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深夜为何要打更?若无人打更后果很严重,古人智慧让人折服

历史文化1年前 (2023-04-19)810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提起打更,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人最耳熟能详的,估计就是这一句了。

因为更夫往往不是什么主要角色,所以即使出现在剧里,一般也就喊上这么一句就结束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不同的时辰,更夫喊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可能是知道得越少越神秘的原因,有不少人在心里对“更夫”这个职业充满了神疑问:他只有这一句台词吗?他要从几点开始喊呢?要每个小时喊一次吗?

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上,人们会把一夜分为五更。

从前一天晚上的七点,也就是刚刚天黑开始,到转天早晨的五点东方破晓,打更人的工作就是每一个时辰(即两个小时)出来,大声喊出当下的时刻和不同的“台词”。

这么听起来,更夫的工作只是每晚都在机械性地重复报时,既枯燥又没什么技术含量,是一个给人感觉可有可无的职业,为什么打更还成了古人必不可少的东西呢?

打更人的“职业素养”

影视剧里打更人通常都是穿着粗布麻衣,溜溜达达地从镜头前面闲逛过去,因此给人的感觉非常悠闲。

事实上,打更人不仅不清闲,还非常劳累,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算是一个“高危”行业。

前面我们讲过,古人将一晚分成了五更,每个时辰都有着不同的打更词。这是更夫最基本的职业功能——报时。

比如我们熟知的之一更(晚七点——晚九点),更夫喊出“戌时一更”后,还要说出那句经典“台词”: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等到了第二更(晚九点——晚十一点),家家户户差不多都要睡了,更夫报时后,需要提醒人们的就是:关门关窗,防火防盗。

但这时,其他人都“关门防盗”了,更夫本人却不能回家睡觉,因为他还有剩下的三更没打,所以我们在影视剧中偶尔也会看到一些剧情是更夫在深更半夜的时候被杀。

这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古代的小偷强盗等都是晚上出来作案,很少有人在白天偷抢东西的。

原因嘛也很容易推测,一时白天天光大亮,小偷想要掩人耳目地偷东西没有晚上容易,那时候没有什么智能锁防盗锁,在深夜人少天暗的情况下,小偷们就会想潜入别人家中窃取大量钱财。

而强盗一般也不在白天作案,白天是人们出来活动的时间,街上人来人往,强盗出来作案,不仅会很快就惊动官府,还会因为人多不好施展手脚,万一再遇到一些热心的武功高手,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因此,许多打杀抢掠的行当都是夜晚出来,所以夜间打更,更夫们需要密切注意自己负责区域内有没有什么可疑人物。

但是,总有些时候,宽阔的马路上只有更夫独自一人,遇到危险的几率相比起白天是大大增加的。

如果二更没有出什么乱子,等到第三更(晚十一点——凌晨一点),更夫就会告诉大家: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丑时四更(凌晨一点——凌晨三点),天寒地冻。”这是一夜之中露寒深重的时刻。

等到了寅时五更(凌晨三点——早五点),更夫还会化身为“闹钟”,提醒人们“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以上就是打更人平平安安的一晚。

在此期间,更夫不仅不能睡觉、时刻警惕,还要守着古代计时的工具,比如水漏、更香等计算时间,以免错过下次打更。

古代的夜晚是没有能直接看时间的工具的,即使有日晷什么的,那也是富贵人家才有的。

所以,对于古代大多数的普通人家来说,更夫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存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百姓们都需要更夫的打更来进行调整。

而更夫一晚上则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像水漏、更香等也只是“计算时间”,具体时辰是需要更夫自己在心里算出来的。同时配合着一些其他夜巡人员的校对,直到报完最后一更,更夫才能去休息。

打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如果说打更报时和“安全提醒”只是更夫的基本操作,那么,等到真的出现火情和违法犯罪人员,更夫需要做些什么呢?

这时打更人也要起到类似“消防员”和“保安”的作用了。

先说救火,在清朝出现“水龙”之前,历朝历代发生火情时,只能靠人力一盆盆、一桶桶地打水救火。

即使很多人家会提前存水,最多不过一缸或者几缸,但这缩短的只是取水时间,等到救火还是要用盆用桶去浇,而且,由于是人力救火,遇到稍大一点的火,人们只能把水浇在火焰外围,笨拙而又低效。

现代科学知识告诉我们,大量的水可以扑灭少量或者等量的火,但是当少量的水遇到大量的火时,水起到的就是反作用了。

因为少量的水在遇到大火的瞬间就会被汽化,从而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氢气易燃,氧气又助燃,所以古代其实会阴差阳错地出现“越救火,火势越大”的现象。

