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沿用至今,古人对天气预测准到不行,领先世界的气象学
引言
古人的智慧是惊奇的,在一切科技勘测手段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汉代,汉朝人就发明了至今都准确无误的二十四节气。在如今卫星勘测都不一定准确的天气预报衬托下,二十四节气的出现可谓之神奇,它能准确预报季节变幻,预示着新季节和新天气的到来。
二十四节气不仅掌控着时间的规律,也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明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自建立以来,就一直成为农耕农作的行动指南,农民正是依赖这套农历历法,播种、除草、收割,提高田亩产率。
图|二十四节气插画
一、伟大的计时工具,最赞的中国节气规律
时间是历史最悠长的载体,也是历史最亲密的伙伴。时间就如同历史的伴手礼,呈现一个维度的单向前进,一去不复返;时间就如同历史最苛刻的裁决者,不会因哪一刻的历史驻足,它一直在坚定地向前行走。但时间也有它自己的规律,这种规律往往伴随着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的主观意识。
我们常常会约定日期,时分秒来计划任务,如果放任时间的不断前行式,那么我们生活将乱七八糟,毫无规律可言,大自然在时间上就像神助攻一样,给了我们方向。沙漏中每露出这些沙子,太阳就会升起落下,于是古代有了十二时辰发展至今天的二十四小时;每数过这些日子,小草就会发芽枯萎,于是古代有了四季一直延用至今。人们受到这些启发,为了工作学习方便,又以七日为一个星期计算日子。
二十四节气时序系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计时器之一,它不仅承担着时间规律的提醒者,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记录者。二十四节气真的是中国历史上的老人了,最早可追溯至原始奴隶制度的夏朝,当时就发现了夏至和冬至,春秋时期,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发展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和秋分,与前朝节气并称为八节。
图|立春节气
文献史书记载,二十四节气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完全出现,只不过到了汉朝,相关的内容说明才更加详尽,因此,汉朝也成为研究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朝代。汉朝选择继承前朝二十四节气时序的行动为中华文明保留住了重要的古代智慧,同时也为后代研习二十四时序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讨论至今不休,众多的历史学家、气象学家发现汉代在继承节气传统时,在节气排序上有作稍微的变化。大量的文献典籍也从多视角证实了这一猜测,汉朝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也是因为汉时发生过三次大的气候变化,因此节气次序随之改变了。
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下,二十四节气逐步走向正轨。它的轮回变迁史与四季往复的脚步高度同步,二十四在二十一世纪世界仍然焕发着不朽的生命活力。
图|四季自然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伴随着古代天文学的进步不断完善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它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二十四节气与阴阳物候捆绑,与天文历法同行,与气候农业挂钩。
二、二十四节气,将“分公司”开在中国古代各界
阴阳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中国古代辩证唯物主义的代表思想,将二十四节气与阴阳家的学术理念进行了充分联系。阴阳家主流思想讲究五行调和、五行互通互制,这个平衡不能破坏,同时论述了本家对物质的结构和运动关系的看法,深谙哲理之意和现实指导之意。
阴阳中的阴就代表寒冷之意,而阳则代表温暖之意。阴阳内部会互相连通变幻,这与二十四节气中冷暖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幻相互映照,诠释了二十四节气中温度变迁的规律,阴阳家还有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的观念,这也体现四季并不是骤然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过程。
阴阳气始终和二十四节气同步展现,阴阳五行是根据古代人对天文历史的观测总结出来的,它并不作为独立体系存在。探索阴阳五行真谛就要同步探索天文历法的奥妙,二十四节气作为两者的结合,就一直在平衡中稳定两种体系的展现,二十四节气是古代阴阳五行和天文历法嫁接的果实。
图|阴阳五行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缘由可大致归依到物候现象上。一看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我们就能明显感知到这种节气即将带来的变化,例如雨水、白露、霜降、大雪等反映了天空降水的形式和程度如何,清明、小满、小暑、小寒、大寒等反映了自然条件的气温状况如何,立春、立秋、夏至、冬至等反映了下一个季节的到来直面变化的气息。
二十四节气将十二个月份按三候体系分为一个节气,也就是五日为一个物候,共七十二候,这种月令制度将一年的时间和二十四节气都完整串联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可借鉴的时日计算和物候预知台历。
七十二物候作为二十四节气的串联工具,占用了二十四节气的不部分内容,二十四节气中的物候现象也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自然气候现象,一个是人类农事行为。这种两相结合使得二十四节气具有更多现实指导意义,时间和空间跨度更大。
古人十分迷信占候卜卦之术,常常认为不寻常的天气出现要么是大吉之兆要么是大凶降临,二十四节气在古人看来,它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息息相关。卜卦理论会详细分析二十四节气,借此实现占卜之术,古代的卜卦术士会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八卦阵中,八卦气和谐那么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富足,八卦气杂乱那么社会动荡,百姓生活糟糕,因此汉朝人常常依赖二十四节气占卜未来祸福。
