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墨子学案》
《墨子学案》为清末梁启超所著,阐述了墨子学说中的兼爱、实利主义、宗教思想等,并论及对后世的影响。
之一章 总论
一、墨子之生地及年代
二、墨子的环境及其学说渊源
三、墨子书
第二章 墨学之根本观念——兼爱
反对战争的议论,春秋末年已经萌芽。宋向戎倡晋楚弭兵,就是一种趋时之论。但这是政治家的策略,彼此并无诚意,正与前俄皇亚力山大提倡海牙平和会相同,在思想界可谓毫无势力。孟子的“春秋无义战”,算是有力的学说,可异措词太隐约了。认真标立宗旨,大声疾呼,墨子算是头一个。后来尹文、宋钘,都是爱墨子学说的影响,继续鼓吹。
但墨子还有格外切实可行的地方,和普通之“寝兵说”不同。墨子所“非”的,是“攻”,不是“战”。质言之,侵略主义,极端反对;自卫主义,却认为必要。
墨子门下,人人研究兵法。本书《备城门》以下十一篇所讲都是。墨子听见有某国要攻人的国,就跑去劝止他。若劝他不听,他便带起一群门生去替那被攻的国办防守。有这一著,然后非攻主义总能贯彻。墨子所以异于空谈弭兵者在此。
第八章结论
自汉以后,墨学算是完全灭绝了。但在战国时,其学极光大。所以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吕氏春秋》说:“孔墨徒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
又说:“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直至汉初,凡举古圣贤犹以孔墨并称。古代墨学之普及,可以想见了。因为其学既盛行,而且最有特色,故诸家批评之论独多。今略举之:
《孟子》云:“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古今论墨子更好的,莫如《庄子·天下篇》,今全录其文,以当结论: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离,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太过,已之大循。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镬》,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今墨子独生不歌,死无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
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能独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跋,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岐峤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
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奇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墨翟、禽滑离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跋,胫无 *** 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