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医如何医治绝症
如今,面对绝症患者,医院和医生如何去医治,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课题。那么古代的名医们如果遇到绝症,怎么办呢?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看看他们的做法。
绝症无治如实告知
古代名医遇到绝症确实无法医治时,他们不会为了挣钱而勉强为之,而是主动告知对方,此举一方面利于病人养病,另一方面也免去再浪费钱财,因此他们还被称为“良医”。
《左传》里记载了当时的名医医缓即使面对晋景公这样的君王,也没有撒谎,而是如实相告的故事。晋景公得了重病,向秦国请求派名医来帮助治疗,秦桓公就让医缓前往诊治。医缓还没有到达晋国的时候,晋景公就梦见自己所生的病变做两个小孩子,相互议论说:“医缓是一位优秀的医生,恐怕他来到要伤害我们,在哪里躲避他好呢?”另一个说道:“我们躲在隔膜的上面,心的下面,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医缓到了晋国,看了景公的病,说道:“这病不能治了。它处在隔膜的上面,心的下面,攻不能攻,药力也不能达到,不能治了。”晋景公听了正与自己的梦境相吻合,不但没生气,反而说道:“你真是位高明的医生!”于是为医缓置办了丰厚的礼物,送他回秦国去了。
在宋代洪迈所著的《夷坚志》里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说的是浙江嘉兴有一个女医非常出名,人们尊称她为“张小娘子”,善治痈疽。苏州有一位姓章的县丞,他的祖母原是北宋元丰年间章宰相的妻室,七十岁了,背部长了痈疽,邀请张小娘子前来治疗。张小娘子先剖开痈疽,用浅碗把脓血贮存澄清,沉下的杂质,颜色红如朱砂,她拿出来对章县丞说:“这病是服用丹药中毒所致,病情十分危险,不易治好。”章县丞怒冲冲地说:“我祖母从未吃过温补之药,何况丹石之药呢?你怎么这样胡说?”他的祖母在屋里听到这些话,便急忙招呼孙子说:“她说的是啊!我年轻时在你家,相公每次服丹药时,必让我陪服一丸,时间长了,数量多了,便种下了这个毒根,今天好不懊悔呀!”果然张小娘子辞去后,章县丞的祖母不久便因此病去世了。
清代吴德旋《初月楼闻见录》还记载了一个退诊费的故事。清代乾嘉年间上海有一个名医叫何元长,长于望闻之术,前来看病的人很多。当遇到绝症病人,无法治愈时,何元长必先用婉转的话安慰病人。等病人走后,他再暗地告诉伴随的来人,并且退回诊费,说:“你们大老远来求诊,生死全听我一句话,如果对病人实说病情,必然给病人以精神压力,那就会促使病人死亡!现在把诊费退给你们,回去好好养着吧!”
绝症中也能求生
古代中医名家里有许多医术高明的人,他们往往能够出奇方,让绝症患者绝处逢生。
唐薛用弱所著的《集异集》记载了一个唐代神探和大将狄仁杰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医术,救了病危少年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唐显庆年间,狄仁杰奉诏入函谷关,途经华州城墙之北时,见城墙下人群密集,纷纷向城墙上张望,狄仁杰也打马过去,只见城墙上有一巨大的牌子上写:“能治愈此儿,酬谢丝绸千匹”。看来主家真是下了血本,也说明病情危在旦夕,无人能医呀!
狄仁杰立即下马,上前观看,只见一个富家孩子,年纪大约十四五岁的样子,双目无神、有气无力地睡在木牌下面的床上,鼻尖生一个赘疣,大如拳头,硬如石头,一根蒂像根筷子,连缀着鼻尖,如一触动,疼痛至极,顷刻将绝的感觉。
见此情景,狄仁杰不由地心生同情,拨开人群,上前说道:“我能治好这孩子的病。”
孩子的父母亲属闻之,一起向狄仁杰叩头求救,并立即送来千匹丝绸放在旁边。
只见狄仁杰走上前去,将孩子慢慢扶起来,在患儿的脑后扎了一个长约一寸的针。
过了一会,他问患儿:“针的胀麻感已到病处了吗?”孩子点点头。狄仁杰急忙拔出针来,再看那赘疣随即脱落,双目恢复正常,且无痛苦。孩子的父母亲属感激得眼泪直流,执意要将千匹丝绸奉送。狄仁杰笑着说:“我是可怜你的孩子生命垂危,尽我救人的意愿,并不是出卖技艺的人。”说完头也不回,上马而去。
同样在徐珂汇编的《清稗类钞》中,也记载了清初名医傅青主巧用旧毡笠救人命的故事。
傅青主有一个同乡混迹京城,忽然一天,患了头痛病,疼痛剧烈,找了好多医生,未能奏效。听说太医院有一个号称国手的医生,能断人生死,这个同乡急忙赶往求救。国手给他把了脉,沉吟良久说:“你这病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速回老家料理后事吧,再迟就晚了。”闻听国手如是说,只好匆匆归乡。
正巧,傅青主来京城办事,途中遇到了这位老乡,问他干嘛这么急匆匆地回老家,同乡告之上述情况。傅青主按脉良久,叹口气说:“唉!国手就是国手呀,他说的一点都不错。”
同乡知道傅青主医技不在国手之下,哭着说:“如君所言,我果真没有生还的希望了吗?我很早就仰慕你的大名,你能眼看着我变成一堆白骨吗?”傅青主沉思后,对他说:“你得病的确是很难治了。但是,我想到一个法子,治好了没什么功劳,治不好我也没有过,你去用这个法子试一试行吗?”
