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孙权后期为什么对待陆逊那么残忍?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08)640

陆抗(陆逊之子)扶灵而归的时候,孙权哭了,他拉着陆抗的手说:“我误听谗言,与你的父亲产生裂痕,是我对不起你啊。之前质问你的那些文书都烧了吧,别再让别人看到了。”

陆抗还能说什么呢?皇帝亲自道歉,也算给了九泉下的父亲一个安慰了,于是杨竺诬告陆逊的二十条罪状,以及孙权三番五次严厉斥责陆逊的具体内容,成了一个永久的历史之谜。

陆逊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除了周瑜恐怕再无他人过之。孙权称帝后,特地为陆逊设立了一个“上大将军”的职务,位在三公之上。东吴所有的内政、外交、军事,孙权无不事先征求陆逊的意见,甚至他给魏、蜀的亲笔信,也要让陆逊修改后才会发出。

孙权曾经表示,要与陆逊“荣戚与共”,还说:“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

中国历史上,为人臣的更高目标就是伊尹、周公和吕尚,按孙权和陆逊的亲密程度,他们本该又能成就一段君臣佳话。可惜的是,孙权“变心”了,陆逊在他的不断斥责声中郁郁而终。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孙权对陆逊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呢?杨竺又为何要诬告陆逊呢?

事情的起因源于“二宫之争”。赤乌四年(241年),太子孙登病逝,次年正月,三子孙和被册立为东宫新太子。可四子身居南宫的鲁王孙霸不服,试图挑战孙和的太子之位,于是朝中各大势力,围绕东南两宫展开了一场政治大博弈,史称“二宫之争”。

东宫的支持力量有顾谭、顾承、吾粲、朱据、诸葛恪、陆胤、施绩、丁密,南宫的拥趸有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孙弘、杨竺,朝中主要的政治势力和江东豪族,基本都被牵扯其中。

起初,陆逊在“二宫之争”中不持立场,一度两宫力量都希望拉拢陆逊,也都希望陆逊能站出来稳定大局。但两个事件的发生,让陆逊站在了南宫的对立面。

之一件就是“芍陂之战”论功事件。芍陂之战中,张休和顾承拼死抵挡住了魏军的进攻,而全绪和全端则乘势进攻,逼得曹军不得不撤军。

战后负责论功的顾谭认为,张休和顾承的功劳,要大于全绪和全端,因此前者被封为杂号将军,后者只是升为偏将军。全绪和全端的父亲全琮不服,他认为顾谭是偏袒弟弟顾承。

因为这件事,全琮不断上疏,状告顾家兄弟和张休添油加醋谎报军功。面对告状顾谭处置不当,冲撞了孙权,结果顾谭和顾承、张休一起被流放交州。

顾谭和顾承是陆逊的亲外甥,全琮父子对顾家兄弟的陷害惹怒了陆逊,导致陆逊旗帜鲜明地站在了东宫这边。

第二件就是“宫中密语泄露”事件。有一次孙权单独召见杨竺,杨竺不断给孙霸说好话,鼓动孙权改立太子。孙权被说动了,答应废掉孙和,改立孙霸。

杨竺喜滋滋地出门了,孙权也全然不知,在他的床底下还趴着一个人——孙和派来的密探。那段时间孙和遭受父亲猜忌,战战兢兢的他生怕被废,想方设法偷听父亲的密语,就玩出了这么个下作的手段。

得到消息后,孙和吓死了,赶紧向陆胤求救。陆胤不敢怠慢,立刻启程到武昌,向叔叔陆逊汇报。陆逊也觉得事情紧急,于是立刻提笔,多次给孙权上书,替太子争辩,并请求回建业见驾。

孙权接到信大吃一惊:这么机密的谈话怎么被陆逊知道了?肯定是杨竺泄露了!杨竺其实很冤,他说:这段时间只有陆胤去了武昌,肯定是陆胤告诉陆逊的,至于谁告诉陆胤的,只要拷打陆胤就会知道真相。

于是陆胤下狱,在严刑拷打之下吐露了“实情”:是杨竺向我泄露的!

杨竺这家伙为了捧孙霸上位,害死了吾粲,这会儿终于遭了报应,被陆胤摆了一刀。孙权勃然大怒,好小子果然是你,下狱!

