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武宗李炎对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5-11)300

唐武宗李炎对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首先是严格进士覆试制度,提高铨选质量,选拔真才实学。进士科是唐代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门径,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时间的流转,“进士科当唐之晚节,尤为浮薄,世所共患也”,其弊端也日趋明显。

有鉴于此,会昌三年(843年)正月下敕文,“礼部所放进士及第人数,自今已后,但据才堪即与,不要限人数,每年止于二十五人”,这样做,虽难免依权弄法,徇私舞弊现象的存在,但不拘一格、选拔真才实学确也收到一定效果,史言“李德裕抑退浮薄,奖拔孤寒”即此谓也。

又如,会昌四年(844年),王起知贡举,放及第二十五人,续奏五人才堪及第,结果由于覆试,只录取一人;会昌五年(845年)二月,谏议大夫陈商知贡举,放及第三十七人。三月,白敏中奉敕覆试,结果覆落七人。这样严格选举,自然有助于官僚队伍素质的改善。

其次是对新科进士的实授,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会昌二年(842年)四月,李炎下敕:“准太和元年十二月十八日敕,进士初合格,并令授诸州府参军,及紧县尉,未经两考,不许奏职。盖以科第之一,必宏理化,黎元之弊,欲使谙详。近者诸州长史,渐不遵承。虽注县寮,多糜使职。苟从知己,不念蒸民,流例寝成,供费不少。会昌二年(842年)选格,改更新条,许本郡奏官,便当府充职一人,从事两请,料钱虚占。吏曹正员,不亲本任公事,其进士宜至合选举,许诸道依资奏授,试官充职,如奏授州县官,即不在 *** 之限。”

按,进士中举以前,由于经年苦读,无暇过问闾里疾苦,故对民情并不谙熟,像从前那样辄及第即除授正职,就难免出现“苟从知己,不念蒸民”的情况。当然,这不是举子们的责任,因为他们没有门荫可以依靠,惟以伏案经年才有跻身仕途的机会,他们的不谙民情,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乃是社会制度造成。

针对这个实情,规定须经两考,方可实授,则多少可以避免敕文所说的弊端。另外,从敕文中可以看出,对诸道奏授官也作了一定的限制,关于这一点尚有更为详备的规定,“近日诸道奏官,其数至广,非惟有侵选部,实亦颇启幸门。向后淮南、两浙、宣、鄂、洪、潭、荆、襄等道,并不得奏请。其三川边镇、河南北地远官,无选人肯去,阙员稍多处,即任量切奏请,仍每道一岁不得过七员”。诸道奏授官过多,不仅造成“料钱虚占”,“供费不少”,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负担,同时也“颇启幸门”,使得恩非出于朝廷,权则归于私门,容易形成地方集团势力,影响朝廷威信。对此加以限制,不仅可以避免上述情况,也可以增强中央政丵府的凝聚力。

对策之二是,对官宦的门荫特权进行了限制,并严格控制官员的 *** 范围,防止堕政害民,提高官吏队伍的素质。唐人入仕之途甚多,除通过科考以外,利用门荫特权入仕者,其数亦不在少。科举取仕固不免流弊,但较门荫取仕,则其优点十分显明,因为凡参加科选者,必然要经过多年寒窗苦读,不似有门荫特权的子弟,可以不学无术而凭父祖的功勋劳绩,直接获得禄位。

会昌二年(842年)四月,李炎下敕,其中云:“今一身属太常金吾,一门尽免杂差役。今日已后,只放正身一人差使,其家下并不在影庇限。……高秩峻级,荣荫子孙,盖宠劳能,著存令式。近者渐寡廉朴,多补名身。不独假荫近房,兼有规求厚利。选曹既阙磨勘,长吏不闻纠绳。此弊公行,吏途太滥,自今后并须准格用荫,人数年限,不得逾越。委吏部及御史台严加宽察。据其选授官列本道本州,须审磨勘,稍疑渝滥,及察知冒卖资荫,便收禁牒报有司。”从中可知,门荫特权,尤其是滥用、冒用门荫特权,已成为中晚唐社会一大弊病,因为那些豪门子弟往往是“自幼授官,多不求学,未详典法,颇有愆违”,不仅造成“吏途太滥”,而且还由于“一身属太常金吾,一门尽免杂差役”,使许多人得免差役赋税,这样势必影响政丵府的财政收入。

