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代朝代更迭频繁,为什么皇帝不提前禅让皇位呢?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05)48

其实在封建王朝时期,皇位继承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古代朝代更迭频繁,为什么皇帝不提前禅让皇位,让权力可以平稳过渡呢?

夏朝之前,那时候还是氏族社会的状态,当时的继承制度可不是看血缘关系,而是为贤是举,说白了就是举贤德之人继承皇位,前一代君王会主动禅让皇位给新的人选,就像当初舜禅让给禹一样。

紧接着就是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的世袭制,一般就是子承父业,在皇位继承上就是父死子继,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有没有一个选拔继承人的标准?子嗣太多如何避免争斗?是选长子继承还是选最有头脑的皇子继承?综合这些问题就有了周朝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进一步加强皇权,避免了很多的继承问题和矛盾。

等到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他便将这一制度彻底确立下来,完善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继承制,此后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以此为标准,从众多的儿子之中挑选合适的继承人,即便是没来得及选择继承人也没关系,大臣们会主动推选嫡长子,亦或者是先皇早就看好的皇子。

不过这看似完善的制度也还是存在漏洞,那就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遵守,就连皇帝有时候也会随心意来选择继承人,那这就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出现,其他的皇子自然不满意,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他们凭什么接受比自己差的人继承皇位,凭什么自身付出更大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

古代朝代更迭频繁,为什么皇帝不提前禅让皇位呢?

这种待遇的不平衡也就引发了很多皇位争夺战,即便是最后还是预先选好的人继承皇位,那也难免会面临很多困难,话说为何先皇在之前不早早安排自己选好的继承人提前登基,自己主动禅让,如此一来权力得到平稳过渡,也可以避免很多的冲突和变故。

这种想法虽然很好,可是实际上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禅让未必平稳,反而容易引发更多的问题,能够保证权力平稳过渡得有一个前提,那就先皇有手段可以让众多皇子臣服,无论他做什么决定,其他人都不敢有什么反对意见。

就比如明朝时期的明太祖朱元璋,他将皇位传给太子朱标,这时没有人有异议,毕竟朱标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而且德才兼备无疑是不二人选,只可惜朱标英年早逝,没来得及继承皇位,本以为朱元璋会选其他的儿子,没想到他竟直接把皇位给了皇长孙朱允炆,这可引得其他的皇子不满。

要知道论资历,论实力,哪个不比朱允炆强,他们心里自然不甘心屈尊于一个毛头小子的统治下,奈何朱元璋杀伐果断,手腕强横,这些藩王和皇子丝毫不敢忤逆,只能老老实实听从安排,朱允炆也因此得以顺利继承皇位。

可要是能力不足的帝王,主动禅让皇位未必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甚至有些时候可能会造成时局动荡不安,就像宋朝时期宋徽宗主动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即后来的宋钦宗,要知道当时北宋已是穷途末路,宋钦宗根本不想继承皇位,这就是个烫手山芋,谁都不愿意接。

他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注定要当亡国之君,同时朝堂也是一片混乱,权力并没有很好的过渡到宋钦宗手中,所以说主动退位或者让选定的继承人提前登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后患。

除了很多的客观因素之外,还有皇帝个人的主观因素,要知道皇帝在主动禅让之后可就意味着放弃所拥有的一切。

别看表面上是地位尊贵的太上皇,但是手中没有任何的实权,而且也不再享受皇帝的待遇,这对于那些当了一辈子皇帝的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毕竟有的帝王戎马一生或者是励精图治一辈子,即便会慢慢年老体衰,能力大不如前,可他们还是不愿意轻易让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他因为表达对康熙皇帝的尊重,在位时间不能超过康熙,所以在他当权满六十年之后选择主动退位,而皇位则给到了十五子永琰,即嘉庆皇帝,表面上看这次禅让是很和平,很顺利的,也没有发生什么变故。

古代朝代更迭频繁,为什么皇帝不提前禅让皇位呢?

