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打成一锅粥,为啥没有外族入侵?你看是谁在镇守边疆就明白了
中国历史上亡于外敌入侵的王朝数不胜数,外敌的入侵往往会发生在王朝内乱之时,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王朝最终走向覆灭。
东汉末年,天下军阀割据,彼此之间争斗激烈,东汉皇室也大权旁落,汉献帝刘协也成为了傀儡皇帝,按理说这样的背景,绝对是外敌入侵中原的大好时机。
但事实告诉我们,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外敌入侵,即便是在后来东汉灭亡,三国鼎立期间,也同样没有外敌的入侵,直到西晋时期才有匈奴对中原王朝发起战争,这是为何?
张辽大败北方异族乌桓
在三国建立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孙曹刘各自占据着不同的土地割据自立,曹操的地盘几乎都在北方,所以他所面临的自然就是北方边境之外的异族。
这一时期,北方的异族主要是匈奴、乌桓以及鲜卑,这三族的情况完全不同。
首先匈奴早在汉武帝时期,便被收拾的服服帖帖,即使是在百年之后的东汉末期,匈奴依然没有从重创中完全走出。
虽然此时东汉的实力也不怎么样,但打击匈奴还是可以的,更别说北击匈奴一直以来都是汉朝的“优良传统”。
至于乌桓,早在东汉时期,一部分族人就归顺了汉朝,此后百余年皆作为汉臣存在,同时担负驻守边疆的事务,但在汉灵帝时期,乌桓在张纯、张举的带领下反叛。
公孙瓒在河北期间,经常与乌桓军作战,两方势不两立,当袁绍讨伐公孙瓒时,乌桓倾力相助,此后乌桓和袁绍形成了利益上的绑定关系。
但随着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败北,且在不久后病逝后,乌桓也没有了靠山,被曹操麾下大将张辽率军在白狼山大败,数万乌桓尽数投降,此后乌桓一族便没有了威胁。
总的来说,乌桓属于首鼠两端的那种,行事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他们在当时所有的外族中,属于威胁较小的一类。
张辽大败乌桓后,乌桓一族就再也没有了能和中原势力抗衡的资本,甚至在不断的民族融合中,乌桓一族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中。
至于鲜卑,也在曹操的打击下被整治的服服帖帖,不敢打起一丝关于中原的贪念。所以东汉末年,北方的异族不敢入侵中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曹操和其麾下的大将。
蜀汉西凉平定西南异族
说完曹操所在的北方,再来看刘备所在的西南面,在东汉末年,西南地区的异族主要是蛮族和羌族,这两族在历史上和汉朝也发生过争斗。但因为地处偏远,且随着汉朝的逐渐衰弱,使得他们并没有像匈奴那样受到致命的重创。
西部地区异族的平定,不仅有刘备蜀汉的功劳,还与西凉马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刘备坐拥蜀地,虽然拥有地形上的优势,但也要防备异族的袭击,为了平定异族,蜀汉多次与之展开交涉,虽然进展缓慢,但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效果。
比如诸葛亮与孟获之间的故事,就是蜀汉与异族之间的一次交锋,小说中写到“诸葛亮七擒孟获”,虽然历史上并非如此,但孟获最后确实是归顺了蜀汉,并被诸葛亮任命为御史中丞一职。
孟获作为异族首领,他的归顺即代表着一族的归顺,此后直到诸葛亮去世,西南异族再无生出事端。
除了蜀汉外,西凉马家也在平定西部异族时居功甚伟,西凉军所在的地方,南面有蛮族,北部有羌胡,西凉军掌控着长达千余里的边境防线,于抵御异族入侵而言,绝对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
东吴平定沿海异族山越
在东南方向,东吴所面临的异族威胁,主要来自山越一族。他们大都分布在沿海一带,对东吴存在巨大的威胁。
山越族其实并不像匈奴那样,是纯粹的异族,而是自秦朝之后,各民族不断融合的产物,到了东汉末年时期,山越已经和 *** 相差不大,有些族人还是为了逃脱赋税而躲进山林的 *** 。
孙氏坐稳江东后,山越便成为了孙吴政权的心腹大患,和乌桓一样,山越也曾联合袁氏,对其他政权发起战争。比如在198年,袁术就曾命手下将领伙同山越,对孙吴发兵,但是被孙策击破。
此后孙吴政权统治者便将山越视为心头大患,多次派兵武力镇压,孙权当政时期,就曾命黄盖、吕蒙等人前往山越族人聚集之地镇守,以防滋事。
孙权对山越的征讨一直持续了二十余年,期间虽然多次大败山越,但始终未能彻底平定。直到234年孙权任命诸葛恪为将军时,才出现了改观。
在诸葛恪的计策下,吴军将山越尽数分割包围,却不与其交战,而是等到粮食成熟时,将所有的粮食尽数收割殆尽,迫使山越在缺乏粮食的情况下出山求和。随后孙权将山越中的成年男性编入军队,其余之人编入百姓户口。
经过历时二十余年的不断征讨,山越一族绝大部分成员被迫出山,成为吴国的百姓。他们的出现,对江南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山越的汉化也迅速得以进行,到了南北朝末期,山越几乎已经绝迹,只有零星的些许记载。
结语:
尽管三国时期中原战乱不断,孙曹刘等人也各自为政,但在抵御外族一事上,他们从来都不含糊。毕竟彼此之间的斗争,还是属于 *** 内部为争夺权利的冲突,若要是外敌进犯,那性质上就完全不同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民族也在不断的融合,当年的那些异族,在今天或许已经消失不见,也可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他们也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