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梁启超的宗教观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5-24)370

梁启超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学术研究在各个领域均有涉猎,对宗教他也有所研究。关于梁启超与佛教的不解之缘,你了解多少?

初识佛教

1890年春,年仅十八岁的梁启超在同窗陈千秋的引荐下拜访康有为,当时梁启超已经中举,年少有为。两人见面后,相聊甚欢,康有为忽而以“大海潮音,做狮子吼”,这对梁启超而言可谓是当头棒喝,震醒了沉醉于科名之喜中的梁启超。

1891年,19岁的梁启超在广州万木草堂拜康有为为师。“先生又常为语佛学之精奥博大,余根浅薄,不能多所受”。自此,梁启超踏上了佛教文化的启蒙之路。

1895年,梁启超北上进行维新变法。当时他与谭嗣同、江孝通、曾刚甫等人结交,他们之中不乏好佛之士。他们平日“文酒之会不辍,更喜谈佛学。”其中不少人对佛教文化有较深的造诣。

在给友人的信件中,梁启超写道:“启超近读经,渐渐能解,(亦不能尽解,解者渐多耳)观《楞伽记》,于真如生灭两门情状,似仿佛有所见,然不能透人也。”不难发现,梁启超受好友们的熏陶,从佛学里安心立命,并用佛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以佛教救国救民

梁启超在《复友人论保教书》中指出,“夫天下无不教而治之民,故天下无无教而立之国,国受范于教,肉食听命于匹夫。”说明在他看来,一个国家必须有国教。而此时的梁启超所推崇的是孔教。

但是孔教并没有能够帮助梁启超变法成功,戊戌变法流产后,在日本、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梁启超将经世的重心放在了佛教身上。他希望以佛教慈悲普度的精神、博大精深的内涵实现救国救民、世界大同的远大政治抱负。

从1900年起,梁启超写了大量的佛学着作来宣传佛教的价值与功能。“当时于儒家之外,有放万丈光焰于历史上者焉,则佛教是已。六朝三唐数百年中,志高行洁、学渊实拔之士,悉相率而入于佛教之范围”、“横尽虚空,竖尽来劫,取一切众生而度尽之者,佛其至矣,佛其至矣!”

1902年,梁启超认为佛教“广大深微”,并推崇佛教为中国立国之宗教。“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之信仰乃兼善而非独善”、“佛教之信仰乃人世而非厌世”、“佛教之信仰乃无量而非有限”、“佛教之信仰乃平等而非差别”、“佛教之信仰乃自力而非他力”。

至此,梁启超充分肯定了佛教在救国救民中的巨大功能与价值。

“谓孔不如佛之备也可”

从梁启超留下的文字来看,1902年后他的佛教信仰不仅从未动摇,而且逐步加深。

1904年,梁启超发布《余之生死观》,这也是他的信仰宣言。“人死而有不死者存”、“谓凡造一业,必食其报,无所逃避”、“一则以善业之不死者遗传方来,而使大我食其幸福;一则以恶业之不死者遗传诸方来,而使大我受其苦痛”、“是谓小我之乐,必与大我之乐相缘”。

深受佛教思想熏陶的梁启超对佛教的因果报应坚信不疑,而且看到佛教中的“小我”与“大我”,以及近代科学中的进化论及遗传等现象“若合符契”,进而指出“谓孔不如佛之备也可”。

逃亡日本时,梁启超也未曾中断与佛教挚友的交往。“昨因心事烦扰之极,偶一读《内典》,以收摄之,故有感触,忽起念托购经论,函想已收。不如意事,纷沓并接,心如辘炉,并文字亦不能成一称意者。治心之学真荒落,奈何奈何。”佛教的苦空无常思想,给仕途失意、漂泊在外的梁启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慰藉。

“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

自1918年起,梁启超师从林宰平修习净土宗,对佛教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1918年至1920年的欧洲之行,让他重新审视佛教文化的价值,欧洲之行结束后写下代表着作《佛学研究二十篇》。

