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变前,杨虎城问邵力子对时局看法,邵一句话让杨手中烟惊落于地
西安事变的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有一件事很多人未必知道。
1933年4月,原十七路军总指挥、省 *** 主席杨虎城专门担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负责陕西省一带军事。
邵力子则专门担任陕西省 *** 主席。
邵力子
一个是驻军首脑(杨),一个是封疆大吏(邵),一文一武,相处关系不错。
1935年,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西北剿总”副司令,率东北军进驻西北进剿红军。
丢掉东北家乡的张学良和东北军都不愿意打红军,对于蒋介石借剿匪之名铲除异己的做法十分反感,特别是与红军接触之后,被消灭了三个师,已经充分说明打红军就是一条不归之路!
一场改变就在地下悄悄进行。
张学良、杨虎城通过秘密运作,于1936年春,接受了 *** 统治内战并与红军订立了秘密的合作抗日的协定。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在不断对张杨施加压力无效的情况下,亲自率一众大员来到西安督战,告诉张杨,要不就服从命令进攻红军,要不就都调走,东北军调福建,十七路军调安徽,张杨仍苦口婆心,蒋介石不为所动。
张学良
就在这个档口,发生了一件小事,让杨虎城吓出一身冷汗,手中夹的烟卷也惊落于地。
事情是这样的。
本来,张学良与邵力子是旧好,到西安后更是交往频繁,加上杨虎城与邵力子原本关系就好,张来西安以后,与杨关系逐渐交好,因此三人关系非常密切。
但是,张学良与杨虎城酝酿对蒋“兵谏”之事,并未告诉邵力子,也未告诉红军。
12月8日,也就是事变前四天,杨虎城来到邵力子家中,与邵作了一试探性的谈话。
杨有意无意地把谈论的焦点引到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上来。
邵可是一位老资格的 *** 党员,早年参加过同盟会,后加入革命党,1920年5月,与陈独秀一起,在上海发起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转为上海 *** ,参加领导过五卅运动,曾任黄埔军校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也曾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受到过斯大林接见,回国后任 *** 中央政治会议委员,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秘书长,1936年的时候,他都已经54岁了,可以说对世界和国内政治风云可是观点独到的一个人。
只见邵力子沉默一会后说道:“我担心可能发生类似日本的‘二二六事变”的事情。”
所谓“二二六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日本青年军官对高层人物的一次刺杀。
也就是说,邵担心在西安也会发生扣留或刺杀蒋介石的事变!
要知道:邵力子当时并不知道杨虎城和张学良的计划,他只是从经验来判断,觉得东北军和西北军官兵有一种强烈的抗日要求,更不愿意打红军,而蒋介石却一意孤行,现在又正好来西安了。
杨虎城听后大吃一惊,夹在手指间的香烟随之掉在地上。
杨虎城脑中一闪:难道我和张副司令的密谋暴露了?不能啊,我们可以说是安排周密,各个细节都非常认真,连 *** 都不知道,应该不会有问题啊!
杨虎城的一举一动都被邵力子看在眼中,但他并未刨根问底,时候也未进一步有所动作。
究竟当时邵力子看穿了张杨的秘密,间接提醒他们要小心为之,还是根据判断、随口一说,现在已无从可考。
只是,邵力子这么一说,却几乎吓坏了杨虎城。
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面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事变中,邵力子也被抓了起来,由于张杨和邵力子的关系,张杨没有为难他,知道他没有威胁,还特意派他去看望蒋介石。
见到蒋介石后,邵力子很诚恳地说:“委座,事已如此,还是应以国家人民为重,他们的要求似乎也可以考虑。”
但蒋介石是个两面三刀的人,表面答应,背后施诡计。
西安事变解决后,张陪同蒋介石回南京,张被扣,杨被蒋逼迫出洋考察,回国后被囚禁,1949年9月被秘密杀害。
而邵力子也被免去了陕西省主席的职务。
1937年2月,邵力子被任命为 *** 宣传部长。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庐山谈判中,邵力子作为 *** 谈判代表之一,为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很大努力和贡献。
重庆谈判,邵力子等 *** 代表,同 *** 代表谈判,达成了《双十协定》,邵力子也做了有利于人民的工作。
1946年6月,邵力子看到 *** 撕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就拒绝参加 *** 11月中旬召开的“国民大会”,以示反对。
1949年4月,邵力子被李宗仁代总统委派参与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和平商谈代表团,到北平和谈。
失败后,南京 *** 急电所有代表团回南京,邵力子坚决不再南返并参与新政协、新中国的筹建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邵力子历任政务院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常委等职。
1956年,民革中央成立“和平 *** 委员会”,张治中任主任委员、邵力子任之一副主任委员,对台湾军政人员进行争取工作,对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做了不懈的努力。
1967年12月25日,邵力子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