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航空母机/空天母舰”确有其物
航空母舰这一现代巨型军事装备早已被人们所熟悉,但提到“航空母机/空天母舰”,大多数人的之一反应是 这种武器仅仅存在于科幻小说和想象中。
其实,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苏联还真研制出这一新型军事装备,并在二次世界大战用于实战。
轰-歼结合的现实需求及设计思路
之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在总结此战空军的使用经验教训时,对轰炸机和歼击机的使用上有两点共识:轰炸机在缺少歼击机护航的情况下,自身损失极大,也难以取得理想的轰炸效果;而歼击机也因载油少,航程短,难以到敌纵深遂行空战任务。人们想找出轰炸机和歼击机能够优势互补、弱项共避的使用办法。其中用轰炸机搭载歼击机形成轰-歼联合为一体的战斗单元,就是解决办法之一。轰炸机有歼击机护航,安全性大大增强,而歼击机也因由母机携带,作战半径增加,会在敌纵深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苏联航空工程师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瓦赫米斯特洛夫,根据这一需求和思路研制出代号为“Звено-1”的轰-歼联合体。他用TБ-1型轰炸机为母机,И-4型歼击机为搭载机,形成轰-歼联体的战斗单元。
图为ТБ-1轰炸机与И-4歼击机组接而成的轰-歼联体战斗单元,以及歼击机与轰炸机分离想象图
TБ-1型轰炸机为苏联1929年生产的双引擎重型轰炸机,发动机功率2680马力,更大起飞重量7750千克,更大时速178千米,升限4700米,航程1350千米,更大载弹量1200千克。И-4型歼击机为苏联1927年生产的单发双翼歼击机,发动机功率480马力,时速250千米,起飞重量1427千克,升限7120米。
因И-4型歼击机为双翼机,为搭载方便,将其下单翼去掉,变成上单翼机。在TB-1型轰炸机的两翼面上各设有三个支撑和锁扣装置,前2后1,用以固定И-4型歼击机。前两点的解锁控制装置在歼击机驾驶舱内,由歼击机飞行员解锁。后一点的解锁装置,在TБ-1型轰炸机的驾驶舱内,由轰炸机驾驶员负责解锁。解锁顺序为先前两点,后后一点。两架И-4型歼击机经由木制滑道推到TB-1轰炸机的两翼上固定。“Звено-1”在起飞和飞行过程中,И-4型歼击机发动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其用油由母机供给。“Звено-1”在到达预定空域后,И-4型歼击机按TБ-1型轰炸机驾驶员的指令,按解锁顺序解锁离机,歼击机自行飞出,轰炸机和歼击机各自执行自己的战斗任务。内部人士将“Звено-1”戏称为“瓦赫米斯特罗夫空中杂技”。
试验证明轰-歼结合是可行的
1931年12月3日,“Звено-1”开始首飞。TБ-1轰炸机试飞员为扎列夫斯基和沙拉波夫、И-4型歼击机试飞员为契卡洛夫和阿尼西莫夫。设计师瓦赫米斯特洛夫也在TБ-1型轰炸机上。“Звено-1”起飞后,在高度1000米,时速160千米时,机长扎列夫斯基下令И-4型歼击机解锁离机。但此时出现了纰漏,按顺序应该先由歼击机飞行员把前部两个固定点解锁,然后再由TБ-1型轰炸机驾驶员把后部的一个固定点解锁,但TБ-1型轰炸机驾驶员未等契卡洛夫解锁,提前将契卡洛夫飞机的后部固定点解锁,结果使契卡洛夫飞机的前轮空转,把TБ-1型轰炸机的机翼压出凹陷,契卡洛夫立即将前部两固定点解锁,他的飞机得以迅速离机。
此时另一架由沙拉波夫的飞机还在TБ-1的机翼上,TБ-1虽瞬间失去平衡,但机组及时给沙拉波夫的飞机解锁,使其飞机得以离机。而后TБ-1型轰炸机和И-4型歼击机顺利返航。“Звено-1”首飞后,为避免离机解锁顺序出现差错,把解锁的全部控制系统安装在歼击机的驾驶舱内,由歼击机驾驶员按母机的指令自行解锁。
1933年9月,TB-1型轰炸机搭载机改为两架И-5型歼击机,代号“Звено-la”。И-5型歼击机为苏联1931年生产的单发双翼歼击机,发动机功率480马力,时速268千米,起飞重量1355千克,升限7300米。“Звено-la”试飞也很顺利。
1934年8月开始,母机改换为尚未投入批量生产的4引擎重型轰炸机TБ-3。该机发动机功率4970马力,更大时速288千米,更大起飞重量21000千克,升限7740米,续航距离2250千米,更大载弹量4000千克。
母机改为TБ-3型轰炸机后,从1934年8月开始,先后顺利进行了“Звено-2”(搭载3架И-5歼击机,1934年8月)、“Звено-3”(搭载2架И-Z,吊挂在机翼下)、“Звено-5”( 1架И-Z在空中吊挂在机身下,1935年3月)、“Звено-6”(在机翼下吊挂2架И-16,1935年8月)的试验飞行。
1935年11月,瓦赫米斯特洛夫设计出代号为“Звено-7”的轰-歼联合体。一共有5架搭载机,机翼下吊挂2架И-16型歼击机,机翼上安放2架M-5型歼击机,1架И-Z型歼击机在母机机身下,进行空中对接。该机1935年11月20日首飞成功。
1931-1936年5年间的试验飞行证明,轰-歼结合的 *** 是可行的。
图为ТБ-3轰炸机与И-16歼击机组接而成的轰-歼联体战斗单元
装备过程历经波折
