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庸皇帝——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为宋徽宗第九子,生于1107年。母亲韦氏地位较低,并不受徽宗的宠爱。赵构本与皇位无缘,然而,“靖康之变”中,赵宋宗室多被金兵掳去,唯独赵构成了漏网之鱼,“中兴之主”非他莫属。1127年,赵构登基,重建赵宋政权。但是,赵构这个“中兴之主”实在是有名无实,无所作为,父兄被掳的奇耻大辱都无法激起他对金人的仇恨,他对金朝的恐惧已达到无药可救的程度。赵构在位期间,无论抗金战场上的胜负如何,他都是一味地投降求和,在金人面前极尽卑躬屈膝、摇尾乞怜。历史安排了一个谈“金”色变的君主来承担抗金御侮的使命,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什么意义。
▲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图
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年号为“建炎”。
凡开国帝王,大都有着非同凡人的奇特之处,人们由此对他们“真命天子”的身份确信不疑,赵构也不例外。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据说,有一次在黄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单身匹马。后有忠臣之子李马舍生忘死地背着他逃至河边,又驾船过河,才幸免于难。事后,赵构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他担心李马会揭穿真相,便将李马药哑,不久后又杀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南宋民间流传的这个“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但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一种说法是北宋末年,时为康王的赵构赴金营为人质。金兵押其北上,途中赵构脱逃,逃至磁州时,夜宿崔府君庙,做梦梦到金兵将要攻打过来。赵构惊醒,见庙外已备有马匹,遂乘马狂奔。这匹马居然载着赵构渡过黄河,过河后即化为泥塑之马。
赵构赴金营为人质,历史上确有其事。靖康元年正月,金兵已经攻至开封城下,宋廷向金求和,金人要求人质的身份必须尊贵,方可退兵。钦宗命康王赵构前往金营,接下来的事情就与传说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了。在金营被软禁了20余天后,幸运降临到了赵构的头上。由于当时赵构胆子非常大,使得金国大将错以为他是北宋大将的儿子,怀疑赵构的亲王身份,把他放了回来。而不是像故事中那样,押着赵构北上,所以赵构根本无须逃跑。钦宗只好命肃王赵枢代替赵构,赴金营为人质。在钦宗答应割地、赔款等要求后,金人暂时撤军,肃王却没有被放还,而是被掳北去,当了赵构的替死鬼。
另一种说法是,南宋初年,赵构已经即位,朝廷迁到扬州。金兵大举南下,前锋即将攻到扬州城下,赵构事先没有得到战报。此时闻讯,连夜仓皇出逃。他怕追兵赶上,藏匿在江边神祠内,月光下忽然发现祠中泥塑马活了起来,于是赵构乘骑此马渡过长江,逃到了杭州。
▲泥马渡康王
▲张俊画像
1127~1138年的十余年间,为了躲避金军,赵构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俊“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定都。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赵构回汴京坐镇,高宗对此充耳不闻,沉迷于偏安一隅。
在他逃抵临安之初,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金,但他本色不改,后却又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以求和为主,一味地屈膝妥协。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南下反击金军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家军收复西京(令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汴京仅45里之遥。然而赵构却担心影响议和,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准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其兵权。不久,又诬陷、冤杀了岳飞,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最终,他以割地、纳贡、称臣的屈辱条件,与金朝订立了“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后高宗全力排斥打击抗战派,朝政完全被议和派所把持,致使大批主战派官员被贬谪或被迫害。赵构还严禁朝廷官员及百姓有对议和不满的呼声,太学生张伯麟在壁上题词:“夫差,你忘记越王杀害你的父亲吗?”结果被打几十大板,刺配吉阳充军。
1161年九月,金废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大举南侵。在采石矶 (今安徽马鞍山西南)为虞允文统帅的宋军所击败,南宋再次转危为安。赵构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了军民的强烈反对,而使他的统治难以继续维持。赵构和宰相陈康伯等商议后,以年老厌烦政务和想以“淡泊为心,颐神养志”为借口,在次年六月宣布退位,禅位于太子赵春,自称太上皇,退居德寿宫。
赵构昏庸无能,加快了南宋王朝的衰败。但他在艺术上却有一番成就,颇有文采,写得一手好字,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他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赵构虽贵为南宋开国皇帝,却臭名昭著,对其评价以坏名居多。但个人好坏参半,只能说其不适合当朝从政,而其文采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