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杨家将三代之后,就再没出过什么大将?有一个致命原因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21)521

如今的开封,有一座著名的景点,名为“天波杨府”,熟悉杨家将的观众不难猜出,这处景点是以杨家将为背景修建的。

这是因为皇帝为了表彰杨家将的忠烈,而在杨府门前修建了一座天波楼,后世便将杨家将的府邸称为“天波杨府”。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并非和我们从小说中得知的那样,北宋时期杨家将的代表人物其实只有三人,而且是祖孙三代,分别是杨业、杨延昭以及杨文广。

在这三人之后,杨家将仿佛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大将诞生,这又是为何?其实这与宋朝时期的“国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致命原因。

杨家将以武崛起

杨家将的之一代是杨业,他本是北汉的将领,在北汉被宋朝灭亡后归顺,被朝廷委任为刺史,为杨家将在宋朝的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

杨业归顺宋朝是在公元979年,此时宋朝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国家尚未稳固,还需抵御辽军的进犯,在这样的背景下,杨业便作为宋朝的将领,参与到了对辽军的作战中来。

一年后,杨业在战争中大败辽军立下军功,从而被皇帝赏识,杨家将的名声也是从此刻起开始传播。

不幸的是,杨业没有看到杨家将大放异彩的时刻,公元986年杨业在陈家谷口英勇战死,死前手刃百名辽军。

杨业的事迹传回朝廷后,受到了皇帝的褒奖和肯定,并追赠其官职,而且他的名声也传播四海,就连辽朝也为其修建庙宇以示纪念。

杨业死后,其子杨延昭继承了其父的风范,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曾多次杀得辽军弃马而逃,还曾斩下辽军将领的首级,深得宋真宗仰仗器重。

杨家将的名号,也是在杨延昭这一代时,成为宋朝的“驰名商标”。杨延昭一生戎马,几乎始终身居战场前线,于1014年五十七岁时去世。

杨文广在一些文学著作中被认为是杨宗保之子,其实他是杨延昭的第三子,也是杨家将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年少时,杨文广就承蒙父辈荫补为官直接进入朝廷禁军,后因平定起义有功而升迁,进入范仲淹的麾下。

相比于祖父和父亲,杨文广并没有在对辽军作战上建立军功,而是在对战西夏军队时有所建树,曾大败西夏,换得了短暂的和平。

公元1074年,七十五岁的杨文广在出征路上病逝,自从他死后,杨家之中再也没有出现一个能够与杨业祖孙三人相媲美的将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家将也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杨家将的没落与时代背景有关

其实,杨家将的没落,从杨文广时期便初见端倪。如今我们搜索杨文广的资料,可以发现对于他的记载,中间存在很长的“空白期”。

根据资料显示,杨文广出生于公元999年,但是涉及到他参与征战的记录,时间点却往往在1050年之后,如1052年随狄青讨伐侬智高、1068年大败西夏等。

此时的杨文广都已经年过半百了,那他的前半生在做什么?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杨文广年少的时候,正值宋仁宗在位时期,而宋仁宗在位时的北宋,是难得的和平时期。

宋仁宗于1022至1063年在位,这四十年期间,北宋与辽国保持了和平,边境鲜有战事,以至于到了“四十二年不识兵矣”的地步,在这种和平的局面下,杨家将这类武将自然也就没有了施展之地。

而缺乏实战的结果就是,将士们的实战技能下滑迅速,杨家将也不可避免。在这种局面下,士兵们的训练逐步减少,而杨家将也因为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而逐渐从强盛走向没落,最终在杨文广死后,彻底归于平寂。

之所以说杨文广是杨家将的最后一位代表,是因为他出生时,宋辽还交战不断,因此他受到了严格的训练,并没有失去杨家将的本性,但是后期长达四十余年的和平,也使得杨家放松了对后代的培养,进一步导致了杨家将的没落。

其次,虽然说杨文广是最后一位杨家将,但是他的才能与父辈相差甚远,不足以担起重任,这一点从他的官职多为副职就可见一斑,所以杨家将衰败,可以说是必然的。

重文轻武致使武将地位不高

除去杨家将自身的原因外,宋朝素来重文轻武的政策,也是导致杨家将没落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说是致命原因。

宋太祖赵匡胤自身就是武将出身,陈桥兵变后,登上帝位的赵匡胤便对武将心生顾虑,担心军中出现“第二个赵匡胤”,为此他成为皇帝后,颁布的许多政策都是重文轻武,这也成为整个宋朝沿用百年的“国风”。

建国之初,因为辽朝的不断进犯,所以对于武将的抑制还并不明显,毕竟还得仰仗他们在前线作战保家卫国,但是到了宋仁宗时期,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从建国到宋仁宗即位,一共过去了六十余年,在这期间涌现了许多名将,比如有着“北宋初期之一名将”之称的李继隆,还有功臣曹彬等,战时北宋朝廷需要武将去建功立业,但是到了和平时期,这些武将就成了皇帝眼中的“候补赵匡胤”,对于武将的打压便回到了日程上。

在这种背景下,任你是多么有名的武将,在战场上建立了多大的军功,都会被无情地打压,而且越是建功越多、声望越高的武将,受到的打压越多,杨家将作为国家的“驰名商标”,又怎么会躲得过去?

