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的亲戚都这么有实力?
相对于白手起家的刘备来说,曹操的起点无疑高了不止一个档次;相对于“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绍来说,他的起点又不值一提。诸侯拼爹,既是曹操的优势,也是他的劣势。
诸侯“拼爹”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这些诸侯如果按出身来看,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宗室、世家大族、中型世家或者没落贵族,其中代表分别有:
1.宗室: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兖州刺史刘岱、扬州刺史刘繇、幽州牧刘虞等人。
这些人出身于东汉宗室,所以一开始大部分都能镇守一方,尤其是当刘焉提出重启州牧政策之后,汉灵帝启用了不少宗室作为州刺史、州牧,让他们在乱世都能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
因为这些人都是出身于宗室,有守土之责,所以这些诸侯都是致力于内部安稳,而很少有人将眼光放到州外。
曹操称呼刘表为“守护之犬”,其实是不客观的,因为他出身于宗室,以皇帝命令为之一要职。不像曹操、袁绍等人,可以视皇帝于无物,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除了刘焉去益州,目的是为了监守自盗,无论是刘表、还是刘虞等人,虽然开局很好,但是他们并不会去主动攻城掠地。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诸侯讨董,此时虽然大大小小很多州郡长官都聚集起来,准备讨伐董卓,但是占据一州之地的宗室,基本上都没有发兵,之所以有兖州刺史刘岱,这其实是个例外。
因为张邈、孔伷、桥瑁、张超等人带兵汇聚于酸枣,地处兖州之地,身为兖州刺史,刘岱不仅控制不住手下,大部分郡守都参与会盟,而且都带兵前来,刘岱根本无力制止,只能随波逐流,他的亲兄弟扬州刺史刘繇就并未参加会盟。
2.世家大族: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北海相孔融、豫州刺史孔伷、袁遗、曹操等人大部分都是这个档次。
同样是士族,家族有大有小,比如颍川荀氏、琅琊诸葛、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这些家族肯定是位居之一序列的。
家世不显的寒门人才同样不少,比如东吴的周泰,曹操的谋士戏志才。当然真正的寒门是门第已经衰落,很多人只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家族而已,实际上却是郡望之家。
幼平意快为之,勿以寒门自退也。——《三国志·周泰传》
而世家大族其实也很好分辨,一般来说,连续几代人都能官居两千石,世代有人官居郡守等位,必然是大族了。
3.中小世家或者说是没落士族:孙坚、刘备、陶谦等人。
刘备出身宗室,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彻底没落,毋庸多讲。
孙坚,据说是孙武后人,世代在吴地做官,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世家,实际上从“世代在吴地做官”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家族,至少在这几代人没有走出吴地,就是没有官居两千石的朝廷大员。
实际上从孙坚起家也能看出一二,诸侯讨董的时候,他是作为后将军袁术的附庸而出现的,虽然当时已经是长沙太守,可是一路过去连粮草都是靠别人供给,背景不硬。
而陶谦的家族显然也并不大,否则,身为徐州牧,陶谦死了,为何徐州牧的位子都丢了?
说白了,不是后继无人,而是根底虚浮,没有强硬的家族作为依托,人死灯灭,徐州马上被当地大族送给了刘备。
这些人虽然身份有高有低,但是都是世家出身,真正的草根是不存在的,只要有名有姓的诸侯,草根出身的一个也不可能有,起码也是寒门。
曹操的出身
刘备逢人便说,“我乃中山靖王之后”,那是因为他的家族往上追溯,虽然祖父和父亲都当过官,祖父还是县令,但是在那些仕宦两千石的家族来说,实在拿不出手,只得拿祖宗说话。
而袁术和袁绍就可以拿最近的几代人来吹嘘,“四世三公”连着四代人,都有人官至三公,除了宗室,谁也没有他们显赫。
而曹操则不同,他很少拿家世来吹嘘,虽然他家里也算得上连续两代人官至两千石,但是众人都心知肚明,他父亲曹嵩的那个太尉其实是买来的。
所以,当两个人走到一起,商业互吹的时候,一般人吹捧曹操的时候,都会说他是“费亭候大长秋之孙”,这是为何?
