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武则天墓:黄巢40万大军挖不动,现代大炮都炸不开,它有何秘密?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20)800

武则天,中国唯一的女皇帝,生前生后都倍受争议。

武则天墓,同它的主人一样特别,从建成之时就成了唯一的代名词。唯一夫妻都是皇帝的合葬陵,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朝帝王陵,唯一用40万人都挖不动的陵,唯一被大炮炸过的陵……

为什么武则天墓可以至今独善其身、无人敢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风水师选址奇好,是盗墓者技术不行,还是墓葬本身设计精妙?让我们回顾历史一探究竟。

两位大师选址,默契选中同一宝地

武则天墓位于陕西乾县北边的梁山上,名为乾陵。关于陵墓选址,还有一段广泛传颂的故事。

李治和武则天统治着天下,住在气势恢宏的大明宫里,享受着无上的权力和奢靡的生活。但他俩不满足于生前的荣耀,还想要死后的富贵荣华。

于是,他俩命令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分头去找寻建造陵寝的宝地。

袁天罡从长安出发,一直南下,遍寻陕西、四川等地,始终都找不到一块合适的地方。寻找数月无果后,他踏上了归程,希望能在归途中碰到漏网宝地。

当袁天罡走到咸阳一带时,夜观星相,一颗彗星闪过,彗星所在方向有山峰耸立,黎明时山峰间紫气东来,宛若一名女子躺卧,三座山峰就像双乳和肚脐。

袁天罡认为这就是他要寻找的风水宝地,拿出身上仅有的一枚铜钱,埋在了宝地气运的正中心。

回到皇宫,袁天罡向李治和武则天汇报了宝地位置和风水情况。汇报后,李治和武则天惊讶的发现,袁天罡确定的地点与李淳风寻找的地点一模一样,都是乾县梁山。

与袁天罡不同的是,李淳风将一根金针插入了宝地气运正中心。

李治和武则天马上派人去寻找这根金针,当士兵将金针旁边的黄土揭开后,金针正好插入一枚铜钱的方孔中。这枚铜钱,正是袁天罡所埋。

最终武则天决定把陵寝建在此处,武则天死后,将国库三分之一的财宝带进陵墓里,后人估计有700吨。

这么多财宝,觊觎者自然前赴后继。

三波大盗挖掘,手段用尽无功而返

千百年来,无数盗墓者尝试找到乾陵的入口,但无论动用多少人员、手段如何精湛、工具如何变化,依旧难以动之分毫,全都望洋兴叹、无功而返。

其中,最出名的大盗有三波,一波动用人员最多,一波盗墓技术最牛,还有一波使用手段最暴躁。

之一波大盗是黄巢率领的40万大军。唐末黄巢起义后,率领40万大军来到乾陵,想挖了李治和武则天的陵墓,得到里边的陪葬,以补充起义所需的钱财。

可是,艰难地挖了两个多月,挖出又长又宽又深的“黄巢沟”,仍旧没有找到地宫入口,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第二波大盗是盗圣温韬率领的数万人。温韬可是唐朝李家的噩梦,此人先后盗取了唐朝17座陵墓,把李家祖祖辈辈都扒了个精光。但唯独乾陵,成了温韬职业生涯的绊脚石。

在他们挖掘的过程中,屡出怪事。一个是只要上山,就会雷电交加、狂风暴雨袭来,但一下山天气又恢复正常。另一个是深挖到大石,撬开大石,冒出一股黑烟,数十人当场毙命,只好就此作罢。

