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7)610

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述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乎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新年古称“元旦”“元日”“岁旦”等,民国之后改称“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然而,如今过春节,除了远方的游子回家团聚,值得期待,就是除夕夜的“年夜饭”和“春晚”,还能体现出过年。

怪不得,每年过年,人人都会感叹一句:“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诚然,相比于现在,古代过年的内容丰富多彩,祭祀祖先,消灾辟邪,祈福求吉,迎神送神,走亲访友,充斥着浓浓的“年味儿”。

那么,古人过年都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又是怎样流传的呢?

今天除夕,不如跟着我的文章,去古代过一回年吧。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燃放爆竹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爆竹起源很早,大概在西周时已由此风俗。

古人燃放爆竹,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驱逐妖魔鬼怪。南北朝时,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恶鬼。”

《神异经》上说:西方深山中有一种人,身高不过一尺,不害怕人,若是人触犯了它,便令人浑身发热,这种怪兽人称“山魈”。

人们发现山魈惧怕火光和响声,便点燃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以惊吓山魈,这便是最早的爆竹。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名字叫“年”。年头长长角,凶猛异常,经常在除夕夜出来祸害百姓,吃人和牲畜。

人们非常害怕“年”,却无法制服它,只好在除夕这天扶老携幼跑到山里躲避。

有一年,村里人正忙着逃难,来了一位乞讨的白发老人,大家都在慌乱恐惧中,谁还顾得上他啊?

只有一位心地善良的老婆婆,看老人可怜,给了他一块饼子,并让他赶紧去山里躲“年”。老人听了,笑而不答,老婆婆只好一个人走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村民们回到村里,发现牲畜都安然无恙,只有那位老婆婆家里火光冲天,发出“砰砰啪啪”的响声,怪兽“年”站在远处,瑟瑟发抖。

突然,老婆婆家的大门开了,一位红袍老人出现在门口,年吓得掉头就跑,狼狈逃窜了。

原来,红袍老人点燃了老婆婆家堆积的竹子,发出的火光和响声吓跑了“年”兽。

大家才发现,“年”惧怕火光、响声和红色,从此以后,每逢除夕夜,百姓们便点燃竹子,大门上贴上红纸吓唬、驱赶“年”兽。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唐初,瘟疫流行,有个叫李畋的人把硝石装进竹筒,以点燃后产生的烟雾驱散山岚瘴气,消除了瘟疫,这便是最早的火药爆竹了,李畋也被尊为中国的“花炮祖师”。

到了宋代,火药和造纸术飞速发展,人们用纸把火药卷成火药卷,点燃后会产生巨大的响声,现代鞭炮的雏形由此产生。

宋人施宿《会稽志》卷十三说:“除夕爆竹相闻,亦或以硫磺作爆药,声尤震厉,谓之爆仗。”

宋代周密《武林旧事》也记载了连续的爆竹——鞭炮:“至于爆竹……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

人们燃放爆竹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驱赶怪兽、瘟疫,后来因其响声有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成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了新年最主要的习俗。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桃符和门神的由来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是门神和对联的原始雏形,挂桃符、贴门神都是古人安宅辟邪的重要方式之一。

桃符的起源由来已久,还是南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道:“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宋人陈元靓所著《岁时广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宋代桃符的相关情况,“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

狻猊、白泽都是古代瑞兽,其实就是狮子的两个古名。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神荼郁垒是古代的两位神将,很多古籍都有记载,最早出自汉代的谶纬书《河图括地象》:“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面有金鸡,下面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郁垒,都手执苇索,专门吃不祥之鬼和怪兽怪鸟。每天天快亮时,日照金鸡,鸡则大鸣,于是天下所有的鸡都跟着鸣叫。金鸡飞下来,吃诸恶鬼。鬼畏金鸡,都吓得逃之夭夭了。”

《河图括地象》如今已经失传,关于神荼神荼郁垒抓鬼怪,民间更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是这样的:

相传,东海之滨,美丽的度朔山上有一大片桃林,其中有一棵桃树,枝繁叶茂,树冠蟠虬、覆盖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吃了可以成仙。

神荼郁垒就是守卫这片桃林的神将。

一天,一个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怪兽来偷桃子,桃林主人就让神荼郁垒去驱赶它。神荼郁垒手持桃枝打败了怪兽,用苇索捆绑起来,喂了看山的老虎。

此后,人们便于除夕夜用桃木做成桃人挂在门口,用来辟邪驱鬼怪。

后来,人们又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或者写上他们的名字,就是最初的门神。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古代先民们自来认为桃木可以辟邪,先秦时代,人们便使用桃木柄扫帚,认为具有驱鬼除邪的神奇力量。《礼记·檀弓下》说:“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茆执戈,(鬼)恶之也。”

《庄子》里亦有文称:“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

后来,人们又把会捉鬼的钟馗画在木板上作为门神,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岁首画钟馗于门,不知起自何时”,可见新年挂钟馗的习俗由来已久,盛行于宋。

后来,造纸术兴起,人们便用纸张代替桃木板,久而久之,门神画像又被换成祈福求吉的吉祥话,这就是春联的雏形。

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春联》记道:“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

又记:“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

因而,春联也是起源于桃符的,冰心在《三寄小读者》中写道:“每到新春季节,总会看见人家门口贴的红纸春联,上面有的写着:‘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桃符就是春联的别名。”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守岁、饮屠苏酒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我们小时候过年还有“守岁”的习俗,除夕夜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点起火炉,吃炒花生,嗑瓜子,聊天,看春晚,12点春晚的钟声敲响,母亲的水饺也煮熟了,开始放鞭炮,吃完水饺,已经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一,守岁完成,开始上床睡觉。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关于守岁也有美丽的传说。

