南八大才女之一。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冯小青,出生于晚明时期的扬州,她的母亲是一名为官宦人家小姐授课的女塾师。她自小跟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十岁那年,家中来了一位化缘的老尼,见冯小青长得聪慧可爱,便向她口授了一卷《心经》。...

历史上真实的陈胜是什么样的?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陈胜是什么样的?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陈胜,字涉,楚国阳城人。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前209年,陈胜“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打响武装反抗暴秦的第一枪。这支装备简陋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武装,恰似燎原星火,引发“天下云集响应”。陈胜推倒秦王朝覆灭的第一块多米诺骨...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曹植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曹植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

在古代,官员一般退休之后会去哪里?

在古代,官员一般退休之后会去哪里?

在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通常被称为“知事”,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当中,无数的能人异士曾经为我们的朝廷服务,为他们各自的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我们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但是无论这些官员的官位有多大、能力有多强,避免不了的一个仕途结尾就是告老还乡,有...

萧统在文学与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萧统在文学与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萧统于天监元年(502年)被册立为太子。他举止大方,在东宫以仁德而闻名,受朝野及百姓爱戴。后因“蜡鹅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