杨竺不像陆胤那么硬,酷刑之下屈打成招,竟然承认了是自己泄露了机密,但同时他又在狱中上了一份诉状,告陆逊犯了20条大罪。

杨竺最终被孙权下令处死,可他也给孙权的心里扎下了一根刺。此后孙权就不断写信,用这20条罪状斥责陆逊。

陆逊悲从心生,一方面自己的两个外甥遭到流放,自己也失去了孙权的信任,陆、顾两大家族的前途堪忧。另一方面两宫之争没完没了,孙权也失去了以往的英明,国家前景不妙。在这种忧愤之中,62岁的陆逊一病不起,暴病身亡了!

那么孙权为何会对陆逊变脸这么快?他这么做背后有没有什么其它原因呢?

陆逊之死的直接原因,是孙权受到杨竺的蛊惑,并非真心逼死陆逊。

杨竺是陆逊悲剧的发端,这家伙等于在临死前拉个垫背的,而且要拉个分量最重的人物。孙权的责任就是在不加分辩的情况下,就轻率地对陆逊作了有罪定论,背弃了自己几十年来对陆逊的信赖。

陆逊死后,孙权拿这20条罪状责问陆抗,陆抗一一回复,澄清了事实,可见杨竺的诬告手段并不高明,孙权在有罪推论的前提下,根本不愿意去做调查工作。

陆逊之死的深层原因,是孙权无力应对二宫之争,向外推责的体现。

二宫之争相当复杂,整整持续了八年,且结局很悲惨,一批官员或被杀或被贬、被流放,事主孙和变废,孙霸被杀。两败俱伤的结果,还给后来孙家子孙的相互仇杀埋下了伏笔,也把东吴江山折腾得奄奄一息。

其实孙权本人就是二宫之争的更大责任人,在册立孙和为太子的同时,又对孙和不放心,还 *** 裸地把自己的忌惮心理表现给外人。在确立孙霸是鲁王的身份后,又不让他就藩,甚至不让他出宫,给予的待遇比肩太子,让孙霸以及南宫势力看到了翻盘的机会。

一世英名的孙权显然在治家方面很糟糕,除了兄弟相残,后宫嫔妃也不安稳,甚至连家出门的女儿们,都把手伸进后宫,给二宫之争火上浇油。

孙权却表现得很耙耳朵,容易受蛊惑,摇摆不定,让本就复杂的形势越发难以收拾。这种情况下孙权不是自我反省,而是将外部力量当作罪魁祸首,忘记了皇家本来就是政治利益的中心这个跑不脱的宿命。他认为正是陆逊这些外人害了他的儿子们,心理的脆弱和无能一览无余。

陆逊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东吴豪族势力矛盾激化,导致的危机大爆发。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和孙武三个政权各有各家难念的经,那是一个豪门士族集团的天下,而曹操、孙权和刘备都是庶族出身,他们为了坐稳江山就必须与豪门集团媾和。

这方面的工作,孙权做得更好,他们家父子兄弟三人,一直致力于孙氏家族本地化建设,到孙权晚年,孙氏政权已经与江东豪族势力完全融合。

可正因为孙吴本地化做得太好,又带来新的问题,即豪门集团内部为权力分配展开了二次分配的争斗,其表现形式就是二宫之争。

所以我们也别怪孙权变得敏感、焦躁和疑神疑鬼,假如孙氏政权与江东豪族泾渭分明,那倒好办了,可问题是江东豪族哪一派都与孙家血肉相连,要开刀肯定会伤及自家人!

这就是孙权力不从心的地方,也是他变得丧失理智,晚年落下滥杀无辜罪名的原因。杨竺就是二宫之争的主要参与人,他很清楚孙权的心理,所以他指控陆逊的20条罪状,十有八九就是针对陆逊参与二宫之争编造的,这足以勾起孙权的杀气。

有句话叫做,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身处政治漩涡中的陆逊,虽然死得冤,但从政治大盘面来讲,他也是其中的“一片雪花”。这么说不是为孙权辩解,就算他对杨竺的诉状明辨是非,他还能挡得住所有的“雪崩”吗?

因此这场斗争注定要有大量的人倒下,陆逊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陆逊躲得过,还有更多躲不过的人;孙权今天不出错,明天也必然出错!不信你就翻看历史,有多少昨天故事在重演。孙权和陆逊相交几十年,关系非常好,且孙权不仅让陆逊做大将军,而且让陆逊做了丞相,可谓是恩宠有加,孙权一直认为陆逊是站在自己这边的。但是这一次,陆逊的做法令他非常伤心,于是他数次写信去斥责陆逊!而陆逊堂堂正正一辈子,认为自己劝阻孙权更换太子,乃是为国家着想,一直也不肯低头认错,最终选择了自尽,不陪孙权玩儿了!

