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解读晋国成为时代霸主的原因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23)760

文案|水生烟客

编辑|水生烟客

前言

春秋战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年代。

众国争夺的核心区域,是山西以南、河南西南一带,是炎黄两族最初结盟,华夏文化开始形成,历史上的中原地带。

大致上,它包含了山西以南的大部分区域,也就是现在的黄河的中下游,河南和山东的西部,还有安徽的北部。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在战国时代,曾称霸中原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被称为“春秋五霸”。

关于这一点是众说纷纭,《苟子·王霸》中把宋襄公换成了吴王阖闾,把秦穆公换成了越王勾践,易楚庄王是吴王夫差。

综上说辞,到底孰是孰非,其实,除了晋国的齐桓公和楚庄王外,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君主。

从大国的角度来看,晋国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霸主”。

首先,晋文公统治中原的历史悠久,从公元前六百六十二年开始统治,到公元前四百八十二年的晋定公统治,历时一百五十多年,横跨三个世纪,超过了战国时期的四分之三。

在此期间,晋虽然经历了几次兴衰更迭,也经历了几次暂时的衰败,但始终保持着对中原诸侯国的统治。

第三,晋国是中原的霸主,历史上,中原诸国沿袭华夏文化的共有十七八个,而依附于晋国,参加晋国联盟的有十多个,以至于强大的齐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向晋国臣服。

第四,晋国对中原的统治,有很大的影响力,晋国在漫长的统治时期,以及统治时期的变革,不仅击败了北狄,击败了南楚,还保持了华夏的传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制度。

这套制度,从秦汉至今,都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使得晋文化成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没有哪个“春秋霸主”能够与之相比。

首先,在管仲的帮助下,齐桓公励精图治,借助渔场和盐场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了中原之一个君临天下的统治者。

但齐国的成就并不大,之一个原因是,齐桓公的统治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齐桓公去世后,齐国一落千丈,衰败不堪,遂成晋的附属,二是控制范围较窄,中原地区有十七八个列强,出现在历史记载里。

齐桓公最初召集列强,仅有宋,陈,蔡,郑四国参盟,等到他最辉煌的时候,于葵丘召集列强,亦仅有鲁,宋,卫,郑,许,曹六国。

联盟是一家独大的重要象征,齐桓公会联盟的联盟,在中原各大附属国之中,连三分之一都不到,更何况,中原最强的晋国,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其中。

三是以齐桓公为例,他也是辉煌开头、惨淡落幕。

据史籍记载,齐桓公是一个有很多妻子和儿子的人,成为一国之君后,他变得昏庸,贪得无厌,心狠手辣。

他的贴身仆人易牙为他做菜,他对易牙宠信之极,不顾管仲的警告委以重任,最终,他被关在了一间隐秘的房间里,活生生的饿死了。

他虽是“春秋霸主”,但与晋文公、晋悼公等有过良好开端的人物相比,却是相形见绌了。

其次,在齐国势渐弱的情况下,宋襄公希望击败楚军,成为中原一霸。

公元前六百三十八年,他在泓水与楚军大战时,秉持着“君子礼战”的传统,不允许他们趁乱攻击半渡,也不允许他们散开,等他们散开之后,他就下达了命令,不允许他们再受伤,也不允许他们抓无关紧要的老人,这就给宋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宋襄公虽有一统天下之志,却没有一统天下的雄韬武略。

第三,秦穆公始终有渡江而来,一统中原的想法,所以,他才会三番五次的,干涉晋国内部的事情,但因为晋国的阻拦,他的计划并没有成功。

公元六百二十八年,晋文公驾崩,晋国命人率领大军,偷袭郑国,然而,他们遇到了一个叫弦高的郑国商人,知道了这个秘密,晋国的大计就此败露,以失败告终。

自那以后,秦穆公忌惮晋国的实力,不再侵犯中原,而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往西边扩张。

《史记·秦本纪》中说,他建立了十二个国家,开辟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最终成为了一方霸西戎的霸主,即使秦穆公与秦国想要统一天下,也只能统一西戎城,与统一中原的马不成比例。

第四,对野心勃勃、好斗的楚国来说,晋国始终是他们北方征服中原的更大障碍,楚庄王伐郑,在邺城与援军交战,因为晋国的将军们意见不合,导致了楚国的胜利,逼得中原的几个国家背叛了晋国,投靠了楚国。

