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中国古代文章学中的“文势”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6)570

作者:方笑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中国古代文章学中,“文势”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术语,它凸显了中国文章学的本土化特色,而很难用西方文学理论的概念来比附或阐发。弄清“文势”之说的来龙去脉,有助于理解古人的文章批评视角,从而深入认识中国文章学。

以“势”论文的缘起

魏晋时代的文论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挚虞的《文章流别论》、陆机的《文赋》等,都没有对“势”作专门的论述。刘勰《文心雕龙》则有《定势》篇,被认为是古代文论中最早探讨“势”的专论。然而,刘勰采用的是比喻的办法,描述性地呈现“势”在文学作品中的面貌。刘勰所言之“势”,与文体有关。因为“即体成势”“体势”云云,无不标示出“体”与“势”的关系,进一步看,就是“体”对“势”起着规定性的作用,“势”不能脱离文体。同时,势不是人为硬造的,而要顺乎自然。这从刘勰使用的比喻可以看出来,而“自然之趣”“自转”“自安”等说法,说明势应该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这两点又是互相关联的。各种文体功能不同,也就各有其势,写作某种文体时,应该顺乎其势,而不应“讹势”。

《定势》篇中,每种文体都规定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就好比彩色织锦虽有五色,但“各以本采为地”。大多数学者认为《定势》之“势”应指“文体风格”。刘勰之后,“势”成为中国古代文论中常见的范畴,如旧题王昌龄撰《诗格》指出“诗有十七势”,皎然《诗式》开首即有“明势”条,但他们所说的“势”,都属于诗论中的范畴,内涵与《文心雕龙·定势》之势也不尽相同。如《诗式·明势》自注曰:“文体开阖作用之势。”这里的“势”,显然不是指风格,而是指一种气势。这说明,“势”这个范畴的内涵,在文论史上不断发生着变化。

南宋文章学中的“文势”“笔势”和“语势”

南宋时代,批评家们开始系统总结文章理论。这种总结,更先是通过古文评点展开的。南宋吕祖谦在《古文关键》的《总论》中提出“看文字法”应首先注意的四点:“之一看大概主张,第二看文势规模,第三看纲目关键,第四看警策句法。”“大概主张”指文章立意,“纲目关键”据吕氏自己表述,包括“首尾相应”、“铺叙次第”、“抑扬开合”,则大致相当于文章的间架结构。而“警策句法”则着眼于“下字下句”等问题,显然看的是文章的语言。唯独第二条“文势规模”,很难用现代的理论话语来表述。

吕祖谦同样没有对“文势”下定义,也未对它细加阐说,我们只能通过他对古文的具体评说来看文势之指向。《古文关键》用“文势”一次评文共有两处,一是评苏轼《秦始皇扶苏》“不特文势雄健,议论亦至当”,二是评曾巩《送赵宏序》“句虽少,意极多,文势曲折,极有味,峻洁有力”。这里的“雄健”当然可以看作文章的风格,但已经不是一种文体风格了。而如将“曲折”也视作一种风格则显得勉强。从上下文看,这里的“曲折”应该说的是不一下子将文意吐尽,而是转好几个弯子将文意一点点透露出来。这也不能算是一种文体风格,而是指行文的态势。行文的态势由文章的内容决定,但最终落实于句子的安排和字词的调遣。当然,它又不等于所谓的“下字下句”,而是在句与句、字词与字词组合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态势。

南宋时期另一部古文选本、楼昉的《崇古文诀》有助于我们确定“文势”的含义。该书有三处运用了“文势”一词,评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奏疏》“看他布置、开阖、文势,次求其叙事、措词之法,而一篇大意所以详于归美,乃所以切于警戒,不可专以归美观”。评李清臣《议兵策上》“文势纵横,变态百出,可喜可愕,深于兵书者也”。评张耒《论法下》“议论好,文势委蛇曲折,用字尤工”。我们大致可以判定,“文势”不同于文章结构(“布置”),不同于开头结尾的 *** (“开阖”),也不是指具体的叙事、措词、用字之法,而是指纵横变化、委婉曲折等行文的态势。楼昉有时将“文势”称为“笔势”。如评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胸臆之谈,笔势规摹从司马子长《自叙》中来”。这里所讲的“笔势规摹”,就是吕祖谦所谓“文势规模”,而“纵横”是指老苏的文势有战国纵横家的习气,行文善于变化和照应。

南宋朱熹校勘韩文,文章中字句各本有歧异,或疑文中有脱字、衍字等,进行“理校”时,也时常根据文章的“文势”“语势”来判断。在这个意义上,两个词可以互相交换使用。韩愈《施先生墓铭》云“或留或迁,凡十九年不离太学”,朱熹云:“方云:杭本无‘凡’下八字,今按上文已云在‘太学者十九年’,则此八字诚为重复,然欲去之则‘或留或迁’语势未尽,又不知公意果如何?今亦论而阙之,不敢定其去留也。”朱熹按语相当于校勘的“校记”。他所说的“文势”绝不是指文章风格,而是行文的态势,据“文势”可以在不同版本间的文字差异中作出抉择:某几个字是否衍字,某本是否有脱文。朱熹不仅仅将“文势”看作校勘的依据,在讨论儒家经典时,他也经常观察文势,对之特别看重。如《朱子语类》卷十云:“读书须看他文势语脉。”同书卷七八云:“东坡《书解》却好,他看得文势好。”他自己在评论经典时亦屡次提及文势。

