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隐姓埋名64年之后,大陆最后3名军统特务低调见面,留下一张合影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03)610

2013年,在位于浙江江山的一个乡镇的养老服务中心里,有三位老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相聚一堂。他们三个并肩站在门前,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合照。

照片中,三人头发花白,笑意盈盈,精神焕发,目光矍铄。

他们三人是谁?为什么要寻求志愿者帮助相聚在一个地方?


一、选择走还是留

1949年, *** 在解放战争中败仗连连,最终决定逃往台湾地区。当时,蒋介石率先乘飞机飞到台湾,后续 *** 的军官干部等也都陆续抵达台湾找寻组织。

有三位年轻人,曾经在国统局的各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了不少突出贡献。 *** 退败到台湾之时,他们分别被同僚游说了多次,仍然没有选择跟随部队去台湾。

为了让他们去台湾,同僚们还苦口婆心地说:“咱们是 *** ,现在 *** 打了败仗, *** 一家独大,咱们是为 *** 工作的,不去台湾会被 *** 抓的!”

然而,这三位军统局的特工,均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去台湾的机会,选择留在大陆,隐姓埋名,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是,最后都生活稳定美满。

这三位选择留下的年轻人,分别是王庆莲、戴以谦和祝仁波。


二、特务身份

先说王庆莲。王庆莲进入军统局是因为战乱时期,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王庆莲为了节省家里开支,恰逢军统局招募,她就参加了军统局的选拔考试,考试通过后,王庆莲有了一份稳定并且充实的工作。

进入到军统局之后,王庆莲负责的是翻译电报工作,在此之前,她先是按照指示前往一家造纸厂里进行秘密工作。

因为年纪轻,学习能力强,又师从少将姜毅英,王庆莲的工作能力与日俱增,逐渐在翻译电报方面崭露头角。很快,出类拔萃的王庆莲被调回军统局本部,破解来自日本的各种情报。

王庆莲工作期间,是紧张的抗日战争时期,她翻译出了近千封日本的情报,这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说戴以谦。戴以谦没有进入到军统局之前是办事处的小职员,直到在一个契机下和时任军统局“一把手”的戴笠相遇,两人聊了几句之后,戴笠发现戴以谦是自己老家的一个侄子。经过一段时间考察,戴笠看戴以谦工作起来非常机敏,就借机把戴以谦调到军统局工作。

负责机要工作的戴以谦,很快凭借出众的工作实力在军统局得到提拔。抗日战争时期,戴以谦以强悍的工作手腕,从日本特工嘴里翘出来了很多重要情报,这些情报对与日本对战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最后是祝仁波。祝仁波家境贫寒,是三人之中学历更低的。但是,后来他在表姐夫的带领下,进到军统局,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因为刻苦学习,耐心钻研,祝仁波的电台维修技术也逐渐首屈一指。

祝仁波还有一点和王庆莲、戴以谦不同的地方是:他没办法在安稳的环境中工作。因为电台维修有时就是一时的需要,祝仁波的工作注定了他需要不停地奔波。

因为电台是战时极其重要的传输情报的机器,所以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战场。有时为了抢修在战场上被炸毁的电台,祝仁波还要冒着生死危机在战场上与死神争分夺秒。

战争时期,祝仁波架设过、维修过数不清的电台,他的辛勤努力为战时的通讯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


其实,早在戴笠意外去世,毛人凤接任做军统局“一把手”之后,王庆莲就因为军统局内部乱七八糟的工作环境感到不适。再加上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王庆莲不愿看到国共内战的局面。因此,在 *** 撤退到台湾之前,王庆莲就提出辞职回乡照顾母亲。

而戴以谦在毛人凤上位之后,在军统局处在了不成不就的局面。 *** 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败退之际,戴以谦就选择投奔了 *** 。

三、64年后重聚

三人都是在十几岁时就进入到军统局工作。后来选择脱离 *** 队伍,留在大陆。

王庆莲留在大陆之后,先是在稳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由于在当初在军统的工作经历被人翻出,王庆莲在农村进行劳动改造,二十多年后才被正名。这期间,王庆莲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过得也很是美满。


