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武器:日俄的代用机枪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日俄两国都装备了重机枪,俄国的主力机枪是马克沁的俄国版,日本的则是哈奇开司重机枪的日本版。有趣的是,俄军由于距离过远,日军由于经费紧张,双方都很缺乏重机枪。尤其是对于俄军来说,重机枪是对日军密集冲锋阵型具备更大杀伤效果的武器。
乌克兰的6联装AK-74防空机枪
在此情况下,守卫旅顺港的俄军就开始了创新性研发。当时俄军第26步兵团的上尉伊格内修斯布罗尼斯拉沃维奇什梅蒂略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设想,那就是并联步枪当作机枪来用。(嗯,好像最近乌克兰那边就将6支AK-74并联弄成了防空机枪,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震动过大,没有什么准头可言。)其实在马克沁这种成熟的自动武器诞生之前,自动武器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多管并联的方式实现连续发射的,这里面更具代表性的就是加特林机枪。因此当什梅蒂略提出这个方案时,部队主官认为可以一试,毕竟死马当活马医嘛,有总比没有强。这种枪一般被称作“什梅蒂略机枪”。
5联装版的什梅蒂略机枪
什梅蒂略机枪,机械结构一目了然
应该说什梅蒂略设计的这种武器充分考虑到了后勤保障问题,没有使用任何稀缺材料,所有材料都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包括一些木板、铁板、金属棒等等。该枪基本组件是一个木架,木架上可以并排放5支步枪,而后使用金属棒连接5支步枪的枪栓,通过一个简易机构可以同时操作5支步枪。其实笔者这样描述非常抽象,但是你一看照片就会豁然开朗。当时选用的步枪是曼利夏系列步枪,包括M1888/90和M1895等型号,其实选用曼利夏步枪的原因很简单,这是一种直拉式步枪,不需要回旋开闭锁,因此并联操作机构简单,只需要前后拉动就可以了。另外清军当时采购了大量这种枪械,枪支和弹药的获得也不算太困难。
什梅蒂略机枪选用的是曼利夏系列直拉式步枪
另外,什梅蒂略在设计时还考虑到了一些细节问题,例如枪架选用5联装方式主要是以中央的那支枪为基准,其余枪支略微偏向中间,有点类似于战斗机上的机枪,前面有个弹道交汇点,这样射手瞄准起来也方便。他还为枪架设计了木轮,方便转移阵地,似乎俄军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后来的M1910重机枪和郭留诺夫SG43重机枪(我国仿制后称为53式重机枪,笔者的外公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他就很喜欢这款机枪)也装备在轮式枪架上。考虑到这种枪支需要手动添加漏夹,因此还专门安装了金属防盾。另外,也有安装8支步枪的版本,可能是为了进一步增强火力。
什梅蒂略机枪还带有金属防盾
5联装的什梅蒂略机枪射速约为40-50发/分,8联装的大约70-80发/分,理论上讲前面25(5联装)或者40发(8联装)会比较顺畅,但是打完之一组后,需要重新装填漏夹,这就看射手手速了,快的一分钟可以打两轮,慢的就打不出两轮了,也就达不到理论射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想要超过理论射速,几乎是不可能的。
日军缴获过什梅蒂略机枪,还印了明信片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在1904年夏天左右,什梅蒂略开始制造这种机枪,并且旅顺的工厂里,俄军还可以对其进行量产,具体造了多少不好说,因为毕竟这不是制式武器。据称该枪一直战斗到旅顺港被日军占领为止,因此日本人缴获过这种武器。日本人曾经在博物馆内展出过,但是后来不知去向;目前世界上仅存一挺什梅蒂略机枪,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太平洋舰队军事历史博物馆。
日本三十年式步枪,也就是中国俗称的“金钩嘎达搂”,这是一种回旋开闭锁枪机的步枪
俄国人缺重机枪,日本人也一样。并且哈奇开司机枪虽然射速慢于马克沁,但是对日本来说也是吞金巨兽,在看到了什梅蒂略机枪之后,日本人突然觉得,他能用我难道就不能?日本第四军的古川工兵中佐在参考了该枪之后,研制出了“古川式齐射铳”。日本的枪械称呼很有意思,机枪称为“機関銃”,步枪为“歩兵銃”,手枪称为“拳銃”,虽然古川仿造出来的东西可以算机枪,但是又和正经机枪不同,因此不能叫做“機関銃”,因此称为“斉射銃”,也有叫“代用機関銃”的。
“古川式齐射铳”
“古川式齐射铳”结构上和什梅蒂略机枪没什么两样,都是木架加上步枪,但是由于日军选用的是采用回旋开闭锁枪机的三十年式步枪,因此操纵装置结构要复杂一些,操纵手柄在右侧,而不是像什梅蒂略机枪那样近乎中间偏左,并且操作动作也繁琐一些,毕竟只前后拉是上不了膛的。该枪只有6联装版本,并且没有防盾,跟什梅蒂略机枪一样,前30发比较顺畅,而后就看装弹手速了。不过由于日军补给比俄军要好,并且随着战局变化,古川铳并没有铺开,很快就撤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