因为费亭候曹腾,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名人,官至大长秋,大致跟九卿是一个级别,加位特进,要不是宦官只能做到这地步,想必三公是有他的位置的。
说起来,当年汉质帝被跋扈将军梁冀毒死之后,曹腾亲访梁冀,表示支持立刘志为帝,后来梁冀果然拥立刘志为皇帝,是为汉桓帝,因此,曹腾有拥立之功。
曹腾虽然对汉桓帝能登上皇位功不可没,可是他本人并不是一个嚣张跋扈的性子,没有仗势欺人,反而在服侍四代皇帝的时候,一直与人为善,所以很多朝中大臣都会称赞他。
因此,曹腾 以宦官的身份被封侯,加位特进,而且养子曹嵩继承了他的爵位,在当时无人不服。
曹操与袁绍的差距
曹操早年能够被举孝廉,入朝做官,从一开始就在京都洛阳为郎,很快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可以说是天子脚下的官员,起点并不低。
可是跟袁绍兄弟等人相比,他这个起点也只能说了胜于无,有两大不足:
1.没有人才依附
袁绍家族一般被称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其中的四世三公只能说是名誉好听,实质上意义不大,比如杨修出身的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
真正对他称霸有影响的是“门生故吏遍天下”,这还得从当时官员选拔制度说起,当时主要有两种选官方式,一个是从上到下的征辟;一个是从下到上的察举。
征辟就是朝廷或者地方州郡官员,发现有能力的人才,直接征召到麾下做官;
察举则是地方官员推荐人才,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考核,然后开始做官,比如举孝廉就是察举的一种。
而无论是征辟也好,察举也好,被选拔的人才与举荐他的官员之间都会自然形成一种二元君主关系,也就是说被选拔的官员应该要效忠于提拔他的官员。
这就是所谓的“门生故吏”,也是袁绍能以区区一个渤海太守,鸠占鹊巢,撵走了冀州牧韩馥的根本原因,因为韩馥就是“袁氏门生”,他当年能做官,是考了袁氏的举荐,这才能有今日地位,袁绍身为袁氏子弟,要求他让出冀州牧,也被当时的人们认可。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大群“门生故吏”,袁绍才能以渤海太守的开局,很快占据冀州,从而雄霸河北四州之地,成为东汉末年早期的之一诸侯。
比起袁绍,曹操的祖父和父亲勉强也算两千石,但是门生故吏就基本没有了,曹嵩这个买的太尉不说,曹腾虽然显赫,但是只是宦官,身份受限,也没法举荐太多人才。
2.党锢之祸
汉灵帝时期,发生了两次党锢之祸,原因过程就不详细讲解了,简而言之,就是宦官集团与士族集团的党争。
而这两次党争,让士族与宦官彻底对立,因此靠宦官起家的曹操,在这个时候其实身份是比较尴尬的。
所以才有了“五色棒”一事,曹操在任职洛阳北部尉的时候,用五色棒将宦官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打死,而原因仅仅只是因为他“违禁夜行”。
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魏书》
曹操棒杀了蹇硕的叔叔,算是交上了投名状,这才勉强被士族接纳,但是一开始却并没有人投奔于他,所以才只能主要靠自家兄弟。
曹操与刘备的差距
《三国演义》开篇就以“桃园结义”描述了一个让无数少年对结拜趋之若鹜的场景,事实上这也是刘备的一个悲剧。
袁绍起兵的时候身边有众多袁氏门生辅佐,曹操起兵的时候,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人都是他的左膀右臂。
而刘备身边一个人能用的家族之人也没有,靠着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的资助,这才拉起了几百人马,亲自征讨黄巾,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县尉的官职。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三国志·先主传》
不久之后,因为鞭打督邮,连县尉的官职也没了,后来又履任下密县丞、高唐县尉、高唐县令,可惜的是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县官也没做多久。
在诸侯讨董的时候,刘备大概是在公孙瓒麾下为别部司马,是真正的一个小角色。
而曹操呢?
