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型号变迁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18)430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Ju-87俯冲轰炸机,相信很多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了,这是二战期间德国空军框饭使用的一种俯冲轰炸机,一般统称为“斯图卡”,也被称之为“尖叫死神”。这款轰炸机的机体结构非常的强大,再加上精准的投弹能力,极高的换装适配性成为了站前前期德国空军的一把利器。

其臭名昭著的气鸣装置,在每次投弹前都会造成令人恐怖的噪音,给地面上的敌军带来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即使是最有经验的精锐老兵也很难在斯图卡的鸣叫声中保持情绪稳定。事实上,由于二战前期德军坦克缺少绝对优势,在遇到攻坚困难时,往往都是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依靠斯图卡轰炸机的强大威力打开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斯图卡轰炸机是德军前期无往不利的闪电战战术的核心之一。

1、竞争中诞生的传奇

德国人是最早开始系统地研究对地轰炸概念的。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期,他们就曾经在侦查用的热气球上进行过尝试。当20世纪初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他们开始沿着两条路线进行发展,一条是齐柏林飞艇,一条是固定翼飞机。早期的固定翼飞机飞行速度缓慢,规避动作僵硬,极其容易遭到盟军地面火力的打击。而由于使用的上升气体的密度与大气差不多,行动同样缓慢的齐柏林飞艇即使被盟军普通弹药打中后,仍能继续执行任务,这使得德国人在战争初段占了不少便宜。不过当盟军反应过来,转而使用 *** 时,齐柏林飞艇使用的上升气体的可燃性让其变成了脆弱的可燃物。

早期探索的失败并没有打击德国人在研究对地轰炸上的积极性,他们结合战争中失败的经验与对未来的展望,发展出了对地轰炸理念的细分:中型和重型水平轰炸机,针对敌人的政治、经济与生产目标,如城市、工厂、基础设施进行轰炸;而体型较小的俯冲轰炸机,则针对敌人的军事目标,如行军队列、宿营地、补给点和筑垒地域进行精确的战术轰炸。

一战后,德国空军的轰炸机主要由两家公司负责研发与制造,一家是容克斯公司,一家是亨克尔公司。由于凡尔赛合约的限制,德国无法在本土大规模制造与实验新机型。在此情况下,容克斯公司选择在苏联(苏德之间有秘密条约,双方在陆空装备与战术训练上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亨克尔公司选择在日本进行新机型的研发。两家公司的进展都不错,容克斯制造的K47原型机可以搭载一个100kg的炸弹,在苏联的俯冲轰炸实验表现非常好,但问题是成本太高。亨舍尔在日本开发出了He 50轰炸机。由于日本人的假想敌美国在轰炸机上的发展,他们非常渴望通过德国的技术研发一款维持对美空中力量平衡的轰炸机,He 50就是日本人想要的东西。他们引进了He 50D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九四式和九六式俯冲轰炸机。

进入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条约带给德国的限制开始逐渐放松,容克斯与亨克尔公司可以在德国进行轰炸机的研发与制造,双方的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1932年,亨克尔公司拿出了He 50的新变种机,容克斯在设计师赫尔曼.波尔曼的工作下拿出了Ju 87的原型机V1。不过之一架原型机略显仓促,引擎用的是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另外机体的设计也并不适应高强度的俯冲轰炸,在试飞时飞机坠毁,容克斯的首席飞行员和工程师都在事故中死亡。在紧张的工作后,第二架原型机V2解决了V1的大部分问题,换装了来自宝马公司的国产发动机,调整了尾翼、机翼与机体设计,增加了载弹量,使得V2可以在和水平地面成80度的角度的俯冲下投出500公斤重的炸弹。

冯.里希特霍芬

虽然进行了诸多改进,但Ju 87的设计依然没有打动德国空军的采购主管冯.里希特霍芬。波尔曼被这位一战传奇飞行员“红男爵”的堂弟告知,V2原型机的动力不满足他们的预期,而且试飞的时候也出现了故障,所以他们的设计产品竞争失败。在Ju 87的竞争对手中,有亨克尔公司的He 118,阿拉多公司的 Ar 18、Ha 137,其中能采用收放式起落架的He 118最被看好,加上亨克尔公司之前就为德国空军提供过其他型号的飞机,这次似乎德国空军仍然青睐他们的产品。

