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在宋朝官员子弟考中进士后还要进行复试,是为什么?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5-16)290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定都东京开封府,建立宋朝。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考试起于隋,兴于宋,是古代贵族政治衰弱的一个重要催化剂,发展到宋朝,皇帝老赵家特别重视科举,宋太祖开宝元年,宋朝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在这次考试后,宋太祖赵匡胤专门下了道圣旨,规定以后凡是官二代考科举必须在中进士后重新到中书进行复试:

因下诏曰:“造士之选,匪树私恩;世禄之家,宜敦素业。如闻党与,颇容窃吹,文衡公器,岂宜私滥!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委中书覆试。”

赵匡胤为何要下这么一道圣旨?原因是这次的科举考试选出进士后,有一个叫陶邴的高中第六名,而陶邴的父亲陶谷就是当科的主考官。陶谷是什么人?他不但是当时的户部尚书,并且还是赵匡胤顺利登基的大功臣。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兵进开封,然后就是准备登基做皇帝,不过他在当皇帝之前必须要经过一道手续,就是要有后周皇帝禅让的诏书,可当时的后周恭帝还是个幼儿,没人写这道诏书,赵匡胤正头疼时,后周翰林学士承旨陶谷站出来,亲手送上来一份早已写好的禅位诏书:

初,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穀在旁,出诸怀中而进之曰:“已成矣。”太祖甚薄之。尝自曰:“吾头骨法相非常,当戴貂蝉冠尔。”盖有意大用也,人多笑之。

陶谷为此立有大功,可实际上赵匡胤人前说要重用他,心里却未必这么想,陶谷对于赵匡胤来说是功臣,但对于后周来说就是叛臣了,他不献上禅位诏书而在宋朝做官可以说是随大流,献了后再升官就是献媚了,所以赵匡胤是不信任陶谷的,在得知陶邴高中后,赵匡胤很不客气地表示:

帝谓左右曰:“闻谷不能训子,邴安得登第?”遽命中书覆试,而邴复登第。

一般来说,遇见这种情况,皇帝也要给大臣一些面子,最多就是在排名次的时候把位置往后挪挪,上下都交代得过去就行,可宋太祖偏不干,强行要求陶邴复试,虽然复试也通过了,可赵匡胤还是相当警惕,所以才有了那么一份正式规定官二代参加科举必须复试的圣旨。

当时也不是没有聪明人,另一位地位比陶谷高得多的元老就十分聪明,这个人叫做范质,他在后周就是宰相,宋朝建立初期,赵匡胤为了稳定朝局,还是任用他为宰相,范质心里也清楚,所以为人处事特别小心谨慎,他曾为了树立赵匡胤的权威主动提出以后跟皇帝谈事咱就不坐着了:

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劄子进呈,具言曰:“如此庶尽禀承之方,免妄庸之失。”帝从之。由是奏御浸多,始废坐论之礼。

多聪明的臣子啊,所以赵匡胤对范质这位前朝宰相还是十分放心的,他知道自己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宋朝建立初期能平稳的接收后周的遗产,范质是功不可没的。即便是如此,范质在知道自己的侄子范杲考科举或许有潜规则的可能时,毅然要求侄子退出:

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及秋试,有上书言代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

陶谷和范质都是后周过渡到宋朝的高级官员,两人在大是大非的政策上采取的 *** 相反,所以一个得到赵匡胤的重用,一个很看不起,范质死后,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任皇帝都给了他不错的评价,而陶谷却是没有评价。

宋朝以前的科举流于形式,比如唐朝的科举,考中的名额基本上还是把持在豪门世家手中,寒门士子要想考中,都必须先有豪门世家的举荐,隋炀帝、唐太宗都对此毫无办法,因为当时的社会秩序就是豪门世家在掌控,朝廷选 *** 的人才大部分还是豪门出身。

晚唐以后,豪门世家的根基在几次战争以及政治斗争中被摧毁,这才有了让科举更加公平的基础,赵匡胤当然不希望重新回到贵族政治时期,这不仅仅是压制人才的涌现,也是对皇权的威胁和掣肘,赵匡胤是希望更多的平民官员进入到 *** 来帮助皇帝理政。

他在要求官二代复试的诏书中也说得很明白,就是害怕你们结党营私“如闻党与,颇容窃吹,文衡公器,岂宜私滥”,正因为有赵匡胤的高度警惕,带头监督官二代们,以后的赵家皇帝也对此严格执行,才有了宋朝时科举的相对公平,也有了以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可能。

对于官二代,其实赵匡胤也有专门的处理 *** ,就是采用萌补制度,官员、外戚、功勋家族出身的孩子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进入官场,给你一口饭吃,当然,要想走到更高的地位,还是要通过科举,就好像现在,子女顶替父母进入到 *** 部门后,如果想升职,同样需要相应的大学以上文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5/504884.html

“在宋朝官员子弟考中进士后还要进行复试,是为什么?” 的相关文章

刘长作为汉文帝的弟弟 汉文帝为何容不下他

刘长作为汉文帝的弟弟 汉文帝为何容不下他

对汉文帝为什么容不下兄弟刘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174年,汉文帝把弟弟刘长谪徙蜀郡。途中,刘长被装在囚车中没有自由,有人送来饭菜他拒绝食用,不久便饿死。后来有人编歌谣嘲笑汉文帝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谷,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那么,汉文帝真的容不下兄弟...

洪遵任职期间,有哪些卓著政绩?他在学术方面有哪些贡献?

洪遵任职期间,有哪些卓著政绩?他在学术方面有哪些贡献?

洪遵(1120年—1174年),字景严,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南宋钱币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遵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与兄洪适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状元,洪适第二榜眼,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

汉景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最后为什么是汉武帝继承大统

汉景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最后为什么是汉武帝继承大统

还不知道:汉景帝共有14个儿子,汉武帝为何能继承大统,其他儿子结果怎样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杨慎汉朝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前后历时四百余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汉武帝作为一名雄才大略的皇帝名垂千古,他的事迹广为...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号称精锐部队。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219年,孙皎病死,孙权追录...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195年~234年),字季明,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第四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

历史上的王朗是怎么死的 诸葛亮真的将人给骂死了吗

历史上的王朗是怎么死的 诸葛亮真的将人给骂死了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中,记载了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原文摘录如下: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佬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汉末东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建安十三年(208年),蒋钦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斩首七千,其馀皆降。建安二十年(215...

梁武帝在位48年,却40年不碰女人,他身体是不是有问题?

梁武帝在位48年,却40年不碰女人,他身体是不是有问题?

南北朝梁武帝在位48年,却40年不碰女人,他身体是不是有问题?其实他身体行不行我们是无从得知的,但是在皇位上的萧衍,一心吃斋念佛,因为迷恋佛法而禁欲却是事实。其实最早的时候,萧衍还不是皇帝,他在雍州做官的时候,也不是孤家寡人在生活,而是早就结婚了。当时萧衍迎娶了一个大家闺秀,此女子本来就是文采斐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