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回忆于凤至:我不爱她,要不是我爹逼迫,我不会娶她的
1:
1990年3月20日,93岁的于凤至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因为三个儿子都已相继去世,陪伴在她身边的只有唯一的女儿张闾瑛。
张闾瑛伏在母亲耳边,轻声问道:“母亲,您还有什么要交代的!”气若游丝的于凤至听到女儿的呼唤后,用尽所有力气才睁开眼睛。
突然,于凤至握着女儿的手,说:“一定要帮我去看看汉卿,一定要去!”于凤至口中的汉卿,就是她一生更爱张学良。
张闾瑛知道,虽然父亲和母亲已经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但母亲没有一日不思念父亲的,也可以说,父亲是母亲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她赶紧回应母亲说:“您放心,我一定去,一定把您的话带到!”于凤至轻微地点点头,再次陷入昏迷,这一次,她再也没有醒过来。
于凤至是带着遗憾走的,自从和张学良分开后,她日夜期盼着可以重逢,即便被离婚,但在她心里,自己依然是张学良的丈夫。
所以于凤至还交代女儿,在自己的墓碑上要刻上“张于凤至”四个字,冠以夫姓,是她对张学良最后的表白。
命运弄人,于凤至等了半个世纪,最后也没有等到她的汉卿,可在她去世一年后,张学良就恢复了自由。
1995年,张学良变卖了资产,带着妻子赵四 *** 飞往美国并定居夏威夷,一切安顿好后,他在女儿和女婿的陪伴下来到了于凤至的墓地。
当看到“张于凤至”四个大字时,张学良老泪纵横,他哽咽地说:“此生无憾事,为负此一人!”
从这简单的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学良对于凤至是有亏欠之心的。
然而,在不久后的一次采访中,当提到和于凤至的婚姻时,张学良却强调我:“我从来没有爱过我的之一个夫人,是我父亲逼迫我娶她的,我是没办法,我害怕我爹!”
于凤至若是听到张学良的这段话,一定会很伤心吧?其实,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于凤至单方面的付出。
于凤至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南崴子乡大泉眼村,虽然出生于农村,但于凤至的家世却不普通,她的父亲于文斗经营粮食生意,在当地富甲一方,还是当地的商会会长。
尽管彼时正处在封建年代,但于文斗却没有重男轻女之心,他培养女儿也是不遗余力。在于凤至8岁时,她就送去读私塾。
于凤至继承了父亲的聪慧,在私塾期间读书很优秀,5年后,年仅13岁的于凤至又考入了奉天女子师范学校。
这样的于凤至也属于新时代女性,如果不是父亲和张作霖给她和张学良定亲,于凤至应该也会成为一个站在时代前沿的女子。
但一场婚姻,改变了她整个人生。
2:
刚订婚时,张学良百般不愿意,虽然他只有15岁,可读过洋学堂,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理想中的伴侣应该是那些洋学堂或者名媛。
于凤至从他人口中得知张学良对自己不满意,很有骨气地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信的,大概意思是,你要是不愿意也无所谓,我也不是非你不嫁。
于凤至是通过一首小诗来传达自己意思的,张学良看到信后,感叹她漂亮的字和诗句表达方式,在心里对于凤至有了几分好感。
而且,父亲张作霖也逼的很紧,最后竟然说:“婚后你可以继续在外胡闹,只要不领回家就行!”
父亲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张学良再反抗定会惹怒父亲,他终于点头说:“好,我同意结婚!”
1916年8月,18岁的于凤至嫁给了15岁的张学良,他们的婚礼是在郑家屯吴俊生宅地举办的,吴俊生亲自担任主持人。
婚后的他们回到了沈阳,住进了张学良的府邸,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帅府。大帅府内人员较多,光是姨太太就有四位,如何在这个家立足,是考验于凤至的难题。
于凤至到底是读过书的大家闺秀,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做到了游刃有余,不但公公张作霖经常夸赞她,那几位姨太太对于凤至也非常满意。
能得到大帅府上下的认可,足见于凤至的高情商,但她的日子过的并不开心,这一切都源于张学良对她的生疏。
3:
因为比张学良大3岁,婚后张学良一直称呼于凤至为“大姐”,相信没有哪个女人愿意让丈夫如此称呼自己的。
除此外,张学良和她相处时,压根不像丈夫和妻子,更多的是相敬如宾,此时年方18的于凤至也渴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张学良就是不给她。
而且张学良因为迷恋北平和天津的繁华,经常一去就是几个月,于凤至自然知道张学良在外身边一定会有“其她女人”,独守空房的她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于凤至猜的没错,张学良身边从来不缺莺莺燕燕,而且那些女子都是京城名媛,无论是气质还是谈吐,都是张学良喜欢的类型。
于凤至也想过限制张学良,可几次尝试都失败了,张学良非但不改,反而为此和于凤至发生争吵。
于凤至从小接受的教育,让她觉得吵架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张作霖也找到于凤至,宽慰她说:“你把自己夫人的位置保证,其他的不要计较太多!”