恩斯特.乌德特

然而在试飞时,德国空军技术总监恩斯特·乌德特将军在驾驶He 118进行大角度俯冲时却发生了严重事故并受伤。这之后在乌德特将军的坚持下,德国空军很快宣布Ju 87成为了他们俯冲轰炸机的选择。而在竞争中意外失败的He 118则被老客户日本人买走,未来日本海军将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俯冲轰炸机“彗星”。

V4原型机,极其接近后来的量产机

确定了与德国空军的合作后,容克斯迅速开发出V3,V4,V5三代原型机,在改良了行员视野、修改机翼设计,换装新型发动机、加装自动操纵装置使飞行员可以在到达危险高度前自动拉起后,斯图卡的机动和投弹能力仍然无法让大部分苛刻的德国飞行员满意。根据V4的数据,携带250公斤炸弹从250米拉起到1800米需要八分钟,且拉起后的速度只能达到250公里每小时,远不及亨克尔早期作品He 50。虽然对斯图卡的爬升动力和仪表盘的复杂感到不满,但飞行员们给其操控手感和机体强度(专业说法叫resilience,土木方向专业翻译为断裂韧度)打出了很高的分数,这对于俯冲轰炸机来说是最重要的两点。

2、斯图卡的设计与真正的优势

斯图卡是拥有固定式起落架的双座单引擎全金属悬臂梁单翼机,载员2人。斯图卡的设计完全体现了容克斯公司浓厚的独家风格。其特别的机翼设计理念来自容克斯公司的创始人雨果.容克斯。它是由1个主翼与2个外翼所组成:外翼有4个完整面,主翼是12度负反角,外翼则是8度正反角。这创造了类似海鸥翅膀的前缘。这种设计的好处是:

2.1、更大限度增加单翼机的可操控性与机动性,尽量接近双翼机在空中的机动能力

2.2、让飞机拥有更矮的底盘

2.3、增强飞行员对地面的视野

2.4、起飞时低角度的机翼可以获得更大的升力,以减少起飞降落所需的距离

2.5、俯冲之后在低空可以更快地恢复速度

近距离观察斯图卡独特的机翼

与此同时,容克斯公司也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机体金属设计技术。主要结构金属与蒙皮采用杜拉铝,一种包含铜、镁、锰的铝合金。而在高强度俯冲和拉升时需要承受各种高强度作用力的部位则采用镁合金,零件与螺栓则采用钢铁。为了更大程度地获得替换与维修的方便性,整个飞机采用模塑与铸造工艺,而不是焊接。这让斯图卡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直接更换受损的机翼和零件。

燃料系统由位于两翼中央的2座250升的油箱所组成,驾驶舱的部分利用设置于机翼中段前的防火设施将其与引擎隔开。除此之外,斯图卡还创新性地安装了俯冲制动器:炸弹一旦释放,俯冲制动器就会自动开始制动,回到水平状态并开始爬升,直到俯冲制动器被偏转。为了避免发生故障,飞行员可以大力撞击控制板,以启用手动控制系统。

武器方面,二战前的型号,在腹部中心线可悬挂2颗250公斤炸弹或1颗500公斤炸弹,同时机翼二侧加挂4枚50公斤炸弹或者2枚110公斤炸弹。由飞行员操作二挺MG 17机枪;机 *** /无线电操作手负责1挺MG 15后方机枪。

3、斯图卡型号的发展与生产情况

3.1、Ju 87A

这一系列初代机A-0基本上与原型机没什么差别。油箱与机 *** 的座舱被调整到更低的位置,以让引擎整流罩更平一些,这样使得驾驶员和机 *** 的视野都变得更好。通信方面,A系列都安装了两根天线,但在后来的型号上只保留了一根。无线电设备A系列采用了和Fw 190相同的FuG 7,这让飞行员与机 *** 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与指挥部和地面部队保持联系,确保了对地支援的有效性。

不过Ju 87糟糕的动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里希特霍芬与其他飞行员的抱怨不无道理。在1937年的试飞中斯图卡再次暴露了挂弹后推力不足的缺陷。里希特霍芬希望容克斯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这促成了A-1的诞生。原先的引擎Jumo 210 A在这一款里被换成了Jumo 210 D,这使得斯图卡在飞行员单人驾驶时可以携带一枚458kg的炸弹,加配机 *** 时可以携带250kg炸弹。随后的A-2并无大的变化,只在发动机和通讯器材上进行了微调。

