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70题(上)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6)55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70题(上)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讳”:隐讳,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讳名,是古人对身份显赫的人或自己的尊长不能直称其名,避称其名。

B.“《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后来有补充注释《春秋》的书,称为春秋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C.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一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旧指男子冠礼女子及笄时取与本名意义无关的别名,自称称名,称人用字。

B。“天宝末”,指用天宝年号纪年的最后一年,天宝是区别于开元的唐玄宗晚期年号。

C。“牢醴”,指祭祀用的牲品和甜酒,牢又分为太牢与少牢两种,牛羊猪各一叫太牢。

D。“赠司空”,指死后被追封为司空,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B.“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

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D.“匈奴”: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居于南夷,随畜牧而转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家:起之于家而任官职。古代指由平民出身而晋升为官员。

B.仪同三司: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司马、司徒、司空)而给以三公同等的待遇。

C.上柱国:原为保卫都城安全的军将,后为中央更高武官或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D.赠:古代指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亲属则不属于加封之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忧指遭逢父亲丧事,古代官员的父母如若去世,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三年。

B.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C.“婚姻”释义复杂,有时候把新郎的父亲称为“姻”,把新娘的父亲称为“婚”。

D.“布衣”顾名思义就是布做的衣服,古人常常借“布衣”来指普通的平民。

6.下列对又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甲科:古代考试科目名,如唐宋进士就分甲乙科。“拟登进士甲科”即洪拟被进士甲科录取。

B.国子博士:古代学官名,始置于晋朝,除教授国子学生学业外,还为 *** 作政治咨询及祭典顾问。

C.丁税:又叫身丁税,指封建时代 *** 按人头征税的赋税制度,家中有多少人就按多少人交税。

D.移跸:跸的本意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引申指帝王出行的车驾。跸即“移驾”。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一车随行,因而得名。

C.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通称,后引申为战争。

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之一名称“会元”。

B.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

C.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D.谥是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表扬他忠诚耿直。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十二地支又可以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C.觐谒,即入觐,古代政治礼节,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后引申为下级拜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

D.谥,即谥号,官员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朝廷赐谥,很多时候都是有褒有贬,有的谥号既扬善又不讳恶。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冠即“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制举,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等。

C.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D.致仕,是封建社会官员退休后被朝廷重新征召做官的一种专有称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讳:指史官给历史人物写传记的一种写法,符合古时候对历史人物的名字避开不直接称谓的习惯。

B.孝廉:根据儒家的思想,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C.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朝廷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授予符节、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臣被称为“持节”。

D.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西汉时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辟,表示征召并授予官职。与“除”“拜”都含有任职的意思。

B.翰林,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宋朝后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职。

C.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D.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代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黜”等。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河内,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这地方因位于黄河凹处北岸以东,且位于殷商畿内,故称“河内”。

B。光禄大夫,指汉代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的长官。魏、晋以后有其名而无其职。唐、宋以后成为官阶的称号。

C。食邑,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釆地。

D。诏狱,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高官案件,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如唐代的刑部、明代的锦衣卫。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均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之一名称为“会元”。

B.庶长子,是古代对非正妻所生且年龄更大之子的称呼,但地位远低于嫡长子,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封邑、官职、财产等。

C.万历三十五年,中的“万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以后,新君即位就会改年号,称为“改元”。

D.礼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更高级长官,掌管户籍财经、典礼、科举、学校、外事活动等,相当于今日的教育部长、外交部长。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之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广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B.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住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入直”

C.三木,桎、梏、拲合称“三木”,可以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是木制的所以称为三木,一般借指较轻的罪行。

D.对簿,指受审问。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在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之为进士。殿试时之一名称为解元。

B.河朔,地区名,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大体包括今山西、河北和山东部分地区。

C.行在,也称行在所。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建康,六宫留临安,则建康为行了在,临安为行宫。”

D.正书,亦称“楷书”“正楷”“真中”,字体名。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里巷”有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一,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

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京畿”“畿辅”都指京城附近地区。

C.“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D.“祟祯”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宰相,文中指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更高官员。与“丞相”并非同一概念。

B.科举时代,通过更高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土为三甲,一甲三个人全部称为状元。

