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趣历史丨古代为了取暖逼出了发明家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5)680

冬天到了,又到供暖季,今天的人们取暖已经无虞。那么在技术落后的古代,人们取暖发生了哪些趣事儿呢?

为了取暖逼出了发明家

由于技术落后,人们千方百计解决冬季供暖问题,因此逼得古代的人们都成了发明家。

相传,在春秋时期,最早的暖炕出现在宋国,据说发明人是一位叫柳的宦官,其目的为了巴结宋元公,以便成为宠臣。恰巧在寒冬十二月,宋元公因为要为先王守丧,按照规矩不得“衣狐裘,坐熊席”。这给柳宦官提供了机会,他就在宋元公的席位做起了文章。每次,宋元公来之前,柳宦官都要用炭火将其席位烤暖,宋元公来时再把炭火去掉。不出所料,宋元公一坐便觉温暖舒适自然将柳宦官重用了。

到了辽金之际,由于他们地处苦寒,逼得他们把火炕技术发展到了极致,“人们以土做炕床,一面连墙,一边有火门,炕内中空如盆。天冷时,开火门点火借以取暖;天热时,闭火门用以纳凉。”金人睡觉、饮食娱乐均在炕上进行,就连“金主聚诸将共食”、接见异国使臣大设国宴,也是在炕上。

南宋文人朱弁曾自荐为宋朝使节赴金,在北方被扣留多年,就亲眼所见金国的火炕如此温暖!

他写诗感叹连貂皮衣服都无法抵御的北方严寒问题,却被暖洋洋的火炕解决了。

复旦大学著名文博教授高蒙河曾在《科学画报》载文介绍了清代著名文人李渔发明暖椅的事情。

据载,李渔是古代文人中少见的善于工技的人物。他在自己的作品《闲情偶记》里,就专门讲到了他设计 *** 越冬暖椅的经历:他冬天著书,身体畏寒,砚台里的墨汁也会因天寒被冻住。

他原本想多放几个盆炭,让满室都暖和起来。可这样一来,炭尘就多了,弄不好,书房就会灰尘四起。如果只用大小二炉,手和脚是不凉了,可四肢还是冷得够呛,他浑身上下简直是又过冬天,又过夏天了。所以,他就千方百计地设计 *** 了暖椅,椅子下面设计了一个抽屉,抽屉里面放置炭炉,这样一来全身就都不冷了。

正像李渔说的那样,砚台里结冻的墨汁,怎么办?于是,古人又发明了暖砚。在北京故宫藏品中,就有一种元代长方形的铜暖砚。铜盒像一个砚托,内外两层,外层盒壁四周镂孔。内层像个抽屉,可以拉进拉出,内置炭火,足以保持温度,墨汁也就不至冰冻了。

趣历史丨古代为了取暖逼出了发明家

古代已经发放取暖费

古代,冬季朝廷也会给皇室成员和大臣发放取暖。那时,朝廷会给公职人员发放取暖补贴,即俗称的“烤火费”。不过那时基本都是以实物发放的。

在唐代,钩盾署给京城官员发放的薪炭数量是:“凡京官应给炭,五品以上日二斤。蕃客在馆,之一等人日三斤,已下各有差。其和市木橦一十六万根,每岁纳寺;如用不足,以苑内蒿根柴兼之。”也就是说,唐朝廷给官员发放的“烤火费”是实物。

据文史学者倪方六研究:在宋代,每年从阴历10月到次年正月发炭,宰相、枢密使每人发200秤,其余官员100秤、30秤、20秤、10秤不等。主要用来做饭、烧水的薪柴,则是常年按月发放。到了明代,则有了变化,这种月俸补贴,改为“柴薪银”,折成现金发放,成为名副其实的烤火费了。而到了清乾隆时,又发放实物了,每日发放标准是: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

晚清时,由于朝廷对官员发放取暖费,地方官依此发明了“冰敬”“炭敬”,这是指地方官员对京官,即本部门上级官吏,以夏季降温和冬季取暖名义上贡的银子,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行贿手段。