A系列在1937年7月至1938年9月间一共生产了262架。

3.2、Ju 87B/Ju 87R

B系列是真正意义上人们印象中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也是之一款被大规模生产的机型。这一代迎来了大改。首先仍然是老问题发动机,这次被换成了Jumo 211D,马力达到1184。这使得B系列在载荷重超过A系列800公斤的情况下,更大速度从320公里每小时提升到380公里每小时。而更重要的是,B系列的斯图卡可以携带重量达1000公斤的炸弹进行轰炸任务。

Ju 87B主起落架上的“耶利哥号角”

然后是此型号斯图卡加装了臭名昭著的“耶利哥号角”。这个位于主起落架上的气鸣装置就是所有影像资料里边斯图卡那恐怖尖啸声的来源,闪电战的标志之一。由俯冲轰炸专家乌德特将军提出来的点子对打击敌人士气极有效果。不止如此,德国人也在炸弹的稳定翼上安装音哨,这让炸弹在投掷时也可以产生令人恐惧的音啸。下一期我们还会提到德国人根据这个特点发明出来的空地协同战术。不过负面影响是这会让航速慢上20–25 公里每小时。

除此以外,飞机的整流罩也经过了重新设计,以改进通风口和散热装置。B-2型号的改进主要关注对恶劣起降环境的适应性,德国人开发出了热带和雪地环境下可以作战的变种。值得一提的是,B-2也被德国盟友如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空军引进。

尽管B系列在A系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过其短板也非常明显,为了增强发动机的推力,机身重量大幅增加导致作战半径从1000公里跌到不足600公里。于是为了满足更多的作战任务,容克斯研发了B系列的变种R系列。其中R-1用于执行反舰任务。其加装2具共达300 L可抛弃式油箱。在满载燃料的情况下,其作战半径可达1800公里,但是炸弹携带能力缩减到1枚250kg炸弹。之后又发展出了用于地中海作战的R-2和北非作战的R-4型号,区别只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作战任务而使用了不同的发动机。R-3作为试验机没有量产。

B-1系列在1938年9月-1940年5月共生产了697架;

B-2系列在1940年2月-1940年10月共生产了225架;

R-1系列在1940年1月-1940年5月共生产了105架;

R-2系列在1940年1月-1941年7月共生产了472架;

R-4系列1941年5月-1941年10月共生产了144架。

3.3、Ju 87C

德国海军将Ju 87C作为俯冲与鱼雷两用轰炸机。这一型的原型机已被生产出来并于1938年1月进行测试。其中V-10原型机采用A、B系列的机翼设计,但为了把斯图卡搬上航母,V-11原型机转而采用可折叠机翼。C系列在每一个机翼内搭载2个加大化的燃料箱与燃料快速转储系统,目的在于让机身迫降在海平面上之后可以支撑数天。由于重量太大,该型号机动能力属于最差一档,作战半径也只有580公里。尽管试飞和着陆实验的结果都还不错,但是大战爆发后,C系列的量产计划还是被取消了,已生产飞机都被改装成R系列。

3.4、Ju 87D

在欧洲大陆取得惊人胜利后,纳粹德国开始进行攻击英国本土的计划。在不列颠空战期间,斯图卡轰炸机的短板暴露无遗。德军的Bf 109战斗机续航距离比斯图卡要短,不能实现全程护航,英国空军的“飓风”和“喷火”式战斗机经常能捡漏干掉无人护航的斯图卡。同时作战半径与续航能力的低下限制了德国空军的轰炸效果。不过德国人没有过多选择,只能继续改进升级斯图卡,这促成了D系列的诞生。该型号是生产量最多的斯图卡轰炸机。

首先还是发动机,这次德国空军在戴姆勒奔驰的DB 603和容克斯的Jumo 211J/P中选择了后者。这使得发动机的数据超过了1400马力,载弹量是B系列的三倍多,达到1800公斤。同时还把油冷装置直接改到引擎下方。除此之外还加装了300L的可抛弃式油箱,使得续航能力大幅增加。然后是防护力,这次换装了VS 11螺旋桨,加强了装甲防护,并在后方装备一挺双联高射速的MG 81Z机枪。另外容克斯公司又一次调整了座舱以使驾驶员和机 *** 获得更好视野。