董卓入京之前,就曾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后来又入选西园八校尉之一,已经入了高层。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曹操在陈留起兵,以白身很快召集了数千兵马,并倡导了讨伐董卓的大事。
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是岁中平六年也。——《三国志》裴松之注
曹氏家族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东汉末年,曹操称雄天下,因此沛国谯县出了不少的名人,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这些曹操亲属,还有一些并非他的亲戚,比如华佗、许褚等人也是谯县之人。
虎痴许褚,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曹操的一个护卫,这种人大部分应该是出身低微,事实却并不是如此。
汉朝末年,百姓食不果腹,有一个行业从者众多,达到巅峰,这就是“盗贼”,说是盗贼,其实就是吃不饱饭的一群流民,因为诸侯们忙着打仗,百姓也无法安居乐业,所以到处都是贼寇,连刘备这个高唐县令都被盗贼给赶下了台。
此时谯县乡下也是如此,谯县隶属豫州,豫州刺史孔伷,《英雄记》评价他“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在他的治理下,豫州整个地界更是贼寇四起。
许褚所在的许家庄就被葛陂贼兵万余人攻打,而许褚召集了壮丁和宗族数千,这才将他们赶走,此后曹操占领汝南之后,许褚带着这群人归顺了曹操。
说许褚,只是一个例子,在当时的情况下,有诸侯占领一地,本地豪强、士族自然而然会归属于诸侯,为了家族,为了个人性命,不可能投靠他人。
像“君择臣,臣亦择君”,“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世家做法,其实说得好听,大多数只是巧合而已。有名的诸葛家的“龙虎狗”。
诸葛亮随着叔父在南阳隐居,依附刘表的刘备找上门去,这才追随刘备;
而他的兄长诸葛瑾因为年长,早年去吴地游学,因为才华横溢,被孙权看上了,所以在孙权属下当官;
诸葛诞才算是真正的世家代表,因为他们都出身于琅琊诸葛家,诸葛诞就在老家,琅琊被曹魏占领之后,自然而然诸葛家族的人,只要留在老家,都会在曹魏麾下做官。
曹操起兵的时候,虽然不在老家,但是曹家在谯县也是本地豪强,所以才能一呼百应,让众多当地人才加入麾下。
相比起来,刘备家族在涿郡涿县,不知道家族实力如何,但是他本人在当地威望有限,不能一呼百应,所以起兵的时候根本没人辅助,只得靠自己打拼,拉拢了关羽、张飞这些外人。
曹操争霸天下的时候,能够独立领军的莫不是曹氏或者夏侯氏,这些亲族,在当时那个背景下,能力其实是次要的,身份才是首要。
刘备做徐州牧的时候,为了亲自带兵与来攻伐徐州的袁术作战,将老巢下邳交给张飞镇守,不料被吕布偷袭,原因就是张飞与曹豹不合。
所以在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将荆州交给了关羽,可惜关羽又给他丢了荆州。
难道真的是没有更有能力的人镇守吗?不过是其他人身份不合适罢了,他没有更亲近而且有能力的人辅佐。
总结:曹操家族本来就是谯县望族,有能力的人自然多;再加上曹操身份的问题,开局的时候没有太多外人辅佐 ,才有了重用这些亲族,培养他们的机会,最终靠着这些亲族奠定了曹魏雄厚的根基。
从《三国志》里面四个人的传记来看,曹洪似乎是最富有的,起兵就有上千人,到扬州找个刺史朋友,又能拉起数千人。而曹仁也很有势力,更有胆气,因此自己在江淮间来起一支上千人的队伍来,再投的曹操。相比起来,夏侯惇、夏侯渊都没有见到这种描述,显然,他们初投曹操时肯定是没有上千人,甚至只是单身来投都有可能(倘若有很多人来投,三国志一般是会记载的)。
为什么夏侯惇、夏侯渊即便单身来投,曹操依旧很看重他们,倒不是因为曹操有可能原姓夏侯,而是曹操在早年已经与这两人意气相投,深相结纳,而且夏侯家和曹家之间的确是血浓于水的关系(又有DNA研究说曹操和夏侯没关系,但夏侯和曹之间,不管通过姻亲,还是曹参、夏侯婴早年的相约之类的,肯定是有脱不开的关系的)。
这些人都很厉害,为什么偏偏以曹操为首?这一方面是曹操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曹操一系在曹家内的宗族地位、在朝廷上的社会地位带来的。曹操的能力不用多说。曹操家的社会地位呢?曹操的祖父曹腾虽然只是宦官,却是曾经拥立皇帝的大宦官,做到了宦官更高的大长秋,被封侯。而曹操的老爹曹嵩虽然买的官,但买的是太尉,在官位上除了太傅之外,也不能再高了。正因为如此,曹腾虽然在曹家兄弟里排行老小,却实际成了宗族的代言人,曹操一系自然成为了宗族的族长。而且,曹操在仁、洪、惇、渊里年龄也是更大的,自然是这几个人的兄长。
三、通常来说,一个能力稍强的人,拉起身边五个人一起做事儿不算难事儿,那么按照曹仁、曹洪的身份,我们可以简单算算
三国志明确记载,曹仁、曹洪初起兵时,都已经有上千人了。按照一个普通人能拉起五个人算,让这五个人再分别去拉五个人,就是五五二十五,然后是125、625、3125。也就是说不过转五次,就能拉出个三千人的队伍。实际以曹洪、曹仁田庄本就有数百人来算,不过转四次。
而曹仁、曹洪的祖、父辈都是些什么人?都是郡守级别的人,按照当时的阶层等级,奴婢更低,然后是平民,基层三老、亭长等,到县一级,再到郡一级,然后是中央官员。也就是说以第五级的高阶层,要拉起只用四转的千人队伍来,岂不是很简单的事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