C.讳,文中指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接称呼,“犯……讳”意思是违犯了这个规定。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父,指祖父亲兄弟的儿子,长于父者为从伯,幼于父者为从叔;又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B.阙,多义词,此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用于装饰、瞭望。

C.闾里,“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群聚居处;“里”指居住的地方,如“故里”;“闾里”指乡里。

D.秩满,官吏任期届满。文中写王瞻出京担任鄱阳内史,任期届满以后,被朝廷授任为太子中舍人。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因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文中可理解为“武帝”。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等同“江州司马”中的“司马”。

C.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需专门册封。

D.谥,古代大臣死后,朝廷往往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

B。“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

C。“季弟”,指最小的弟弟。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

D。“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诏”,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或文书等,常见的有诏令、诏书、诏谕等。

B.“祠”指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文中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

C.“内官”是多义词,古代既可指君王左右的亲近臣僚,也可指宫中的女官属、宦官太监等,文中指宦官。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得名,亦称作抚台。

2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从四德。“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B。谥号。帝王与大臣的谥号都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

C。宗法。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

D。庙号。唐以前,对已死皇帝多称谥号;唐以后,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

2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太子。皇帝所有的儿子都被称为太子。

C。年号。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三从四德。遵循“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

26。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法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即众妻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为法定继承人。

B。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C。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大事等都要改年号。

D。谥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27。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宗法制。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

C。五常。仁,义,礼,智,信。

D。七庙。用来供奉祖先,从右至左依次有太祖,二,三,四,五,六,七世庙排列。

二.古代官职

28。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秦朝时始设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错事。

B。“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后逐渐成为虚职。

C。里正。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D。判,守,意为兼任官职。判,为高阶兼任低阶,守,为较低官职者兼任高阶官职。

29。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仕,告老,下车,乞身都指古代官员请求退职,退休养老。

B。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更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为宰相。

C。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D。节度使。唐代时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后造成割据局面,世称“藩镇”。

30。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部。隋代始设,唐代确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中为正副长官。

B。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另有仕宦,起用,拜官也意为入任官职。

C。司马,各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隋唐时是州郡刺史的长官。

D。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后代往往因时而异。

3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情。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B。刑部。掌管全国的司法刑狱,刑罚政会,审核刑名及刑部官员任免。

C。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谪,指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D。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

3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股文。明清科考的一种文体。

B。征辟。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C。庠序。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D。国子监,太学。封建时代更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3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之一名叫解元。

B。考中进士又称“折桂”,“披官锦”,“及第”等。

C。博士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D。科举制更高级别的考试为殿试。

3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院。明清出现的独立教育机构,为私人或官府所设。

B。司业。国子监或太学的副长官。

C。察举。有推举之意,由地方长官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D。进士之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探花,第三名为榜眼。

3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生。国子监学生,由学证考取或地方保送,皇帝特许,后成为虚名。

B。考中进士者即授官。

C。院试合格后可取得秀才资格,才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D。教授。原指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

四.风俗礼仪

36。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清明之后的一二日,节日里禁止烟火,只能吃寒食。

B。斋戒。古代重大事件前要实现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

C。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D。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37。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主要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等。

B。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C。再拜。先后拜三次。

D。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女子十五岁行笈礼后即可成婚。

38。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文会友。古代文人相交轻财而重情谊,才学,多以诗文相赠答。

B。古代建筑为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礼节活动室北向为尊。

C。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D。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屈辱之意。

39。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B。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插梅花和茱萸等习俗。

C。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有小聘,大聘,朝三种形式。

D。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40。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B。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C。江左,即江东,古人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D。四海,六合,八荒泛指天下。

4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县。

B。江河。在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C。西域。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D。三辅。指管理京畿地区三位官员,后指其管辖地区。

4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遭内艰。父亲或母亲去世,古人要守丧三年不得做官。

B。金兰之交。指文人间深厚的情谊。

C。三尺。古代私塾老师的讲课之地。

D。古人幼时命名,同时父母为其取字,如屈原字平。

4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世寇莱公豪修冠一时”,其中,寇准爵号莱公,莱公是自称。

B。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用于他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C。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称为总角。

D。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4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尊长者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

