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天的元宵假期哪去了?拯救元宵节,让中国制度体现出先进性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之一个月圆之夜,我们把这个节日叫作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夕或灯节。元宵节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之一,一家人欢聚在一起,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火,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在这个节日里,大家一起许下新年愿望,期盼来年幸福安康、平安顺遂。
元宵节兴起时期
元宵节始于何年坊间众说纷纭,隋唐两朝以后,元宵节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重要节日,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期,元宵节当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满城灯火宛如点点繁星。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名诗《十五夜观灯》中写道:“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大诗人李商隐名诗《观灯乐行》也描绘了当时长安城元宵夜人山人海的节日盛景:“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古代元宵节超长假日
古时候的假期制度和如今的假期制度虽然不一样,但是每逢节日,官员都有放假的习惯,民间的小老板也会在节日当天给员工红包或者放假的习俗。据史料记载,盛唐之时,元宵节已经有了三天的假期,“上元三夜灯之始,盛唐也。玄宗正月十五前后二夜,金吾弛禁,开市燃灯,永为式”。唐朝著名文学家韦述在其著作中曾经说到:“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根据上述记载,在唐玄宗时期,元宵节期间放假前后两夜,民众可彻夜游乐,赏灯庆祝,也就是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时间都放假。
宋朝时期,元宵节更加受到重视,于是朝廷将元宵节假期增加到了“十七、十八”两天,南宋时期,又把正月十三也放到了元宵假期了,在《析津志辑佚》中就有记载::“上元六夜灯之始,南宋也。理宗淳祐三年,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整整六天的假期,又是良辰美景的时候,当时的老百姓在假日里日日欢愉,夜夜笙歌,助推了当时国内经济大循环,成就了当时大宋王朝的“黄金周”。
明代时期,元宵节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甚至一度超过了除夕夜,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皇家非常喜欢元宵节,不仅倡导老百姓过元宵,还颁布政令要求老百姓过元宵,相比唐朝时期放假三天,宋朝时期放假六天,大明王朝直接将元宵节放假时间延长到十天,开启了大明“十夜灯”的传说,规定在每年正月十一日开始,到正月二十日结束,全国老百姓必须过节,不得开工,并且家家户户必须张灯结彩。
清朝时期,满清王朝皇家并没有过元宵节的习俗,但是为了尽快适应民间的生活习惯,皇族对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盘承袭并有所发扬,要求每年自腊月二十四日开始,紫禁城内所有主要宫殿便开始挂起各式各样的宫灯,直至第二年的二月初三为止。这期间都算元宵节范围,当然并不是说这期间都是放假,真正的放假时间基本和明朝一致,也就是正式放假十天。
元宵节走到尽头
小编生长在八零后,记忆中小时候的元宵节还是非常热闹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民间组织了游花灯,迎长龙、猜灯谜、放烟花等小孩子非常喜欢的节目。随着城市化的全面推进,农村过元宵节的氛围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因为留在村里的老人已经组织不起大型的元宵节目了,而城里的元宵节也已经失去往日的风光,年轻人当天都要上班,忙碌了一整天,晚上由官方组织的元宵节目也已经变得索然无味,再者,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已经不能在元宵节放烟花炮竹了,没有这些的点缀,元宵节便没有了节日的气氛,元宵节渐渐走到历史的尽头。
拯救元宵节行动
有网友在网上发起了拯救元宵节、给年轻人放假的呼吁吸引了好多网友的支持,他们认为,现如今元宵节不够气氛不够的原因是没有元宵节假期,日常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工作一整天下班后不仅要买菜做饭、给孩子辅导作业,一刻不停完成这些以后,已经快十点了,全身疲倦,昏昏欲醉,哪里还闲情去闹元宵呀。所以想要拯救元宵节,首先就需要拯救元宵节假期。
小编强烈支持拯救元宵节行动,元宵节是我们传统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放假,我们是共产主义社会,理论上比资本主义社会、封建主义社会都更加先进,为什么在元宵节假期问题上不能体现出先进性呢?元宵节不放假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文化的退步呢?请网友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我们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