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大太监刘瑾,一个有追求的 ***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05)730

【有能力的阉党】

刘瑾当权之初,大力排斥异己,但他的头脑和团队能力配不上他的野心,只会给大臣们扣上“奸党”的帽子。至于“奸党”到底如何“奸”,犯了什么错误,刘瑾罗织不出来,焦芳也整不明白。

如此莫须有地给大家罗织罪名不是办法,不但低效而且阻力非常大。

张彩在吏部工作多年,对朝堂的派系纷争和大臣们的私人问题是一清二楚。他以来,迅速用两个手段解决了这个难题。

一、利用大臣们的内部派系,拉一派打一派,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把大臣们整治得服服贴贴。

二、对于无党无派的大臣,张彩就在他们私德上做文章,小到家仆大到小妾,都能成为绊倒大臣的石头。

有了这几招,刘瑾整起人来变得有理有据,效率倍增,关键还堵住了大臣的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附刘瑾。在刘瑾授意下,吏部尚书许进知趣地当起了甩手掌柜,吏部基本就是张彩说了算。一年之内,许进退休,张彩越级超升为吏部尚书。

应该说,张彩确实是很有能力的,能就能在他既能为刘瑾服务,又能打着正义的名义干事。

明朝大太监刘瑾,一个有追求的混蛋

比如,张彩亲自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名义上,新制度是为了更好地考核官员们的工作,背地里,张彩利用这套制度为刘瑾服务。大家的小辫子都抓在张彩手里,官员听话就没有问题。谁要是想当刺头,直接就可以翻出他们的错误进行敲打。

这一手绝在名义上是为国奉公,谁都不能有什么话说。后来这套制度被张居正学习吸收,很多条款直接选入了他的《考成法》。

有了张彩这样的人才执掌吏部,刘瑾也开始学习当初的王振,通过“卖官鬻爵”来增加收入,以供自己所需。谁知一段时间后,张彩找到了刘瑾对他说:您这样做不对。

刘瑾不解:前辈行得,我为何行不得?

张彩解释:我不是说不能卖官,而是您卖得太亏了,应当如此这般。

在张彩设计下,刘瑾版本的卖官方案出现了,以往的卖官比较实在,几品官,多少钱,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刘瑾版本作了些微调整,主要是在上任时间上。

比如说你想买个知府,可以,先给原价的钱。给了钱什么时候能上任?不知道,暂时没空缺,稍安勿躁。

问题是你这笔买官钱是七拼八凑借来的,急于变现,这得等到猴年马月?

办法不是没有,加钱!很快就能上任。

这招今天的4S店常用,叫做加价提车,你要急,加钱!不急,你就慢慢等!

通过这种方式,张彩变相地抬高了卖官的价码,为刘瑾增加了大笔收入。

刘瑾对张彩心悦诚服,将他倚为头号军师,他左手收着卖官的钱财,右手还收着地方官员们的常例。

常例也是当年王振发明的一项创收手段,地方官员进京汇报工作,必须对刘瑾有所表示。刘瑾虽然没有规定过常例该送多少,但显然地方官们只敢往多里送,不敢短斤缺两。据说省部级官员,送给刘瑾的常例要达到万两白银以上。

坦白讲,送钱的官员,刘瑾未必记得住你;谁要胆敢不送,他一个也不会漏掉。曾经有个山东的地方官进京办点小事,没打听好规矩忘了奉上常例。刘瑾也没拿他怎么样,只是在他回去的路上放出风声,你已经上了黑名单,自己看着办吧。这个小官没钱送礼,更不敢得罪刘瑾,思来想去,竟然在路上自杀了。

就在刘瑾每天日进斗金,半夜都会笑醒的时候,张彩告诉他:刘公公,您不能再收常例了。

刘瑾又想不通了:王振能收,前朝一些太监也能收,自己怎么又不能收了?

张彩说:您知道官员孝敬您的常例都是哪来的吗?他们进京之前,都在地方上打着孝敬刘公公的旗号大肆搜刮,得来的钱财大头全放进自己口袋,只会拿出一小部分孝敬您。但是横征暴敛的锅却得由您来背,您再收下去,想要以何面目面对天下呢?

明朝大太监刘瑾,一个有追求的混蛋

刘瑾勃然大怒:我要钱但我更要脸!

