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英国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啥只承认中国?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4)520

清朝末年,梁启超在其《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一诗中正式提出了一个广泛影响后世的概念——四大文明古国。

从地图上铺开自西往东看,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

这四大文明作为人类历史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为人类从混沌原始的落后状态升华到进步文明的开化状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古巴比伦文明创造了全世界之一套成文法典、之一套文字(楔形文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古埃及文明创造了雄伟的金字塔、世界上最早的书写工具(莎草纸)、最早的玻璃技术。

古印度文明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 *** 数字、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中华文明是这四大文明中最晚的文明,却后来居上,创造了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在内足以能够带领人类跨入近代社会的四大发明。

目前来看,古巴比伦的名字早已消失不见,埃及、印度、中国这三个古文明在现代国家中仍然有与其对应的名字。

可在主流历史学者眼中,埃及、印度这两大古文明早已失去了嫡系继承者,或者说现在的埃及印度和原来的古埃及、古印度文明只有名字上的继承,实际上早已经面目全非,与原来的古文明风马牛不相及。

唯一一个被承认、延续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下了我们中国。

著名英国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客座教授马丁·雅克在其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中,发出一个堪比李约瑟难题的历史之问:

为什么历史上四大古国只有中国延续至今,而其他三个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明明印度和埃及还存在,为何却独独只承认中国?

英国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啥只承认中国?

(马丁·雅克)

(一)历史长河中消失的三大古文明

除中华文明以外,其他三大古文明或者被异族入侵、鸠占鹊巢,或者早已改头换面、融入到他族文化当中。

古巴比伦文明,是三大古文明中更先作为整体灭亡的,现如今的两河流域早就是 *** 教的天下。

古埃及文明,盛行原始多神教信仰,崇拜太阳神和奥西里斯神。

英国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啥只承认中国?

(金字塔)

自从被亚述帝国、亚历山大、罗马帝国入侵占领以后,埃及文明底色就逐渐转化为希腊文明,埃及这个名字也成为了异族帝国名下的一个行省而已。

到了公元7世纪, *** 教自 *** 沙漠席卷整个北非,埃及文明最后一次改换底色成为了今天的 *** 文明。

如今以 *** 教为国教的埃及虽说是 *** 国家,可与古埃及相比已经形同路人,二者并无多大继承关系。

古印度文明,历史上多次被整体性灭国。早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就已经是各类外族征服者的乐园,自西北方向兴起的异族,多次以少胜多长驱直入印度河、恒河平原。

而值得注意的是,古印度并不曾真正同化过这些外族入侵者,英国人不必多说,较早之前的莫卧儿帝国就是一个 *** 教占主导地位的帝国。

古印度文明被人形容为一种“活着的死文明”,它静静躺在历史帷幕后,看着其他文明一遍又一遍在自己的领地上进行表演。

英国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啥只承认中国?

(古印度神话人物:吉祥天女)

至于现代印度,倒不如说它是大英帝国印度分部的继承者,是英国殖民者塑造了印度的官僚体系、行政区划,将英语确立为印度官方语言。

可以说没有英国,印度能不能统一都还是个问号。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国虽是最晚诞生的,但是却是唯一一个持续到今天仍然生生不息的强势文明。

中国的大一统王朝不断延续,从秦朝到清朝有着一条清晰的继承轨迹。

中国的文字流传至今,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很轻松认识2000多年前的文字。

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等,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方式。

即使从血缘上来说,中华文明的传承性也无可置疑。

英国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啥只承认中国?

(高度纯正的血统)

根据最新的分子人类学研究,现代中国人的主体O系基因与七千年前龙山文化中的人类竟然完全一样。

所以毫无疑问的是,四大文明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

尤其是在经历了接近一百年的动乱之后,中华文明走过了低谷期,在 *** 手中重新迸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中华文明的重新崛起与西方的相对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很多外国学者感到疑惑,为什么四大古文明独独中国能够延续至今?

(二)得天独厚的先天地缘优势 铸就大一统根基

地缘条件,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先天性基础因素,四大文明古国基本位于同一维度范围,而不是落脚于寒带、热带就是地理条件发挥的作用。

英国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啥只承认中国?

