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汪直太监的历史评价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5-19)370

汪直作为明朝成化年间的一名非常有名的太监,与王振、刘瑾、魏忠贤并称为明朝四大宦官,如果你对汪直不是很了解的话,看到这几个名字,或许也能知道,汪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但是,汪直却又和其他三人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算是四个人当中的一个另类人物,那究竟汪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大明御马监掌印太监,提督西厂太监,大同镇守太监——汪直。这位成化年间的著名宦官,一直是历史上争议很大的人物。其争议呈现两极分化,两派观点各执一词,势成水火。开门见山地说,我对汪直其人,是相当认可的。

年纪轻轻便掌管御马监,创立西厂,帮着皇帝一顿修理大臣。内政的事情搞烦了,就跑去边疆打仗。东北的建州女真,河套的蒙古鞑靼,汪直所到,明军无往不胜。从成化十二年初露锋芒,到成化十九年被贬南京,区区七八年的光景,便能在史书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试问几人能做到?

1、“父母之情”

汪直具体生卒年份已不可考。主流的说法是,汪直是成化初年大藤峡之战中,明军俘获的瑶民后裔。其后跟随大军班师回朝,汪直也来到京城,被 *** 送入宫中做了一个小黄门,时间是在成化三年。

史料里对于汪直在宫中的生活经历并没有详细描述,只是说汪直被送到了昭德宫,之后便升为了御马监太监。字数很少,信息量已经足够大了。

昭德宫是明宪宗朱见深之爱妃万贞儿的居所,就是那个鼎鼎大名的万贵妃。万贞儿与明宪宗的感情不用多说了。

当时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因”土木之变“被俘,叔叔明代宗朱祁钰继位登基,然后父亲回朝被叔叔软禁,年幼的明宪宗被废掉太子之位。在那段最悲惨的日子里,一直都是万贞儿陪伴着明宪宗。所以万贞儿虽然不是皇后,却俨然是成化年的后宫之主。

成化三年是个很有意思的时间节点。万贞儿其实是生过孩子的。成化二年,三十七岁的万贞儿生下了皇长子,但一年后孩子便夭折了。成化三年万贞儿的儿子逝世,同年汪直来到了万贞儿的身边服侍。

现在普遍认为汪直创立西厂的时候,年纪应该在十五六岁左右。西厂是在成化十三年创建的,那么在成化三年的时候,汪直大概也就五六岁的样子。

一个刚刚失去自己儿子的母亲,遇到了一个失去双亲的五六岁孩子,会发生怎么样的化学反应,我想不用多说吧。万贞儿很可能是把自己的母爱转移到了汪直身上。

我之所以大费周折地讲述汪直与万贞儿之间的关系,是为了引出明宪宗对汪直的情感。

明宪宗的后宫一直被万贞儿把控着,从万贞儿的孩子早夭后,明宪宗就没听说过后宫有人再有身孕。当然,我们现在认为是万贞儿在从中作梗。

从成化二年皇长子出生,到成化十一年与皇子朱佑樘(明孝宗)相认,期间明宪宗都没孩子。

万贞儿能够把丧子之痛变成母爱转移到汪直身上,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明宪宗未尝不能对爱妃身边的这个小黄门另眼相看?再说直白点,明宪宗很可能也受了万贞儿的影响,在汪直身上投入了类似“父爱”的情感。

如果我们以这种情感视角去解读汪直与明宪宗之间的关系,成化年汪直的很多事情就不难理解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十几岁出头的孩子,居然能够做上御马监掌印太监之职。

2、少年得志

你以为御马监只是为皇帝养马的吗?御马监发展到明代中期,其职权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甚至在宦官体系的十二监中,仅次于司礼监。

汪直的御马监,除了继续为皇室养马外,还有提督京营,扈从出征,外派监军,出镇诸边的职责。意思是御马监的宦官,可以节制京军,随同皇帝或者武将出征,出任各地镇守太监。最夸张的是,御马监还拥有一支战力不俗的直属军队。

你真的以为汪直仅仅依靠是万贞儿身边近侍的身份,就能突然一步登天变成了西厂的厂公?御马监当时与兵部共同执掌大明兵务,被称为内廷的“枢府”,汪直就是在御马监掌印太监的身份基础上,成为了提督西厂太监。

明宪宗有多宠溺,多信任汪直,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成化年间,在有锦衣卫与东厂的情况下,明宪宗为什么要新设一个职权相似的刑特机构?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汪直的权力欲?显然不是。