清朝的“水龙”虽然比起人力已经先进了许多,但是因为其是金属制的,且使用复杂,所以要用到水龙时,往往需要先来十几个壮汉将水龙和其它配套设备抬到火灾现场,才能开始使用。

而且说到底水龙只是技术相对人力进步,灭火的强度和效率比起今天的消防车还是要差一大截。

因此,古人们并没有多少手段可以对付火灾,很多大火只能等到它把能烧的都烧了,没有可燃物后自行熄灭。

例如乾隆年间的一次大火,烧了足足一个多月才熄。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的火灾出现相对比较频繁。

明朝万历年间的泗州大火,一次就烧毁了民房四千余间,死伤更是不计其数,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之巨大,对当时的百姓和国家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大火会破坏的不止有房屋,汉口镇在清朝前前后后发生过两次大型火灾,一次烧毁了商船三四千只,还有一次烧毁了平民房屋、商铺等八万余家,这是何等惊人的数字。

最令人扼腕的是,火灾对中华文明精神方面的传承,也会造成不小的损失。

说起纵火,人们总会联想到项羽火烧阿房宫的故事,那一把大火烧了整整三个多月,金碧辉煌的阿房宫烧没了,藏于宫中的诸多古代典籍,也被付之一炬,再也找不回来了。

所以,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都是“谈火色变”的。

因此,打更人在夜间巡逻时,之一句话就是告诫百姓们要“小心火烛”,用火要时刻保持警惕。

而更夫自己在巡夜时,也要看看有火光的地方是怎么回事、安不安全。

如果遇到了有危机隐患的小火苗,更夫在之一时间发现的同时还要负责将其扑灭,如果火势太大也可以及时地呼叫援助或者疏散百姓,这对保证社会稳定。百姓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至于“防盗”这点,前文提到的更夫巡逻被杀害什么的,其实已经是最差最极端的情况了。

因为“预防”永远比“补救”更重要,这才是更夫真正的价值。

我们知道了更夫在防火方面的作用,那么,他们怎么履行防盗的职责呢?

首先,更夫虽然看起来是一个人,但实际上,每个更夫背后都是一套完整的夜间巡防体系。

古代城门上都有用来瞭望远方的小楼,学名叫做谯楼。

从宋朝开始,人们想到了谯楼和更夫相辅相成的运作方式。

士兵从谯楼上给更夫报时、示警,更夫则在谯楼下接收信号再传递,这样一个着眼大局,一个落地实处,大大增高了办事效率。

并且,晚上一同巡夜的更夫通常有两人,二人互相配合,既能“壮胆”又能相互照应,可以说是。

若在路上遇到歹人,更夫可以随机应变,武力值占优的情况下可将其拿下,若是处于劣势,也可以尽快像办法向守城的官兵汇报,得到支援。

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地方和一些特殊的时刻,例如皇城下和朝局动荡时,官府还会给更夫配备几名士兵一起巡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影视剧中,剧中的人物在晚上遇到危险大喊大叫之后,很快就会引来士兵的原因。

所以,更夫在保证城市夜间安全这一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就有过因为更夫喝酒偷懒,导致火情没被及时发现,最后酿成大祸的记录。

因此,更夫就相当于现在的监控,虽然覆盖面和准确度比不上机器,但他们可以在发生意外情况时采取及时而有效的行动。

比起没有温度的机器,古代的更夫们是在用自己的双眼和身体守护城市。

为什么打更消失了

既然打更对城市安全发挥着如此重要的功能,为什么现在的我们只能在影视剧中看到这一职业了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个是计时工具的进步,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从传说中皇帝的“漏壶”开始,逐渐进步衍生出日晷、线香等其它计时工具。

直到明朝钟表传入后,人们对于时间的概念更加精准了。

虽然科技的落后使得钟表在明清还是属于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的装饰,但直到解放后,国家大力发展科技,曾经神秘贵重的钟表也就流入了寻常百姓家。

这时,人们在夜晚不需要打更也能知道时间了,而且是直接就能看到,也不用像之前一样,再去辅以计算这一步骤了,打更的报时功能就被替代掉了。

还有房屋的改变,古代的房屋密度是很大的,因为建筑技术的限制,古代是没有“楼房”的,除了做生意的酒楼、驿站、寺庙之类的,大多数人住的都是一间小木屋或者草屋。

这些小屋子并不能像楼房一样“叠”起来,而是“平铺”在地面上的,因此通常情况下都是一间挨着一间,方便邻里之间互相走动,彼此家里出事也好相互照应。

所以打更的时候,更夫沿着固定的路线打更,家家户户差不多都能听到。

可楼房的兴起让打更的难度增加了,一栋楼房至少要四五层,家家户户还装了玻璃,不是古代的木屋纸窗。

打更人的声音要穿透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的阻拦,同时还要传递到高楼之上,怎么想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而且,随着楼房小区概念的成熟,每个小区也有自己的保安,这就又剥夺了一部分打更的功能。

