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不吃猫肉?李时珍早已告诉答案,古人早就尝试过
国人对“吃”向来有着执念,古语有言“民以食为天”,而现今国人在“吃”上的造诣在世界范围内也独树一帜。
或许是旧时因资源匮乏常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又或许是因为国人不信神、不信教,从未被宗教条律所束缚,故而百无禁忌。
但总之,对于国人来说,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都有可能登上餐桌。
就拿能登上餐桌的肉类来说,这其中既有寻常百姓常吃的猪牛羊鸡,还有一些口味相对“小众”的兔驴狗马,但凡是周遭常见的动物,都可能培育出肉用品种,以供朵颐。
餐桌
除此之外,就连鹿肉、蛇肉、鼠肉这种稀奇古怪的肉类也都有人食用。
无论是常见的,还是不常见的,中国人似乎都敢吃上一口,但就身边相当常见的动物来看,有一种似乎是例外,那便是猫。
我们似乎从未见到有人会对猫肉生出兴趣,也从没听说过哪个地区的人喜好吃猫肉,就算有,也只能是小范围流行。以中国人的性格,这难免有些奇怪。
比如每当外国人被小龙虾这样的外来入侵物种所困扰时,常会有一相当一部分国人生出这样的疑问:这么多小龙虾,为什么不拿去吃呢?当然野生的小龙虾由于重金属残留是不能食用的,但国人在“吃”上的百无禁忌,倒也可见一斑。
那么,国人既然“什么都吃”,却为何从未对猫这种随处可见的动物下手呢?
猫
国人对猫的特殊感情
说到为什么不吃猫,一部分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因为猫的外形娇小可爱,故人们不忍心食用。但这样的回答显然太过片面,毕竟兔子的可爱同样受到公认,可这并不影响川渝人一年吃掉两亿多只兔子。
虽然国人对猫肉实在不怎么感冒,但从古至今,也并不是没有人吃过猫肉,比如粤菜中就有一道“龙虎凤”,其中一味重要的原料就是猫肉。
当然这样的菜毕竟相对小众,猫传入中国的两千余年中,食用猫肉之风确实从未在大范围内流传,这其中的一大原因便是猫在国人心中占有特殊地位。
现代的家猫普遍认为来源于古埃及,而中国的猫则普遍认为自西汉从 *** 地区传入,当时西域与中原的通道被打通,猫也就连同辣椒、葡萄、黄瓜等被传入中原。
猫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礼记》载:“迎猫,为其食田鼠也。”
这段史料被认为是最早的且详细可考的关于猫的记载。当然,成书更早的《诗经》和《庄子》也都有对猫的相关记载,但无法确认是否为今天我们所见的猫,还是猞猁、狸等动物。
但不管怎样,猫陪伴国人已有了相当长的时间,而在其传入中国的初期,其实就已经被赋予吉兽、灵兽以及宠物属性。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土地和庄稼是普通人乃至国家的立身之本,因此但凡能增收增产、保护庄稼的动物,都占有较高的地位,典型的如耕牛、猫、蟾蜍等等。
田鼠、麻雀这类小型动物对庄稼的损害很大,前者啃食小麦、稻谷等作物的根部,后者则啄食作物的穗实,若放任不管,农民甚至有颗粒无收之险,所以古人对田鼠、麻雀这类会祸害庄稼的生物可谓是深恶痛绝,但猫恰恰是它们的克星。
猫
猫捕食田鼠、麻雀这类灵巧敏捷的动物的能力堪称一绝,并且食量又小,农民们常常不需要再额外喂食,但与此同时,鼠患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对于中国古代的农民来说,是相当受用的,所以《礼记》才对猫有如此高的评价,称:“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唐宋时期诗词歌赋中也尽是猫的影子,可见猫之受欢迎程度。
不过光是因为广受欢迎,却也不足以作为猫的“免死金牌”,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猫在古代的很多时候,就是神兽和吉兽的代表。
祭祀猫这事,并不仅仅在古埃及盛行,在我国古代,猫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也曾享受过民间的香火供奉,官方也大力宣传、倡导对猫的祭祀活动。
猫
在传统祭祀—腊祭(也称蜡祭)中,猫与虎因能捕食糟践庄稼的田鼠与野猪而被作为祭祀的对象之一,在被祭祀的“八神”中居第五位。