《三国志》: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

很多人奇怪,陆逊劝阻孙权更换太子,也是为国尽忠啊,不明白孙权为何一直揪着不放,为何一定要逼死陆逊。也有不少人看到了更深的一层,认为陆逊参与太子废立之事,触犯了禁忌,所以会被孙权逼死!事实上,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没有说到本质,孙权之所以会如此残忍地对待陆逊,完全是因为他的安全受到了威胁!若不杀陆逊,孙权很可能得不到善终!

无论是在对蜀作战,还是在对魏作战中,陆逊的表现都非常优秀,成功挽救了东吴的前途,所以孙权对陆逊越来越器重,直接在大将军的职位上增设了一个上大将军,用以表扬陆逊。而且为了表示对陆逊的信任,孙权直接让陆逊去辅佐太子孙登,并将一半的军队都交给了陆逊。按照这种剧情来看,其实陆逊这辈子的结局应该会非常好,但变故就出在太子孙登身上,因为他过早地离世了!

被残忍对待

太子孙登是孙权最喜欢的儿子,孙权对他的喜欢,有点像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的喜欢!当时东吴有两个中心,一个以孙权为主,一个以孙登为主,而且孙权还让陆逊去辅佐孙登,给予孙登很多兵马,根本不怕孙登谋反,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可见孙权对孙登是多么的信任,他就是在把孙登当作自己的更佳继承人培养,只要自己去世,孙登立马可以上位!可遗憾的是,孙登和朱标的命运类似,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孙权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把孙登当作继承人培养的,没想过培养其他人,所以孙登的死给了他巨大的打击,他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该让谁来继任太子之位,最终只能选择孙登临死前推荐的孙和!不过事实上,孙权对孙和也并不是非常满意,所以他就放纵鲁王孙霸去和孙和竞争,想要看看到底谁更有才能?

说白了,当时的孙权,对于新太子并没有完全的信任,所以他才会纵容鲁王孙霸,而且有鲁王去和太子竞争,太子也没办法威胁到孙权的地位,孙权只需要在中间做好平衡,便可以高枕无忧。然而孙和在竞争的过程中,却使用了非常规手段,那就是派人去偷听孙权的谈话!

《吴录》:太子自惧黜废,而鲁王觊觎益甚。权时见杨竺,辟左右而论霸之才,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为嫡嗣,于是权乃许立焉。有给使伏于床下,具闻之,以告太子。

孙和的手下听到孙权准备另立太子,于是他让手下将这个消息告知了陆逊,并请陆逊帮他向孙权说情。而这件事情,本来是孙权和杨竺秘密交谈的事,还没有公开,按道理说是不可能有其他人知道的,除非杨竺泄密,因为整件事情就只有杨竺和孙权两个人知道!然而当孙权把杨竺抓起来后,却发现,杨竺确实不知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最终孙权将目光锁定在了天子孙和这边!怀疑太子孙和在自己身边安插有眼线!于是孙权怒了,直接抓了一大批人,而且还一反常态的责备陆逊!

孙权和陆逊相交几十年,关系非常好,且孙权不仅让陆逊做大将军,而且让陆逊做了丞相,可谓是恩宠有加,孙权一直认为陆逊是站在自己这边的。但是这一次,陆逊的做法令他非常伤心,于是他数次写信去斥责陆逊!而陆逊堂堂正正一辈子,认为自己劝阻孙权更换太子,乃是为国家着想,一直也不肯低头认错,最终选择了自尽,不陪孙权玩儿了!

逼死陆逊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不理解陆逊劝阻孙权更换太子的这个行为,认为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事件,甚至还值得表扬。然而事实上,若我们站在孙权的角度来看问题,整个事情就会变得非常恐怖!恐怖到我们不得不采取雷霆手段,杜绝一切风险,否则我们自己能不能善终,都需要打一个问号!

首先,孙权只和杨竺一个人交谈过更换太子之事,而且他们交谈的地方是在孙权的宫内,防卫应该非常严密,杨竺也不傻,大局未定之际,不会大喇叭乱说。而且从后续的调查来看,杨竺确实没有在外面乱说话,那陆逊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只能说明太子孙和在孙权身边有眼线!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试问一下,太子既然在孙权身边有眼线,能探听到消息,那若是太子想要图谋不轨,命眼线诛杀孙权怎么办?孙权如何抵挡?别说什么父子情深,太子不会干这种事情,权力面前,没几个人能经受得住诱惑!李世民多么孝顺,最终不还是把李渊给拉下来了吗?

