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自宫、限僧尼、奖钱粮:古人为鼓励生育,推出了什么政策?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生育在以往的封建王朝,一直是统治者极为重视的事情,只有当一个朝代拥有足够的人数,社会经济才会有更大的发展。而古代的朝廷,为了促进生育,一般都是奖惩互补。
鼓励生育,奖励自然是最为直接的办法,对于老百姓而言,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但对于朝廷而言,往往并非统治者的首选,因为朝廷需要为此付出大量的财力物力,相比之下,统治者们更愿意以罚代奖,不仅代价更小,而且效果更为明显,比如不同朝代的强制早婚、限惩晚婚、限制僧尼和私阉等强制性政策。
无论是哪种 *** ,对于增加人数、恢复生产、稳定社会、巩固政权,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古人的生育观念
在传统礼法下的封建王朝,人们思想固化,又长期受专制思想的影响,无形中衍生了多子多福的生活理念,而这种理念,也直接影响人们对于生育的态度。
《小雅·无羊》:“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旗矣,室家溱溱。”
早在《诗经》中就有描述人们希望子孙无尽、人丁兴旺的愿想,而在古时,家族的兴衰,与子嗣人数有极大的因果关系,如果人丁稀少,无论是经济交易,还是日常交往,以及身份地位上,都会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受制于古代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文明传承在古代是一项颇为艰难的重要工程,而大基数的人口,可以有效弥补传播工具落后的情况,因此,古代帝王,几乎是全部支持鼓励生育的。
不同朝代的生育奖励政策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朝廷就已经出台了鼓励生育的官方政策。比如管仲就曾在齐国推行“九惠之教”。
“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
其中的慈幼、恤孤、合独可以视为专门促进生育的政策,比如慈幼条例规定,生养3个孩子可免除“妇征”,生养4个孩子全家免税,生养5个孩子朝廷分派一个保姆帮助抚养,并且免费提供口粮直至孩子长大。
在这样的政策 *** 下,齐国人口迅速增长,称霸一方。春秋末期,越国被吴国所破,勾践同时,也制定出 *** 生育的福利政策。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生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奖励粮食,而且即将分娩的妇人,公家派送医生守护。一系列政策,使越国国力迅速恢复,勾践卧薪尝胆,终成一方霸主。
汉朝初年,经历了秦末长期以来的战乱与动荡,人口急剧减少,出现了大量荒田,而且受战乱影响,多数精壮劳动力战死沙场,剩余能够劳作的人数较少,而且百姓的徭役负担非常沉重,对恢复生产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刘邦紧急制定政策,每户人家生育一个孩子,即可免除徭役两年,极大地激发了百姓养儿育女的积极性,使得汉朝初年的人口迅速发展。
到了东汉,受战乱影响人口几乎减半,汉章帝诏令天下,生孩子可免除三年徭役,并给予“胎养谷”三斛,免除其丈夫一年徭役。
面对不同环境以及不同国内状况,各朝各代的生育政策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稳定社会的秩序,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对促进生育的政策又有所不同,比如晋武帝规定“以将士应已娶者多,家有五女者给复”,意思就是如果一个家庭养育了五个子女,该家庭即可免除徭役。
及至大唐盛世,继续坚持以往鼓励婚配、优待生育的政策,始终如一。略有不同的是,唐朝多了一个鼓励寡妇再嫁的政策。为什么说这个政策特别呢,因为在古人的传统思想里,寡妇再嫁是不守妇道的表现,因此,以往的朝代没有相关政策。但唐太宗却鼓励鳏夫续娶,寡妇再嫁。而且,对于家庭困难无法结婚的人,唐太宗明令要求县官说媒作保、周边的富人义务资助。
“宜命有司,所在劝勉,其庶人之男女无室家者,并仰州县官人,以礼聘娶。亲近及乡里富有之家,资送以济 ”
而在宋朝,促进生育的政策变为养育多个子女即可不用交租,且对抚养不起子女的贫困家庭,朝廷还给予粮食支持,同时为其提供读书的机会。这样就有力地减轻了家庭生儿育女的负担,极大地调动了民众的生育积极性。
明朝时期,在经历元朝动荡之后,加上人口不断南迁,疆域的扩大,国家对人口的需求不断加大,所以明朝促进人口增长的政策恩威并济,促进生育的重点也放在大龄男女不婚这一方面,要求各地年满30岁尚未结婚,以及条件不好无法结婚的人,地方官员及富人共同协助,促成婚姻。
治民以罚的生育举措
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在实施政策时,往往采取恩威并施的 *** ,在鼓励生育的同时,也会针对故意不生育的人,出台相关的惩罚措施。
比如越王勾践在鼓励生育的同时,规定女子17不嫁,男子20不娶,其父母就需要接受一定的处罚,一般是罚钱,即所谓的人头税,秦汉时期也延续了这种强制政策,汉惠帝时甚至规定女子年满30不嫁处以5倍(近3000钱)的处罚。一般家庭迫于赋税负担,一般都会在适当年龄将女儿嫁出去。
唐朝时期,唐太宗希望改变以往简单粗暴的罚钱方式,对于男子20未娶者,州县的官员出面劝说,并对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而未结婚的男女进行强制配对,在封建王朝严厉的阶级制度下,往往家庭都会听由朝廷安排。
为了增加人口数量,有些朝代限制僧尼、严禁私阉,也是增加育龄人口、促进生育的强制性举措。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盛行,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剃发成为僧尼,“天下僧尼,数盈十万” ,自然也就阻碍了人口增长,使得北魏肃宗不得不出台限制出家的法令,到了唐朝时期,唐武宗更是掀起颇具争议的灭佛运动,被迫还俗的僧尼多达26万余人。
而在明清时期,出现宦官权倾天下的现象,不少平民为谋求生路或者抱着出人头地的歪曲心思,不惜自行 *** 进入宫中,尽管明世宗时期就规定了“私自净身者,全家发烟瘴地面充军,两邻并歇家不举首者俱治以罪” ,但明清两代,自宫当太监的现象,屡禁不止。
结语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使得历朝历代的生育政策,多以增殖人口、充足劳动力为目标。统治者均明白这是治国的重要方面,“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因此中国古代的生育政策,既有奖励措施又有惩罚措施,但只有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感受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定,减轻老百姓的生活负担,才会有利于促进生育的发展。
即使历朝历代都采取了奖励生育,轻徭薄赋等众多措施,但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老百姓生活压力重的情况,那么这些政策就难以发挥作用,也就达不到促进生育的目的。
如今,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历史上促进生育的传统仍可为我们提供经验和教训。显然,减轻人们的生活负担、降低婚配生育成本、合理的生育政策才是促进生育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