于是,在公元五十九年的蜀国联盟中,他们被推举为盟主,获得了“中原霸主”的称号,但是,只过了三年,楚庄王死了,楚国实力大损。

晋人虽击败,但实力犹在,迅速反攻,首先击败了齐楚两国,迫使齐国弃楚投奔了晋国。

然后,他采取了申公巫臣的“联吴制楚”策略,即派遣申公巫臣南道吴车战,从后方攻击楚,令其自顾不暇,无力北上。

直到晋悼公在西周七七三年登基,楚国的力量才从中原完全被赶出去。

自那以后,楚国对晋国十分忌惮,竟然到了“三足鼎立,楚不可与之相抗”的程度。

而且在这之前,中原诸国本来视楚为蛮荒之地,并非诚心归附,眼见楚国衰弱,亦有弃楚归晋之举。

楚庄王取了“中原霸主”之号五年后,其子楚共王与蜀举行了二次盟约,诸国都只是派出了一名博士,再也没有拿楚国当一回事。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楚国在淮南一战后,虽然获得了中原霸主的称号,但是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称王称霸,而是如过客一般。

第五,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为了争夺中原之王,也曾向北方进发过,但都已经走到了尽头。

此时,强国们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在弱肉强食、吞并弱肉强食的战争上,而不是为了争夺霸权。

那些小国家大多已经灭亡,统治的社会根基已经非常脆弱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就算成为了中原的一方之王,也是微不足道的。

而且,公元四百八十二年,夫差率军北上,与黄池耀武诸侯、金丁公争夺天下大权时,得到消息,吴国已经被越国攻陷,会盟一过,他立即返回,但没过多久,他就被勾践所杀,吴国灭亡了。

从这一点上说,夫差与吴国对中原的统治,都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可言。那个叫‘勾践’的人在哪里?

《史记·勾践世家》中说,公元前四百六十三年,勾践在平吴后追随夫差的脚步,率军渡淮,与齐、晋两国诸侯会在徐州,并致贡于周。

当时,江淮一带,越军猖獗,东边诸侯毕贺,自称为一方诸侯,换言之,勾践得了“侯伯”的封号,才出了中原,去了江淮做“霸王”去了。

如果说夫差和越国称霸江、淮可,那么说他们称霸中原,那就完全相反了。

晋国之所以被称为“时代霸主”,有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它位于淮河、汾河和黄河三条大河的交汇处,是一片土地上最富饶的土地,也是最适合耕种的地方。

塔儿山,产铜,产铁,运城盐池,物产丰厚,是发展手工业的良好条件,晋国地处“天下之中”,地处西秦,南楚,北燕,戎狄之间。

从远古时代起,就有便利的地理位置,便于与邻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可以吸收邻国的优点,增强自身的实力。

晋南是“炎黄联盟”和“华夏文明”的起源之地,受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影响,其国民具有较高的温仁恭让,勤劳进取的良好的人文素养。

晋国统治中原一百五十多年,为何会有一时的衰败,一段时间的昌盛?我们认为,一种是‘君明臣义’,齐心协力,为国家服务’,二是廉洁从政、施惠百姓、推行变革。

所谓君明,臣忠,所谓“君明”,并不是说君主有多圣明,而是说君主有多聪明,有多睿智,有多睿智,所谓的“臣忠”,并不是一种愚忠,而是一种对国君的忠诚。

晋文公重耳被丽姬篡位,被放逐了九年,晋文公学富五车,他广学多才,知道治国之道,善用人才。

回到朝堂上,登基为王,“明贤良”,“赏功劳”,忠言利己,赏罚分明,他不仅重用了狐偃、赵衰和其他一批有功之人,并采取了他们的主张,比如“纳襄王于周朝”,高举“尊王”大旗。

公元六百六十二年,晋国救宋,讨伐曹,晋文公以其贤明之能,赢得了群臣对他的忠诚。

晋文公时期,“君明臣忠”政策强化了其统治集团的凝聚力,提升了集团的治理效率,使集团上下齐心协力,励精图治,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造福百姓。