此后,于凤至不再过问,也给自己留个清净,几年后,张学良迎娶了二夫人谷瑞玉,于凤至哭了一夜,她只有一个要求,不允许谷瑞玉踏进大帅府。
所以谷瑞玉每次来沈阳都在外居住,她曾多次尝试去大帅府,但都没有得逞,虽然张学良不爱于凤至,可他还是很尊重她的。
于凤至是一个很有智慧,而且能够挑大梁的女性,当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于凤至和五姨太临危不乱,这才保住大帅府正常生活秩序,同时也打消了日本人顾虑,为张学良回东北赢得了时间。
张学良独掌东北大权后,身为夫人的于凤至常伴随其身边,为了丈夫的政治生涯,于凤至也是呕心沥血。
1932年,于凤至组织华北妇女救国会,还派遣大批掩埋队,出关掩埋战死的战士,时年3月,于凤至还辅佐张学良慰劳沪战军士和受灾难民,还给难民送来粮食、生活用品等等。
于凤至的努力,为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增光添彩,她真的做到了“贤内助”,其实原本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关系是很融洽的,但一个女人的出现却打破了他们之间的平衡。
这个女人就是陪张学良走到最后的赵一荻。
4:
当年,赵一荻从天津来到奉天探望张学良,其父亲竟然登报声明,说女儿和张学良私奔了,狠狠地摆了张学良一道。
原本张学良没有想过迎娶赵一荻,结果闹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也只能顺水推舟将赵一荻留在了奉天。
尽管赵一荻没有住进大帅府,但于凤至依然感受到了威胁,尤其是她给张学良生了儿子后,于凤至知道这个女人再也不会离开了。
既然无法阻止,就选择接受,于凤至没有吵闹,她不但将赵一荻生的孩子接回大帅府抚养,还允许赵一荻以秘书的身份公开陪伴在赵一荻左右。
于凤至始终记得公公的提醒:“只要守住夫人的位置,其他的都不要计较!”但这个位置最终还是丢了。
当年张学良被软禁后,原本是于凤至陪伴他,但因为心情压抑、居住环境潮湿等原因,导致于凤至患上了乳腺癌,不得不去美国治病。
来接替于凤至的就是赵一荻,于凤至本想病好后立即回到张学良身边,但她把事情想的太过简单了。
虽然保住了命,但于凤至却再也回不来了,消沉一段时间后,她决定在美国开拓新的天地,为了张学良日后不愁衣食,她决定进军商界。
于凤至遗传了父亲的经商天赋,在股票界大有作为,积累下了亿万身价,但就在她期盼着张学良早日团聚时,却接到了对方的离婚协议书。
为了给赵一荻名分,张学良只能伤害一直为他着想的“大姐”,虽然已经在美国,但于凤至骨子里依然有那个年代女人特有的保守,一个女人被丈夫离婚,这辈子的尊严所剩无几。
但因为爱,所以选择了成全。
尽管心如刀割,但于凤至还是痛快地签字,其实于凤至当时的想法是,虽然和离婚了,但自己依然是张学良的妻子。
那边张学良和赵一荻举行了浪漫的婚礼,在美国豪宅中的于凤至眼泪都流干了,即便如此,她依然没有责怪张学良。
爱一个到极致,就是接受他所做的一切。
后来七十多岁的于凤至,又不顾女儿的反对,坚决做地产行业,她的理由还是为了给张学良攒钱。
到于凤至去世,她不但为张学良留下了好莱坞山顶的两栋豪宅,更是留下了大量的股票、存款等等,足可以保证张学良晚年不用为钱发愁。
她留给张学良的,还有一座空坟。当时于凤至购买了两块毗邻的墓地,她说:“既然生不能共枕,那就死后同眠!”
但张学良再次辜负了她,他只继承了亿万家财,死后却选择和赵一荻同葬,如果于凤至地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后悔自己一生不求回报的付出。
想来她是不会的,因为她从始至终就知道张学良不爱自己,还那样的为他奔波、考虑,足见于凤至对张学良是不求回报的。
所以,后来流传一段话:娶妻当娶于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