很多人说,成化十二年,接连发生了几件怪事,锦衣卫和东厂在皇帝的盛怒之下一问三不知,恰巧汪直这时候带着人在京城四处乱走,搞到了很多情报,于是明宪宗有了创建西厂的念头。

这个说法对,但也不全对。

所谓的怪事,无非两件。一个是有一团黑气笼罩在紫禁城上空,数日不散;另一个是有妖道蛊惑人心,勾结宫中太监宫女,屡次入宫意图不轨。

之一件事情属于“超自然现象”,我们暂且不提。第二件事情后来是锦衣卫破案的,说东厂和锦衣卫无能未免夸大其词,最多是防范不力,后知后觉了。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要创建东厂,举一个例子你就能明白。

当汪直倒台后,东厂重新抬头。东厂提督太监尚铭,学了汪直的作风,开始屡兴大狱,并借机敲诈民间富户。尚铭很快被法办,东厂的新任掌权人是陈准。陈准上台就定下了东厂今后的行事基调:有大逆,告我。非是,若勿预也。

也就是说,以后除了有谋逆的大事情,其他的都不要乱管。好一句“非是,若勿预也”。朝臣们觉得陈准这人不错,但皇帝会怎么看?

皇帝用锦衣卫,用东厂,说白了除了保护自身安全之外,更大的用处就是对大臣耍流氓,用厂卫来打压制衡朝臣。如果厂卫每天和朝臣们一团和气,什么事情都不管,各种情报不作汇集整理,那么厂卫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这也是成化十二年时,明宪宗头痛的问题。

锦衣卫和东厂明显有“怠工”的嫌疑,这让明宪宗想要整治朝臣的时候,变得非常被动,因为手里的“黑材料”不够多,锦衣卫和东厂也不愿意为皇帝顶缸得罪人。

在这个大背景下,成化十三年正月,明宪宗正式创立西厂,由汪直挂帅全权负责。我们可以看到明宪宗对西厂寄予的希望是非常大的,因为西厂一上来,就规定其编制规模是东厂的一倍,所有办案人员由汪直去锦衣卫挑选出来。

十五六岁的汪直,正式站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3、御用宝刀

从成化十三年西厂的创建,到成化十九年汪直被贬南京,汪直这一时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半部分叫西厂立威,后半部分叫边疆扬名。

刚刚说了,明宪宗要西厂做的事情,其中一项就是敲打朝臣。汪直的出场就带着这么一股老子后面有人,你能把我怎么样的纨绔之风。

成化十三年,汪直办了两件大案子。之一件是杨烨案,第二件是覃力朋案。

杨烨是“三杨”之一杨荣的曾孙,任福建建宁卫指挥同知。指挥同知是从三品,属于地方卫所的副主官。杨烨与其父在乡里为非作歹,残害人命。仇家跑路来到了京城,把事情捅了出去。于是杨烨来京疏通关节,四处行贿。

当时这个案子并不是西厂受理的,但杨烨看到了汪直的崛起,想着能多拜一尊菩萨就多进一个庙门,便通过别人向汪直行贿。汪直知道后,正式涉入此案,把杨烨带进西厂拷问,并牵连出数位朝臣,份量还都不轻。

这里有什么可以说道的吗?有。

之一,杨烨一个卫所的指挥同知,要亲自来京大肆行贿,足以说明仇家状告之事是确真的,而捅到京城的才这么一件事情,杨烨在地方的恶行应该还有更多;

第二,杨烨是杨荣曾孙。杨荣的门生旧故遍布朝廷,形成一张很大的人际关系网。这张网,就是明宪宗最顾忌的东西。

第三,汪直本可以收点杨烨的“孝敬”,放杨烨一马。因为案子本来就不是西厂的,且汪直与杨烨本身并无过节。按照明代官场明哲保身的做法,汪直强势插手此案,是非常不明智的。但汪直还是做了。

所以汪直想干嘛?汪直眼里揉不得沙子,这种事情要么别被汪直遇到,遇到了必定一查到底。更重要的是,汪直办事只看结果,中间过程完全无所顾忌。

你看他之一时间拿下了杨烨,牵连出来受贿的朝臣,说捅出去就捅出去了,完全不考虑官场氛围与是否会得罪人。

知道这份名单重量吗?内阁首辅,左都御史都榜上有名。包括第二件案子,他查办南京镇守太监覃力朋走私与滥用职权,事实上也是得罪了司礼监。因为当时两京的镇守太监,多出自司礼监。

汪直真的是被明宪宗宠大的,做事完全不管不顾,无法无天。但这恰恰就是明宪宗要的效果。明宪宗抬出汪直,创建西厂,就是要立一面旗帜。明宪宗要告诉所有人,西厂和之前的锦衣卫,东厂不一样,我用西厂来对付你们,一抓一个准。

后人经常说汪直在西厂用事期间,对朝臣屡兴大狱,滥用私刑,迫害忠良,贪赃枉法。这个真的是在泼脏水。如果你把汪直办过的案子一件件拿出来看,你会发现桩桩件件都是有理有据。也有把人抓进西厂没查出问题的,但汪直后来直接就放人了。试问把人抓进去,然后再清白地放出来的例子,在锦衣卫和东厂有过吗?