这之后D-2的改装并不成功,过于厚重的装甲让斯图卡的性能下降太多,所以没有量产。但是D-3却成为产量最多的一款机型。该型号彻底放弃了声名狼藉的气鸣装置“耶利哥号角”。原因是随着战争的深入,德国人无法再向战争初期那样确保绝对制空权。同时德国飞行员也反映该装置影响到了他们投弹的稳定度。D-3在D-1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装甲防护,以提升其对地攻击时的生存能力。后面的型号中,D-4是舰载鱼雷轰炸机的原型机,D-6是教练机。D5和D-7比较重要。D-5的产量仅次于D-3,换装Jumo 211P发动机后,其机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其机翼被加长超过15米,D-5在机翼下安装了20 mm MG 151/20机炮。D-7则是在D-1机身上加装机炮后用来作为夜间对地攻击机,不过产量很低。在G系列出来前,D-5和D-7两款是斯图卡从俯冲轰炸机向对地攻击机转型的过渡型号。

D5

D系列已知产量见下表

3.5、Ju 87G

作为斯图卡王牌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的更爱,Ju 87G诞生于鲁德尔和德国空军试飞员沃瓦尔德的想法。1943年的时候,斯图卡基本上成为了老爷机,其机动性、续航能力完全无法抗衡二战中后期出现的一众新贵。G系列事实上成为了这一传奇轰炸机的续命之作,让其得以继续留在战场上发挥余热。鲁德尔和米尔希提出对斯图卡进行改装,以替代油箱问题无法解决的Hs 129B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最终容克斯以D系列为基础,重新设计了武器系统,使得G系列斯图卡得以配备两挺37毫米的18式防空炮与碳化钨穿甲弹,并在机体改良后可以挂载1000kg的炸弹。出色的火力为其赢得了“大炮鸟”的称号。而加强的装甲使其虽然失去机动能力,但却可以在苏联人的防空火力下更好的生存。

斯图卡王牌鲁德尔

由于只是过渡产物,整个G系列只有两种型号。G-1型是由旧式的D系列机身修改而成,它保留了D系列的机翼设计。由于只需执行低空作战任务,G-1已经没有用处的俯冲制动机与氧气系统被拆掉了,G-2型与G-1型颇为类似却使用了宽大的机翼,另外容克斯还把MG 17机枪给拆掉了。G系列是Ju 87斯图卡系列的最后绝唱。

1943年6月德国空军下单了20架G-1,1943年12月-1944年7月,208架G-2被生产出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6/510520.html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型号变迁” 的相关文章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之后,是什么结局?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之后,是什么结局?

朱祁镇,汉族,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进犯明朝,时年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蛊惑和煽动下,不顾群臣阻挠,匆匆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然而,朱祁镇并没有像先祖们那么打得威风凛凛。他先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转...

历史上张嫣皇后为何会嫁给自己的舅舅?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张嫣皇后为何会嫁给自己的舅舅?原因是什么

张嫣皇后,在十一岁时就坐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也许她们貌若天仙,也许她们蕙质兰心,可充其量只是男人的附属品,甚至是政治的牺牲品。纵观她们的人生,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无疑是“悲惨”的。这一点,在皇宫大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古...

朱常洛即位不到一个月就逝世了,发生了什么?

朱常洛即位不到一个月就逝世了,发生了什么?

明光宗朱常洛,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据史书记载,朱常洛在登基之时“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也就是说他身体健康,看起来并没有患病的症状。那么,为什么他却在一个月后就突然暴病而亡了呢?要理清楚这件事,我们就要从“国本之争”讲起。...

韩信在攻下齐国之后 韩信为什么还要向刘邦求封假齐王

韩信在攻下齐国之后 韩信为什么还要向刘邦求封假齐王

还不知道:韩信攻下齐国,为什么向刘邦求封假齐王?为何说戳中了刘邦痛点?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向刘邦求封假齐王,一是为了更好统治齐地,二是为自己争取利益,他这样做无非是想说明齐地的重要性他自己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其一,韩信求封的理由也...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临终前,到底有没想过除掉诸葛亮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一个草根阶层出生的汉室宗亲,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卖草鞋的一步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为践行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诺言,不顾蜀汉上下群臣的反对,率倾国之兵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雪恨。时运不济,演义...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还不知道:刘备选择托孤大臣,在一文一武的情况下,为何选李严而不是赵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在封建王朝时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会指定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辅佐新皇帝顺利登基,那些辅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称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托孤...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苍梧广信人,士燮之弟,汉末至三国时期人物。曾因恭送刺史丁宫而后被宫召入朝廷,因董卓之乱,士壹逃回故里,领合浦太守。后随兄降吴,最终因其侄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数年后因犯法而被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士壹是士燮的弟弟,起初为郡督邮。刺史...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272年),字仲思,临淮郡淮阴县人,东吴时期大臣,丞相步骘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继承父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家世在西陵,卒被征命,忧谗畏讥,于是归顺晋朝。晋武帝以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