张彩早有对策,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了应对 *** :反贪。

历来掌权的官员,想要进行一番改革是相当困难的,如裁撤冗官、清丈田亩、变更征收制度、改革税种税率这些政策。即使明明有利于国家,也极难推行成功,就算一时得以推行,也很难坚持下去。更多的例子是改革牵涉到形形 *** 各种利益群体,可以说谁碰谁死。

但有一种改革是天然有效的手段,那就是反贪。

无论在哪个朝代,贪腐都是公认的犯罪和道德硬伤。即使大半官员都知道同事们是贪腐分子,谁也不会拿到嘴上说。

朱元璋当时给官员定的俸禄就是历史更低,高薪能不能养廉我不敢肯定,显然低薪肯定是无法养廉的。大明到了正德年间,贪腐已成官场普遍现象——不能说官员都是贪官,但让他们排成一排,一个隔一个抓出来作为贪腐分子枪毙,大概率不会冤枉他们。

身在吏部,张彩深知其中要义,用贪腐来打击异己,远比无能、失职、渎职更具备杀伤力。

然而反贪武器远不止打击敌人这么简单,这其中隐含了一个很多人忽视的地方:反贪也是出政绩最为快速和简单的 *** 。

见效快大家很容易理解,抓住贪官并公布其罪行,成绩就一目了然。

说它简单,是相对于其他革新政策,清除积弊的办法。

通过反贪,刘瑾可以快速获得政绩,也能让自己声誉得到恢复,进而在朱厚照那里获得更多的信任。

反贪除了能带给刘瑾名声上的好处,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贪官被查获,轻则退赃罚款,重则抄家,有法可循,有理可依。

但是到底退了多少赃,罚了多少款,抄家又抄到多少财产?这些财物多少上缴朝廷,多少留在地方,多少作为赔偿款?

抄一家得十万两,上交一两万给朱厚照,他已经很开心了。剩下来的,还不是刘公公自己说了算嘛!

民众支持,官员配合,皇帝满意,钱包塞满——反贪已经不是一石三鸟了,简直是一举四得,还不会伤到自己。

办法有了,具体操作细则张彩都替刘瑾想好了,这个细则将成为张彩一生更大的功绩。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实实在在的功劳,它的名字叫“查盘”。

明朝大太监刘瑾,一个有追求的混蛋

“查盘”,意即清查各级府衙的账目。这一手并不新鲜,以往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朝廷都会进行清查。在朱元璋时代,出现亏空的解决办法很简单,追究时任官员的责任,要么是你贪污了,要么是你工作不力,总之你必须给我解决,不然就要问罪。

洪武之后,清查力度减弱,官员们就有了操作的空间。他们的普遍 *** 是把亏空推给前任,或是前任的前任,朝廷要追查,就去查那些人,反正跟自己无关。

这样一任任下来,亏空就成了一笔糊涂账,官员们可以在这里面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贪墨款项列为亏空,让朝廷无从查起。

张彩太了解官员的套路了,他告诉刘瑾,您不要跟他们纠结是哪一任拉下的亏空,在他账上查到的亏空就是他的。您只需要给他们追查亏空的权力,要找前任让他们自己去找。

如果找不到,就自己掏钱补窟窿,没钱就服劳役还债。自己这辈子还不清也别担心,朝廷安排你的子子孙孙接着服劳役,直到还清为止。

这样简单的一招,很猛也很毒。在张彩的“查盘”下,一年不到就为朝廷追回之前七八年的亏空。

不可否认,有部分无辜的官员倒在了张彩的“查盘”下,但也有大量贪官不得不退赃补上窟窿,就连已退休的贪官,也不得不退回赃款,以免去当苦力。

张彩版“查盘”效果惊人,靠着这个智囊,刘瑾既干出了政绩,又打击了异己。科道结舌,文臣拱手,刘瑾已经毫不费力实现了这个目标,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瑾俨然已经超越王振,成为大明之一大太监。因此人送绰号“站皇帝”,何解?京城俩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坐着的是正德皇帝,站着的是立地皇帝。

那么问题来了,朱厚照就真这么草包,刘瑾都成站皇帝了,他就一点不知道,一点不管?

明朝大太监刘瑾,一个有追求的混蛋

一个为人熟知的解释是,刘瑾总是在朱厚照玩性正浓时递上奏章,被打断的朱厚照极不耐烦,便经常挥手让刘瑾自行处理。

这种手法并非刘瑾首创,唐朝大太监仇士良就是此中好手。

这个说法不能说错,可要完全以为朱厚照会任由刘瑾摆布,那就是太小看他了。

这个少年中二却并非草包,他从来没有真正放弃过权力。朱厚照能能容忍刘瑾如此作威作福,不是因为他会给自己弄钱,也不是他会陪玩,主要有两个其他原因。

首先刘瑾 *** 归 *** ,这个 *** 也有自己的追求。或者说,至少表面看起来,刘瑾是个有理想的太监。

说到这点,我们在许多著名太监身上都能或多或少看到这样的影子。比如王振虽然专权,却也知道支持王骥出征麓川;瓦剌入侵时,坚决主张反击(效果另说)。

我们可以把这些不干好事的太监,统称为有追求的 *** 。因为有追求,又能跟皇帝搞好关系,才能得到皇帝的信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刘瑾的理想是什么呢?说来吓人,刘公公的理想比王振还要远大许多,他要干的事无数文官都只能做梦想想:变法。

