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丕以两头牛打架,让曹植作诗,不能出现“牛”字,结果流传千古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24)1000

曹丕和曹植两兄弟的故事在历史上一直为人们所熟悉。

他们的故事和帝王家兄弟们的斗争如出一辙,还是继承人问题惹的祸。

后来曹丕继位,曹植凭借一首很有名的诗把自己从鬼门关救了回来,这首诗就是人们所熟悉的《七步诗》。

没有出众的才华,谁能够在临死关头,靠着七步来做出一首诗来,并且这首诗还让曹丕有了兄弟亲情的顾忌,这可真是历史上最有分量的诗。

事实上,除了《七步诗》以外,曹丕还让曹植作过另外一首诗,而这首诗,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但也足以反映出曹植的才华有多么惊人。

曹操立嗣,兄弟反目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更具争议的人物,他的功绩和过失一直是后人争论的焦点,这些都是对曹操在政治上的表现进行争论。

对于曹操的才华,后人们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不仅如此,连同他的两个儿子的才华,也得到了后世的肯定,这两个儿子就是后来的魏文帝曹丕和其弟弟曹植。

曹操是一个十分精明的领导人,他对于时局的把握和对人才的任用有着独特的眼光,这也让其后来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官拜丞相后的曹操并不满足,他还要成为打破汉制的王,因为他有这样的实力。

汉高祖刘邦制定了“非刘氏不得称王”的祖制,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都不遗余力去遵守,但是曹操要成为打破这一祖制的强者。

被封为魏王的曹操,无比风光,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此时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汉臣,即使有了篡汉的实力,也不敢学王莽那样,篡汉自立。

这一历史使命终究要留给他的继承人,也就是他的儿子去完成。

曹操对于自己继承人的问题,其实早有打算。

在他的25个孩子当中,他最看好的就是曹昂和曹冲。

曹昂作战有勇有谋,有着曹操的风范,可谓是继承了曹操身上的优良基因,不出意外的话,曹操继承人非曹昂莫属。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曹昂在攻打张绣的过程中,不幸中箭,英年早逝。

身为父亲的曹操,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去了这一优秀的儿子,内心非常痛苦。

曹昂的死,让曹操只好在儿子当中重新物色新的继承人。

曹冲的是曹操最喜欢的孩子,因为他很聪明。

“曹冲称象”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

这个年幼的孩子,为中国历史贡献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他的智慧可见一斑,深得曹操的喜爱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能够得到曹操的精心培养,将来必定是一个优秀的继承人。

就连后来曹丕都说,曹冲如果在世的话,自己就没有坐天下的命了。

但是,意外又再次降临到曹操的家中。

曹冲在建安十三年得了重病,不幸去世。

命运仿佛在和曹操开玩笑一般,只要是曹操看中的儿子,都要出意外。

从此,曹操决定在物色继承人的事情上不能表现得太明显,所以一直没有确定真正的继承人。

曹操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手下的大臣们都十分精明,他们看好的有两个,一个是曹丕,一个是曹植。

曹丕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样样精通,作战也是一把好手,可谓是文武兼备;曹植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性格孤傲,但是豪爽大方,没有城府,曹操很是喜欢。

即使曹操没有明说,他们也得为自己的前途站队,要么站到曹丕一边,要么站到曹植一边,立嗣之争,在所难免,兄弟反目,已成定数。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反目成仇。

兄弟之间的仇恨,能大得过亲情吗?

这要因人而异,在曹丕和曹植这里,或者说是在帝王家兄弟至今,亲情是最廉价的。

但是,曹植的才华却成了他后面能够在曹丕得天下后活命的唯一救命稻草。

性格放纵,终食恶果

曹植是什么时候进入曹操的视野当中呢?

应该是在曹冲去世之后。

曹冲的光芒一直掩盖着曹植,直到曹冲去世后的建安十七年,曹植在铜雀台上的一篇《登台赋》,获得了曹操的认可,从而对曹植另眼相待,甚至对确定曹丕为继承人选的决定有所动摇了。

建安十六年,曹操的眼中只有曹丕,他一度想确定曹丕的世子身份,封曹丕为五官中郎将,所有人都认为曹丕是世子的更佳人选,包括曹丕和曹植。

此时曹植并不在继承人选当中。

但是,一篇赋,让曹操动摇了。

此后,曹操有意培养曹植。

东征孙权之时,他派曹植留守邺城,而不是曹丕。

这又让许多官员以为曹植成为了世子的人选。

而这也让曹丕心中也大为震惊,在震惊之余,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弟弟,将是他坐拥天下的路上更大的绊脚石。