至于说汪直受贿,更是无稽之谈。要知道连清朝修史的人,在汪直廉洁的问题上,也不敢轻易否定和遗漏,只说汪直手下人如何如何。要说黑汪直,清朝的女真贵族是最有动机的,因为后来就是汪直把他们老祖宗打得很惨。当时汪直廉洁的名声,是与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齐名的。

还有一点是我个人的猜测。汪直的胆大包天,敢想敢做得益于明宪宗的纵容。而这份纵容,很可能同皇帝幼年时的悲惨境遇有关。

我们说过了明宪宗幼年生活的战战兢兢,即便他当时贵为太子,行事依旧尽量低调。而明宪宗在后来处理各种民族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强势,又说明他骨子里是一个很热血的人。

那就让汪直来完成他幼年时期想放纵一把的梦想吧,让汪直来补上明宪宗当年未能纨绔一把的遗憾。

当然,汪直这么一闹,还是有负面作用的。杨烨的案子一出来之后,朝臣也看出了皇帝的意图,他们抱团反扑。也就在成化十三年五月,六部九卿共同上疏,要求罢免西厂。明宪宗看了势头不对,暂且拉住了汪直,裁撤了西厂。不过这个裁撤时限,只有一个月。

汪直这把刀明宪宗刚刚磨快,刚刚发现用得顺手,怎么会说扔就扔呢?暂且不用可以,但是这把刀要挂着,让你们这些做臣子时不时地能被刀的反光晃到双眼。

4、大明名将

汪直的军功一直被很多人刻意遗漏。比起做皇帝整治大臣的刀子,汪直在边疆的军功反而是他最出彩的一笔。我们可以快速过一遍。

成化十四年六月,汪直得明宪宗“便宜行事”之敕令,赶赴辽东处置边务;

成化十五年,汪直作为监军,出兵征讨建州女真三卫,大胜;

成化十六年,汪直为监军,于河套地区抵御蒙古鞑靼南下,大胜;

成化十七年,鞑靼进犯大同,汪直率军截杀,胜;同年七月,汪直再领京军精锐主动出击,胜;

成化十八年,汪直任大同镇守太监;六月,于延绥抵御鞑靼,大胜;

成化十九年,汪直获得密报,鞑靼将大举来犯,请求京师支援,未果;六月汪直被贬南京;同年,明军在大同损兵折将。

汪直参与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打了胜仗,而在成化十九年把汪直一调离,大同就吃了败仗。当时与汪直在军务上合作密切的,主要是王越和朱永二人。这两个人的军事素养,知道那段历史的朋友不用我再多说了吧,王越更是明代以军功封伯的三位文臣之一。

这里要说明的是,汪直绝非沾了王越和朱永的光,汪直的军功是得到了明宪宗认可的。太监做到汪直这个份上,已经没有什么官职可以再往上升迁了,所以皇帝对汪直的奖励就是加俸禄。一般来说,二十石为一级。我们可以看看汪直的受赏情况。

成化十五年的胜利,汪直加米三十六石,总督京军十二团营;成化十六年的胜利,汪直加米四十八石;成化十七年的胜利,汪直加米三百石;成化十八年的胜利,汪直加米二十四石。

特别是成化十七年的那次,很显然明宪宗对汪直的表现非常满意。

5、“父子君臣”

上述这段时期,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之一个是成化十八年明宪宗不让汪直回京,而是让他留在了大同做镇守太监。于是汪直老毛病又犯了,开始挑别人的刺。八月,汪直弹劾了副总兵朱鉴等人;成化十九年五月,汪直又弹劾了几个参将,御史;

第二个是成化十八年三月,明宪宗再次罢免了西厂。但六月汪直打了胜仗,照例给了嘉奖,并把当年汪直弹劾的副总兵朱鉴押到京城下狱。

汪直连续在边疆打出了几个大胜仗,明宪宗依旧罢免了西厂,由此可见当时明宪宗受到的压力有多大。朝臣们是真的慌了,本来汪直就备受皇帝器重,现在又屡立军功,这样的人要是回来再驾驭西厂这个怪兽,那么自己还有好日子过吗?