私密谈话被泄露出去,令孙权非常担忧,担忧自己的人身安全。而接下来的陆逊劝谏,更加让孙权恐惧,因为陆逊不仅是陆家代言人,有东吴世家大族的背景,而且他还是百战名将,在军中威望极高!陆逊公然站台太子孙和,岂不就是联手逼宫?万一没有处理好,陆逊直接揭竿而起,帮助太子孙和夺位,孙权怎么办?赵武灵王的日子可没过去多久啊!

所以说,若把我们放在孙权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将会发现,陆逊劝阻更换太子这件事情,对孙权的威胁非常大!孙权不仅有可能遭到身边人的攻击,而且有可能被陆逊和孙和联合赶下皇帝的宝座,别说陆逊忠诚、太子孝顺,他们不会这么做,至高的权力面前,一切皆有可能!

说白了,孙权是感受到了威胁,担心自己不得善终,所以才会对陆逊这么残忍,最终将陆逊逼死!而且在干掉陆逊以后,孙权又将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一同罢免,重新扶持了一个太子。也正是这套连贯的操作,证明了孙权的真实想法,他担心太子威胁到他,他想要善终,想要将权力把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只要威胁到他的人,都必须死!陆逊为太子孙和站台,他也威胁到了孙权,所以他必须死!

结语

孙权前期对陆逊信任有加,为何晚年却对他如此残忍?换你也会这么干!陆逊劝阻孙权不要更换太子,令孙权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一方面孙权察觉到自己身边有奸细,另一方面孙权担心陆逊这种名将起兵帮助太子夺权,所以他必须以雷霆之势化解危机,而要化解危机,陆逊必死!事实上,陆逊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不要去掺和这些事,孙权已经对他非常信任了,只要他保持下去,不要让孙权感受到威胁,他完全可以善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6/508835.html

“孙权后期为什么对待陆逊那么残忍?” 的相关文章

华佗是给曹操治病的大夫 曹操为何将华佗杀了

华佗是给曹操治病的大夫 曹操为何将华佗杀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当年曹操为何坚决要斩了华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代枭雄,现如今人们对于曹操的看法也褒贬不一。那些说曹操是一代奸雄的人之所以如此评价曹操,主要是因为曹操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那就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除此之外,人们对于曹操有...

历史上司马懿为何要拒绝曹操征辟?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司马懿为何要拒绝曹操征辟?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司马懿三国魏河内温人,字仲达。出身士族。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司马懿拒绝曹操征辟,历来被视为其狡诈隐忍的表现,许多影视作品都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有的说他装病7年,有的说他自己压断了双腿,至于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说看不起曹操的出身,也有说是忠心汉室,其实这些都不得要领,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

众所周知古时候官员的俸禄都是按品级来制定的,宋朝重文轻武,那么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一代名将岳飞古时候官员受贿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主要就是因为大家的俸禄不高,每个月的工资也都只够日常基本的开销,如果另外有别的花销,就需要你另想办法了。有了...

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周文王姬昌是周朝历史上的明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的故事,在后世的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可以说,姜太公用直钩钓鱼,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宣传包装案例。姜太公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当上了周文王的座上宾,进入了周文王的核心领导层。那么姜太公用直钩钓鱼,为...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会派于禁出战?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会派于禁出战?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一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兵北上攻打樊城,发动襄樊战役,关羽一开打就勇不可挡,将曹仁打的不敢出战,向曹操告急,曹操派援军救援樊城。这里面,值得讨论的是,曹操为...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她和朱元璋的感情怎么样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她和朱元璋的感情怎么样

还不知道: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如何?马皇后是个怎样的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甚笃,而且朱元璋颇为尊重马皇后,即使马皇后过世以后也没有再立皇后。在朱元璋打天下的岁月里,马皇后一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稳住后方。朱元璋能够发迹,马皇后功...

有哪些与邓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邓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邓芝早年曾被预言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

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历史,历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成果丰硕。如研究刘禅个人形象及评价的有管维良的《刘禅昏庸说质疑》,文章充分肯定了刘禅的施政措施,并强调他并非昏庸无能,而为“仁敏”“爱德”的“明主”。罗开玉、谢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