结语:

总的来看,杨家将的没落绝非偶然,而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宋朝这种重文轻武的“国风”,也为日后的灾祸埋下了祸根。之后岳飞抗金时,就是因为朝堂之上的主和派占据主流,致使宋高宗将岳飞召回,导致宋军战斗力直线下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杨家将也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如果杨家将诞生在汉武帝或者是唐太宗时期,想来必会是另一番光景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500552.html

“为什么杨家将三代之后,就再没出过什么大将?有一个致命原因” 的相关文章

高光:西晋时期官员,于八王之乱时尽心侍奉晋惠帝

高光:西晋时期官员,于八王之乱时尽心侍奉晋惠帝

高光(?—308年12月3日 ),字宣茂。陈留圉城人,西晋时期大臣,曹魏太尉高柔第三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高光出身世代法家,年少时就通晓家业,熟悉刑法理论。历任太子舍人、尚书郎、幽州刺史、颍川太守、黄沙御史、廷尉等职,后封延陵县公。于八王之乱时尽心侍奉晋...

宋理宗赵昀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宋理宗赵昀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宋理宗赵昀,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在位40年,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似乎给我们证明了一个实事,那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这一职业,是很多人为之向往的光鲜岗位,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也备受哀荣,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又是和珅的儿媳 十公主晚年为何过得那么惨

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又是和珅的儿媳 十公主晚年为何过得那么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她是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和珅的儿媳妇,为何晚年却过得落寞孤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乾隆皇帝的第十个女儿就是固伦和孝公主,很多人认为她晚年过得很凄苦,不过我认为人家的后半生过的可不凄惨,锦衣玉食,绫罗绸缎那肯定都是少不了。只能说由于丈夫的去世,导...

历史上诸葛亮才能怎么样 诸葛亮是被演义神话了吗

历史上诸葛亮才能怎么样 诸葛亮是被演义神话了吗

历史上的诸葛亮才能究竟如何?为什么说诸葛亮被演义神话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依据陈寿的《三国志》所讲的诸葛亮,几乎就是个完人。虽然我相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不例外,但是史书并没记载诸葛亮有什么缺点。陈寿最后评价诸葛亮:然亮才治戎为长,奇...

马岱的实力怎么样?与魏延相比如何?

马岱的实力怎么样?与魏延相比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马超进攻葭萌关,张飞要战马超,立下军令。诸葛亮下令,让魏延带五百人先行,作为先头部队,魏延最先来到关下,和杨柏交战时,魏延在十合之内,将杨柏打败。魏延准备夺张飞的头功,这时,马岱出现了,两人一交手,马岱十合之内,败给了魏延。这里面,值得讨...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还不知道:长平之战后,廉颇去了哪里?最终是什么结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进行了长平之战。此战,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孝成王怕再拖下去对赵国更加不利,于是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并派出纸上谈兵的赵括。来到战场后,赵括选择...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两个儿子,一强一弱,为何赐死战功赫赫刘封而选平庸的刘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有四个儿子。刘永、刘理太小,暂不讨论。只比较刘禅和刘封两个人:为什么刘封没被立为嗣子?很简单:“刘封义子”嘛,他不是亲儿子。中国是重视血缘的。除了后周郭威传位给内...

曹丕杀了几个兄弟 曹丕真的对自己的兄弟下手了吗

曹丕杀了几个兄弟 曹丕真的对自己的兄弟下手了吗

还不知道:曹丕真的杀了亲兄弟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丕字子桓,是魏晋时期三曹代表之一,建安文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曹魏开国皇帝,他也是曹操和卞夫人的嫡长子。曹丕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又能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对待部下谦逊和蔼。善于和百官打交道,又宅心仁...

评论列表

小溪
小溪
50秒前

阅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杨家将的历史深感敬佩,他们忠诚勇敢、身先士卒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然而他们的没落也反映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所带来的后果和局限性。生不逢时,正是对他们命运的最好诠释;如果他们出现在更加强大的朝代中或许会有不同的命运吧?总的来说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评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