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九品中正制会取代科举制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5-24)480

九品中正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它产生于曹魏,发展于晋朝,至南北朝时期已经彻底成型。这个选官制度一共存在四百多年,它承袭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九品中正制在隋唐以后,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被科举制取代。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令九品中正制被淘汰呢?

旧事物被淘汰,总是离不开弊端众多、不符合时代等原因,九品中正制也不例外。其实,促使九品中正制诞生的,正是中小地主和寒门,但九品中正制损害的,却是他们的利益。在东汉末年,察举制已经腐朽至极,彻底被门阀士族操纵,向上的通道被他们垄断。这引起了中小地主阶级的不满,他们强烈要求获得政治地位上升的权利。

曹家并非名门出身,这使得曹家需要中小地主阶级和寒门子弟的支持,但与此同时,曹魏又离不开世家大族。于是,曹魏建立起九品中正制度,在门阀士族与寒门子弟之间进行平衡,在保留门阀士族政治特权的同时,给予其他人上升的通道。《宋书·恩幸传序》载:“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九品中正制的建立,使官吏的选拔有了标准,给予中小地主阶级一部分上升渠道。然而,九品中正制下负责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中正官基本上都出身于门阀世族,这就意味着门阀世族掌握了官吏选拔的权利,最终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可以说,九品中正制本就是一种妥协之举,曹魏既要借助寒门子弟打击门阀世族,又要赢得他们的支持,故而当门阀世族代表尚书陈群向 *** 提出“九品官人”的方案时,魏文帝曹丕欣然应允,而这正是九品中正制的雏形。可是诞生于两汉察举制的九品中正制在选拔公平上没有长足的进步,这引起门阀士族以外阶级的不满,他们要求改革选官制度。不过,门阀士族和寒门贯穿整个封建时代,为何隋唐可以放弃使用九品中正制,采用科举制,但魏晋南北朝却不行?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场起义当中就可以初见端倪。

在九品中正制建立初期,门阀士族还是有不少贤才能士的,比如王导、谢安这样的政治人才,都出身名门望族。但是,九品中正制赋予门阀士族的特权过大,导致他们垄断整个政治资源,世族子弟不加努力也可以在仕途上平步青云,这就使门阀士族里的大多数人都声色犬马,不知进取。到东晋末年,孙恩、卢循等人不断发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尽管这些起义最终都被镇压,但它们给予门阀士族沉重的打击。

起义的矛头基本上都指向门阀士族以及九品中正制,皇帝不得不向庶族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妥协,限制世家大族的权利,减轻农民的赋税。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颁布“均田制”,将依附于门阀士族的佃户和奴隶解放出来,这使得庶族地主阶级迅速崛起,他们要求政治权利,获取上升的通道,而科举制就应运而生。

门阀士族当然不会坐视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但他们却无可奈何,因为想要实行科举制的,不仅是庶族地主,还有皇帝。九品中正制实际上将选官权力给予了门阀士族,进入朝堂上的官员,不是世家子弟,就是依附于世家的寒门子弟。故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篡逆谋反频出,朝代不断更迭。

这对于皇帝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想要限制世族的权力,但他们离不开世族的支持,因而无从下手。隋唐以后,庶族地主阶级不断崛起,他们要求政治权利,而这正合皇帝的心意。所以,与其说科举制的实行是皇帝向庶族地主的妥协,不如说是他们的联合。实行科举制,皇帝便可以将选官权利从世族手中夺走,这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加强。

除此以外,隋唐可以用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它们都是大一统的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诸侯林立,皇帝必须依附于世家大族。西晋灭亡以后,司马氏东渡建立东晋,依靠的就是名门望族,故而他们即使不满世族掌权,也无可奈何,毕竟世族可以立他们,亦可以废他们。可是隋唐不同,隋朝和唐朝都是大一统的王朝,中央集权和皇权的集中程度远非魏晋可比。

