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日本人秘密拍摄中国云南大理,真实面貌令人惊叹
上个世纪初,日本为达到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野心,向中国派出了很多探险家和学者,在中国各地收集天文、地理、历史变迁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严密调查。《亚东印画辑》就是他们在中国探险取得的“成果”之一。
亚东印画辑
下面这组照片,是日本派出的探险家进入我国云南,拍摄的大量照片中的一部分,反映的都是云南大理的风土人情。通过这些照片,我们看到了近百年前的大理城的真实面貌。
五华楼
这座巍峨壮观的古建筑,就是大理城中的五华楼。它始建于唐朝,是南诏国宴请贵宾的地方。史料记载,当时的五华楼周长2.5公里,高30多米,可容纳上万人。
在历史上,五华楼经历了数次焚毁和重修,图中这座建筑是明代初年的五华楼。然而不幸的是,在60年代,它被再次拆除。如今的五华楼,重建于1998年。
大理俯瞰
这是当时大理城的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一眼望去街道绵延数里长。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清一色的瓦房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之中,处处透露着云南民居的独特意境。云南民居建筑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最能生动直观地呈现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木材交易市场
这是位于大理城墙根下的一个木材市场。商贩们把上好的木料靠在城墙上展示,有的直接摆在了地上,一些顾客在和商贩讨价还价。
城墙的上部,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墙体和垛口已经坍塌,城墙两侧长满了绿色植物,像一条绿色的长龙。
崇圣寺三塔
在大理苍山脚下,有一座崇圣寺,始建于唐朝时期的南诏国年间,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寺内矗立着三座宝塔,一大两小。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三座宝塔鼎足而立,千寻塔位置居中,二座小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
洱海岸边
远处,青山如黛,洱海烟波浩渺,一艘帆船正行驶在水面上。近处,洱海岸边,一名男子牵着马赶路,马背上驮着两大包茶叶。
在当时,马匹是主要的运输工具。著名的茶马古道,运输茶叶的马匹一眼望不到头。
路边的店铺
在一条石板路旁边,有一棵参天大树,树下有两家店铺,路过的商旅可以在这里歇脚休息。店家还搭了马棚,方便饮马喂草。大树之下好乘凉,又挨着马路,这两家小店选的位置太好了。
下关的厘金局
这是下关的大理厘金局分局,,门口矗立两只石狮子。一根竹竿挑着厘金局的旗子很是显眼,一名工作人员站在门口。
厘金局,是清 *** 对通过国内水陆要道的货物设立的关卡,职能是为了征收捐税。直到1931年,国民 *** 才取消了厘金制度。
大理街景
这是大理街道上人们赶集时的场景。很多当地人戴着斗笠、背着竹篓来到街上购买东西,他们的服饰和装扮很有民族特色。
云南大理这边的人,喜欢背个背篓出门。这是为了方便带东西,出门带晌午避雨工具等出门,回来带点猪草,柴火等回来,山多路陡,不便于挑担子,要装物品背篓最适用。
洱海北岸的上关
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洱海北岸的上关风光。远处,洱海上烟波浩渺。一艘小船正在照看网箱养殖的鱼。近处,有一座庙宇,庙宇旁边是农田。一名农民正在弯腰干活。
青山绿水,苍山洱海,就像是一幅生动的油画,很有生活气息。
大理下关
这是大理下关的风光:一块块梯田,青山抱绿水。湖光彩夺目映山色,四时有奇葩,百里飘幽香。
下关最有名的就是风,风期之长、风力之强为世所罕见。一年之中大风日数在35天以上。
大理石工艺品铺子
这是大理街上一家大理石工艺品商铺,桌子上摆满了用大理石 *** 的工艺品,有圆形的和方形的,下面还设计了木质的底座,很有艺术气息。
店家是一名中年男子,光头留着胡须,很有艺术范,他正站在柜台后面招揽路过的顾客。
大理宾川县的鸡足山
大理宾川县的鸡足山,山形因像鸡足而得名。它是佛教圣地,中国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一,名气不小。这里四季山清水秀,云雾缭绕。
鸡足山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2000多年前释迦牟尼大弟子饮光迦叶衣入定鸡足山华首门, 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
街头的白苗族女子
正在街头赶集的白苗族女子,她们的头饰就是有名的“凤凰帽”。她们都光着脚,身上背着一个布袋,正在街边选购物品。
鸡足山下的吊桥
这是鸡足山下的一座小吊桥,桥下一湾溪水潺潺流过。吊桥的一端好像是座寺庙,门口有一些前来祭拜的香客。
大理附近的露天市场
这是大理城边上一座露天市场。有很多小吃摊,竖着遮阳伞。赶集的人可以在这里吃饭用餐。一名摊主好奇地朝这边看。
大理的山川风光
这是大理的山川风光。远山如黛,云雾缭绕,好似人间仙境。
天生桥
在大理市下关西洱河畔,有一座天生桥,是大理通往保山怒江的交通要道。两边是悬崖峭壁,高达百余尺。据说三国时的诸葛丞相曾经来过这里,他在这儿打过大仗,把孟获擒住。
时间一晃,94年过去了。叹古惜今,过去的云南大理,建筑古朴,让人回味。如今的云南大理,现出了全新的面貌。你更喜欢哪一个大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