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夏天穿盔甲热不热?如何在热天保持战斗?
《隋唐英雄传》这部剧相信不少人都有看过了吧,在这部剧中播放到唐朝军队以车轮的方式破掉了王世充的铁甲阵,完全就是靠着那三伏天的酷热把铁甲阵的士兵体力给耗光了,而就算是没有身着铁甲的唐军在夏日炎炎的酷热面前也是大汗淋漓。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在穿着这么多盔甲的士兵在夏天不热吗?在夏日炎炎的夏天穿着这么多盔甲还要进行高强度的作战,那么士兵是如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的呢?
首先,就之一个问题来说,要说不热那是骗人的,有人说古代的夏天没有现代夏天这么热,可是就算如此穿着几十斤重的盔甲在烈日的照射下盔甲里的士兵肯定也不好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如何保障战斗力的呢?
可以说这个时候就很考验将领的指挥功底了,在古代打仗虽然不是像现在一样要精通那么技能,可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那需要考虑方方面面,兵法中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些问题也是需要考虑到的,就拿两宋交加的铁浮屠来说吧,他可是完完全全的重甲骑兵,全身被各种铁甲包裹着,那么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铁浮屠”的战斗力呢?
首先一个问题古代打仗并不会如同电视剧之中播放的一样,两军摆开阵势拉开架打,因为当时的将领都知道,重甲兵虽然战斗力很强,却也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太重,不宜活动,如果在夏日炎炎的夏天暴晒等于就把人晒成了烤乳猪。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己方将领充分考虑对方的动向,凭借手中有限的情报以及对敌方将领的了解,在合适的时机才会出击,并不会一直让队伍全副武装在烈日下傻等。
当然,两军对峙的局面并不能说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将领也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保持士兵的体力,比如派哨骑时刻观察敌军动向,设置障碍物牵制敌人来延缓敌人的攻击速度等等。
就拿两宋交隔的“顺昌之战”来说吧,这就是一场典型的在夏天大战的案例:
公元1140年,金国元帅金兀术以收回河南、陕西之地为借口,撕毁之前达成的和约,兵分四路大举攻宋。此时顺昌城的守将刘琦在得知金兀术南下攻打顺昌的消息后,便开始着手顺昌的防御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刘琦采取的 *** 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就是发动城中百姓、士兵修筑工事,并制造大量的障碍物来延缓敌人的进攻,在那个时代“铁浮屠”堪称是冷兵器时代的“坦克”,而当时刘琦的部队大多都是步兵,可以说对阵铁浮屠根本没有优势。
可是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刘琦并不是一般将领,他的军事水平绝对不比当时的“中兴四将”差,甚至有人认为“中兴四将”中的刘光世、张俊的位置应该让给吴氏兄弟和刘琦。
在当时的情况下,刘琦就是在大夏天靠着烈日大败金兀术的“铁浮屠”的,在战前他摆上了一幅铁甲,时不时的让部下去摸摸温度,直到铁甲烫的不行了,刘琦才派军出战。
可以说刘琦的 *** 对“铁浮屠”很有效,他先叫来一队将士事先吃好避暑药,用大斧子专门砍“铁浮屠”的马腿,因为“铁浮屠”是连在一起的,只要一匹马倒下,那么另外两匹也会跟着倒下,再加上铁浮屠本身就是重甲骑兵,厚厚的盔甲穿在身上自然是酷热难当。
而刘琦呢,早就安排好了,当一队将士完成既定目标之后,立马叫回来休息,喝绿豆汤消暑解渴,派上另外一队以逸待劳的将士用同样的 *** 去对付铁浮屠,就这样过了好几天,“铁浮屠”就被刘琦的这种车轮战法给活活耗得筋疲力尽,无奈只有撤军,而刘琦就取得了“顺昌大捷”的胜利,乃至于第二年金军看到刘琦的名字都吓得撤退。
可以说在夏天打仗的确是会有士兵的作战能力下降的局面发生,关键在于看指挥的将领如何协调、搭配,而这又是极为考验一个将领的军事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