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吗?是真的,因为平均寿命这样算!
古代的人均寿命是多少?我还记得历史老师这样说,石器时代人们的预期寿命只有二三十岁。毕竟古代的人们生活条件差,而且很少有太平盛世,人们对过去的人均预期寿命普遍不看好,一般来说三四十岁就是古代的正常情况了。
今天看到网友分享了一张平均寿命的表格,其中显示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人均寿命是31岁到49岁。
不过,新中国建立以后,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2015年男性预期寿命为73.6岁,女性预期寿命为79.4岁。
我特意查找了一下国家统计年鉴的数字,数据确实如此,2015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男性为73.60岁,女性为79.43岁。
人们的预期寿命究竟是怎么判定的?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呢?
其实,大多数人认为人们的寿命是同一年出生的人,从出生开始到全部去世,他们能够活到的平均寿命。这实际上统计出来的就属于实际平均寿命了。由于有关数字难以真实统计,总会有所遗漏。因此我们采取的是统计学中的预期寿命。
通过比较每一年死亡人口的数量占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就能够得到相应年龄段的死亡率。人的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大是不断提高的,到了100岁以后,死亡概率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统计数据的情况下,比如说120岁的死亡率,可能就是100%了。
在不同死亡率的前提下,一定数量的人口能够通过数字计算出来的平均寿命,就是人们的预期寿命。也就是说人们的预期寿命,都是跟当年的死亡率有关。2020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93岁,2021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8.2岁。但是2022年和2023年,估计会由于众所周知原因的影响,增长速度变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人均预期寿命的负增长,实际上也是有现实依据的。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下属的全国健康状况统计中心,2019年至2021年美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缩短了2.7岁。一般来说,医疗条件越好,预期寿命越长。因此才有了美国白人人均预期寿命缩短2.4岁,而原住民群体人均预期寿命缩短6.6岁的情况。
解放以前的人口死亡率,实际上并没有太详细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推算出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我做了一个模型,发现当时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人均预期寿命真的很低。
首先的假设前提是婴儿死亡率高达20%。这也是有具体依据的。婴儿指的是一岁以前的新生儿,在建国前他们的死亡率真的太高太高了。2022年我国的新生儿死亡率要控制在0.75%以下。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度过了婴儿阶段以后,孩子的死亡率将会大幅下降。一般来说20岁以前是人的黄金时期,目前的死亡率实际上都不足千分之一。模型假设的是1~20岁的死亡率为每年都是1%。在过去的生活条件下,尤其是在战争、瘟疫、灾荒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死亡率1%已经是低估了。
另外,21岁到30岁的死亡率是1.5%;31~40岁、41~50岁、51~60岁假设死亡率分别是2%、3%和5%;61~70岁、71~80岁、81~90岁、91~99岁,死亡率分别是10%、20%、30%和40%;假设百岁以上的老人死亡率是100%。
按照以上死亡率的假设,人们的预期寿命是35.24岁。如果说在战争、饥荒、瘟疫等条件下,死亡率再次提升的话,人均预期寿命还会更短。
人均预期寿命35.24岁,并不是说35岁以上的人就很少。其实按照生存概率计算,10万人中至少会有4.5万人活到40岁以上,60岁以上的人还会有2万,这就是常说的十之一二的概念。
所以说,古代人均预期寿命三四十岁确实是真的。只要人们的死亡率比较高,相对预期寿命都很短。但是并不妨碍有部分老人活到七八十岁的。
所以,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今天,多为养老考虑,真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