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孙权、刘备和曹操谁的学习能力最强?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01)400

曹操把孙权当做英雄,但是心里最佩服的还是孙权,因为在他们三人当中,孙权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是最强的。看似孙权的出身是更好的,江山都已经被哥哥给打了下来,不过孙权继位后想要保住这个地位就变得非常不容易了。当时在东吴比他声望高的大臣也是有好几个,想把孙权弄下来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孙权能在这夹缝中稳固自己的政权也是需要非常大的能力的。

孙权在提拔吕蒙和蒋钦后,对二人工作之外还提出了另一个要求:“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开益。”就是说你们二人已经掌握当涂主要事务,应该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这就是著名的《孙权劝学》。

武将吕蒙听孙权说完后也解释了颇为有理的不能学习的苦衷和理由:“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孙权听后,苦口婆心地又说了一番话:“孤难道让你去研究经学当博士(官职)吗?只是叫你涉猎一点常识知识,你说你公务忙,那你还赶我忙吗?”

接下来孙权又给他讲了许多自己读书往事,大意是从走上东吴领导岗位后,再忙也要抽时间读书,看史学、看兵法,这么多年下来很有益处,像你和蒋钦最应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最后孙权又指出光武帝刘秀不光上阵杀敌,而且手不释卷,还提了一个他的大对手曹操说:“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曹孟德都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啥就不能自己勉励学习呢?

孙权劝学不光是得益于自己读书心得,更是希望手下骨干力量能够组成一支文武兼备的团队,从而在激烈的天下角逐中提高软实力,最终达到自保、自强的根本目的。

《三国志?吴主传》注引《吴书》记载了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故事,在魏文帝面前大赞孙权好学精神:“吴主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暇,博览书传历史,籍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孙权从少年之时,父亲经年征战,他就跟着其母到处迁徙,居无定所,十四五岁就开始学习军事,被授予军职,跟随其兄征战。既阅世艰辛动荡,又历练了自我胸襟,在不断学以致用后,终于坐拥江东,纵横捭阖而三分天下。

在称帝后,他立即“诏立都讲祭酒,以教诸子”《三国志》表明他要把对儿子们的教育正规系统化,下令建设中央学府,并任命“都讲”,一时之间,江南孙吴的春风飘过缕缕书香。

孙权重视儒学传统教育,长史张昭就是因为是儒家学问深厚才得到孙权持续重用,他的丞相步骘也是因为才学出众得以孙权看重:“昼勤四体,夜诵经传”,做了丞相后,“犹诲育门生,手不释卷,被服居处有如儒生”。孙权听说张纮虽然没有出身没有太学毕业学历,但是因其治学水平非常高,特意选拔到学府担任教职,这些都说明孙权用人首重学识和能力。

不光如此,虽然高度重视儒家人才教育和教材,孙权对诸子学说并不排斥,对擅长道家老子学问的人才也不断使用,郁林太守陆绩“博学多识,星历算术无不该览”而得到孙权看重。《陆绩传》

以吕蒙为代表的孙吴团队中坚力量在加大学习后非常具有独立战略能力。自从听了孙权教导读书后,“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吕蒙以武将后发读书,竟然连一些东吴高级老学究都不如,可见孙权以身作则的读书劝勉起到了深刻影响。

有一次,当执掌东吴军权的鲁肃从吕蒙那路过,“意尚轻蒙”,就是有点看不起这个大老粗。喝酒时,吕蒙突然问鲁肃说:“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鲁肃对这个“大老粗”被突然能提出如此高大上的战略问题难倒,一时语塞,只以“临时施宜”进行搪塞。吕蒙不以为然,侃侃而谈说:“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吕蒙深刻认识到战略根本问题,必须提前设计好,不然临时仓促应对,势必失败。接着吕蒙为鲁肃“为肃画五策”。鲁肃听了很是震惊,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说:“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听了也很自豪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作为回应。

蒋钦自从上次和吕蒙听了孙权劝学后也是加倍学习,孙权在谈话中知道他的进步很是高兴。在此后继续鼓励别人读书时,又举了二人例子:“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容显,更能折节好学。”《三国志》

孙权之所以大力表彰武将学习,就是要他们文武兼备,以一当十,培养执行力和决策力极强的武装骨干历练,在其不断培养选拔下,东吴一时之间文武人才层出不穷,相较曹魏和西蜀的武将文化水平低下,而孙吴其以早期周瑜和后期的陆逊为代表的二人都有儒将之风,这与孙权软实力水平建设之高有着深层关系。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写孙权时,以非常赞许的笔触写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老对手曹操甚至用羡慕的口气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更大的敌人,往往是更好的知己,作为顶层对手的政治家来说,思想和学问才是更大的软实力。

孙权从小读书获得了深刻的学习认识,他希望自己的将领和所有官吏,无论文武都要加强学习,围绕儒家经典和历史经验教训以及对当时最实用的兵法和诸子之学都要学懂弄通,最终用到东吴的整体建设上来,仅以此可见,便可知道孙权作为一名政治家的高层软实力的设计,绝非普通割据者所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8/518167.html

“孙权、刘备和曹操谁的学习能力最强?” 的相关文章

明熹宗朱由校为什么年仅23岁就死了?

明熹宗朱由校为什么年仅23岁就死了?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他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不适合做皇帝,但是很适合做木匠,那么他为什么年仅23岁就死了呢?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对朱棣夺朱允炆皇位时,其他藩王为何不反对,这些藩王在做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很早就确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并对驻兵进行培养,结果朱标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很满意。不过朱元璋晚年时,朱标去世。这时朱元璋就开始纠结皇位传给谁,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还是按照嫡...

年羹尧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了 雍正为何没有对张廷玉下手

年羹尧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了 雍正为何没有对张廷玉下手

还不知道: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个问题真让人措手不及啊。雍正朝的名臣多了去,除了年羹尧、隆科多和张廷玉三位,还有李卫、孙嘉诚、田文镜、鄂尔泰等等。难道,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就应该收拾张廷玉,然后再收拾李...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177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统率庐江精锐。孙策死后,拥立孙权为主,督率五校。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

朱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高傲但善养士卒,轻财重义

朱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高傲但善养士卒,轻财重义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调露元年(679年),唐朝大食安抚使、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泥涅师回国。在途径西域的路上,裴行俭招募一万人马,发动突袭,平定了西突厥。为何裴行俭没有从长安带一兵一卒,仅在西域招募了一万没打过仗的人就兵不血刃平定了西突厥呢一,...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后世评价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后世评价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是三国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诸葛亮五次北伐,全部失败,最后一次北伐,和司马懿在渭水相持,相持了一百多天之后,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军中,一代名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与世长辞。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北伐没有...

阴丽华是什么出身?她为何能如此得宠?

阴丽华是什么出身?她为何能如此得宠?

阴丽华是东汉刘秀的第一位结发妻子,被后世许多的人称赞为贤后。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是东汉时期流传的一则千古名句,由汉光武帝刘秀亲口所说,其中的阴丽华(东汉的第二位皇后)就是他的妻子。那阴丽华到底有何魅力,让刘秀如此喜爱一,出身名门阴丽华为南阳豪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