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美丽善良,却偏偏爱上了凡间一个给人家烧火的穷小伙儿,玉帝很生气,一怒之下,把小女儿贬为了凡人。

王母娘娘不忍心自己的女儿跟着穷小伙儿受苦,向玉帝求情,封穷小伙儿做了“灶王神”,玉帝的小女儿自然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民间疾苦,就趁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回天宫探亲时带回许多东西,分送百姓。

她回去后二十四扎扫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肉,二十七杀鸡,二十八蒸馒头,二十九打酒,年三十包饺子,深夜从天宫赶 *** 间,百姓们为了等待灶王奶奶,都不肯睡去。

人们看到灶王奶奶回来了,还带回好多好东西,赶紧点香火、放爆竹迎接灶王奶奶。

后来,发展成习俗,就成了“守岁”。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守岁的习俗出现了的比较晚,唐人李淖的《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

唐诗中关于守岁的描写已不少,例如孟浩然的“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杜甫的“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白居易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

守岁的最早记载出自西晋周处 《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除夕夜守岁时,一家人围坐吃团圆饭,还要饮屠苏酒。

屠苏是一种用多种药材泡制的酒,据说有克制瘟疫邪气的神奇功效,冬春季是瘟疫的高发季节,古人除夕夜饮屠苏酒,以求来年不患瘟疫。

相传,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桂枝、防风、花椒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他每年腊月都把草药包好分送给邻里乡亲,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饮用可以祛病。

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

据说他还把自己的药堂起名为“屠苏屋”。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屠苏”之一次被记载却是在唐朝,韩鄂写的《岁华纪丽》:屠苏酒起于晋,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

由此可知,饮屠苏酒在唐代已成为过年的习俗。有趣的是,我们平时饮酒,总是先敬长者,而屠苏酒却是年纪最小的先饮。

晋朝的一位官员董勋解释说:“过年,年龄小者长了一岁,值得祝贺,所以先饮;年纪大者老去了一岁,是件不好的事,所以后饮。”

苏辙《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习俗。

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也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这兄弟二人都是希望自己长寿啊。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回宋朝过年吧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怎么样?古代过年是不是比我们现在有趣的多?可惜现在这些年俗几乎都被摒弃了,若是想过一个真正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年”,只有去穿越了。

而且更好穿越到宋朝,宋朝是中国经济文化的高峰期,宋人是公认的最风雅浪漫、最会玩儿的人,到了宋朝,一定让你过一个最“中国”的大年。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3/496171.html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秦琼的名字有何特殊含义?

历史上秦琼的名字有何特殊含义?

秦琼是唐初大将,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先当太子后接受禅让称帝,明眼人都能看出李渊是被逼无奈:“是时,高祖泛舟于海池。太宗命敬德侍卫高祖。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按照唐朝的规矩,武将带着兵器觐见皇帝就是谋反,在贞观年间...

袁术称帝后的建号是什么?有何含义

袁术称帝后的建号是什么?有何含义

袁术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自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废立皇帝,关东诸侯起兵讨伐,东汉陷入大乱。但在魏、蜀、吴之前,最早称帝其实是袁术。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术称帝为何建号仲氏?仲氏有什么意义?先来看看史书中关于袁术称帝的记载:建安二年,因河...

钟会:曹魏名将、书法家,屡出奇谋,工于书法

钟会:曹魏名将、书法家,屡出奇谋,工于书法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曹髦的夺权企图。...

在古代,冷宫的妃子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在古代,冷宫的妃子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现在的人,对冷宫没什么感念。说到冷宫,反而觉得那是一个美丽的所在。环境清幽,有吃有穿,还没事做。要是住在这样的环境中,简直就像神仙一样。唯一的遗憾,就是被禁足了,不能离开,同时再也见不到皇帝。不过,就算不被打入冷宫,其实也不敢...

古代后宫妃嫔不能干政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后宫妃嫔不能干政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后宫妃嫔不能干政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从《甄嬛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后宫嫔妃不得干政,这是大清朝自古以来的规矩,也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朝政规矩,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后宫嫔妃多是百官的女儿或是孙女选秀出来的,当女人进入后宫后,她们往往都是代表着整个家族的荣辱,如果她...

古代结婚都是很早的 诸葛亮为何46岁才有儿子

古代结婚都是很早的 诸葛亮为何46岁才有儿子

对诸葛亮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国丞相诸葛亮如此厉害,无人不知,为什么46岁才有儿子呢?伐蜀的时候,司马昭曾经命令下属兵分三路。但诸葛绪伐蜀失败,以囚徒的身份被马车送回了洛阳,刘阿斗后来安排了诸葛瞻出战,他也毫无胜算,丢了很多城池,还让敌军直接进城了,很多名将的...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个什么样的人?算得上好官吗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个什么样的人?算得上好官吗

“宰相刘罗锅”,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这五个字一定不会陌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和珅,大家很熟悉,清代第一大贪官,被抄家时家产多达数亿两。但是和珅真的跟电视剧里面塑造得这么不堪吗?其实历史上的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和珅...

古代皇后需要做什么事情 古人真的有电视剧演的那么轻松吗

古代皇后需要做什么事情 古人真的有电视剧演的那么轻松吗

还不了解:古代皇后和妃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后又不上班,每天都干什么呢?难道只是和其他妃子抢老公?古代最地位最高的男人是皇帝,最尊贵的女人是皇后。皇帝我们都很了解,每天都要处理朝中的大小政事,但皇后我们就不是特别清楚了。看古装剧的时候我们发现,皇后好像整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