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白玉耀光华,六朝重熙夺显华,从墓穴葬品,看明贵族奢侈生活
大明朝,上承蒙元,下启满清,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代,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代由 *** 建立的王朝。其手工业、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商业区,这也是资本主义的雏形,由于国家的安定与繁荣,加上对于各路藩王权力的削弱,明代时期的贵族,已经成为了国家供养起的“吞金兽”,其奢华程度更是堪称一绝,今天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贵族们奢华绚丽的奢侈生活。
透过贵族陪葬品探究
明代是家具发展史的顶峰时期,但因为家具是木制结构的,比较难保存,所以目前能见到的明朝的家具遗物少之又少。
自明朝的永乐年间,到崇祯帝入葬,中间的230年,明朝前前后后修建了13座皇陵、7座妃子墓,而从明十三陵出土的文物来看,在明代皇家墓葬里出现了家具明器等随葬品。这些家具随葬品的种类繁多,出土的也多是反映了古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用品等,而它的材质大多有陶、木、石、锡几种。
出土木制床榻
发现这些随葬品的墓穴的墓主人多为宗室、品官及富贵百姓,多见于中原及江南一带。南方地区的多是木制和锡制明器比较多。北方比较常见的就是陶制仿木结构的明器,外面涂有烧制的绿釉,红釉等,都是按照实物进行仿造,一比一还原了器具的造型,从出土的文物中,我们也可以看其 *** 工艺精致,以及明器中极具代表性的隼牟结构。
精致的床榻明器
《明会典》中有“明器由工部、内府等部门加工,以生活所需的盐分为基础”的记载,说明这些明器都是模仿古代生活用品制成的。明器作为一种特殊的陪葬品,承载着对故去仙人的思念,并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对此明朝也没有明确的明器管理制度。
作为中国家具发展的集中阶段的明朝,其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以下我们可以从考古专家从明朝藩王的墓穴中出土的一些文物,看一看明朝随葬明器究竟有多精美。
上海潘允征墓中出土案桌明器
上图中的案桌,就是上海潘允征墓中出土的一件明器,是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木制家具,它是按照实用家具的式样进行缩微加工而成,不但工艺考究,还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木制结构的明器都是榫卯结构做的,部分还配有金属件,使用的材料则是:漆木。
出土的案桌,利用了明式家具传统的 *** 手法,采用了格角榫、粽角榫、夹头榫、半头榫等榫卯结构,家具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后髹彩漆,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随葬品中的:金银器
金银是属于贵重金属,且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自身亮丽的天然色泽,属于是 *** 工艺品的良好材料。以金子 *** 成随葬品,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但是金银器皿作为随葬品出现的较晚,汉以前少见,一直到了唐代才开始有较多发现。
明代凤纹金银盘
明朝墓穴中出土的金银器物上镌刻了“龙凤”图案,但这些器物的主人,就其身份而言是不可以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的。但出土的这些金银器物上的“龙凤”与帝后使用的龙凤,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凡是民间富户墓穴中出土的“龙凤”团的金属器皿,都是明代宫廷等级规定下 *** 的。
瓜形金累丝镶宝嵌玉簪
金属明器中,最为震撼的莫过于明代梁庄王的陪葬品,其中的宝物可以说是堪称一绝。称其为明代藩王之一墓葬一点也不过分。梁庄王墓出土的光是锡制祭祀用具51件,这与其数量巨大的陪葬器物相比,仅占其中很少的一部份。
除此之外,在梁庄王墓中还出土了数百件金器、玉器,其中许多金器都是生活用品。如上图中的镶宝嵌玉簪就是在梁王墓中发现的,刻有精美的花纹还镶嵌着宝石。一些金器上还有铭文,如“大明王”等,它们都彰显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梁王墓出土的金杏叶持壶
明朝的“五大件”:金壶、金盂、金爵、金盆、金锺盖。在梁庄王墓中,这五大件是最有份量的。梁庄王自作一幅“金锺玺”,剩下的就全部都是由皇家所赐,而墓冢中的这件金杏叶持壶,外形精美,造型优雅,在 *** 过程中,分别用不同的部分捶打, *** 出不同的形状,然后用金属焊接而成,其外形与皇家专供金壶一致,无论是从造型,实用性,还是 *** 工艺方面,都堪称完美。
随葬品中的:服饰
墓葬出土的器物,能看出百年前古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而墓葬中出土的服装,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当时期服装的穿着场景、结构细节。墓葬出土服装也是研究明服装史的重要内容!