但是嘉庆并没有真正掌权,问题就出在乾隆这里,他不想失去对权力的掌控,所以就让让和珅帮他暗中控制朝堂,嘉庆因此被架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乾隆去世才彻底结束。

除此之外,禅让也会带来朝堂势力和臣子的变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新皇登基肯定用自己信得过的人,原来的那些老臣大概率会被更换,除非是身份极为显赫,实力超群的,这样的人物皇帝也不敢动,其他人就很有可能被替换。

如此一来,对先皇来说是很不利的,他会因为失去心腹之人变动孤立,甚至会被新皇孤立、变相的囚禁,唐高祖李渊不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他们才不会给自己找不痛快,也不甘心失去所有。

常言道:“自古无情帝王家”,这样的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有些时候就算皇帝想要帮助下一代掌权也存在很多的阻碍和不确定因素,他们不能保证未来一定可以扶持新皇稳坐皇位,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上来说,更得考虑大局,所以有些事情没有我们看上去那么简单,其中曲折之处存在诸多困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4/497696.html

“古代朝代更迭频繁,为什么皇帝不提前禅让皇位呢?” 的相关文章

樊哙作为刘邦的妹夫 刘邦临死前为何派人去杀他

樊哙作为刘邦的妹夫 刘邦临死前为何派人去杀他

还不知道: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樊哙是刘邦的连襟,追随刘邦举兵反秦,忠心耿耿。没想到刘邦临死前,竟然令陈平杀死他,提头来见。陈平左右为难,想了一个办法,留了樊哙一条命。常言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仓慈是谁?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仓慈是谁?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说起仓慈,也许大家会比较陌生。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东汉太和六年(232年)的一个冬天的午后,在西方的一个西域小国,一个小男孩莫多娄在大雪中一路狂奔,还没进家门就大喊道:“爹,郡守去世了!”“真的吗?”莫多娄的父亲从屋里一步就跨了出来,惊讶万分。“是的,爹。”莫多娄...

关羽投降曹操是真的吗 为什么说关羽降汉不降曹

关羽投降曹操是真的吗 为什么说关羽降汉不降曹

三国历史之中的关羽投降曹操是真是假,为何大家都说他降的是大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这个人在中国的历史之中有着许多扑朔迷离的地方,比如像关羽是如何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武圣代表的,为何中国民间的义气文化之中说的最多的就是拜关公呢?但这些都不是我们...

小周后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死与李煜有何联系?

小周后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死与李煜有何联系?

小周后,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得到后主李煜恩宠。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光义侵占小周后的事件,是在各种笔记中广为流传,却没能收入正史的一个史料。这个史料是说,小周后随李煜来到开封后,赵光义经常宣小周后进宫,数天后才出来。出来后,她便大骂李煜。骂声传到了屋外,听到的人...

顾徽:三国时期东吴官吏,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顾徽:三国时期东吴官吏,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顾徽,字子叹,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官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年轻的时候游历四方,有口才。孙权刚统事的时候,听说顾徽很有才,召进幕府为主簿。顾徽常常跟着孙权出行。一次见军营拖着一男子到市场欲处死,就问他有什么罪。别人说:“他偷了一百块”。顾徽叫他们暂停一...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刘宗敏原为锻工,从李自成起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清朝因对割据四川的张献忠劝降未遂,派出肃亲王豪格统领满汉大军前往征讨。当年五月,豪格率部夺取汉中,有了对张献忠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此时的张献忠不仅面临着清...

朱仙镇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李自成为何能赢?

朱仙镇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李自成为何能赢?

朱仙镇之战是明末时期农民军与明军之间的作战。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四月,在关外辽东战场,历经两年时间的松锦之战结束,明军完败。这一仗把明军最精锐的部队打掉了八成多,仅剩下吴三桂所属部分关宁军退至宁远孤城,整个辽西走廊不再有制约清军的意义,彻底成为清军的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