1937年,瓦赫米斯特洛夫决定把搭载的И-16型歼击机外挂航空炸弹改成俯冲轰炸机。И-16型歼击机是1934年投入批量生产的新型歼击机,为张臂式下单翼机,起落架可收放。该型机是苏联三十年代使用最多的歼击机,曾参加西班牙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该机一直使用到苏联卫国战争初期,总计生产6555架。И-16型歼击机更大时速470千米,更大起飞重量1882千克,更大升限9900米,更大续航距离560千米。该机改为俯冲轰炸机后,可携带2颗250千克炸弹,其用油由母机供给,使其作战半径增加80%。航空母机的航程可达2500千米。到达目标上空后,携带两颗250千克炸弹的俯冲轰炸机,在2500米的高度离机。以时速410千米的航速飞向目标,可以650千米的航速进行俯冲轰炸。
图为ТБ-3轰炸机与И-16歼击机组接而成的轰-歼联合体侧视图
1938年,这一重型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的联合体命名为СПБ。伏罗希洛夫元帅和海军人民委员弗利诺夫斯基同意将其装备部队。1938年10月,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签署命令,同意将СПБ装备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各拨出20架TБ-3型轰炸机和40架И-16型歼击机改装成20组СПБ,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使用。但此举并未落实,其原因之一是工厂不能足量提供TБ-3型轰炸机,后将其数量减为12架,但也未能及时供货。其二是对СПБ这一新装备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少。后来,СПБ改装任务未列入1940年的生产计划,还取消了工厂的改装小组。就连热心于此项装备的海军也停止了对研究和改装的拨款。因此СПБ的研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1940年,当德国大力发展俯冲轰炸机并纳入建制后,苏联因缺少俯冲轰炸机,才又把СПБ的生产提上日程,开始向工厂订货。1940年6月,由莫斯科郊外的207厂装配的5组СПБ,配给了黑海舰队航空兵62航空旅32歼击机团第2特种飞行大队,大队长舒皮科夫,内部戏称该大队为“舒皮科夫杂技大队”。该大队的基地在耶夫帕托里亚(乌克兰)。1941年,不知是何原因,黑海舰队司令下令拆除了TБ-3型轰炸机的吊挂装置。СПБ的使用再次搁浅。
图中的轰炸机共搭载了5架歼击机,怪不得装备该型飞机的大队被称为“杂技大队”
战场使用颇有成效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为阻止德军在罗马尼亚对苏联的进攻,黑海舰队航空兵为切断德军的运输线,对离康斯坦察60千米的横跨多瑙河的切尔纳沃特大桥实施轰炸。如果该桥被毁,就会中断康斯坦察港和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及其他主要工业中心的运输线,这将给德军的物资补给以沉重打击。但黑海舰队航空兵所用的СБ和ДБ-3轰炸机未取得明显战果。为此,1941年7月22日,莫斯科紧急命令恢复“舒皮科夫大队”,再次对切尔纳沃特大桥实施轰炸。
为了轰炸切尔纳沃特大桥,“舒皮科夫大队”准备使用3组СПБ,每架И-16型歼击机加装了可载95公升汽油的副油箱,可增加35分钟的续航时间。
7月26日,2组СПБ从耶夫帕托里亚起飞,之一次执行轰炸康斯坦察港的战斗任务。当飞过黑海,在距罗马尼亚海岸40千米处,4架И-16型歼击机离开母机,飞向康斯坦察,对炼油厂和储油罐实施轰炸。4架И-16型歼击机完成轰炸任务后,飞到奥德萨,加油后,飞回耶夫帕托里亚基地。
8月10日3时,3组СПБ飞向切尔纳沃特大桥(其中1组因故障,中途返航),当飞行310千米后,在距多瑙河岸边15千米处,4架И-16型歼击机离机,15分钟后飞到切尔纳沃特大桥上空对其轰炸,虽遭到高射炮火拦截,但仍从1800米高度俯冲至300米投弹轰炸,后安全返航,6时40分在奥德萨机场降落。
8月13日,使用3组СПБ,再次对切尔纳沃特大桥实施轰炸,СПБ午夜起飞,5时50分攻击结束。6架И-16型歼击机将大桥构架炸毁。返航途中又对地面德军进行了攻击。7时5分在奥德萨落地。加油后返回耶夫帕托里亚基地。
СПБ3次轰炸任务的顺利完成,增强了黑海舰队领导使用СПБ的信心,决定将СПБ的数量增加到5组。为进一步增加СПБ的数量,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曾面见斯大林,要求增拨T B-3型轰炸机,但因战争之初T B-3型轰炸机损失严重,已无机可拨。因此СПБ的使用数量一直保持在3组。
1941年8-9月间,黑海舰队航空兵使用СПБ多次执行对康斯坦察船坞、多瑙河渡口、别里斯拉夫渡口以及扎波罗若热地区实施轰炸任务。在空战中И-16型歼击机曾击落2架BF-109敌机。1941年10月1日,大队长舒皮科夫在空战中牺牲。此后СПБ的使用次数逐渐减少。
在战争期间,СПБ共进行战斗飞行30多次,虽然并没有更显赫的战绩,但把“航空母机”的设想变为现实,这在航空史上是值得书写一笔的。
结语
在苏联研制轰-歼联合体的同一时期,德国也在从事这方面的研制工作,也进行了轰-歼搭载的试验飞行,但研制并未深入,也不曾用于实战。上世纪50年代,美国也曾用B-36远程轰炸机与F-84护航战斗机进行对接试验。后因空中加油机的出现,空中加油成为拓展护航战斗机作战半径更加方便可行的 *** ,于是轰-歼联合体的研制计划随之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