仗着权势,刘瑾提出了多达八十多处改革建议(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兵科给事中屈拴为了拍刘瑾马屁,还曾上疏请求将刘瑾的变法编为《见行事例》,编集出版,颁布中外,以昭法守。

由于后来刘瑾的下场很惨,他的这些短命变法大部分失去记载,有多少得到推行也不得而知。不过还是有一些被记载了下来,主要有下面几条:

1、改革京察制度,改六年一度的固定京察为不定期,给大臣们很大压力。

2、命令孀居的寡妇改嫁,已经举丧没下葬的死者一律火化。

3、清查盐政,派出御史前往两浙追查历次盐运积弊,罚款和没收所得送入京师承运库(皇帝的私人金库)。

4、平衡科举,裁减江西乡试50个名额,又增加陕西乡试100个名额,河南乡试95个名额,以拉拢他自己和焦芳的同乡土人。

明朝大太监刘瑾,一个有追求的混蛋

为了保证制度的落实,刘瑾还请立了内行厂,可以看作是西厂的升级版。这个新设的执法部门除了监督天下百姓和文武百官,还负责监督两大特务机关北镇抚司和东厂,稍不顺心,就把这群特务往狠了治。

内行厂一出,效果很理想。锦衣卫和东厂完全被压制,官员们更是噤若寒蝉。

可以看出,虽然其中不乏出于私心的改革(科举),但刘瑾的改革并不怎么危害到朱厚照的统治,甚至在他眼里还有一些积极的味道。

例如之一条有助于对官员进行考核;第二条移风易俗运动,颇合朱厚照胃口;第三条既能清理积弊,还能带来收入,朱厚照更是没意见。

有这样一个既能整文官又讲原则,还能帮自己把娱乐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太监,简直是太贴心了。至于一些权力过大的负作用,属于可以忍受的范围,不影响朱厚照对刘瑾的信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4/497741.html

“明朝大太监刘瑾,一个有追求的 *** ”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对朱棣没有怀疑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朱元璋对朱棣没有怀疑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对朱元璋知晓朱棣的野心吗,为何不除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此后这个出身贫贱的帝王,在其执政的三十一年里相继实行了一系列维系王朝统治、加强皇权的措施。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这一系列明初大案的发生,无不是朱元璋为后来者...

虞翻的才能怎么样?他都有哪些作为?

虞翻的才能怎么样?他都有哪些作为?

虞翻是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虞翻在三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当你读完《虞翻传》,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神奇的人:他出身会稽虞氏,是当地的高门大族,家族五世治易,是两汉象数易学之集大成者。他曾在奏疏中点评了当世几乎所有的易学大师:颍川荀爽(荀彧从父),大名士马融,北海...

徐盛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徐盛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汉末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四方群雄逐鹿中原争霸天下。各个地方都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比如颍川的谋士集团,曹操老家的谯沛武将集团,来自幽州的刘备、张飞、程普、韩当等等。琅琊莒人,避乱江东徐盛,字文向,琅邪莒ju县(今山...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起兵,他当上皇帝后,为何马上就处死她?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封建制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权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为了坐上皇帝这个位置,或者说能够掌控住皇帝,宫廷之中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在唐朝,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在武则...

徐夫人:吴大帝孙权第二任妻子,她有着哪些事迹?

徐夫人:吴大帝孙权第二任妻子,她有着哪些事迹?

徐夫人,吴郡富春人,吴郡豪族徐琨之女,又称徐妃。在谢夫人卒后成为讨虏将军孙权第二任妻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无宠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废黜。除了吴主权徐夫人以外,其弟孙翊之妻亦姓徐。前者多称徐夫人或徐妃,后者则多称为徐氏。人物生平徐氏最初嫁予吴郡陆氏...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究竟想传位给谁?是雍正,还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农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不过,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问题,从雍正年间一直到现...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元璋当年在打江山的时候从白手起家开始,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武器没武器。但是他竟然把江山打下来了,也没听他说军粮不够的问题,至少史料上从来没有记载过这样的事情。崇祯皇帝当时虽然遇到了双线作战,既要和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