B。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死后被追加谥号,如陶渊明为陶靖节。

C。男子四十知天命,五十称为“不惑”。

D。直称姓名可能为自称及介绍自己,或者称呼厌恶,轻视之人。

七.天文历法

4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望。“既望”使用的是干支纪日法。

B。天干。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C。二十八星宿。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D。云气。古代封建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

46。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月流火。指暑气已退,天气转凉。

B。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变化。

C。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D。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天罡星,三十六个地煞星。

八.饮食器用

47。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谷。在古代一般指稻、黍、稷、麦、菽。

B。炊具。百姓多用陶制炊具,青铜炊具为贵族使用。

C。脍炙。人们共同喜好的,后把诗人文章为人称颂叫“脍炙人口”。

D。五牲。牛羊猪马鸡。

48。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鼎。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四足。

B。五味。指酸,咸,甘,苦,辛五种味道。

C。床。最初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都在床上进行。

D。觥。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

49、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

A、60岁 B、70岁 C、100岁 D、141岁

50、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之一家。——颂李白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

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颂王昭君

51、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与“劝君更尽一杯酒”( 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 )

A、天涯涕泪一身遥。(唐·杜甫) B、与尔同消万古愁。(唐·李白)

C、八骏日行三万里。(唐·李商隐) D、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

52、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

A、女娲、燧人氏、精卫、 *** B、燧人氏、精卫、 *** 、女娲

C、 *** 、女娲、燧人氏、精卫 D、精卫、 *** 、女娲、燧人氏

53、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

A、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54、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 *** 分别是:( )

A、地名、 年号、 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 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 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 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55、“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反之亦然。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

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

56、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 )

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 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

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 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

57、中国古代文化中定义的“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古代的“史圣”、“医圣”、“书圣”、“画圣”、“茶圣”、“诗圣”分别是:( )

A、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

B、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

C、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

D、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

58、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唐诗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诗人众多,许多诗篇还是被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称为“诗魔”、“诗鬼”、“诗佛”、“诗仙”、“诗圣”、“诗豪”的诗人分别是:( )

A、王维、 李白、杜甫、 刘禹锡、白居易、李贺

B、李贺、 王维、李白、 杜甫、 刘禹锡、白居易

C、白居易、李贺、王维、 李白、 杜甫、 刘禹锡

D、李白、 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贺、 王维

59、清代【张鹏翮hé】撰写的三苏祠的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 )

A、韩愈、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B、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C、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 D、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60、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 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

A、《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三国志》

B、《国语》 、 《左传》 、 《战国策》 、《史记》

C、《左传》 、 《战国策》 、《史记》 、 《资治通鉴》

D、《战国策》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61、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

62、干支纪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纪年 *** 。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顺序,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计算 *** :(公元年份-3) ÷60 ,得余数 R;再求 R÷10的余数是X,R÷12的余数是Y。并根据下表,就可以很简单的換算公历年份成为干支纪年。

例如:公元2000年的干支如何? (2000-3)÷60= 33 。。。。。。。 余数(R)17 ,(R)17÷10= 1 。。。。。。。 7(X), (R)17÷12= 1 。。。。。。。 5(Y), 因此,公元2000年是干支纪年的庚辰年(农历)。现在,计算公元2015年的干支纪年,应该是哪一年:( )

A、甲午年 B、丙申年 C、乙未年 D、丁酉年

63、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

64、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四书”是指:( )

A、《诗经》 、《尚书》 、《周易》和《春秋》

B、《大学》 、《中庸》 、《论语》和《孟子》

C、《国语》 、《左传》 、《礼记》和《春秋》

D、《诗经》 、《尚书》 、《礼记》和《周易》

6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更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四库”是指:( )

A、仁、义、礼、智 B、礼、乐、书、数C、诗、书、礼、易 D、经、史、子、集

66、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jī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

A、15岁、20岁、30岁、40岁、60岁

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70岁

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60岁

D、D、13岁、20岁、30岁、50岁、60岁

67、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 )

A、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

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 D、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

68、“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由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五行”中分别代表“生长的物质”、“散发热能的物质”、“大自然本身”、“循环流动的物质”、“坚固的物质”的物质元素是:( )