图|七十二物候
先秦时期,天文历史就作为中国古代人民共同遵守认同的体系在使用,到了汉朝,它的相关律令更加成熟,同时应用的地域也逐渐扩大。天文学是催生二十四节气产生的重要原因,而二十四节中的重要节点也大多参考天文学的内容,二十四节气也是汉朝宇宙世界观和天文意识的宏大体现。
汉朝历法对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历法中从二十四节气开端、变化和结果都有准确定论。汉朝的天文学家详细观测了各种天文现象,并且对此有精细的数据记载,汉朝对历法的重视程度让二十四节气的数据得以出现和保留,而二十四节气也在汉朝历法中发挥重要作用。
汉朝的二十四节气时序系统作为汉代重要的时间参考依据,历法要求它的相关文字呈现必须精确详尽,才能有当下指导意义。二十四节气的内容极大地影响了汉代历法的编制和实施,同时在历法形成后,它还作为一把标尺检验汉朝历法的正确与否,二十四节气从历法的建立和完善路途中,一直是戒尺一般的存在。
图|天文历法的部分内容
置闰作为阴历计月的重要手段,其贡献离不开二十四节气。汉朝律令将二十四节气与闰法结合,通过置闰手段将时间拉回正轨,比如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生节气的不对应,但是如果补上一个闰月,一切居然都对了,二十四节气体系神奇地弥补了中国农历时间的偏差。
不过,汉朝厉谱对于二十四节气的认知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汉代的厉谱文献只记录了八大节气,其他二十四节气从未在任何汉时文献中出现过,可能是知识体系的不足和眼光的缺乏,二十四节气并没有对汉朝社会产生更深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作为时令区分的重要依据,它从未在农事领域栽过跟头,一直是农民农事生活的行为准则。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农业领域最显著的特征,芒种前后是农民们最忙碌的时间段,无论南北方的田野劳动人民,都会下田劳作,中华大地的田野间到处都是百姓劳动的身影,空气中挥洒着勤劳的汗水。
图|芒种
二十四节气从一定方向规定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不会违背二十四节气,在大暑穿羽绒服,也不会在大寒穿短袖,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也侧面反映了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发展到哪个阶段了。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进程,是一个越来越有意义的成长史,它从天上落入人间,从占卜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现实。二十四节气的伟大,在当今仍有踪迹,我们的农历日历表有它,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它,我们的自然天气有它。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二十四节气,将人与自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类从中有了许多警醒。
三、二十四节气指挥千人千户,万事万物因此发展
总体来说,汉代二十四节气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体现了古代自然环境和先辈地理智慧的优越。它作为中华文化的文明宝库,能够继续在当今世界站稳脚跟、深入生活是有道理的。
先祖们从一开始二十四节气侧重物候现象,到汉代节气的八卦术运用,都体现中国古代思想的变化。汉代二十四节气与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揭示了人类社会物质的变化规律,这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地理的进步,同时也完善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其中一部分思想更与现代中国的辩证唯物观不谋而合,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十四节气是汉代天文和历法的先行者。汉代天文学家本身是出于统治者要求完善二十四节气才开始观察星象,汉代律令编写者,也是为了更好地实行相关法案,将二十四节气进行详细说明,汉代天文和历法正是因二十四节气的存在有了不断发展的动力。
图|清明
二十四节气的现实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农事气候上。田野间的农民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计划农作目标、实施农作项目,田野外的百姓根据二十四节气判断气候变化,或保暖或乘凉或祭祖或踏青,清明节作为节气中的代表,每个中国人民都会在这个时间段怀念逝去的亲人,登山释放情怀。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先祖们探寻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古人们一开始是依靠二十四节气掌握自然规律的,二十四节气在古代的应用也体现了先辈们在这种认知规律中,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 。世界大多是朴素着色的时代,古人依赖二十四节气的内容生活得多姿多彩。
结论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打开自然真相的窗口,帮助汉代人很好地适应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汉朝的繁荣发展和盛世美誉,有二十四节气的助力,有汉朝古人的智慧彰显,有汉代文化的繁荣富强。汉朝人不以破坏为基础,探寻自然真谛的手段,值得现代人深思和学习。
二十四节气是汉朝人闯荡宇宙自然的文明果实,全球变暖是现代人横扫宇宙自然的不良果实,一个是代代流传的经典,一个是代代补救的漏洞。二十四节气于我们的意义有表面的时令指导,有经典的文化智慧,也应有现实的反思。
参考文献
《四民月令》
《淮南子》
《吕氏春秋》
《氾胜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