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名都忌讳一个“王”字,历史上有3人敢用,他们分别是谁?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历朝历代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皇权至上,位居九五至尊的皇帝是天下的主宰。
帝王用政法制度和信仰教说等方式禁锢臣民的思想,限制臣民的行为,当时臣民不得以下犯上,否则就是谋逆、欺君之罪;并不仅仅只是谋逆造反等属于忤逆之罪,还有许多细节上的点也可能给百姓带来杀身之祸。
诸如臣民不得穿专供皇帝的明黄色,名字当中也不能带有帝王的名讳以及“皇”、“王”等字眼,不过事无绝对,历史上有三人就敢用“王”字入名讳。
西汉冯野王,入仕受重用到遭罢免终老死家中
冯野王的人生起点很高,他的父亲是西汉官员,冯野王从小在官僚世家中长大,少时就在父亲的关系下任太子中庶子,在这期间积累了深厚的学识。
少年时期的冯野王在家中父辈行事之风的耳濡目染之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处世准则;后来英姿勃发的冯野王毛遂自荐,他主动向汉宣帝请缨,希望能让自己试任长安县令一职。
皇帝惊诧于少年的宏图志向,同时也为自己手下有此少年英武之才而倍感欣慰;后来冯野王先是补任当阳县令,后又被升任砾阳、夏阳等地担任县令职位。
到了汉元帝时期,累计的政绩突出的冯野王升任陇西郡太守;冯野王还治理了一大劣迹斑斑的贪官,整个立案调查、部署逮捕的过程行云流水,十分顺畅。
年纪轻轻的少年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了超乎同龄人的果断老练,冯野王通过这一案件威名远扬,整个京城的人提及冯野王之名无不连连称赞,冯野王本人也凭此升官。
冯野王在朝堂之上能力品行皆是上上之选,但却因皇帝为了避免落下重用外戚的口实而无缘三公之位;但即便如此,德高望重的冯野王在朝堂之上仍然深受重用。
不过,身为皇室外戚的身份后来还是拖住了冯野王的政治步伐;即便冯野王确为才能俱佳的国之栋梁,却因外戚的身份屡遭罢免,而几经免职与复官的冯野王整日惶恐,便彻底病倒了。
大将军王凤不听解释,最终罢去了冯野王的官职;冯野王的关内侯爵位是从父亲那里继承而来的,被免官之后不出几年便老死于家中,冯家的爵位由冯野王之子冯座继承。
冯野王的政治生涯高开低走,如此结局不免令人惋惜,但其刚强忠正的优秀品格还有学富五车的文学才能却为后世万代所景仰。
南朝顾野王,因崇拜“偶像”而改名
用现在的时髦语言来形容的话,西汉冯野王是南朝顾野王早年所崇拜的偶像,顾野王仰慕前辈冯野王的文学才华及成就,便照着“偶像”的名讳,将自己的原名顾体伦改成了“顾野王”,以期望自己也能达到偶像文学发展的高度。
与偶像冯野王的身世类似,南朝顾野王也是出身于当地的世家名门,自小天赋异禀的顾野王开蒙时间很早,他早在九岁时便展现出了异于同龄人的卓越文采,他所写下的作品是文人名士看了都惊异的程度。
正因为从小的文学造诣起点之高,所以顾野王从不甘于平庸,而是心怀远大理想,他将在文学和政治上均有很大成就的冯野王视作自己的前进榜样。
顾野王十二岁时随父南下建瓯,并结合当地的人文地理特色,撰写了两篇地理杂记;长到19岁的时候,顾野王拜太学博士,不久便升官为中将。
顾野王曾经在战乱中招募乡间民众支援京城,待到叛乱平定之后任金威将军;后来顾野王又成了国子博士,责太子的教务工作。与此同时,仕途顺利、官运亨通的顾野王也从未停滞创作的脚步。
顾野王不仅擅长于地理图画的绘制,而且在人物画、诗文、书法、丹青等多个方面均有成功的代表作品,他编撰的《玉篇》是我国目前为止至今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
发展目光长远的顾野王最终也确实做到了追随偶像的步伐,俨然成为了一位学识广博的杂学奇才,他的后代顾炎武也同样在名字当中表达了追慕先辈的寓意。
正因为有顾野王等人如此代代传承,永远以先辈的美好品质与不菲成就的高度严格要求自己,是为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源源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寒门才子骆宾王,宦海沉浮结局不明
与前两位名字中带王的历史名人相比,寒门学子骆宾王早年的岁月显得格外困苦,他本是县令之子,但其父亲死于任所,早年丧父的骆宾王早年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生活屡屡陷入困顿。
但即便现实经济条件匮乏,也难掩骆宾王与生俱来的才华;与顾野王类似,骆宾王也是一位旷世少有的少时便暴露出卓越才华的神童,“骆宾王”之名正是出自他七岁时所作的《咏鹅》一诗。
在唐高宗年间,骆宾王在道王李元庆府中受命,但他心比天高,志不在此;后骆宾王又拜奉礼郎,成为正学士,好景不长,不久又因事遭到了贬谪,长期戍守边疆。
后来去往蜀地的骆宾王成为李义军幕僚,负责撰写平定蛮族叛乱的文檄;在武则天当政期间,义愤填膺的骆宾王多次上书讽刺,即便爱惜人才的武则天想要拉拢收为己用,但固执己见的骆宾王都视而不见,最终获罪狼狈下狱。
经历了一年的牢狱之灾后,骆宾王获赦出狱;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武则天临朝称治后,屡屡出言冒犯武则天权威的骆宾王又从长安主部被贬为临海丞。
内心愤懑的骆宾王感慨空有一身才能无用武之地,于是弃官游历。后来武则天废中宗,起兵攻伐的徐敬业兵败,身为徐府文官的骆宾王难辞其咎,在徐敬业被杀后结局不明,有说骆宾王身死的也有说逃匿的,最终真相如何无人可知。
在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的历史时期,古人取名都忌讳一个“王”字,但无独有偶,历史上却有3人敢用,这三人在各自所处的时代中均非泛泛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