梁启超编着的《中国佛教史》,对佛教文化作出全面系统的论述。此外,他还前往金陵支那内学院听欧阳竞无讲解唯识等大乘经典,即使病中也按期前往,“方知有真佛学”。

他在《清代学术概论》就自认:“社会既屡更丧乱,厌世思想,不期而自发生;对于此恶浊世界,生种种烦懑悲哀,欲求一安生立命之所;稍有根器者,则必逃遁而入于佛。”

晚年的梁启超闭门谢客,专心研习《圆觉》、《楞严经》、《成唯识论》等,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也说“我现在把病杜门谢客,号称静养,却是静而不养,每日读极其深奥的《成唯识论》,用尽心思”,“我笃信佛教”,“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

梁启超还时常将佛教理论向青年介绍,并且妻子也深受其感染,“病中忽皈依佛法,陨前几日,命儿辈为诵法华”。

“创造新中国,非赋予国民以新元气不可,而新元气决非枝枝节节吸受外国物质文明所能养成,必须有内发的心力以为之主”,此“内发的心力”对梁启超而言即是佛教。他也正是通过佛学来实现救世、救心与救学理想。

梁启超的一生,为佛教史研究以及佛教经典考证作出巨大贡献。

同样,佛教中无常无我的认识论也对这位杰出的文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5/506270.html

“梁启超的宗教观” 的相关文章

霍光的一生对汉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霍光的一生对汉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霍光是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霍光是汉武帝选择的托孤重臣,辅佐汉昭帝延续了汉武帝刘彻晚年重新修正的各项政策,为稳定汉朝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司马光在评价汉武帝时曾经说,汉朝之所以没有在汉武帝之后灭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顾托得人”,这个人就是指霍光。...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藩王制度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制度,是对国家非常有害的。汉朝初年,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藩王制度。但最后为了消除这个藩王制度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汉朝可以说费尽周折。先是...

汉献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东汉灭亡和他有关系吗

汉献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东汉灭亡和他有关系吗

还不知道:汉献帝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东汉因他而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汉朝最后的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很罕见的并不是一个昏君。相反,历史上真实的汉献帝,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不过,汉献帝遇到的情况,难度实在太大,从母胎开始,就一直是地狱级难度。以至于不管换谁到他的...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清兵入关 吴三桂有反叛之心吗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清兵入关 吴三桂有反叛之心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三桂为什么要放清兵入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吴三桂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想起他起兵反清的事,特别是他的口号,兴明讨虏,这句话放在电视剧里面或许有些人能信,但是你看看吴三桂的一生,这个人,从他生下来开始,就是个反复横跳的二五仔。吴三桂生于万历四十年的辽东,他的父亲...

历史上诸葛亮与赵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上诸葛亮与赵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乱世出英雄。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伐吴兵败,退守白帝城,病危之际,托孤诸葛亮和李严,诸葛亮作为丞相,总揽朝政,负责行政,其中,刘备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统领内外军事,成为军事上的负责人。也就是说,内政归诸葛亮管,军事上就归李严管了。这样,诸葛亮似乎就没有军...

霍显是什么人?霍光死后她做了哪些事情?

霍显是什么人?霍光死后她做了哪些事情?

霍显,西汉时期大将军霍光之妻。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霍显与人私通的目的不明显,但霍显不守妇道、骄奢放纵倒是真真要了霍家宿命。霍光娶了这样的媳妇,用今天的话说,死了也不瞑目,真是够够的了。如果上天再给霍光一次机会的话,我想他会说,绝不娶此等女人为妻。一、霍光与霍显霍光与霍显不是兄妹而...

三国时期关羽一家没能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关羽一家没能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关羽,东汉末年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由刘备一手创立的蜀汉政权灭亡。一个国家的灭亡,自然有一批该国的旧权贵要倒霉,蜀汉也不例外。比较典型的是,蜀汉元老关羽的家族,在蜀汉灭亡后被灭族,史载:“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后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下场?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后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下场?

高桂英,米脂县城北壶芦山人,高一功之姐,李自成夫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仇远《葛雄女子舞剑歌》:我怜健妇胜丈夫,却欲骄兵如处女。安得成军如娘子,直气端能捷秦楚。古代女子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不乏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诚如上面的诗歌描述的那样,她们中有的是巾帼英雄,忠孝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