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老兵和德国老兵见面,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世界历史1年前 (2023-06-14)430

彼得·胡可豪森,是一名美国海军军官,同时也是一名作家,他的作品有改编成电影《K-19:寡妇制造者》。在20世纪末90年代初的时候,胡可豪森参加了一队国际旅行团,在这个团里有着几名70岁左右的德国老人,他们一同随着旅行团前往了伏尔加格勒旅游。而伏尔加格勒就是当年二战期间苏联的斯大林格勒。

旅行团的导游来自于伏尔加格勒本地,或许因为她的德语水平,也或许因为她喋喋不休的照本宣科,德国老人们请求胡克豪森充当翻译。他们自我介绍说是一群参加过1943年斯大林格勒的德国老兵,胡克豪森有些惊奇,但愉快的答应了请求。更加令他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纪念馆前,他们遇到了一群戴着勋章,和德国老人年龄相仿的苏联老兵。

胡克豪森主动和苏联老兵打招呼,他们表现得有一些警惕。胡克豪森注意到他们每个人胸前至少戴着三枚勋章或者奖章,从衣着看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有两个人披着哈萨克人的围巾,还有一个戴着中亚地区的毡帽。胡克豪森向他们介绍这群德国人,苏联老兵并没有什么表情。一个德国老兵主动问一个苏联老兵:“您知道这里有可以纪念的地方吗?”,胡克豪森知道他在找埋葬德国兵的地方。

“不知道,我们也是回来看看,1943年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了,你呢,从哪里来?”

“慕尼黑,1943年我们也在这里”,德国老兵回答。

苏联老兵睁大了眼睛,虽然胡克豪森肯定他们怀疑过这些德国人来历,然而一旦确认,每个苏联老兵几乎都侧过了头。双方沉默了片刻,那名苏联老兵问:“你们为什么回来?”。

德国老兵似乎有些拘谨,他连忙回答“我也不知道,我们只是想回来看看,这里有没有墓地?”。德国老兵边说边用一只手比划着,胡克豪森发现他的另一只袖管是空的。

“我们也没有找到墓地,山坡上的纪念碑上只有部队的番号”,苏联老兵说话时一直盯着德国人的脸,他目睹了50年前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时德国人的惨状,他不理解德国人为什么还有兴趣回来。接着他问德国老兵:“你当时在哪个阵地?”。

德国老兵望了望不远处的伏尔加河,困惑的摇了摇头:“记不清了,这里变化太大了,但肯定距离这里不远,你呢?”。

“我在拖拉机厂的北边地下室里”。苏联老兵指了指伏尔加河的方向接着说:“我们在那里挖了好久,以为你们已经占领了城市”。

“我们没有占领城市,总是差那么一点点,但拖拉机厂我应该去过,我们带了一些花,你确定这里没有可以纪念的地方吗?”。

(二)

“他们说那座建筑后面有一块墓碑”,苏联老兵指着纪念馆不远处的一座废墟,这座楼作为历史的见证保留了1943年战役时的原状。胡克豪森跟着两群老人向建筑走去,他们前后相隔大约二十米,胡克豪森想象50年前在这个距离,如果他们相遇会发生什么。披着斗篷的苏联士兵和背着背包的德国士兵,那时候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在两群人之间,始终保持对话的苏联老兵和德国老兵走在一起,胡克豪森继续充当他们的翻译。

“你在这里(战斗)了多久?”,苏联老兵问德国老兵

“我不确定,但肯定够久了,那是一场噩梦,非常糟糕的回忆”

“我也一样”,苏联老兵点点头,两个人都沉默了。

这时候导游跟了上来,她继续恪尽职守的介绍沿途的战争遗迹,赞扬苏联士兵为了祖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用手比划着德军在附近的哪一个阵地被消灭的,她的讲述生动又富有 *** ,但老人们似乎并不感兴趣。

“我比她更清楚你们在哪里”。苏联老兵凑近德国老兵小声说道。

老兵们走近了那座战役废墟,残垣断壁中散发出一阵阵霉味,除了灰黑色的砖块和一些木材,他们并没有发现墓碑,这时候导游催促老人们赶快离开,她略带命令的口吻激怒了苏联老兵。

“住嘴!你没看到我们正在找东西吗,现在我们总算想到一块去了,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重要!”,他愤怒的对着导游摇晃着手杖,导游的嘴角抽动着,默默的站到了一边。

德国老兵则表现得小心翼翼,他沉默片刻看了看天空:“这里以前没有这么多鸟吧”。

“是没有很多,不过你记得吗,那时候有一些山鹑,它们的叫声真难听,每次炮击后它们就停在树杈上,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就不害怕”,说完他盯着德国老兵:“你是怎么离开这里的?。

“那时候我们的飞机会来接伤员,只有在天气好的时候他们才会来,我的伤比较重,最后几天我躺在战地医院里,其实也不能称作医院,只是在弹坑上面搭一座帐篷,一名军官告诉我们,库尔干附近还有飞机起落,如果有人可以走到那里就能获救,你知道那时候的情况,没几个人能走那么远”。胡克豪森继续翻译,苏联老兵安静的听着。