因此对门荫特权加以限制,不但能提高官僚队伍的素质,还可以扩大国家的财源,增加国家控制的编户齐民,会昌时期人口有显著的增长,恐怕与限制官宦的荫庇权,使许多人口重入国家户籍,也不无关系。因此,可以说,会昌年间明令限制门荫特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用荫标准,对于避免或减少“其中亦有影庇,真伪难分”,肃净官吏队伍有着积极的意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5/504003.html

“唐武宗李炎对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的相关文章

胡善祥作为明朝第一个被废的皇后 太后为何还要同情她

胡善祥作为明朝第一个被废的皇后 太后为何还要同情她

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太后为何同情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402年,济宁锦衣卫百户胡荣家中有一个女娃降生,这个女娃便是胡善祥。公元1417年,朱棣降旨将胡善祥指给孙子朱瞻基做王妃。从朱棣择储来看,早就有意将皇位传给朱瞻基。换言之,胡善祥是朱...

在历史上,雍正的的后宫有多少妃子?分别是哪些人?

在历史上,雍正的的后宫有多少妃子?分别是哪些人?

雍正,清朝第五位皇帝,是清盛世承前启后的大政治家。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年两部清朝穿越电视剧,《宫锁心玉》《步步惊心》把雍正这个男人,放在了大众的视野中。那个时候街头巷尾讨论的男人不是明星,而是四爷。此后的一部《甄嬛传》,让四爷一直到今日,在各大网站都拥有者超高的粉丝以及点击播放量...

马岱的实力怎么样?与魏延相比如何?

马岱的实力怎么样?与魏延相比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马超进攻葭萌关,张飞要战马超,立下军令。诸葛亮下令,让魏延带五百人先行,作为先头部队,魏延最先来到关下,和杨柏交战时,魏延在十合之内,将杨柏打败。魏延准备夺张飞的头功,这时,马岱出现了,两人一交手,马岱十合之内,败给了魏延。这里面,值得讨...

李光地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作为?

李光地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作为?

康熙时期有个大臣叫李光地,才学出众。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李光地是清朝时期的名臣,深受康熙帝重用,在平定三藩之乱,治理海河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也被雍正帝高度赞誉为“一代完人”。但在民间李光地的争议却非常大,被人指责“少年卖友,中年夺情,晚年有私生子。”那么李光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出仕为官李光地...

曹操能统一中原是因为挟天子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操能统一中原是因为挟天子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孟德为何能统一中原?不只是挟天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有一位口碑两极分化的枭雄,他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世人都说曹操是乱臣贼子,以要挟天子来得到天下,这样一个人就算成就了大业,但也因此遗臭万年。可是纵观他在三国...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很多人都说康熙是因为过于疼爱孙子弘历,才最终决定传位给皇四子胤禛,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这还要从当年雍亲王府的首次见面说起,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年,整个清廷都笼罩在“九子夺嫡”的肃杀氛围中。希望渺茫的皇四子胤禛决定走亲情路线,借着赏花的名义,把老...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孙吴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被称为“佛画之祖”。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又与赵达的算术、严武的弈棋、皇象的草书等号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不...

曹魏灭亡蜀汉之后 曹魏为何17年后才对东吴下手

曹魏灭亡蜀汉之后 曹魏为何17年后才对东吴下手

对蜀汉灭亡17年,曹魏灭亡15年后,为什么东吴才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公元263年,曹魏对蜀汉亮剑了——发动了“大决战”。曹魏的“掌舵者”司马昭派出了钟会、邓艾、诸葛绪“三剑客”分三路攻蜀。当钟会的主力大军在占领汉中大部分据点后,却在剑门关外时,遭遇回援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