第三波大盗是民国时期的军阀部队。他们用上了先进且猛烈的武器,大炮轰、雷管炸,即便如此,还是没有找到进入墓穴的办法和途径,只能草草收场。

从古至今,前赴后继,无数人探索武则天墓,全部以失败告终,甚至连一砖一石都没找到。而一次意外,却向世人揭开了谜团。

四点精妙设计,保证陵墓安然无恙

1958年,乾县地区修公路,两个工人去梁山开采石头,雷管一响,意外炸出了一根长石条。长石条是人工打磨,还刻有花纹,显然是古代遗迹。

武则天墓的入口找到了。

随着考古人员的深入研究,武则天墓修建的 *** 和工艺逐渐真相大白,有四点特征,是墓穴难以发现和挖掘的主要原因。

一是“榫卯结构”的大理石封口。专家清理出长条石后,发现石条都是人工打磨平整的大理石,让人惊奇地是,这些石条不仅仅是简单的堆砌。

每块石条的两边,都有打磨而成的燕尾状凹槽,再用对应形状的铁栓镶嵌在里面,把两块石条牢牢联结在一起。利用的就是传统的榫卯技术。

经过仪器探测和计算,大理石墓道封口长约63米,用了4000多块大理石条,沿着梁山缺失的山体构筑而成,让地宫和梁山彻底融为一体。

二是“铁水浇注”的金钢墙。用榫卯技术将石条堆叠成墙,已经牢固无比了。但古代的工匠仍不放心,他们的目标是一只蚂蚁也别想钻进去。

工匠们把石条间的缝隙灌满铁水,石墙变成了金钢墙,实现了真正的固若金汤。专家对金钢墙的强度进行了测试,认为即便使用坦克,也轰不开此封墙。

三是“石灰岩”的山体石质。袁天罡在观测梁山风水时,肯定对梁山的石质也进行了研究。如果石质偏软则容易塌陷,更容易被后人盗挖。

而梁山的石质是石灰岩,是自然形成的最硬的石头之一,在这种石质的山上挖掘非常难。

那大家肯定疑惑,既然如此坚硬,修建陵墓的工匠又是怎么开掘的呢?他们采用的是最古老的办法——火烧水激法。拿火一烧,热胀,拿水一浇,冷缩,一点一点开掘。

墓道就藏在如此坚硬的山体中,细细长长一条,除非每一寸土地都挖一遍,否则真的很难找到。

四是“单一出口”的唐陵设计。唐代的陵墓和其它朝代陵墓的结构不一样,它只有一个出口,作为进出陵墓唯一的通道。

这个唯一的出口,又被上文说的大理石和铁水焊死,想进去更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今天的技术,也实现不了把数万吨重的金钢墙 *** 。

综上所述,武则天墓从选址、建设、被盗,每个环节都充满着传奇色彩,也向世人展现了陵墓建设的标准之高、设计之妙。

时至今日,大家依然被其中的玄机所折服,感叹火烧水激法挖掘石灰岩的艰难,感叹大理石上使用榫卯技术的巧思,感叹铁水浇注金钢墙的固若金汤,感叹时至今日依旧难以解决的技术壁垒。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500328.html

“武则天墓:黄巢40万大军挖不动,现代大炮都炸不开,它有何秘密?” 的相关文章

雍正盛宠李卫长达十三年 乾隆为何不待见李卫

雍正盛宠李卫长达十三年 乾隆为何不待见李卫

还不知道: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待见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前面一个朝代受宠的大臣,到了后面一个朝代,可能并不被皇帝待见。因为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治国理念,李卫就是这个不被新朝皇帝乾隆帝待见的大臣。他身在庙堂,兼顾江湖,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只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为什么?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只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为什么?

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声响彻千年回荡不绝,但是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吴广、陈胜先后被杀,虽然他们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但是他们的迅速败亡也令后人唏嘘感叹。小编...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穷苦出身,童年过得极其痛苦,常常饱一顿饥一顿的,这种悲惨经历直接导致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坐上帝位之后,面对贪官,可以说是铁腕铁拳铁石心肠,曾经有一位贪官挑衅他,朱元璋只说了5个字,就震慑了所有人。那么,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腐败的呢?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思想有些局限。...

孙权当初强调不能杀关羽 孙权最后为何还是下手了

孙权当初强调不能杀关羽 孙权最后为何还是下手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中,东吴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背后原因是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但是最后他还是杀了关羽?这个中原因,我当然知道,因为对于孙权当时的心情我感同身受。我所说的感同身受当然不是指杀关羽事件,而是指孙权那种犹豫不决的心情。...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不堪,天灾人祸频发,立国数百年的大汉朝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战火之中,在乱世之中无数英雄豪杰趁机崛起,或是征战四方,或是雄霸...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康熙皇帝真的囚禁过十三阿哥胤祥吗 历史上有没有存在过

康熙皇帝真的囚禁过十三阿哥胤祥吗 历史上有没有存在过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康熙真的圈禁过十三阿哥胤祥么,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想必都对十三阿哥胤祥被康熙圈禁在宗人府十年的事情愤愤不平,一代忠肝义胆的“侠王”,就这样荒废了十年青春岁月,的确让人倍感唏嘘。其实,这段剧情并非完全的...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对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