猫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种神兽,在封建礼教的观念束缚下,试问有谁会对神兽的味道产生想法和好奇心呢?除了“神兽”身份外,猫更多时候则被看作是能带来祥瑞的吉兽。
早在唐代,就有“猫洗面而客至”的说法,说的是家中的猫洗脸,第二天就会有宾客造访。
加之猫时常会叼来一些老鼠之类的东西馈赠人类,人们便认为猫确实可以带来财富,招财猫的形象也就是如此来的。
猫
最后,猫除了被古人视为一种神兽、吉兽外,更多的时候则扮演宠物的角色。
诸如“狸奴”、“玉面狸”、“乌圆”等猫的雅称数不胜数,陆游、嘉靖等人都是狂热的撸猫爱好者,可见猫在中国古代的受欢迎程度。
所以,“因为猫可爱而不忍心吃”这样的答案固然有些过于单纯,但也不能算错,毕竟以国人对猫的特殊感情,很多时候的确不愿将其肉用。
猫
“猫肉不佳”
食猫肉之风未在中国广泛流传,除了猫在国人心中占有特殊地位外,还有一些现实因素。
毕竟在中国古代,地位高的动物被摆上的餐桌的情况也不是不存在,典型的就如牛肉。
现如今牛肉早已实现了规模养殖,成了国人餐桌上的常客。但在古代,牛的地位相当之高,私自宰杀食用耕牛甚至是违法行为,但这依旧不能杜绝牛肉的食用。
在古人看来,牛不仅是重要的生产工具,还有坚韧的品性,所以牛肉是万万吃不得的。
民间很多人都认为牛为人耕种操劳一生,功劳甚大,若最后还被人宰杀烹煮,那就太惨了些,故“吃牛肉会下地狱”这样的说法在民间盛行,官方也明令禁止私杀耕牛。
餐桌
但即便如此,也总会有些“吃货”对这样传闻视若无睹,并想尽办法钻法律条文的空子,来满足口腹之欲。
所以,猫若仅依靠自己的较高的社会地位,也很难免俗,这就不得到一些现实原因,那就是猫肉实在不怎么样。
事实上,中国古代并不乏吃猫的人,可这些人大多会在食用过后给出差评,最后猫肉也就仅有药用一途。《本草纲目》载“猫肉可治痨疰、鼠瘘”,《本草求真》则说猫肉可“补血”、“治瘰疬”,《易简方》更是记载猫肉可治蛊毒……
这么多关于猫肉药用的记载,难道就没有关于食用猫肉的记载吗?当然是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对猫肉做出了评价:“猫肉不佳,味甘酸,亦不入食品”。
由此可见,中国民间确实有不少人尝试过食用猫肉,但都被味道和口感劝退了,现如今坊间也流传着“猫肉是酸的”的记载。
《本草纲目》
无法量产且肉量稀少
中国人不吃猫肉,还不仅仅是因为不忍心和味道不好,毕竟在有些国家,尤其越南,仍热衷于吃猫,每年有上百万只猫被越南人端上餐桌以供食用。
猫肉在中国之所以并不流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的性价比实在不高。
现如今凡能成为餐桌上常客的肉类,一般都具有肉量足、可量产两大特点,而像狗肉、驴肉、兔肉等虽也有人食用,但产量终归有限,故未成主流。
猫体型本就小巧,故可作食用的肉也并不多,又不像一些名贵肉食,如鱼翅、海参、深海鱼等那样虽然量少但味道鲜美。量少又难吃的猫肉,实在难以满足人类的肉食需求,所以才没什么人吃。
再者,猫肉是极难实现量产的。猫的食性极为挑剔,非精肉不食,虽偶尔吃些淀粉类食物,但总归以肉食为主。
猫
试想下,如果想培育一只猫做肉用,光是喂食的肉量,就已经超过猫本身的肉量,这样的生意无疑是赔本的,然后这种肉还没有什么市场,可不就没人愿意食用了嘛。
最后,除了无法量产且肉量稀少外,具备医学常识的现代人,也对猫肉有了更多科学的认知。
像猫这样以老鼠、小型鸟类为主要捕食对象的生物,很容易成为一些寄生虫的次级宿主,其中老鼠又是名副其实的病毒、细菌“培养皿”,而以老鼠为食的猫,随意去吃实在是有风险。
国人对猫的特殊情感,加上猫肉肉量稀少且难以量产并且味道不佳,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未有过大范围食用猫肉的情况存在。
而现如今,在广东省以外,很难再找到关于猫肉的菜肴,人们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将这种小东西端上餐桌。
菜肴
点评
中国人向来以“吃货”自居,其在饮食上的百无禁忌与来者不拒,更是在世界范围上打出了名号,但猫这种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动物,却很少有人对它的肉产生想法,这其中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更有情感因素。
参考文献
[1]酥迷醴。“斗伯比之直下,得姓于楚” 中国猫的社会地位及家乘兼《东阳夜怪录》注释献疑[J]。紫禁城,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