但是朝廷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京官增加了一项取暖费的收入。

趣历史丨古代为了取暖逼出了发明家

暖气最早出现在北京

到了清末,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北京城的一些新式建筑,用上了更先进的取暖技术——暖气。据《当代北京民用能源史话》记载,清光绪十二年(1886),当时位于东交民巷的俄国道胜银行采用低压蒸汽锅炉供暖,用一台小锅炉分别为整栋办公楼供暖,这是北京历史上之一家采用锅炉的供暖单位。

在此期间,东交民巷各使馆、北洋 *** 旧议院、机关和清华学堂、北京饭店、京师大学堂、协和医院、京师图书馆等也引进和建立了锅炉房,安装暖气设备。到了1919年,美国人建立协和医院时,建有地下锅炉房,安装了5台分别为5吨的锅炉,用于蒸汽发电、取暖以及炊事洗衣等。

当然,那时的暖气并不普及,除了外国人居住的建筑,还有部分大学的宿舍里也有暖气。位于西郊的清华大学,因为周围人烟稀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绝大多数住校,因此清华的住宿条件相对较好:一般是二至四个人一个房间,有活动室和会客室,有 *** ,有工友,用单独的卫生间,有洗澡间,有暖气,那个时候叫水汀,暖气的热度烧得很高,冬天非常舒服。

来源:《团结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3/495916.html

“趣历史丨古代为了取暖逼出了发明家” 的相关文章

在文学与政治方面,裴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文学与政治方面,裴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

李岩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李岩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李岩出身官宦门弟,为人行侠仗义,乐善好施,人称“李公子”。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故事在流传下来的时候都会变得不那么的真实有些故事会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样的故事在普遍认知比较低的古时候,却是能够得到众人的信任的。但是,时至今日,却有很多的古代故事被后人...

白起和项羽相比 古代第一名将到底是谁

白起和项羽相比 古代第一名将到底是谁

还不了解:项羽和白起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谁才是中国古代第一名将?是战国杀神白起,还是力能扛鼎的项羽?从古至今,华夏大地上似乎呈现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趋势。而在纷乱离析的时候,总是无法避免战争,有战争就有名将的出现?那么,谁才是中国古代第一名将?是战国杀神白起,...

历史上真实的刘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刘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刘豫,字彦游,金朝扶植的傀儡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俗话说:“临桥须下马,渡河莫争船!”也就是说做人做事不能“逆天”而行,下雨的天该打伞便打伞,你不能穿着棉衣出门。三伏天你也不可能穿着棉衣端坐在屋内,该饮冰吃瓜消暑便消暑。违背自然规律和事物发展的正常轨迹,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可历史...

古代皇帝死后几个月才下葬 古人就不怕尸体腐烂吗

古代皇帝死后几个月才下葬 古人就不怕尸体腐烂吗

对古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死后,灵柩为何要停放几个月才下葬?难道不怕腐烂吗?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杜甫封建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而又等级森严的时代,几千年的延续让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有大唐盛世经久不衰的传说,也有五代十国的频繁...

在古代试婚格格是做什么?为何很多宫女都愿意做?

在古代试婚格格是做什么?为何很多宫女都愿意做?

试婚在封建的古代是一种习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社会等级的森严,注定了人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有些人出生于富贵人家,甚至是皇家,一生吃穿不愁,而有些人,出生于穷苦人家,甚至要成为他人的奴才。在皇宫之中,这种地位的区别更加明显,宫女和公主的待遇完全不一...

历史上真实的石虎是什么样的皇帝?有多残暴?

历史上真实的石虎是什么样的皇帝?有多残暴?

石虎,字季龙,后赵明帝石勒堂侄,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某一段时间,某一个地点,可能会发生一些令我们所难以理解的事情。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儿女都是比较疼爱的,即使不喜欢他们,也不至于虐待对方。但是在历史上,还是出现过一些狠毒...

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性格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性格如何?

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性格如何?下面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分析下,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自信,志向远大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自我膨胀,有锋芒的矛,却没能有自我保护的盾,这无疑是致命的伤害。为什么说项羽自信,志向远大,史书中也有记载。学习的时候就半途而废,学武的时候也一样,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