另外,安全治理的进步也是促使打更人消失的重要原因,打更最重要的防火防盗两点,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的今天,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消防车和消防员的出现,象征着国家拥有了在灭火救人方面的专业准备。

消防车比起清朝的“水龙”,消防车的水量更大,水压更强,能喷射的楼层更高。

并且,消防车不像水龙那样需要十几个人抬到火灾现场,它是反过来的,消防车可以带着一队消防员和消防设备快速到达火灾地点,进行精准救火,不仅缩短了救火时间,救火效率还大大增加了。

而防盗这件事,随着国家保安系统、警察规模的专业化和扩大化,加上防盗门锁的普及,小偷强盗之流想要作案的难度大大增加。

还有一点就是,监控系统的发展和各种辅助破案的科学技术,使得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在作案后更加容易被抓住了。

随着国家的犯罪率降低,安全度增加,打更也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而如今的我们,虽然有着完善的安全系统进行保护,但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论是日常居家,还是出行活动,我们心中的“打更”声,可万万不能消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500103.html

“古代深夜为何要打更?若无人打更后果很严重,古人智慧让人折服” 的相关文章

在古代许多太监愿意前去侍候冷宫的妃子,是因为什么?

在古代许多太监愿意前去侍候冷宫的妃子,是因为什么?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也可以享受人世间最好的待遇,后宫之中有着数不尽的美女相伴。然而,对于女子而言,这却是一件有利有弊之事,有些人能够通过入宫获得恩宠,从而为自己也为家族带来更为辉煌的未来,...

杨凝式:唐末五代时期官员、书法家,性情狂傲纵诞

杨凝式:唐末五代时期官员、书法家,性情狂傲纵诞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癸巳人、杨虚、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华州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 唐末五代时期官员、书法家,唐末门下侍郎杨涉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凝式为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进士,官秘书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多次因心疾而难以...

在古代各朝代的皇帝都是如何选择侍寝的妃子的?

在古代各朝代的皇帝都是如何选择侍寝的妃子的?

古代将夫妻房事称为“周公之礼”,而在尤为注重礼制的皇宫中,这种制度体现的就尤为明显了。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古代皇帝拥有全天下最好的资源,身处权力最高峰,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当然后宫佳丽三千,也是他们独一无二的标配。清宫剧是很多导演和编剧热衷的题材,因为后宫发...

萧子范:南齐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六子,他有哪些文学成就?

萧子范:南齐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六子,他有哪些文学成就?

萧子范(486年-550年),字景则,南北朝时期梁朝辞赋家,南齐高帝萧道成之孙,南齐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六子。子范与其八弟萧子显、九弟萧子云三兄弟,并称“三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萧子范于永明十年(492年)获封祁阳县侯,拜太子洗马。南梁天监初年降为祁阳...

古代冷宫到底有什么好处 妃子进入后太监为何抢着伺候

古代冷宫到底有什么好处 妃子进入后太监为何抢着伺候

对古代妃子和冷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的妃子被打入冷宫后,为何太监们抢着伺候?“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这首诗主要描述的是赵飞燕,她是汉成帝的皇后,也是汉哀帝的养母。在汉哀帝去世后,她被废为庶民,不久自杀。从她悲惨的身世...

偃月刀出现时期是在宋朝 这刀怎么就成为关羽的武器了

偃月刀出现时期是在宋朝 这刀怎么就成为关羽的武器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武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宋代才出现的偃月刀,为什么成为了关羽的专属武器?在中国历史的武将中,关羽的地位应该是其中最显贵的。他在世的时候就曾经有过“威震华夏”的记录,去世后他也因为其忠义的品格受到了古今人们的推崇,以至于后来关羽被奉为武圣人,其...

历史上吴三桂降清的真实原因什么?与陈圆圆有关?

历史上吴三桂降清的真实原因什么?与陈圆圆有关?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快要打到了京城脚下,自登基以来就因内忧外患而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急忙传召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和蓟镇总兵唐通进京勤王。唐通前脚刚接到朝廷的诏...

嫫母: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嫫母: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嫫母,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中国古代传说中黄帝的次妃,貌丑而贤德,相传是镜子发明者,是中国文学史上受褒扬的第一个丑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但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的第四妻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