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因病逝世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号龙池,山西五台人,清末民国时期重要政治、军事人物,晋系军阀的首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中国同盟会会员。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 *** 期间支持袁世凯称帝。民国六年(1917年),兼任山西省长,先后设立公私合办出任山西省长的山西省银行、太原兵工厂等诸多金融机构和军工企业。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次年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民国十九年(1930年)与冯玉祥、李宗仁等倒蒋,中原大战失败后逃往大连。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两面政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1日,他正式创办了对山西现代工业发展影响深远的西北实业公司,并出任总理,以实现其亲自制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
1949年4月逃离山西,后赴台湾,1960年病逝于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
保境安民
阎锡山在山西三十多年,一直搞保境安民,尽量不参与军阀混战,为山西重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阎锡山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对内,阎锡山以兴利除弊为施政大要,推行“六政三事”,积极发挥民众作用的“用民政治”,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
在阎锡山的管理下,山西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
教育
20世纪上半叶,阎锡山在山西大力兴办教育,成绩突出,令人关注,并带动其他各地军阀纷纷投资办教育,从而掀起了军阀办教育的热潮。阎锡山为了让更多的民众能够理解与领悟其统治政策,一方面大力开展带有政策宣传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则率先推行白话文和注音字母,并采用白话书写文告,以期赢得广大民众对其政权的支持。
20世纪30年代,阎锡山令山西省教育厅将抑制洋货的教育与宣传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民族意识。他还在国民教育课程中增加乡土教育内容。为了增加小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情感,1928年晋北平鲁县率先在初级小学中增设乡土教育课程,包括本县沿革、县境、地势、山脉、河流、长城、气候、交通、物产、政区、实业、教育、财政、村政、礼俗等,还附有全县区划表、各区编村表、全县村庄户数及人口表。
此后,阎锡山又下令全省所有国民学校均开设乡土课程。还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禁毒内容。他要求在初小历史课中加入清末 *** 的传入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