A、金、木、水、火、土 B、火、土、水、金、木C、木、火、土、水、金 D、土、水、金、木、火

69、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 )

A、墨、劓(yì割鼻)、剕(fèi砍脚)、宫、大辟(pì死刑)

B、笞(chī )、杖、徒(劳役)、流(流放)、死

C、黥(qíng墨字)、劓(yì割鼻)、斩趾、枭首(xiāo砍头)、菹(zū剁肉酱)

D、磔(zhé 凌迟)、髡(k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炮烙、刵(èr割耳朵)

70、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古代称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

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 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

71、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传统课文《鸿门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 B、项伯、范增、项羽、刘邦、张良

C、项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 D、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

72、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 *** 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 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通史、 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73、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 *** 的是:( )

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②“庆历四年春”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④“天启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74、生肖文化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时间文化,是用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与十二地支相配的一种计时系统。将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分配于十二地支,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作为十二个时辰计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比如:从晚上11时开始计时,晚上11时到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下面用生肖计时正确的是:( )

A、狗:晚上7-9时(即“戌时”) B、牛:下午1-3时(即“丑时”)

C、猴:凌晨3-5时(即“申时”) D、羊:凌晨1-3时(即“未时”)

75、中国古人用“天色纪时法”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从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开始之一个时辰,依次循环。下面根据天色的变化理解的时辰正确的是:( )

①《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句中“鸡鸣”是凌晨01时至03时;

②《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句中“黄昏”是晚上19时至21时,“人定”是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

③《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句中“夜半”是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

④《李愬雪夜入蔡州》:“晡时,门坏”,句中“晡时”是 下午17是至19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6、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之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

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⑦ D、③⑤⑦

77、《诗经》是我国之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有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下面对《诗经》“六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颂”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

B、“风”是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诗经》中的精华,共305篇。

C、“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D、“赋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78、时节纪月法,是中国古代一种记录月份的 *** 。这种 *** 是利用四季(古称四时)或者节气物候的特点来给月份命名或代称月份。如“气和端月灯笼伴,位正元阳爆竹嘶”是利用“端月”指一年的开始为“正”之意,“菊月”就是用当月有代表性的植物“菊”代称九月。下面对代表性的植物指称纪月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三月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八月

C、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六月

D、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三月

79、二十四节气中最能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到来的节气是:( )

A、立春、立夏、立秋、立冬B、春分、夏至、秋分、冬至C、雨水、小满、处暑、小雪D、谷雨、大暑、霜降、大寒

80、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

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

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

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答案解析

1。C一甲三名,二、三甲若干。

2。A“取与本名意义无关的别名”错。

3。D“匈奴”居于北蛮。

4。D赠:“亲属则不属于加封之列”太绝对,有时也在。

5。A“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三年”错,一般二十七个月,另外特殊情况不能守丧叫“夺情”。

6。C丁的概念是成年男子,并不是家中有多少人就按多少人交税,一般只收成年男子的税。

7。C干似盾,戈似矛。

8。A乡试又称“春闱”,之一名称“解元”;会试称“秋闱”之一名称“会元”。

9。C觐谒,专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

10。D致仕,是封建社会官员正常退休。

11。A讳:不是史家写法,而是一种语言现象。

12。D“夺”“黜”是被罢去官职。

13。D唐代的刑部是 *** 部门之一,相当于现代国家的司法部。

14。D掌管户籍财经是户部尚书的职能。

15。 D古代一般称平民之死为“死”。

16。C三木一般借指较重的罪行。

17。A殿试之一名为状元。

18。D汉武帝是谥号。

19。B.进土一甲三个人为状元、榜眼、探花。

20。特别说明:光看选项都对。但根据原文“服缺”语境应选B.阙:终了,指守丧期满除服。

21。B主簿历朝历代所指不同,不能绝对的说等同“江州司马”中的“司马”。

22。A“从兄”年龄与己相当不对。

23。A“诏”专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下级的命令或文书等。

24。B。大臣的谥号基本由朝廷赐封。

25。B

26。A。

27。D。七庙是“V”型,太祖庙居中,左三昭(二,四,六),右三穆(三,五,七)

28。C。里正是乡官。里胥是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29。A。下车是官员初上任,参见《张衡传》。