唐朝建立以后,借鉴隋朝灭亡的教训,不与世族正面发生冲突,而是潜移默化的削弱世族的力量。比如唐朝孔颖达校订五经,朝廷在全国颁布《五经正义》,发展教育,打破了门阀士族对于文化的垄断。这为科举制的实行和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和社会环境。

其实,门阀士族的诞生本就是基于乱世和各种因素,他们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垄断,无疑是对皇权的挑战和对其他阶级权益的限制。隋唐以后,不论是皇帝还是庶族地主阶级,亦或是普通百姓,他们都要求建立新的选官制度,以打破门阀士族的垄断地位。因此,科举制才会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5/506136.html

“为什么九品中正制会取代科举制” 的相关文章

明世宗朱厚熜后期为什么不上朝?身体撑不住

明世宗朱厚熜后期为什么不上朝?身体撑不住

嘉靖皇帝继位的时候明朝已经暴露出了种种问题,他以雷霆手段拯救明朝于危难,可是后期却有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历史网小编就来为各位朋友带来详细解答。嘉靖皇帝为什么沉湎道教?是有原因的。他的父亲兴王朱祐杬18岁离开北京到湖北钟祥就藩,直到43岁去世,都没有回过北京,也没有见过生母邵氏,一直...

杨约:隋朝权臣杨素之弟,筹谋并成功推动隋文帝废黜杨勇

杨约:隋朝权臣杨素之弟,筹谋并成功推动隋文帝废黜杨勇

杨约,生卒年不详,南北朝后期至隋朝时期官员,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司徒杨素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弘农杨氏。北周(557年-581年)末年,因为杨素有军功,被赐爵安成县公,拜上仪同三司。隋朝建立后,被隋文帝任命为长秋卿,升任大理少卿。开皇(...

孙权为何要偷袭关羽,致使两国连盟关系破裂?

孙权为何要偷袭关羽,致使两国连盟关系破裂?

关羽在随后几千年一直到现在,被供奉崇拜,被尊称为关公、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十月,东吴孙权趁关羽北伐襄、樊之际,遣吕蒙、陆逊等分兵偷袭荆州。十二月,关羽穷途被俘杀,东吴占据了原刘备集团所属的全部荆州州郡。这一战对三国历史走向的影响是巨大的,蜀汉政权的...

海瑞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海瑞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有包青天,明有海青天。在民间,海瑞常常跟包拯并提,因为海瑞在明朝,也是有名的清官。海瑞一生历经明朝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不但得到了重用,而且他为官一方,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朝中上下,对他的褒奖多于贬低。海瑞字汝贤,号刚峰,从他的号...

刘备借的荆州该不该还 刘备算是失信吗

刘备借的荆州该不该还 刘备算是失信吗

对三国时期,刘备借荆州该不该归还?借而不还是否说明刘备失信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因为现在很有一些满脑子是屎的人见不得人为仁圣。〈当然,便是在古代这种人也不少〉所以,但凡历史上略有点名气的圣人都是他们贬斥的对象,而但凡历史上出了名的流氓恶棍,汉奸国贼,都是他们吹捧...

曹丕对甄宓是真的吗 曹丕为什么还要赐死甄宓

曹丕对甄宓是真的吗 曹丕为什么还要赐死甄宓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丕是真的爱甄宓吗?为何后来又要赐死甄宓?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植写洛神赋的时候,有一句“斯水之神,名曰宓妃”,被后世对标成了嫂子甄宓,也因此展开了曹氏宫廷狗血剧。但真实的历史,此宓非彼宓,洛神甄宓是后世歪曲曹植的原意,强行加上去的。那么问题来了...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卿、侍中,...

李贺的一生有多悲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贺的一生有多悲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后世称李昌谷。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李白号称“诗仙”,李贺号称“诗鬼”,相比较两人的诗风不难发现,李白的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豪放飘逸,而李贺的诗却很消极,风奇崛凄清。李白活了61岁,而李贺只活了27岁,属于英年早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