(中国地缘形势)

中华文明发源于气候适宜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良渚文化),而后拓展至珠江流域、辽河流域。

这么大块的冷热均匀的大河平原,为我们祖先提供了一片适合农业耕作的宽阔地域,从而为人口的密集繁衍、文明的物质积累奠定基础可能。

纵观当今世界主要大国,几乎都是要具有一片可供耕作的辽阔平原以发展农业。

美国的大平原、印度恒河平原、俄罗斯的东欧平原、法国所在的西欧平原等。

当然,有平原还远远不够,如果这些平原板块缺少外部的保护性屏障,那么主体文明极容易在其他文明冲击之下而归零。

例如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起点高于其他三大古文明,可是由于四通八达,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在域外文明的冲击之下迅速走向了衰落。

而中华文明西南部有世界屋脊、东南部紧靠大海、南部是密集的丛林,西北部是戈壁沙漠、北部是蒙古高原,整体上处于一种被包裹的状态。

除了北方游牧民族以外,其他文明在工业时代来临以前要想入侵中国实在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英国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啥只承认中国?

(长城)

而即使到了近代,受限于地理的阻隔,欧美的入侵也仅仅限于建立一些殖民据点,遥远的距离使其无法像在非洲那样建立完整的殖民地。

由于具备了绵延万里的战略纵深,外部文明入侵即使能取得一时之功,也无法一口气全部吃掉,这就为中华文明有了“持久作战”的时间与空间。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北方丢失,却仍然可以在江南重建东晋,延续文明血脉。

外部有高山深海作为屏障,内部则是互相贯通,虽有秦岭、南岭、太行山等险峻山脉,但是这些山脉长度高度有限,并没有将黄河平原、长江平原、珠江平原等截断为孤立的板块。

整体上中华文明内部并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这就造就了不同区域之间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为后来大一统王朝进行资源整合奠定基础。

(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力 适应不同时代“版本”的自我进化能力

和谐型、包容力是中华文明与众不同的一大方面。

无论是个人层面还是治国方面,和而不同、共荣共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政治理念。

面对外来文化,中华文明不像一神教文明那样盲目排斥,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英国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啥只承认中国?

(明代《三教图》 )

例如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历经南北朝、唐朝的演变之后,成功在三教合一之中融入到中华文明体系之中。

直到近代以来,中华文明仍然能够慧眼识珠,从西方文明中择优挑选出马克思主义,以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方式将其收进融合。

这与西方人的那种排他式的文明观大不相同。

众所周知,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呈现出强烈的排斥属性,不但对外发动十字军驱逐异教徒,也对内部的异端大开杀戒,造成了数百年不间断的宗教纷争。

英国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啥只承认中国?

(十字军)

近代以后,西方文明所演化的民族国家概念更是成了一系列民族血腥战争的思想渊源之一。

一战二战之所以爆发,就离不开德国日耳曼民族所存在的那种扩张主义、民族仇视、零和博弈思维。

俗话说,“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却似水推沙”。因为宗教、种族仇恨所引发的频繁战争,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对文明一番番残酷地毁坏,使得过去的积累化为虚无。

例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天主教联军毁灭了有着世界渴望之城美誉的君士坦丁堡,大量古代遗传下来的珍贵文物典籍毁于一旦,堪称一场文明浩劫。

英国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啥只承认中国?

(亨廷顿)

而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则与西方狭隘民族主义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马丁·雅克对此说过:“中国更多是一个‘文明国家’而非‘民族国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也提到了“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也就是说,中国人对自己的认同是一种基于文明、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单纯的种族主义认同。

正因为强大的包容性,所以历史上任何入侵中华内地的蛮族最终都选择融入到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当中。

尽管北方游牧民族的弯刀战马可以趁乱世一时占领中国核心区域,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都不得不拜倒在成熟理性的中原官僚制度、优美的诗歌、深邃的思想体系之下。

任何无法快速完成汉化的少数民族,都不能在中国土地上长久占据统治地位,也就是所谓“胡虏无百年之国运”。

同时,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并不是一成不变、固步自封的,它具备在不同时代自我进化、适应不同时代版本的能力。

英国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啥只承认中国?