30。A。侍中为正长官,侍郎是副长官。

31。B。吏部管理官员任免。

32。B。征是帝召官,辟是官召官。

33。 C。祭酒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博士是古代负责教学的一种官名,秦汉已有。

34。D

35。B。一般一甲即授官,二甲要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

36。A。寒食是清明之前的一二日。

37。C。再拜。先后拜二次。

38。B。南向为尊。

39。B。梅花是冬天的。

40。C。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41。A。路相当于现在的省。

42。B

43。B。号一般用于自称。

44。C《论语·为政》。

45。B。地支十二: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6。D。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

47。D。五牲。牛羊猪狗鸡。

48。A。鼎三足。

49。D

50。D

51。B

52。C

53。B

54。D

55。C

56。A。一“点”=24分钟,五个点=1更。

57。B

58。C

59。D

60。A

61。B

62。C

63。A

64。B

65。D

66。C

67。A

68。C

69。B解析秦以前:墨、劓(yì割鼻)、剕(fèi砍脚)、宫、大辟(pì死刑)

秦汉时期:黥(qíng墨字)、劓(yì割鼻)、斩趾、枭首(xiāo砍头)、菹(zū剁肉酱)

封建五刑之外还有:磔(zhé 凌迟)、髡(k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炮烙、刵(èr割耳朵)

70。B

71。D

72。C

73。D

74。A

75。B

76。D

77。C。解析:A、“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

B、“风”是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诗经》中的精华,共160篇。

D、“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78。A。农历十二月别称(柳杏桃槐榴荷巧桂菊阳葭梅)月

79。B

80。D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3/495959.html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70题(上)” 的相关文章

张飞只是在桥边吼了一声 张飞武功就真的比关羽还高吗

张飞只是在桥边吼了一声 张飞武功就真的比关羽还高吗

还不知道:张飞也就在长坂坡吼了一嗓子,他的武功能堪比关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荆州,由于刘表的次子刘琮软弱不堪,在曹军进攻的时候直接投降了曹操,而且还没有将消息及时传递给刘备,以至于刘备得知消息时,曹操的大军已经逼近了。无奈之下,...

历史上秦琼的名字有何特殊含义?

历史上秦琼的名字有何特殊含义?

秦琼是唐初大将,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先当太子后接受禅让称帝,明眼人都能看出李渊是被逼无奈:“是时,高祖泛舟于海池。太宗命敬德侍卫高祖。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按照唐朝的规矩,武将带着兵器觐见皇帝就是谋反,在贞观年间...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曹植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曹植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

历史上真实的元稹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有哪些风流韵事?

历史上真实的元稹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有哪些风流韵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唐朝时期,国家的繁荣和富强给人们带来了思想的升华,使得人们越发注重于文化素养的提升。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

在经济与文化方面,康熙帝有哪些作为?

在经济与文化方面,康熙帝有哪些作为?

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

三国时期于禁的真实实力怎么样?他的表现怎么样?

三国时期于禁的真实实力怎么样?他的表现怎么样?

于禁 ,三国时期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于禁智勇双全,带兵打仗很厉害,尤其善于治军,是非常优秀的,可以说是帅才。本文只讨论演义。宛城之战,曹操被张绣打的惨败,所有的部队都溃不成军,只有于禁的军队没有乱,于禁带着部下,镇压了趁乱抢劫的青州兵,并扎稳...

历史上真实的明太宗朱棣,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历史上真实的明太宗朱棣,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朱棣,出生于应天,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明太宗朱棣,到了世宗时改成祖皇帝,这个本不该继承大统的人却抢了侄子的皇位,在讲究法统和道统的年代必定争议颇多。想了解朱棣是个怎样的人,就必须知道他做过哪些事,以求管中窥豹,洞察陛下非人的内心世...

历史上雍正帝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上雍正帝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雍正皇帝一生给世人留下两大疑案,一个是雍正继位疑案,一个是雍正死因疑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清朝十二帝,名气最大的当属康熙和乾隆,毕竟“康乾盛世”乃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代表了封建制度的巅峰,其缔造者自然名留青史。名气最大的是康熙乾隆,最神秘的却非雍正帝莫属,雍正帝不仅是清朝最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