人们对明朝陵寝中所发现的服装,大多是针对统治阶级的。对于那些游离于政坛之外的士大夫和平民百姓,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传统社会里,“士”与“庶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既有分别又有联系。
出土明代服饰
2012年,江苏省考古团队在无锡七房桥发现了一座古墓,在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布匹,琳琅满目的布匹让人眼花缭乱。其中发掘出了23条布匹,其中包括上衣、裙子、裤子和鞋子等服装配饰18条。
这些织品中,有10种是服装,上面的图案以动物和植物为主,根据考古学家的对比,其中有六成以上的是植物纹,二成以上是动物纹。动物则是“龙”与“凤”为主,龙凤是中国传统图案中应用最多的两个主题,在明清两代达到了鼎盛,并都被赋予了各种吉祥如意的意义。
出土明代龙凤纹饰服饰
植物图文则是以花木为主要表现对象,种类和形态各有不同。有的如兰草、竹节等以自然形态出现。有的如梅树、竹、兰花等以人文形态出现;有的以花卉为主要表现对象, 根据布匹的色调配与不同的花纹。
而在民国时期,有关明陵及明代墓葬中所发现服饰状况的相关报导并不少。从70年代到现在的半个世纪里,对于明代墓葬的发掘很研究,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所出服装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可观。在对明代服饰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在服饰礼仪、等级制度、风俗习惯,还是在纺织印染、图案工艺、结构形态等方面,明代人的衣着打扮和生活习惯,对当代人有着很大的影响。
出土明代服饰
陪葬品中的:瓷器
在明朝时期,几乎所有的贵族墓葬里都有梅瓶。梅瓶一直都是作为皇室与贵族使用的重要陪葬品,而这一件“岁寒三友”的梅瓶,就是一只不可多得的名器。此款瓷瓶为明代洪武时期仅存的一件梅瓶,其质地坚韧,形体优美,花纹精美,釉色润泽。它的颜色是白色中带着淡淡的青色,釉里红虽然微微发出黑色,但却是一件无可挑剔的梅瓶。
“岁寒三友”梅瓶
梅瓶是古代瓷器中一种兼具使用和观赏功能的酒具,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逐渐收敛,体型修长,亭亭玉立。它流行于宋、元、明、清。而明代则是梅瓶烧造的高峰阶段。早期,梅瓶仍主要作为酒具使用,永乐至崇祯时期则大量地被用于贵族陪葬品,成为等级身份的象征。北京定陵、湖北省荆门市梁庄王墓和广西桂林藩王墓等都曾出土过梅瓶。
出土梅瓶
梅瓶的陪葬数量,在明朝也有着严苛的规定。制度一般分为三个等级,皇帝的陵墓中为四件,皇后以及皇妃是两个,公主与王子则是一件,至于明代的贵族,则跟公主王子一样,只能有一只梅瓶作为陪葬品。
出土梅瓶细节
而说起明代贵族,就不得不提起当时的各大藩王,作为“皇亲国戚”,它们享受着异于常人的优厚福利,其奢华之风你难以想象。然而这群藩王最后,却因自己的贪婪而付出了代价,下面就没就来从明代藩王的方面,去深入分析明代对于“皇亲国戚”的态度,以及明朝的兴衰。
明朝贵族异于常人的优厚待遇
明朝的藩王都拥有着极高地位,文武百官不管是谁见到藩王都要叩拜。并且明朝的法律很难管制住藩王,所以只要它们不造反,无论犯了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处罚。从明朝开国起这些藩王就享受着优厚待遇,洪武年间普通亲王的“基本工资”,是正一品官员的七倍,这还不包括田产赏赐等额外收入。
藩王贵族生活画像
由于朱元璋本身就是谋反起身,因此藩王的身份十分敏感,第二代建文帝在位时就要“削藩”,永乐皇帝朱棣“靖难”成功后,从此对这帮人更严格监管。看似地位高贵的藩王们,彻底成了明朝皇帝的“金丝雀”。以明朝宣德年间之后的禁令,明朝的藩王及其宗室家人,何止是“只能在当地活动”,甚至就连“种田纳税,商贩营利”都是违法。哪怕遇到“丧葬”这类大事,没有朝廷允许,“出城”都是违制,几乎就是被乖乖养了起来。