同乡一听大喜,求药方。傅青主告之:“你回家后,想方设法找那些健康青壮年戴过的旧毡笠十余枚,放到锅里煮至浓汤,漉成膏,一早一晚服下,应该有效。如果真的治好了,速到京城拜见国手,告诉他原因。”同乡千恩万谢而别。回到家里这同乡如法而行,不久,果然病好了。
于是,他专程来到京城拜见国手告知傅青主给他出方子医治的事情。国手慨叹道:“傅君神医也,我不及他。我初诊你的病,就知道你是脑髓亏耗过度所致,按照古时的方子,只有生人脑可活命,我怎么能让你使用这个方子,所以就说你的病没法治了。现在傅君以健康青壮年戴过的旧毡笠多枚代之,他才是真的神手,吾不及也。”
起死回生有绝技
古代名医更有一种绝技,就是他们往往能够起死回生,把那些死亡线上的人们从鬼门关拉回来,挽救好多人的性命。
据《苏州府志》载,明代成化年间,有个名医叫陈光远,他的医术高明,曾寄居在安亭望仙墩。有一天,一个朋友的儿子因生水痘而死,正抬着棺材送往野外埋葬,路上恰好遇到陈光远。
陈光远听说此事,拦下送葬的队伍,执意要给孩子再看一看。棺材打开后,他观察死儿好久,对老朋友说:“你的儿子没有死,我能救活他。”于是叫人用沙土掩埋死儿全身,又让多人排列成队敲打铜制乐器,响声震天,看热闹的人围得像堵墙一样,都以为他这是欺骗人的。
可是不一会,那死儿身体忽然动弹了一下,又过了一会就复活了。
老朋友问陈光远这是怎么回事?他回答说:“你儿子病患水痘,本身无力驱除毒液,所以用沙土掩埋小儿全身,因为土能制水,水得土制,故毒液疏散而愈;水是金所生,金和水是母子关系,所以鸣金响,由它所生的水也就应声而出了。因而用沙埋儿,击打铜器,就能把你的儿子救活了。”大家亲眼见证陈光远起死回生,又听了他的理论,都佩服万分。
清代高士奇《牧斋遗事》也记载,清初名医喻嘉言也有这个本事。
一天,喻嘉言路过城北的一些破旧房子,这里往往是居民临时停放棺材的地方。他突然看到一口好像是新停放的棺材底缝流出了鲜血。他吃惊地问邻居,邻人说:“刚才有一家人的妻子死了,把棺材放到这里。”
喻嘉言便急忙找到死者的丈夫,告诉他说:“你的妻子没有死。人死了血色是黑暗的,活人的血色是鲜红的。我看见你妻子的棺材底流出的血是鲜红色的,快快开棺救治吧!”
原来这位妇人,因为难产失血过多,昏迷了一天一夜,她的丈夫认为妻子已经死了,就把她成殓起来,准备择期埋葬。听到喻嘉言这么一说,立即打开棺材。喻嘉言急诊妇人之脉,果然脉息未绝,于是就在她的心胸之间扎了一针,针还未 *** ,就听到呱呱的哭声。婴儿分娩了,妇人得救了。她的丈夫背着复活的妻子,怀中抱着新生的婴儿,喜气洋洋地回家去了。
古代这些名医能救人的便毫不犹豫地去救,不能救得,还能够做到不欺诈病人谋利益,如实相告。何元长甚至能做到避开病人相告实情,并退回诊费,更是难能可贵,这一切无不体现了古代名医们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风范,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