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人吃火锅涮什么菜?

历史文化1年前 (2023-07-20)610

一到冬天,很多人就非常喜欢吃火锅,火锅可以说是一种经久不衰的美食,而且能够放在火锅里面涮的食材非常多,各种不同口味的锅底也是满足了很多人不同的需求,而且不同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的火锅,都很有代表性。那你知道,在菜品并没有现代这么丰富的古代,古人吃火锅的时候都涮些什么菜吗?古代的火锅叫什么名字,古人又是怎么吃火锅的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古人吃火锅涮什么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不断演变,火锅等日常用品也随着更新换代,五花八门,这就是社会的发展规律。

以前没有电热和燃气,只靠柴火、木炭作为燃料加热,食材之类大凡以大白菜、白菜花、菠菜,莲藕、鱼丸,羊肉片等等。食物丰俭由人,食品随心适口,加点小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情趣。一直都认为,古人比现代人更懂得享受,就比如在吃火锅这件事沙,就涌现出不少历史上著名的吃货

比如西汉的江都王刘非发明了”九宫格”,不过当时被叫做“分格鼎”;东晋的陶渊明创造了“菊花火锅”这种新式锅底,后来还被慈禧太后发扬光大;另外还有为“涮羊肉”火锅命名的元太祖忽必烈,首创了“风羊”火锅的明太祖朱元璋。

当然啦,最有名的记载是乾隆皇帝,他除了下江南寻遍美食,还创下了一个月吃23种、66次火锅的更高纪录,同期还举办了以涮肉火锅慰劳“离退休职工”的——“千叟宴”,算是极致的火锅爱好者啦。

所以你要问古代人们是怎么吃火锅的,先来看看故宫博物馆展览上出现的几款“火锅”吧!至于古人吃火锅要下哪些菜,也来举几个著名的例子。魏文帝曹丕更爱吃的是“五熟釜”,也就是五个火锅格子,分别放猪肉、狗肉、羊肉、牛肉、鸡肉来煮,吃不同的口味。唐代的白居易有一首《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说明当时吃火锅一定要喝米酒的。

到了明清时期,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各种香料进入中国,极大地丰富了火锅的味道和种类。简单的说,这个时候的火锅,秉着“能吃就不要浪费”的思想,各种食材统统可以丢下去涮!这里的带头大哥,就是皇帝们,他们不仅自己喜欢吃,还喜欢大宴宾客。

最后到了清末,吃火锅也讲究风雅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淡派吃法,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吃火锅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器具,用什么样的火锅。古代器具材料的发展也就是火锅材料的发展,从一开始的陶制品,到青铜鼎器,再到铁器,火锅器具也是在慢慢发展的。二是热源,吃火锅必须有源源不断的热源,古代没有现在的电和气,只能用柴火或木炭来加热火锅。三是食材,古代的食材大多是就地取材。可以吃到豆腐,白菜,猪牛羊肉,鸭血,菠菜等。

吃火锅的历史应该和人类发现用火开始,你想想,当时古人是吃生肉的,后来用上了火,用一个凹面的石头,把肉切小放入,吃起来肯定比吃生的好吃,水成了汤也很好喝,这就是吃火锅的开始。这一古老最简单吃法保留下来。北方游牧民族基本上是天天吃火锅,因为他们没有炒菜的概念。南方的人由于吃得很杂,所以将蔬菜放入火锅里与肉一起煮,也很好吃。几千年以来,只是在切肉 *** 有改进,主要是易熟上口快,还有蘸料味道更鲜美。

可以想象一下古人几个人围坐在火炉旁,架个青铜锅或铁锅,忍受着炭火的烟气,涮着牛羊肉,喝着小酒,边吃边聊。

2、古代人怎么吃火锅

火锅的发展亦如同餐饮史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完全是依据当时的器皿,社会的需求与原物料的发现引进,而加以变化的。辣椒”在未进入中国时,怎么会有辣的调味出现呢?三国时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和现今的“鸳鸯锅”,可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铜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现今的火锅。演变至唐朝,火锅又称为“暖锅”。

从元、明、清到现今,火锅器皿上的变化并不大,新的容器除了锅宝采用耐高温透明玻璃,煮的时候可见食物的翻腾,吃的时候较不会有漏网之鱼外,铜锅、铁锅、砂锅等锅具,只是在 *** 上更为精致,多已使用几千年以上,而现用的最普遍的也最广泛的锅具为“不锈钢锅”,也就是俗称的“白铁锅”。

古代一些帝王与火锅有一定情结,元世祖忽必烈喜欢吃火锅。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而他饥肠辘辘,定要吃羊肉,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之,并加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食后赞不绝口。后来,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并赐名为涮羊肉.相传,明代文学家杨慎小时候随其父杨廷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园设的酒宴。

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锅,火里烧着木炭,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联,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嘱对,大臣们顿时个个面面相觑。此时,年少的杨慎悄悄地对父亲吟出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其父遂把儿子的对句念给皇上听,皇上龙颜大悦,当即赏御酒一杯。清代乾隆皇帝也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余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为历史上更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3、宋代火锅拨霞供