曹植也意识到,自己是有希望坐上魏王的宝座的,但是需要和自己的哥哥曹丕斗上一斗。

曹操的良苦用心,曹植并没有珍惜。

他是一个典型的文人性格,放荡不羁,不受约束,思想开放,在一次曹操外出之时,曹植坐着魏王的座驾从司马门而出,在禁道上纵横驰骋。

这样僭越礼制的行为,让曹植丧失了争权夺位的机会。

这件事过了没多久,曹丕被正式立为世子,但是,世子之争埋下的仇恨,曹丕忘不掉,曹植也消不掉。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位,成为魏王。

同年,汉献帝禅位,曹丕称帝,完成了曹操的夙愿。

而作为放荡不羁的曹植,在曹丕称帝之后,穿上了丧服,来祭奠灭亡的汉朝,或许,他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求死,他知道,曹丕是不会放过他的。

在新仇旧恨的作用下,曹植被曹丕接二连三治罪,甚至想处死曹植。

但是,在其母亲卞太后的求情之下,曹丕没有处死曹植。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曹植以文采出众,曹丕也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试探,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赋诗一首,即可免除死罪,否则,杀无赦。

虽然此刻曹植迈着沉重的步伐,内心充满着失败者的抑郁,但这并不影响他才华的发挥。

一首《七步诗》,让曹丕动容,最终赦免了这个弟弟,赦免了这个昔日政治上的死敌。

作诗救命,才华不衰

被赦免后的曹植,处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仍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皇族生活。

他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监视,每天都生活在惶恐中,生怕一不小心又被抓住把柄,自己的皇帝哥哥就会对他治罪。

曹植在一次又一次的获罪中,性格最终收敛了许多,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软弱,也意识到了政治的残酷与无情。

为了表达自己对曹丕的拥戴,曹植发挥了自己无尽的文采来撰写赞表,称赞自己的哥哥曹丕是多么英明神武,并且将昔日曹操赏赐给他的宝贝,一件不留地全部交给了官府。

可以说,此时的曹植,把能说的好话已经说尽了,把能做的也都已经做了,为的就是祈求曹丕不要再难为自己,能让他有个安稳的生活。

可是,曹丕就是不答应,他怎么会轻而易举就满足曹植想要的呢?

为了不让曹植有安稳的生活,曹丕不断地改变曹植的封地,让曹植过着频繁迁徙的生活,甚至温饱问题也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精神和身体的折磨,让曹植逐渐丧失了昔日的光环,窘迫不堪的生活,让他后悔当初的任性。

而且,曹丕时不时还会用作诗来考验一下这位弟弟,看看他的才华是否退步。

一次,曹丕和曹植一起出行,在路上的时候,看到了两头牛在打架,其中一头牛因为力量弱小,坠入路边的水井中死掉了。

曹丕见状,十分新奇,一时间来了兴趣,他命在一旁的曹植根据这一状况赋诗一首,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诗中不能出现“牛”字,也不能出现“井”“斗”“死”等字。

并且规定诗必须是四十字,时间必须在马车行驶百米之内完成,如果没作出来,就要被斩首。

话刚说完,曹丕命人用鞭子狠狠抽了马几下,马车奔驰向前,速度极快。

曹植听到皇帝哥哥为自己又出了一道难题,这比当初的七步成诗还要苛刻,但为了活命,只选择作诗。

没过多久,他就在脑海中构思出了一首诗。

其内容为:“两肉齐道行,头上带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当曹植作完这首诗后,并未超过曹丕约定的时间,这一次曹植又依靠自己的才智保住了性命。

这个故事被记录在《太平广记》中,虽然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也能从其中看得出来,曹丕和曹植两兄弟之间的恩怨,并不是几首诗就能一笔勾销的。

曹植这首诗实际上和他的《七步诗》一样,有着极强的暗喻。

他将自己和曹丕的处境,用两头牛争斗的形式写了出来,并且暗示曹丕,如果步步紧逼,自己最终会因此丧命。

这也是在向曹丕示弱,表示自己的力量无法和曹丕相抗衡,希望曹丕能够高抬贵手,放自己一马。

也许是这首诗起了作用,曹丕后来并没有过分为难曹植,最终封曹植为雍丘王,并且有了自己的食邑,告别了那段饥寒交迫,食不果腹的颠沛流离生活。

曹植也是幸运的,他靠着两首诗活了下来,并且比自己的哥哥曹丕活得要长些。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驾崩,身为弟弟的曹植写下了《文帝诔》,表达了自己对兄长的哀思。

想必,此时在他的心里,也终于能够长舒一口气。

曹丕的离世,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解脱。

曹丕驾崩后,其子曹叡继位。

面对这位侄子,曹植是并不了解的,也没有过多的感情。

但是,他仍然渴望得到侄子的起用,希望能够在余生为曹家的江山社稷贡献一份力量。

他连续向曹叡写了数封慷慨激昂的奏表,祈求皇帝能够给他一个入朝为官的机会。

曹叡是怎么做的呢?

