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两宋时期科举制是如何发展的?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07)1060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我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这个制度让寒门子弟也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打破了当时门阀士族的特权垄断,那么两宋时期科举制是如何发展的?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两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

“宋朝礼部贡举,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

两宋时期科举考试制度中的殿试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在宋朝通过科举考试所有考取的进士都成为了天子的门生,也避免了官员结党乱政的现象,皇权在科举考试中具有更高决定权。

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刚开始宋太祖也是严格选士,但到了宋太宗的时候为了巩固统治开始扩大科举取士,后来的宋朝历代君主不断地扩大科举取士的名额,拓宽士人政治参与的途径,促进了宋朝文官政治的建立,宋代也彻底成为了一个科举文人社会。

两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相对于隋唐五代,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改进和完善。宋太祖开宝六年创立了殿试制度,此后,宋朝开始了科举的三级考试制度与殿试免黜落的制度。

宋太宗淳化三年,又产生了锁院制度、誊录制度,同时实行继烛、挟书、传义、代笔之禁,严厉打击科考徇私舞弊的情况,进一步为科举考试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宋神宗熙宁四年,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考试,推行“三舍法”,废除了明经和诸科,在当时“三舍法”与科举考试相互配合,同时制举的科目大幅度的减少,仅仅保留了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及茂材异等三科。

到了宋徽宗时期又废除了科考诗赋,开始以经义策论取士。到了南宋时只有贤良方正一科,大幅度的简化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得更加实用。至此,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越来越明显。

除上述科举完善之外,宋代又首次创设了别头试、锁厅试、宗子试、覆试、漕试等特殊的考试形式,特此针对于官员子弟、宗室贵族子弟、大试主考官员子弟设立。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太祖开宝三年设立恩科制度,特针对于屡次不中的地方年龄偏长的老人给予特殊的照顾,从宋真宗朝以后,恩科制度也成为正式的定制。在当时,这一创举巩固了当时宋的统治基础,使得朝廷得到了大批士人的支持。

两宋时期除贡举、制举外,宋代的武举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刚开始的时候武举仅一科,后来慢慢地分为了平等与绝伦两科。而且平民、低级官员和官员的子弟均可应举,平民由官员举荐参举。

宋代的武举开始注重将领的军事素养培养和考核,培养将领的节义精神,这也为当时两宋时期选举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军事人才都几乎文武兼备。同时,当时无论是贡举、制举、恩科还是武举宋代的录取比例和人数较唐五代时期都有较大的提升。

二、两宋时期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

1. 巩固皇权、扩大统治基础

两宋时期贡举的每科正奏名录取人数多达几百,甚至于上千人,恩科的设立也使得录取人数更是剧增。由于两宋时期科举制度人数比例的提升和公开透明的选拔程序,为当时的底层各界社会精英提供了上升的通道。

有了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也进一步促进了两宋时期社会阶层间的上下流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宋王朝的统治基础。

当时宋朝统治者从全局出发,还对特殊地区或特殊人群实行特殊的科举政策,如特奏名、类省试、归正人科举,南宋时期对北方三路士子的科举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在两宋时期这种情况极为常见,宋朝统治者对于科举人才的重视进一步推动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抑制了贵族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当时的朝廷高举崇文的旗帜,给予读书人以优待,提高文官的社会地位以压制武将,也进一步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有利于皇帝直接掌握武将,但这样一来也使得宋军事力量的薄弱,导致之后备受辽、西夏、金等国的欺辱。

2. 推动了“文官政治”的产生

在两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士大夫阶层彻底崛起,成为影响国家政治走向的主要力量,也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员结构,科举考试同时也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为其选拔了大量的文人,也推动了当时文人钳制武将的局面,彻底取代了的贵族统治和武将左右国家政权的时代,在当时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产生了文官集团。

科举制度为当时宋朝输入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贵族官僚统治下文官治国的转变。

宋朝朝通过扩大开科取士,加速吸纳读书人参与新政权,而且在宋朝官员的升迁方面优待进士出身的官员,这有利于提高士人的社会地位,增强士大夫阶层对于国家政治的影响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崇文抑武国策的施行。

我们通过对北宋后期殿试题目的研究,题目多为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论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两宋时期科举对于国家政策转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 促进了社会上读书应举风气的形成和教育文化的繁荣

宋代科举制度的推崇,一度使得当时的社会风气主要以读书入士为主,兴起了读书应举之风,重文轻武已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两宋时期的社会一直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宋朝对科举人才极为重视,当时许多高官都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寒微之士,像吕蒙正、范仲淹、杜衍等等都出身低微,通过科举成为士大夫代表人物。