当时朝臣心知肚明,一下子把汪直拉下马是不现实,但是趁汪直不在京师,把西厂裁撤了还是有可能的。

但我们又注意到,明宪宗对汪直表现出了绝对的信任。他可以一边在京师裁撤西厂,打压汪直的嫡系,一边又在边疆对汪直委以重任,丝毫不担心汪直会有什么不轨之举。而汪直也不哭不闹,继续做自己的事情,碰到不顺眼的官员,照样上疏弹劾。

这种信任,如果你以君臣之忠义来看,其实是很变扭的,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但是如果联想到上文我提到过明宪宗和汪直的“父子之情”呢?

做爹的要用你,你就上,别嫌苦;要让你下的时候,你就乖乖下来,别抱怨。虽说明宪宗是皇帝,但汪直毕竟不是皇子,还是个宦官,不存在夺权问题,那么明宪宗完全可以信赖汪直,而汪直也深信皇帝不会对自己做兔死狗烹的事情。

这种绝对的信任,只有汪直和明宪宗之间才有。

至于后来汪直被贬到了南京,一者是明宪宗当时需要用到汪直的地方已经不多了;二者这也是对汪直的一种保护,远离京城是非,避避风头。

为了保护汪直,在汪直到南京的同时,南京的镇守太监也换了新人。朝臣们看汪直失势想痛打落水狗,也都被明宪宗及时叫停了。

只是谁都没想到,仅仅过了四年,四十岁出头的明宪宗便因悲痛万贞儿的逝世,于成化二十三年驾崩,汪直也没有再等到自己被重新启用的时刻。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二十岁出头便被置投闲散,不知汪直是否会心有不甘?但他无需过度惆怅。做权臣,他已然权倾朝野;做名将,他已立不世之功。很多人一辈子无法完成的梦想,汪直仅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便做到了,他确实没什么遗憾。

我反而更希望看到汪直的悲痛。成化二十三年,先是万贞儿病逝,接着是明宪宗驾崩,这两位如主如母,如君如父的长辈,比起外界的滚滚红尘,更值得汪直去怀念追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5/505382.html

“汪直太监的历史评价” 的相关文章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抄家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抄家

对“三朝老臣”张廷玉谨慎一生,乾隆为啥要抄他的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管是在如今的社会还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只有领导人就能将国家领导好。他们都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管理整个国家。在我国就是各级领导,反映到古代就是指皇帝需要贤良的大臣来辅导他们做好对国家...

历史上张承业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如何

历史上张承业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如何

宦官制度在我国古代朝代扎根许久,为了维护皇宫日常运转和皇帝日常事务所采用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张承业自幼净身入宫,长大后因通晓军事,得以出外主持地方军务,回朝后获赐紫衣,升任内供奉。此后,他因多次奉命出使渭北,被唐廷任命为晋王李克用的监军。他与李克用相互尊重,结...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作战勇猛,性格孤傲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作战勇猛,性格孤傲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余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

官渡之战曹操实力出于劣势 曹操是怎么打赢袁绍的

官渡之战曹操实力出于劣势 曹操是怎么打赢袁绍的

兵力并不占优的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大胜袁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地区进行决战,在战斗开始后,曹操通过袭击袁绍位于乌巢地区的粮仓把握了战场优势,并最终击溃了袁绍的主力部队...

历史上南明是如何被建立起来的?朱由崧为何会被推上帝位?

历史上南明是如何被建立起来的?朱由崧为何会被推上帝位?

弘光帝朱由崧,南明首位皇帝,是明季政治舞台上一位昙花一现的人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朝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死国,北都沦陷,消息传到南京后,各方大为震惊,然而天子蒙凶,事关重大,不可不察。四月二十五日,崇祯死讯最终确认,“壬午北信报确,史可法约南京诸大臣出议...

有哪些与孙峻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孙峻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新选的宰相人选都有谁?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新选的宰相人选都有谁?

朱元璋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洪武三年,李善长生病,回家休养,朱元璋要选新的宰相。当时他把刘伯温找来,和他讨论了三个人选: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吊诡的是,这三个人选,最后都先后被朱元璋给杀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说...

韩林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与朱元璋之间有何故事?

韩林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与朱元璋之间有何故事?

韩林儿,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韩山童之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小明王韩林儿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之所以说他重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元朝末年的时候,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官府腐败。因此,天下动荡不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韩山童横空出世。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