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甲午战争中日武器差距有多大?双方装备情况是怎样的?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11)370

说起中日甲午战争,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在上学的时候还学过这段历史。这是19世纪末,晚清时期,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最后是以中国的惨败而结束,对于这个结果其实很多人不会觉得很意外。由于当年的闭关锁国,清朝的实力已经大大落后于这些先进的列强国。很多人都会认为在军火装备上就已经无法匹敌,那么当年甲午战争期间,中日的武器装备差距有多大呢?

一、单论武器,甲午清军装备与日军装备相差不大,甚至略有优势

如前期所述,据日方统计资料,甲午陆战,日军人均只消耗了8发子弹,即击溃了清朝陆军。可资对比的是:甲午战争前,清军有大炮和机关炮1733门;日军有大炮294门。清军装备有洋枪23万支,旧式鸟枪等4万支,12万参战部队有85%装备了枪支;参战日军的枪械装备率则达到了100%。总体而言,中日陆军装备差距不大。若单纯就武器而言,甚至可以说,清军还略占优势,如藤村道生所言,北洋陆军装备和,……它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的日军优越。

真正的差距在于武器的整齐划一。

清朝陆军的武器装备,主要依赖向外国购买。其数量相当庞大。如:湖广总督张之洞在1894年奏报,买快枪9250支、火炮30尊、子弹700万颗、炮弹1.44万颗;两江总督刘坤一到1894年,已购枪支1.5万支,子弹280万颗。还是在这一年,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上奏,已向各国订购快枪2.8万余支、快炮56尊,以及合计1500多万颗的炮弹、子弹。此外,其他各地也都自行采购了大批枪炮。

这些枪炮 *** 后,大都被清军及时装备。如甲午战争中,各地督抚从德国所购的1万余支毛瑟枪,1万余支马梯尼枪,先后装备各军。在1894年10月和11月,刘坤一协济各省后膛洋枪1.4万支,广东调拨各地洋枪1.8万余支,子弹360万颗。

但由于朝廷没有统一规划,地方所买枪支、火炮,来自美、德、英等各国,型号各不相同。仅淮军就装备了美国的亨利马梯尼后门枪、德国的毛瑟枪、三十响快枪等好几种。其他清军中还有哈乞开斯、士得枪,甚至国内土产的抬枪、鸟枪、火绳枪等。清军所用的来复枪就有14种之多。

日本在发展军事工业之初,因大量依赖进口,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但是随着日本军事工业的发展,很快就发明了明治十三年式、十八年式步枪和野炮、山炮、大口径臼炮等,并批量生产、装备全军,实现了武器的统一化。武器的统一化,使日军在部队的统一训练、弹药补给的统一制造调配等诸多方面,远胜于清军。

二、清朝陆军最要命的问题,在于对近代战争毫无概念

但甲午之役乃日本陆军近代化改革后首次出海作战,在卫生预防等方面,自身缺陷亦不少。其最终能以压倒性的优势击溃清朝陆军,关键因素并不在武器的统一化,而在于其部队的作战理念与训练模式均已实现近代化。略而言之:

首先,清军将领还墨守镇压太平军时的经验,对近代战争毫无概念。譬如,清军部队大多不知如何部署步兵与炮兵,往往将炮兵阵地安排在之一线步兵阵地内或其间隙,使火炮成为显著的目标,在战斗的初期阶段,屡次被日本炮兵破坏。而参加甲午战争的18位日军旅团级以上军官中,有一半曾到欧美留学或考察,深知如何利用火炮以给清军致命打击。

其次,清军士兵普遍训练不足,大多数时候,只要求演走各样阵法,步伐既甚整齐,释放连环枪炮,声响亦均连贯即可。战争爆发后临时招募的新兵,更几乎没有训练,只是学习一齐将矛举起向前一冲,口中就喊一声'杀'。反观日军,不仅步兵训练有素,且已有了独立的工兵与辎重兵。而清军尚不知后者为何物。

如此,从国外购置的武器虽然先进,但在清军官兵手中,却难以发挥应有效力。譬如:清军进攻时,没有整然的秩序,经常用的队形是在散开的一队中挥舞大旗开火,开火为随意射击。清军射击的子弹多从(日军)头上通过,达到很远的距离。他们不考虑利用地形地物,从不用跪射、卧射,一律站着射击。清军士兵开炮前,先要摇动大旗,恰好成为日军射击的靶子。

此外,清军不懂得如何保养武器,也是很要命的问题。刘坤一驻扎山海关时,发现自天津运往山海关机器炮四十尊,有弹十万枚,由火车运送到关,堆积沙土中,阅数十日,无人收管。经德国某教习前往查看, 谓子药全行潮湿, 不堪应用。

缘此,平壤战役中,清军在与日军人数基本持平(1.2万),而弹药补给远胜于日军(清军步兵每人平均消耗了三四百发子弹)的情况下,自损2000余人,仅击毙日军180人,也就不足为奇了。简言之,甲午中日陆战,乃是近代化之日军与中世纪之清军间的对垒,其胜负不问可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6/509411.html

“甲午战争中日武器差距有多大?双方装备情况是怎样的?” 的相关文章

宋理宗赵昀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宋理宗赵昀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宋理宗赵昀,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在位40年,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似乎给我们证明了一个实事,那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这一职业,是很多人为之向往的光鲜岗位,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也备受哀荣,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王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王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籍贯益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属曹操军队,在曹操与刘备争汉中时得以投降刘备。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与马谡一同守街亭,之后深受诸葛亮的器重,率领蜀汉的无当飞军,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拜前监军、镇...

步协:东吴丞相步骘之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步协:东吴丞相步骘之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步协,临淮郡淮阴县人,东吴丞相步骘之子。赤乌十年步骘逝世,步协嗣父之任,继统步骘所领,加为抚军将军。后来蜀汉被魏所灭,东吴闻知此事,见百城无主,遂有兼蜀之志,命步协率众西征,却为罗宪所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步协,临淮淮阴人,东吴丞相步骘之子。公元247年(吴大...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吴大帝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在晚年时,跟麾下大臣、丞相陆逊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从《三国志·陆逊传》中的记载来看,陆逊后来是被孙权逼死或气死的:“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陆逊从大都督到上大将军,再...

何充:东晋时期重臣,支持桓温取代庾氏家族镇守荆州

何充:东晋时期重臣,支持桓温取代庾氏家族镇守荆州

何充(292~346年),字次道,庐江郡灊县人。东晋时期重臣,曹魏光禄大夫何桢曾孙、安丰太守何睿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优雅俊美,善写文章。起家江州(王敦)主簿,迁东海王(司马冲)文学。迎娶明穆皇后的妹妹,授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平定苏峻之乱,颇有功勋,授散骑常...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史记》中,司马迁对项羽《垓下歌》作了这样的评价:“力大无穷,时不我待。”司马迁感慨项羽是一代枭雄,可惜他生不逢时,最终在乌江上自尽。许多人看到这一幕,都觉得项羽太冤枉了,他既然能过河而归,为什么要自杀?下面,就让我们来看...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

刘表坐拥荆州为何毫无作为 刘表为什么不对外扩张

刘表坐拥荆州为何毫无作为 刘表为什么不对外扩张

对刘表困守荆州毫无成就,真的只是因为他守成性格的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表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作为荆州牧,其掌握着强大富庶的荆州,有着极佳的战略位置与国力。可刘表在他掌握荆州的几十年时间中,却没有任何建树。看着他四周的群雄们各自忙着扩张自己的领土,刘表却毫无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