根据统计《宋史》有传的 1953 人中,两宋平民或低品官出身而入仕者占 55.12%。社会底层社会底层的士人通过科举入仕,跻身于士大夫阶层,在宋代的政治改革、诗文革新与学术发展上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直接推动了两宋时期的文化繁荣。

两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促进了全国上下的学习风气,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造就了当时宋朝的科技和文化繁荣。

两宋时期的书院规模发展巨大,促进了社会观念的转变。科举制度在宋初社会风气的转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起到了一个社会风向标的作用,对塑造当时的人们功利化的价值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宋代因为科举制度,使得当时的官学教育也是发展庞大,这也直接导致文化繁荣,宋词也由此诞生。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改变了官员结构,科举出身的文官的比例不断增加。入仕做官科举考试成为无数文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学而优则仕”在当时社会深入人心。在南宋时期一度出现了“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的局面。

四、总结

总的来说,宋代科举制度影响着宋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宋朝是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承接隋唐五代旧制的基础上,在宋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两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宋王朝的统治、维护社会稳稳定和教育文化的发展。

在两宋时期科举创立了殿试、锁院、弥封、誊录等制度,使科举制度变得更加完善,考试报名更加公开透明,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为当时两宋时期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给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同时也给宋朝社会不少消极影响,宋朝科举录取名额的大量增加,促使宋朝的官僚队伍不断膨胀,降低了 *** 的行政效率,加剧了冗官冗费问题。

根据史料记载两宋三百年,常科、恩科、制科、武举、词科、童子举与宗室应举等各考试科目全部加起来共取士115427 人,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隋唐科举去士的总人数,后到元明清也是望尘莫及,加剧了两宋时期冗官冗吏问题,造成财政困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498106.html

标签: 两宋科举

“两宋时期科举制是如何发展的?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的相关文章

曹操如果不是妥善安葬关羽 刘备会不会调转枪头

曹操如果不是妥善安葬关羽 刘备会不会调转枪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若是不妥善安葬关羽,刘备是否就不会攻打东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当中关羽的死亡一直是三国迷心中的一个遗憾,如此忠义勇猛的一个人最终却是死于小人的算计下,落得兵败被杀的下场,而在关羽死后孙权还利用关羽的遗体大做文章,将关羽的头颅装到盒子中送...

雍正在位时期做的那么好 雍正名声为何那么差

雍正在位时期做的那么好 雍正名声为何那么差

清朝的雍正皇帝为何名声差?强迫读书人互相指责,结果适得其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不怎么好,这大概和他残酷对待兄弟手足和逼压官员士绅纳税有关。不过雍正也是个很有趣的皇帝,在对待某些敌视他的官员士绅方面,雍正不像他的父亲...

朱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高傲但善养士卒,轻财重义

朱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高傲但善养士卒,轻财重义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

谢石:东晋时期名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石:东晋时期名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人。东晋时期名将,太常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石出身“陈郡谢氏”,门荫入仕,起家历任秘书郎迁黄门侍郎。曾领水军在涂中抵御前秦,册封兴平县伯,升任尚书仆射。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坚南侵...

宋琪:北宋时期宰相,曾担任幕职近三十年

宋琪:北宋时期宰相,曾担任幕职近三十年

宋琪(917年-996年10月25日),字俶宝(一作叔宝),幽州蓟县人,北宋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琪自幼长于契丹治下,是契丹会同四年(941年)进士,在契丹灭后晋之战中随军进入中原,后成为赵赞的幕僚,随其历仕后汉、后周、北宋三朝。他担任幕职近三十年,直到五十岁时才...

杨侑是什么人?李渊登基之后他是什么下场?

杨侑是什么人?李渊登基之后他是什么下场?

隋恭帝杨侑,隋朝第三位皇帝,617年~618年在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杨侑可能做梦都没有想过他会当皇帝。因为他虽然是隋炀帝的孙子,但只是第三子,而且还是庶出。因为遇到李渊,他因此过了一把皇帝瘾。而且还在他的爷爷隋炀帝活着的时候,就被尊为皇帝。但是,杨侑虽然当了皇帝,但他却又是...

曹丕登基先后攻打三次东吴,一次蜀汉 最后的成果如何

曹丕登基先后攻打三次东吴,一次蜀汉 最后的成果如何

还不知道:曹丕在位时,三次进攻东吴,一次攻打蜀汉,最终都是什么结果?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延康元年...

李恪:唐宪宗李纯第十子,被南唐开国之君李昪追认四代祖

李恪:唐宪宗李纯第十子,被南唐开国之君李昪追认四代祖

李恪(?—821年6月24日),本名李审,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唐宪宗第十子 (一说第八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和元年(806年),册封建王,出任开府仪同三司、郓州都督、平卢淄青节度使。长庆元年(821年),去世。南唐建立后,追封孝静皇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