藩王家族
如此奇特生活,也惹来了很多热议,常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明代藩王们奢靡的生活水平。但这事儿必须先明确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的明朝藩王宗室,都能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相反许多宗室,别看是大明皇帝的实在亲戚,日子过得却真叫苦。
食不果腹的旁门宗亲
比如嘉靖年间,代府奉国将军朱聪浸就向嘉靖帝嗷嗷哭穷,说自己“数日之中,曾不一食,老幼嗷嗷,艰难万状”。也就是“吃上顿没下顿”是常态。而且就这惨状,还不算最惨的。有的人年过三十岁娶不上老婆,有的人死了十年没地方埋。为求糊口,好些“龙子龙孙”还“行乞市井”,毫无压力当了乞丐。
而且就这些当乞丐的,还都算是其中的“良心人物”。更多的“龙子龙孙”们衣食无着,连做“种田纳税商贩”都违法,那干脆铤而走险,做起了刀头舔血的买卖。比如万历年间,潞州王府的“龙子龙孙”们就“屡行抢劫”,做了专业强盗。泰昌年间,褒城王府的“龙子龙孙”们除了打劫,还给强盗们窝赃销赃。至于“殴打门官”“ *** 门面”更是常见事,简直成了群臭流氓。这一群“流氓相”,如果被朱元璋看到,不知会不会发飙。
巨额的岁供俸禄滋养国家蛀虫
一代藩王竟落得如此下场,不免有些令人唏嘘,但这一切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那些“龙子龙孙”,干不了其它活计,除了吃明朝的“岁禄”,别无他法。但到了明中叶,皇室的“岁禄”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嘉靖时期,光是山西省,就有超过150万两的“岁禄”,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怎么会欠下那么多债?大明立国之初,皇室成员不过120余人,嘉靖时,皇室成员已突破3万,至明末,皇室成员已达20万之数。
藩王分封图
当然,这些“龙子龙孙”,也就是旁门的“宗室”而已,“藩王”并不算在内。可偏偏,大明谁的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这些藩王的。从明初开始,三百多年来,诸侯们的待遇一直很好,只要挂上了“王爷”的头衔,就能得到丰厚的“岁禄”,连一粒粮食都不会落下。嘉靖四十一年山西省的粮食储备为120万石,而赏赐给各诸侯的年俸为350万石,而京师一年赏赐400万石,则赏赐给各诸侯的年俸为800万石。
藩王巡游图
然而待到明末时期,农民起义席卷大明王朝,这些享受着特权的藩王,不但没有效忠大明,还成了明末覆灭的帮凶,这些贪图钱财的“龙子龙孙”,在农夫的刀剑下,也不愿意掏腰包,为国家分忧。就像是高高在上的“福王”,在李自成兵临洛阳的时候,他还在想着自己的宝藏,最后激怒了洛阳的明军,被军队反水,从而沦为了阶下囚。
总的来说,明朝对于贵族的“养猪”政策有利有弊。虽一定程度的遏制了藩王谋反念头,却也由于巨额的俸禄,使得明朝后期的国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也因此爆发了农民起义,而明朝贵族家族的兴衰,也反映了明代当时的政治特点,也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重要历史现象。
【参考文献】:
【1】《苏州虎丘王锡爵墓清理纪略》苏州市博物馆
【2】《浙江嘉兴明项氏墓》陆耀华
【3】《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成都明墓发掘队
【4】《从明代刻本插图及绘画作品看文人书房家具陈设》周京南
【5】《江苏泰州出土明代服饰综述》解立新
【6】《中国服饰文化参考文献目录》李之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