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为什么不喜欢关羽?
三国鼎立时期,对于蜀国来说更大的转折点就是关羽失荆州自己还死了,结果导致刘备要为关羽报仇但是夷陵之战打败,蜀国开始走向衰败。刘婵就不喜欢关羽,因为刘婵认为是关羽间接害死了刘备,还有使蜀国开始衰败。不过这一切真的都是关羽的错么?当然不可能,关羽能失荆州就说明当时战略出现了大问题,刘备等人也是脱不了关系。
关羽,字云长,他在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便投靠了刘备,是刘备阵营中货真价实的元老。论骁勇,他能于万军之中斩敌将首级;论智计,他可跻身三国一流名将;论与刘备的关系,他曾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论功绩,他随刘备南征北战三十余年,并镇守荆州数年;论地位,刘备称汉中王后,他被拜为左将军,得以假节钺;论忠义,刘备生死不知之时,他不为曹操的厚待而移心,一心追随刘备。如此看来,不管是刘备,还是刘备的后人,都应该感激他,厚待他。可是刘备的儿子,即后主刘禅,却对他大肆贬低。这是怎么回事呢?
此事还要从景耀三年,即公元260年说起。当时后主刘禅先后对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进行了追谥。其中张飞为桓侯,“桓”有开疆拓土之意;马超为威侯,黄忠为刚侯,“威”和“刚”皆有勇猛刚毅的含义;赵云为顺平侯,“顺平”二字是指赵云性格宽厚,贤慈柔惠,做事却恪尽执守,执事有班。也就是说,这四人皆为美谥。当然了,他们的功劳和战绩,也足以配得上这些谥号,毕竟张飞曾虎啸当阳桥,以二十骑阻拒过五千虎豹骑,也曾智败张郃,为汉中之战做出了巨大贡献;马超吓得刘璋稽首,为刘备拿下了益州;黄忠斩杀了曹魏名将夏侯渊;赵云对内曾两扶幼主,对外战功赫赫。可是不管是战绩,还是威望比起他们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关羽,却得了一个恶谥。
在当时,谥号共分为三类,即美谥、平谥、恶谥,其中恶谥最含贬低、斥责之意,没有人会期待。关羽的“壮缪侯”,就是一个典型的恶谥。这一谥号中的“壮”字倒是没有贬义,但是“缪”之一字,含义却非常极具贬义色彩——“武功不成曰缪,武而不遂曰缪,名与实爽曰缪”。刘禅为什么会为关羽追加一个这样的谥号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关羽失荆州,使隆中对化为泡影,影响了蜀汉的发展壮大
关羽失荆州一事,虽然是因为曹魏和东吴,十余员名将与谋士共同针对他,实属必然,但是引发引事的人,却是他自己。据记载,当初“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也就是说,孙权原本想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孙刘联盟,他却将孙权得罪了个彻底。而这还不算,他发动襄樊之战,粮草不足,便擅自搬空了孙权的两座粮仓。孙权好歹也是江东之主,被如此折辱,就算原本不想与曹魏勾结,也必须要走上这条路了。也就是说,孙曹联盟差不多是他一手促成的。
他此举的结果,就是襄阳、樊城没有攻下来,反而丢失了南郡,从此蜀汉的势力,彻底被清出荆州。至此,诸葛亮出山之前规划的隆中对,彻底化为泡影,也间接灭绝了蜀汉入主中原的希望。把一个盟友推向对立面,并影响了蜀汉的发展壮大,刘禅又怎么可能不贬低他呢?
二、间接害死刘备、张飞
关羽被擒杀后,刘备完成了称帝一事,紧接着不顾众人劝阻,毅然发动了夷陵之战。虽然这一战之初,蜀军势如破竹,可是到了次年六月,陆逊一招火烧连营,彻底扭转了战局,刘备几度险象环生,最终托孤白帝,至死未成回到成都。虽然此事与关羽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刘备出兵的名义却的确是为关羽报仇,而且不管刘备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若关羽不失荆州,甚至不被擒杀,刘备都不可能亲征,自然不会病逝于永安行宫。另外,除了刘禅的亲生父亲刘备之外,他的岳父张飞,也是为给关羽复仇再死的——《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也就是说,关羽间接导致了刘禅生父与岳父的死亡,虽然这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但是正如“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所以刘禅对关羽的印象又差了一层。
三、关羽刚而自矜,虽不凌下却极为傲上
关羽是一个非常“护前”,且刚而自矜的人,既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强,还不敬上级。面对刘备他都敢直接斥责。《三国志集注》中提到,刘备败于当阳长坂,乘船前往江夏时,他便曾当着众人的面,斥责主公刘备道:“当初在许都围猎时,我就提议要杀了曹操,你偏偏拦着,这下好了吧?!”试想,一个对刘备都这般不敬的人,面对刘禅时,态度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样一个人,哪怕他有功无过,哪怕刘禅再“器量甚大”、“天资仁敏”,对他的印象又会好到哪里去呢?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关羽是刘备阵营的元老,且与刘备情同兄弟,可谓功高劳苦,他的忠义更是不容置疑。后主刘禅却在追谥他的时候,选择了恶谥,既是因为他丢失了荆州,使隆中对化为了泡影,也是因为他间接导致了刘备和张飞的死亡,他平时的处世态度,或许也是影响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