(周公)

西周时期,周公建立起了一套封建宗法礼乐制度,以先进的礼乐文明取代了殷商落后的人殉制度。

秦朝横扫六合,之一次建立起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独尊儒术,外儒内法,修复了秦朝偏重法家的漏洞。

隋唐创建并完善科举制度,使得大量中层底层人士进入统治阶级,门阀政治趋于终结。

宋朝完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华文明思想体系臻于完善。

清朝彻底巩固了大一统制度,长城外的内亚草原文明与关内农耕文明并行,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满汉蒙藏多元融合大帝国。

*** 战争以后,在西方文明冲击之下,中华文明积极回应,再一次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自我更新能力。

尤其是新中国建国以后,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数百年的道路,在21世纪迎来了全面复兴的时刻。

英国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啥只承认中国?

(科举考试)

结语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在世界原生文明中展现了绝无仅有的韧性、包容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华文明必将重新登顶世界之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3/495647.html

“英国教授不解: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啥只承认中国?”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到底有多神?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到底有多神?

狄仁杰,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神探狄仁杰”可能在这些年早已走进千家万户,狄仁杰的传奇故事,源于各种影视剧对于这位唐朝宰相的宣传。那么历史上狄仁杰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他在武则天时期,是怎么得到重用的呢?回溯历史,我们一起穿越到现场去看一看。狄仁杰(630...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要设立南北榜?真实意图是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要设立南北榜?真实意图是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一、穷苦出身,开国皇帝朱元璋知道人才重要性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全力以赴为创造一个光明的王国,而终身奋斗的一生。他幼年之时,就深切地知道官吏,对于一方百姓的重要性。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他首先将工作的重点,放...

古代皇帝拥有无限的权力 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古代皇帝拥有无限的权力 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真的拥有无限的权力,想杀谁就杀谁,想提拔谁就提拔谁?古代封建王朝中,皇帝无疑是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人。在很多人心目中,皇帝拥有无限的权力,似乎可以为所欲为。具体的情况,那就是可以掌握所有人的前途命运。对于他所不喜欢的...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萧子良有哪些成就?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萧子良有哪些成就?

萧子良(460年~494年5月4日),字云英,南朝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次子,母为武穆皇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精通儒家,爱好佛法。初仕刘宋,辅佐邵陵王刘友,累迁会稽太守。齐高帝即位,受封闻喜县公,任职丹阳尹。齐武帝即位,册封竟陵郡王,历任南徐州刺史、南兖州刺...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真实战斗力如何?他是什么身份?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真实战斗力如何?他是什么身份?

程咬金,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隋唐演义》中,作为瓦岗寨寨主的程咬金一直被描绘成一个只会三板斧,也就是“掏耳朵、劈脑袋、剔牙齿”的人,只要这三招拿不下敌人的话,程咬金对敌人就无可奈何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里面包含了两点错误,其一,程咬金并没...

古代兵车战法却月阵的发明者是谁?最早出现在何时

古代兵车战法却月阵的发明者是谁?最早出现在何时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朝刘宋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农业社会时期,工业水平相对弱后的时代,人们没有办法拥有导弹、原子弹、飞机、坦克等一系列杀伤性极大的工具,因此冷兵器作战便成为了人们的首选。而在这样的时代,倘若想要获胜,靠着不仅仅是武器上的先进,靠的也不仅仅...

古代兵马俑到底是什么制作的 真的是用真人浇筑而成的吗

古代兵马俑到底是什么制作的 真的是用真人浇筑而成的吗

还不了解:古代兵马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兵马俑是否用真人烧制?一具兵俑裂开后,千古谜题终于真相大白一派诚心护帝灵,谁言土偶不无情。——《兵马俑》坐落在陕西,距离西安三十七公里的临潼区东,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博物馆,它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相...

历史上真实的石虎是什么样的皇帝?有多残暴?

历史上真实的石虎是什么样的皇帝?有多残暴?

石虎,字季龙,后赵明帝石勒堂侄,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某一段时间,某一个地点,可能会发生一些令我们所难以理解的事情。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儿女都是比较疼爱的,即使不喜欢他们,也不至于虐待对方。但是在历史上,还是出现过一些狠毒...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