戴以谦则在战争结束后过上了一段短暂的农耕生活,身份被发觉后,他曾经被判劳刑5年。期间,戴以谦的妻子难忍压力选择带子改嫁。戴以谦出狱后成了孤家寡人,考虑到自己的身份问题,他选择自己独自生活。

祝仁波在建国后,娶妻生子,开了家小维修店维持生计,后因身份问题被下放到农场。最初四邻都因为他的身份问题不敢靠近他,不过,祝仁波时不时会主动帮助邻居修复受损的电器。看祝仁波生性朴实,为人热心,邻居们逐渐对他放下了成见,把他当作普通人对待,相互照料了起来。

三人虽然同为国统局特务,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为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并不会因为他们的身份而消减。得到 *** 后,三人还向国家和 *** 表示感谢:“感谢国家,感谢党……”


由于戴以谦独身生活,后期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行动不便后,照料自己生活了问题。当地国家部门体恤戴以谦,便把他安排到养老院。

在养老院中生活的戴以谦不再独自一人,他结交同龄老人,还经常接到志愿者们的探望和慰问。和志愿者们的闲聊中,戴以谦回顾起自己从前在军统局做特务的日子,一时心生好奇,想知道大陆内还有没有和他一样当初为 *** 工作,1949年却选择留在大陆的。如果有的话,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聚一聚,讲一讲从前。


听到戴以谦的唏嘘感慨,志愿者们记在了心上。为了圆戴以谦的梦,他们行动了起来。在多方工作人员的努力之下,王庆莲和祝仁波被联络到了。经过戴以谦的几次邀请,两人终于同意相聚。

这就是64年后,三位留在大陆的国统特务的合影由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4/497408.html

“隐姓埋名64年之后,大陆最后3名军统特务低调见面,留下一张合影” 的相关文章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一句著名的谚语,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并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最后的悲惨结果却是自己间接导致的情况。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周伯仁出身汝南周氏,为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谦逊有礼,很有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司马消难先后经历了四个朝廷,堪称北朝分裂到隋灭南陈这段历史的活化石,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保八年(557年),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叛齐投周,北周因此派大将杨忠前往接应,随后二人结为至交好友。大象二年(580年),杨忠之子杨坚专权,司马消难作为北周静帝岳父因此起兵声讨。开皇九年(...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建安十六年(211年...

刘盈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刘盈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着汉初商山的四个隐士。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高祖刘邦对他们既蔑视又尊重。在废立太子事件中,刘邦本打算废长立幼,但由于商山四皓的出山规劝,才打消了念头。不禁要问,刘邦难道忌惮这四位隐者吗,个中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解读。一、“商山四皓”何许人物商山四...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岳钟琪的?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岳钟琪的?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岳钟琪出身于名将世家,又是岳飞的第21世孙。耳濡目染,他自幼对排兵布阵就很有兴趣。待到读书后,对兵法等更是熟然于胸,每每与人论起打仗,更是奇招频出。大人都对他的兵法见解感佩不已。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更何况他的父亲岳升龙还身居高位,是...

卫青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何要诛杀他的整个家族

卫青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何要诛杀他的整个家族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卫青死了以后,汉武帝为什么诛杀了其整个家族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卫子夫一家,曾是汉武帝时期最显赫的家族。卫子夫是皇后,儿子刘据是太子,弟弟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外甥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姐夫公孙贺作过丞相,显赫无比。可是,武帝晚年,这个显赫家族...

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自己的妻子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自己的妻子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不知道:司马懿的妻子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妻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懿厌妻,这个典故可是把司马懿直接推到了古代“负心男”的行列。和历史上大多数名人的妻室只留下什么“氏”不同,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留下了完整的名字。而这个女人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显...

都说曹操生性多疑 曹操为何还将三个女儿嫁给同一个人

都说曹操生性多疑 曹操为何还将三个女儿嫁给同一个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生性多疑,为何要把三个女儿全部嫁给汉献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死后,曹丕继任魏王位,逼着汉献帝退位,华歆虽然站出来向汉献帝施压,但华歆的后台却是魏国最有权势的曹丕,他愿意将自己的位置让给汉献帝就不错了,何必要退位?当时,皇帝的皇后站在了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