晋因政令通畅,又能贯彻执行,不久便实现了“政和民阜,财用无穷”的局面,稳定了多年动荡的政治局面,奠定了称霸天下的基础。

文公登基四年,便打赢了城濮之役,使楚国不再侵侵中原,战争结束后,晋文公与各诸侯结成同盟,在一片土上建立起联盟,被周襄王册封为大王,从此晋国称霸中原。

晋悼公也不例外,他不仅识人、赏罚有度,还敢于纠错。

公元前五十七年,悼公邀诸王于曲梁检阅,其兄杨干依杖兄长为君主之威,大闹军阵,中军大将军魏绛将杨干身边的车骑统领依律斩杀。

悼公觉在众人面前失了颜面,遂令问罪魏绛,不过,当他看见魏绛写的那封“请罪书”的时候,不但亲自设宴安抚,还封了他一职,还对魏绛进行了嘉奖。

公元前五百六十年,悼公检阅绵阳,封石俊为将军,有了这些忠诚的臣子相助,悼公与晋文公齐心合作,进行了富国利民的革新。

在对内方面,他既以晋文公为榜样,又采纳了魏氏的建议,并着重于遏制统治者的贪腐,使统治者的言行得到了规范化。

同时,他也积极结交邻国,与邻国通婚,为国家积累力量。

所以,晋国的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人民勤劳,善于耕种,善于打仗,国力越来越强,与邻国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悼公登基三年后,便与各诸侯联合,在政治上对楚国形成压制,四年,于鸡丘召开了一次会议,“定盟约,交好,然后退兵”,取得了一方霸主的位置。

五年后,他采纳了卫国的“和戎”政策,与胡人的关系得到了改进,胡人开始向他投降。

如此一来,晋国再无后顾之忧,齐心协力对抗楚国,在哀公八年,九合群臣,击败郑国,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君明臣忠,齐心协力,为晋国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军事基础。

君主的廉洁、以民为本、积极改革,都是晋国的经济与社会基石。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M].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2]全祖望集汇校集 [M].上海 :上海古籍 出版社 ,2000

[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 :中华书局,1981.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4/500821.html

“解读晋国成为时代霸主的原因” 的相关文章

磐河之战中,赵云为何要杀麴义?

磐河之战中,赵云为何要杀麴义?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赵云是三国名将,早期在公孙瓒手下,曾在危急时刻,杀退勇冠三军的文丑,救了公孙瓒,但是,赵云为何还不受公孙瓒重用呢?公孙瓒手下有一支精锐的骑兵,因为都骑白马,名为“白马义从”,这支骑兵威震羌人,令敌胆...

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真的是靠儿子的无能之辈吗

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真的是靠儿子的无能之辈吗

对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只是一个靠儿子开国的无能之辈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到唐朝历史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有着“天可汗”之称的李世民。虽说他只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但其开创的贞观之治却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唐局面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其在当时的影响力,还是后世...

王韫秀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一生有何故事?

王韫秀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一生有何故事?

王韫秀,长安第一千金,她出身贵族,是大将军王忠嗣之女,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真实的唐朝历史上,王韫秀是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唐朝第一巨贪元载之妻。王韫秀和元载的爱情故事非常感人,可是最后的结局却是非常的凄惨,令人感慨不已,而且后来元载成为宰相之后逐渐...

在医学方面,华佗做出了哪些贡献?

在医学方面,华佗做出了哪些贡献?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历史上朱元璋曾狠心赐死过自己的两个儿媳,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曾狠心赐死过自己的两个儿媳,是因为什么?

常人言“伴君如伴虎”,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悠悠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经20多个朝代,诞生了400多位皇帝。在这些帝王中,能像朱元璋一样白手起家者,为数并不多。朱元璋是典型的乞丐皇帝、平民皇帝或者说是草根皇帝。从这一点上来说,朱元璋值得敬佩。对于朱元璋的评价,在中国历史发展当中,历来褒贬不一。如果非...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身为秦国将领的樊於期 樊於期为什么还要选择背叛秦国

身为秦国将领的樊於期 樊於期为什么还要选择背叛秦国

对樊於期身为秦国将领,为什么要叛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返”,荆轲刺秦的故事,想必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吧。荆轲为什么能够接近秦始皇呢?那是因为他献上了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樊於期本来是秦国非常重要的将领,他的地位甚至...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