“文势”之内涵

“文势”指行文的态势,具体到文章批评上,文势被认为体现在文章行文的以下三种姿态上。

首先是曲折。上文曾提到吕祖谦“文势曲折”的说法,曲折是评点家眼中一种常见的文势。晚清王葆心在其《古文辞通义》中有专论“文势之平缓与转折”的部分,他说:“转折者平缓之对,欲药平缓须明转折。”可见他推崇的是“转折”的文势。他进一步指出:“所谓转者,有一意转折法、多意转折法,皆转之善也。但一意转折易,意多事杂,转折难。转多而碎,无法以束之,则转之弊也。有其善而无其弊,与所谓新其间架者,皆可以药平缓之病也。”在古文大家中,欧阳修和王安石二人的文势比较曲折,文势的曲折与否,当根据内容而定,作家的创作风格当然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文势曲折的文章比起文势平缓率直的文章更耐读。

其次是抑扬顿挫。如《文章轨范》卷四评韩愈《与孟简尚书书》云:“韩文公推尊孟子,以为功不在禹下,实自推尊,以为功不在孟子下。此一段以孟子与己对说,文势抑扬轻重,虽曰贤不及孟子,其实自许其功过于孟子。”如果说,文势的曲折主要是指文意的转折层面而言,那么文势的抑扬顿挫则主要倾向于文章表达的形式层面。比如上举《原道》中的一句,前面是四个四字句,后面忽然接了个感叹词“呜呼”,便造成抑扬顿挫的效果。又卷七评《送孟东野序》“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云:“上四句一样五字,若第五句不用九字,文势便庸腐。”这是通过调整句子的长短、用字的多少来使得文势给人以新鲜感,其实也是一种抑扬顿挫的效果。

再次是圆活与纵横。《文章轨范》卷三评苏轼《秦始皇扶苏论》云:“凡议论好事,须要一段反说,凡议论不好事,须要一段正说。文势亦圆活,义理亦精微,意味亦悠长”。此处所言圆活,大抵相当于我们曾经提到过的“纵横”,要之是令文章富于变化,避免呆板。

随着古文评点与科举关系日益密切,其功利性使得关注点逐渐转向篇法、章法、句法、字法等领域,对于“文势”的体认与论述渐渐淡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3/495964.html

“中国古代文章学中的“文势”” 的相关文章

古代皇宫作为皇帝生活的地方 宫女又是怎么在皇宫生存的

古代皇宫作为皇帝生活的地方 宫女又是怎么在皇宫生存的

对古代宫女是怎么在皇宫中生存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社会最豪华富裕的地方莫过于皇宫,皇宫是皇帝生活的地方,皇帝享受天下最好的待遇,皇宫也是最奢侈的地方。生活在皇宫的嫔妃,公主都生活在锦衣玉食当中,她们是皇帝的爱妃,受到无数人的精细照顾。在皇宫中最享福的莫过于...

盘点三国早期六位将领,他们有杰出成就却被历史遗忘

盘点三国早期六位将领,他们有杰出成就却被历史遗忘

三国(220年-280年)是,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将星云集,桃园三兄弟、五虎上将、五子良将等等优秀武将名传青史,让人耳熟能详。然而,还有那么一些人并没有...

古代历史上运气最好的人为什么有乾隆皇帝 他到底有多好运

古代历史上运气最好的人为什么有乾隆皇帝 他到底有多好运

对乾隆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说乾隆是中国历史上运气最好的人之一?中国历史上不少名人的运气不错,不过他们大多数主要是靠自己努力拼搏才获得成功,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事情上运气帮了忙。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人运气很好,他们的一生几乎不需要奋斗,直接就获得了成功,而且一生...

蒋干是谁?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蒋干是谁?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人。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说到蒋干,我们立刻就想到“蒋干盗书”这个典故。因为盗取了周瑜留在桌上的书信,中了周瑜的反间计,让曹操“自断手足”杀掉自己的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帮了周瑜一个大忙。不过,这其实是《三国演义》对蒋干的虚构和...

古代功臣和忠臣相比 他们为什么大多数下场都很悲惨

古代功臣和忠臣相比 他们为什么大多数下场都很悲惨

还不知道:古代功臣和忠臣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功臣和忠臣,为何下场都很悲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何绝大多数的功臣和忠臣下场都很悲惨?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对于功臣,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话,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对于忠...

刘备出手的机会并不多 刘备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

刘备出手的机会并不多 刘备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

对刘备武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是三国时期的枭雄,有过三英战吕布的经历,那他的武功咋样?演义中的刘备是三国时期的枭雄,或者说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他有过三英战吕布的经历。那么,他的武功究竟咋样呢?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就来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说起《三国演义》的刘备,在你...

古代将军手握重兵有远离皇帝 造反的人为什么少之又少

古代将军手握重兵有远离皇帝 造反的人为什么少之又少

古代将军长期手握重兵,又远离皇帝,为何造反的将军少之又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不管是五代十国,还是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地方上原本臣服于君王的大哥们有财又有兵了,这样的形势让他们不再甘于位居人下,都想跃跃欲试,万一真的当上皇帝了呢...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张飞,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后世历代老百姓的印象中,张飞是一个身长八尺、说话声如巨雷、行走如奔马的赳赳武夫。但经一些学者多年的考证,认为张飞不是一个大老粗,很可能是一个兼工书法绘画、写诗作赋的儒将耶。( 一)莽汉形象深入人心张飞的莽汉形象为啥深入人心呢...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