他面对叔叔的祈求,不为所动。

虽对曹植为国效力的精神大加赞赏,但是没有具体的行动。

对于曹叡来说,曹植仍然是个需要提防的人物,因为这位叔叔太有才华了,不得不让人提防。

虽然曹叡没有过多难为自己的这位叔叔,但还是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不断更改他的封地,不让其过得安稳。

曹植一颗报国之心,却始终没有施展的机会。

他屡次觐见曹叡,想得到一官半职,但是他并不明白,自己越是积极要官,曹叡就会对他越加提防。

终于,他放弃了,他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接受了自己的处境。

太和六年,曹植郁郁而终,活了四十一岁。

在他死的时候,没有作诗,因为他已经没有活下去的欲望,此时作诗对他来说,已经没有意义。

人们常说,帝王家没有亲情可言,曹丕和曹植的故事足以证明这一点。

曹植的才华曾经是他成为世子的加分项,但是他没有珍惜,最终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后半生惨重的代价。

在死亡的边缘,曹植依靠自己的才智,挽救了自己两次生命,也确实比自己的曹丕兄长活得要久一些,在这一点上,他赢了。

我们为曹植感到可惜,因为他生在帝王家,空有才华,却无法施展,文采斐然,也只能是惶恐度日,他如果能一直活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不去触碰政治,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参考文献

《魏书》

《试析曹丕与曹植的关系》

《魏文帝曹丕传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4/501050.html

“曹丕以两头牛打架,让曹植作诗,不能出现“牛”字,结果流传千古” 的相关文章

宋庠:北宋时期宰相,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宋庠:北宋时期宰相,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开封府雍丘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之人,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因刘太后赏识,被越级擢升为太子中允、直史馆...

汉武帝那么爱陈皇后 汉武帝为何还要废她

汉武帝那么爱陈皇后 汉武帝为何还要废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竟然废了心爱的陈皇后,为何还是废了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形容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情侣。如果真的能够发生这种事情,可以说对于两家人来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毕竟在传统的观念中都是很希...

武则天能够李治欲罢不能 武则天到底比王皇后好在什么地方

武则天能够李治欲罢不能 武则天到底比王皇后好在什么地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到底比王皇后好在哪里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世人皆言“脏唐臭汉”,对于唐朝来言,开启这个“脏头”的人是谁?不是李世民强纳齐王妃,而是李治和武则天这两人。武则天14岁进宫,本是李世民的“媚娘”,但可惜李世民却根本不喜欢她。因而武则天,就借照顾李世...

王衍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衍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衍出身琅琊王氏。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

废掉胡皇后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后悔

废掉胡皇后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后悔

胡皇后在朱瞻基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后来因无子被废后。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朝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位皇后胡善祥,她被明宣宗朱瞻基废黜后,就受到了张太后的同情。此后宫中但凡要举行宴会活动,张太后就会把胡善祥引到孙皇后的上首去坐。这也是对明宣宗无声的抗议。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上...

历史上曹叡是真的不知道司马懿有异心吗?

历史上曹叡是真的不知道司马懿有异心吗?

曹睿,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作为曹魏重臣,辅佐曹魏四代君主,功勋赫赫,但是,司马懿又有异志,而且老谋深算,阴险狡诈,最终,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了曹魏大权,成为奸臣。那么,问题是,曹操都看出来司马...

宋江想要接受诏安的时候 鲁智深为什么要提出散伙

宋江想要接受诏安的时候 鲁智深为什么要提出散伙

还不知道:宋江想答应招安,武松与鲁智深反对,为何只有鲁智深提出散伙?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们的印象中《水浒传》里的108条好汉,一个个都是正义豪迈的义士,总是嫉恶如仇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惜后来他们在宋江的带领下答应了大宋朝廷的招安,落得一个悲惨结局。据说不过...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位雄略之主,但在汉武帝统治的中后期因为政治、经济高度发展,与其相配的另一社会现象是法制建设空前发达,刘彻开始爱用酷吏来镇压人民,为此来加强君主集权,也为了抑制地方性豪强、游侠与诸侯也可以短期内防止地方上土地的兼并,并且严明了法度。杜周就是其中之一。杜周出生于南阳郡杜衍县,他本来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