“我的战友叫沃特,他的伤比我轻一些,他搀着我走到了库尔干机场,我搭上了飞机”。

“那沃特呢”。苏联老兵问。

“他很倒霉,被挤倒了,没有能上飞机,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三)

老兵们始终没有找到传说的墓碑,德国老兵说他在法国见到过许多德国士兵的墓碑,但在这里一个也没有看到,这时候导游接过了话:“您是错的,我们有很多纪念碑,您看那边,广场上的胜利纪念碑,还有山坡上的祖国母亲雕像,她是世界上更高的纪念碑”。

“请不要打扰我们”,苏联老兵打断了她:“我们的确有很多漂亮的纪念碑,高的,矮的,石头的,多边形的,上面刻着伟大的战争和光荣的战役,但有多少石头上刻着士兵们的名字!”。

德国和苏联老兵走进了废墟,他们将那束花放在两块发黑的石头中间。

“为了沃特”。苏联老兵说

“谢谢,为了沃特,也为了你的战友们”。

说罢他们互相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6/509872.html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老兵和德国老兵见面,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的相关文章

消灭花剌子模后,成吉思汗为何会放弃攻打印度?

消灭花剌子模后,成吉思汗为何会放弃攻打印度?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成吉思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未能消灭印度,这也许是成吉思汗一生最遗憾的事情。成吉思汗在西征过程中,将强大的花剌子模消灭后,一个新的国家出现在眼前,即忻都,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印度在当时虽然不及花剌子模强大,但文化十分繁荣,国土面积也非常宽广,更让成吉思汗...

假如没有秦始皇大一统的话 中国会不会像现在欧洲一样

假如没有秦始皇大一统的话 中国会不会像现在欧洲一样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的大一统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始皇统一的时间并不长,即使没有秦始皇,我感觉也不会出现像欧洲那样的分裂。但是该分裂还是分裂,比如奥匈。秦始皇那么早,几千年后的统一跟他没什么关系。满清只要晚几年灭亡,就被列强分了,因为太落后,太病弱。秦始皇确实统一了天下,不仅仅...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朝鲜王室,曾先后出现过著名的三大“妖女”,分别是肃宗时期的张禧嫔、中宗时期的郑兰贞,还有成宗时期的张绿水,相信很多人对此基本没什么了解,今天历史网小编就来讲一讲“三大妖女”之一的张绿水。朝鲜王朝在对待阶级关系以及嫡庶问题的层面上来说,与中国封建王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倘若小...

李鸿章访问欧洲都看到了什么 竟然能让他感叹清朝的弱小

李鸿章访问欧洲都看到了什么 竟然能让他感叹清朝的弱小

还不知道:李鸿章访问欧洲都看到了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鸿章访问欧洲第一站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早就派遣大臣在此地恭候李鸿章。李鸿章到达俄国之后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仪式,沙皇尼古拉二世甚至派遣皇室的御用马车接送李鸿章。李鸿章本来就带着联俄拒日的目的访问俄国,因此在...

不食周粟的叶名琛,为什么能被英国人敬重?

不食周粟的叶名琛,为什么能被英国人敬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叶名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英国人根本就没把叶名琛拉到伦敦去,而是把他带到了加尔各答,弄了一个小楼,把他关起来了。所以叶名琛只好在那地方带着,天天写字画画,等着别人来见他。但是别人根本就不理他,只是偶尔有几个好奇的英国人和印度人到楼上看看他。那他是以什么...

石川数正:德川家康以及丰臣秀吉的家臣

石川数正:德川家康以及丰臣秀吉的家臣

石川数正 いしかわ かずまさ(1533年 - 1592年)是德川家康以及丰臣秀吉的家臣。石川康正的儿子。家系河内源氏八幡太郎义家六男陆奥六郎义时的河内国壶井(现?大阪府羽曳野市壶井)石川庄的后人、义时的三男石川义基是石川源氏,也是石川氏的祖先。数正是三河国石川氏的党羽。是德川家康的家臣,在家康成为人...

中国驻美大使被美国警察侮辱,用中国功夫还击

中国驻美大使被美国警察侮辱,用中国功夫还击

历史上清朝是个饱受欺凌得年代,光绪帝在位期间,也有派外交官出国一说,在一个夏天,一座桥上,一个身着正装的中国人轻轻的叹口气,无心观看这夜景,因为他还有事去做,他是是中国派出的外交官,从华盛顿调来的。谭锦镛作为一名清朝官员,他还是正统的清装,扎一个标志性的清朝长辫,他在桥上走着,被一个老外看到了,那时...

波兰贵族后裔 法兰西帝国著名元帅波尼亚托夫斯基简介

波兰贵族后裔 法兰西帝国著名元帅波尼亚托夫斯基简介

约泽夫·安东尼·波尼亚托夫斯基(波兰语:Józef Antoni Poniatowski,1763年5月7日—1813年10月19日),生于维也纳。他是有很强军事背景的一位波兰贵族的后裔。他的父亲名安德烈·波尼亚托夫斯基,是波兰亲王,同时是在奥地利军队服役的中将。他的叔叔奥古斯特为波兰国王。波尼亚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