南宋理宗赵在位期间(公元1224~1264年),福建泉州出了一位名士,姓林名洪,自号可山。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以诗闻名当世。他性情恬淡,经常游历名山,拜访高僧隐士。

一年冬天,林洪专程前往福建武夷山拜访著名隐士止止师。武夷山是福建之一名山,相传古时有山神武夷君住在此山而得名。这座山绵延120余里,溪流环绕其间,分为九曲。止止师住在第六曲仙掌峰。

林洪快到仙掌峰时,天空下起了大雪。一只野兔在岩上奔驰,因下雪岩滑,滚下山来,被林洪捕获。林洪手提野兔,心里很是高兴,不知不觉来到止止师住的地方,要同主人一起美餐一顿。

他问止止师会不会烹兔。止止师说:“我在山中吃兔的 *** 是:在餐桌上放一个火炉,炉上架着汤锅;用酒、酱、椒、桂等作调味汁,把兔肉切成薄片,待锅中汤沸时,用筷子夹着肉片,在汤中测熟,蘸上调味汁来吃。”

于是他们就按止止师所说的 *** ,烹食了这只兔子。林洪觉得这种食法,不仅滋味鲜美,而且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非常有趣。几年后,林洪来到京城临安(今杭州市),在工部郎杨泳的筵席间又尝到了这种 *** 烹食的兔肉。

他看到炉上锅中汤汁沸腾,如浪涌江雪,宾主们夹着红色的肉片在蒸汽中频频摆动,如风翻晚霞,即席赋诗一首,其中有“浪涌睛江雪,风翻晚照霞”的名句。

随即给这一菜肴取了个名字“拨霞供”,而且把它收入自己撰写的《山家清供》一书中。从以上文字我们不难得知,林洪所谓的“拨霞供”就其用料和烹食 *** 来说,应该就是火锅涮肉。也许今天的测羊肉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7/516101.html

“古人吃火锅涮什么菜?” 的相关文章

古代妃子除了等皇帝侍寝外 妃子日常生活如何

古代妃子除了等皇帝侍寝外 妃子日常生活如何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妃子也要上班?除了等着晚上被皇上“翻牌子”,她们的日常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做皇帝的女人,真的很幸福么?除了等待晚上的时候被皇上“翻牌子”,这些嫔妃日常都在干什么?她们也需要上班么?就拿清朝的嫔妃来说吧,在后宫中,妃子也是分等级的。从上到下,...

吕祖谦: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吕祖谦: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婺州人,祖籍淮南寿州,郡望东莱郡,人称“小东莱先生”。南宋理学家、文学家,许国公吕夷简六世孙、仓部员外郎吕大器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祖谦出身于“东莱吕氏”,门荫入仕,起家将仕郎。隆兴元年(1163...

马希范:南楚武穆王马殷第四子,在土家族民间具有极高的声望

马希范:南楚武穆王马殷第四子,在土家族民间具有极高的声望

马希范(899年-947年5月30日),字宝规,楚武穆王马殷第四子,衡阳王马希声异母弟,母陈氏,南楚第三位国君,在位16年(932-947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马希范初任镇南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马希范继位。在位前期,与土家族首领彭士愁,歃血为盟...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到底有多漂亮?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到底有多漂亮?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到底有多漂亮?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据说,武则天的出生地四川广元在武周时期就建有她的祀庙“皇泽寺”留存有一尊唐代石刻“武后真容像”,雕凿的是武则天身作比丘尼装的晚年坐像,完全是一个垂暮老者难状其美。流传如今的有...

历史上上官桀是什么人?他的名字有何含义

历史上上官桀是什么人?他的名字有何含义

其实在古代,托孤事件很普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对于如今的我们而言,倘若看到了“桀”这个字,很多人都会有所害怕,觉得它是一个贬义词,甚至还有不好的含义。但是奇怪的是,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却有人以这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甚至有些人还是才识渊博之人,比如上官桀。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认识,...

历史上真实的韩琦是什么样的?有多传奇?

历史上真实的韩琦是什么样的?有多传奇?

韩琦是北宋的名相,他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宋太祖赵匡胤在继位后,保留了很多旧时的官员,同时保留了当时的规矩。那个年代,宰相的职位重大,经常和皇帝平起平坐论事。而赵匡胤为了加强集权,减裁了宰相的权利。渐渐改称了宰执,也就是宰相...

李世民和魏征号称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真实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李世民和魏征号称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真实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了解:李世民与魏徵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李世民与魏徵真的是君臣相得的典范吗?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叫作“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而这个可以当作镜子来照人得失的大臣就是魏徵,后世也多将李世民与魏徵二人赞为君臣相得的典范...

古代民间传言赵云75岁病逝和80岁死于绣花针 赵云真实年龄是什么

古代民间传言赵云75岁病逝和80岁死于绣花针 赵云真实年龄是什么

还不了解:赵云年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常胜将军”赵云,真实年龄为何成谜?《三国演义》第91回“伐中原武侯上表”,诸葛亮北伐因赵云垂暮命其留守成都,赵云自比“廉颇之勇,马援之雄”以死威胁领军出征,民间有赵云75岁病逝和80岁绣花针失血而亡,诸多传闻赵云真实的年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